↑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7 题,其中:
选择题 14 题,综合题 3 题
中等难度 17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14 题
  1. 山药是缠绕性藤本植物,在露地栽培条件下,山药播种期需要在终霜后,地温稳定在10℃以上时播种。幼苗期不耐寒,性喜光,宜在排水良好处种植。下左图为华北某山药种植基地的地形示意图,下右图为该地山药成长的网种攀爬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乙、丙、 丁四处中,种植山药条件最好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种植山药采用攀爬网的主要目的的是

    A有利于山药的充分采光   B有利于田间排水

    C减轻霜冻对幼苗的危害  D便于果实的收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2016年11 月 28日至12月2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一届常委会上,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 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品录。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

    A. 处在小雪和大雪节气之间   B. 是我国船只回程的最佳时期

    C. 南极处于最佳的科学考察时间   D. 我国南北温差逐渐加大

    2.

    A立春预示着气温将快速回升,植物将活跃生长

    B小满表示水稻灌,离收获期不远

    C大暑为6月22日附近,太阳高度最大,气温最高

    D霜降说明该日一天中最低气温降至0℃以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读某地某时间段正午物影变化示意图(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

    A. 2月2日左右

    B. 7月7日左右

    C. 8月8日左右

    D. 9月9日左右

    2.测得某日正午太阳高度为550,则该日可能为北半球

    A. 春分日

    B. 夏至日

    C. 秋分日

    D. 冬至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图中等值线为日最高等值线(一天中最高气温相等的地方所连成的曲线),实线和虚线分别代表某月相连的4日和5日的日最高等值线,且该区域这两天都为阴天。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长江流域在该时段的盛行风向为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2.判断①地和②地的气温,并分析原因

    A.①地气温低于23℃,原因是地处沿海

    B.①地气温高于23℃,原因是该地海拔低

    C.②地气温低于23℃,原因是地处高原

    D.②地气温高于23℃,原因是盆地北部山脉阻挡冷空气南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读北美洲五大湖附近地区农业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地区(阴影部分〉布局水果、蔬菜的最主要区位优势是

    A.地形平坦   B.气候适宜

    C.临近市场    D.资金雄厚

    2.若乙地大量种植玉米,则沿岸湖泊对该地玉米生长的有利影响最可能是

    A.冬季气温增高 B.夏季气温降低   C.冬季降水增多 D.夏季降水增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图为我国季风区某山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向某森林植被分布百分比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该山地自然带垂直带谱中此森林集中分布的海拔最可能是

    A.1800-1900m   B. 1900-2000m   C. 2000-2100m  D. 21000-2200m

    2.森林植被的生长习性是

    A.喜阴喜湿   B. 喜光喜湿   C. 耐寒喜旱  D. 喜热耐旱

    3.调查发现,近年来高山苔原带中该森林植被增长趋势明显,主要原因是

    A.气候变暖   B.光照充足 

    C.降水稀少   D.水土流失加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芬瑟岛是世界上最大的沙岛,岛上分布着沙漠,同时还分布着世界上唯一生长在沙地上的雨林植被。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

    A. 地质变化和海浪堆积共同作用

    B. 常年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

    C. 全球变暖,降水减少

    D. 受热带雨林迁移农业的影响

    2.

    A. 接近热带雨林分布区,雨林植物种子传播至此

    B. 沙地土层深厚,利于雨林植物根系向深处延伸

    C. 来自海洋的盛行风带来较充沛的降水

    D. 沿岸有暖流经过,增温增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浮岛”,是指可漂浮于水面或者海洋的小岛,其形成的原因多样。每年M城区均有长满青草的浮岛顺着河流穿过,为当地著名的旅游景观之一。该“浮岛”是深层冻土融化等原因导致远郊区河段河岸的一部分脱离河岸而形成。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M城多年平均气温统计数据表(城区海拔:150〜253米)

    1.M城可能位于

    A.英国  B.俄罗斯   C.埃及   D.巴西

    2.若流经M城区的某河水流方向为自北向南,则该河段水位最高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A. 地壳不稳定

    B. 农业发达,造成农药污染严重

    C. 沿岸低温低盐

    D. 沿岸地区缺乏河流注入

    2.

    A. 位于欧洲至亚洲的海洋航线上   B. 受暖流影响大,蒸发强

    C. 面积将越来越小   D. 是日本的”海上生命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季风指数是指某一地区季风现象明显程度的量值,其值越大表示季风现象愈明显,它反映了一个地区季风的强弱程度。地面盛行风的频率表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1895 年,我国东部地区夏季出现下列现象可能性较大的是

    A.南涝北旱  B. 南旱北涝   C. 南北皆涝   D. 南北皆旱

    2.20世纪冬季风指数明显减小,其原因可能是

    A.夏季风减弱       B. 冬季风减弱  

    C.海陆热力差异减小   D. 温室效应加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采用物理覆盖技术来抑制平原水库的无效蒸发,可节约更多的水资源,下图为某地常年有水的水库观测数据,其中12月至次年3月时间段蒸发量极小,观测困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该地11月份覆盖与无覆盖条件下,水库蒸发量差异很小,原因可能是

    A..水面结冰     B.风速增大   C.水质变差   D.水库干涸

    2.与覆盖前相比,覆盖后水库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是

    A.减轻水库土壤盐渍化     B.降低库区大气湿度

    C.增强大气逆辐射        D.促进浮游植物的生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对甲、乙、丙地区的描述,错误的是

    A.甲地区农业以水稻种植业为主       B.乙地区太阳能、地热能丰富

    C.丙地区水能资丰富             D.甲地湖泊名为外流湖、乙地湖泊多为内流湖

    2.图中①②③④⑤⑥⑦⑧河段中会出现凌汛的是

    A.①⑥  B.②③   C.⑤⑥   D.②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及“该地为防范某生态问题采取的措施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上右图中设置草方格沙障的主要目的是

    A.防治沙尘暴          B.保护公路

    C.可以消减风力、截留水分  D.可以增加土壤腐殖质,提高植被成活率

    2.上左图中的甲处能够大规模发展水果种植的最主要因素是

    A.光照强    B.温差大 C.灌溉水源充足 D.地形平坦

    3.该地区的白兰瓜在砂田(如右图所示,用砂土覆盖土壤表层)种植,砂田的优势主要在于

    ①蓄水保墒  ②提高昼夜温差  ③防止土壤遭受侵蚀 ④避免病虫害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读世界某区域某季节等压线图(左图)及该区域三地年内气候资料图(右图),完成下列问题。

    A.奇海湖坩近油菜花盛开 B.天山牧场向山下转场

    C.地中海沿岸风暴潮高发 D.华北玉米正值收获季节

    中、乙、丙三地的气候资料依次是右图中的

    A.①②③  B.③②①  C. ②①③  D.③①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阅读图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伊塞克湖属于内陆咸水湖,该湖东西两岸年降水量差异大,东岸地区有常年积雪。在伊塞克湖的沿岸地区,广泛引用注入此湖的河水发展灌溉农业,这里已成为吉尔吉斯斯坦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该湖面以下7米处又被淹没的古城遗址,人们从湖底打捞出一些古钱币,经鉴定是成吉思汗时代的。

    材料二 伊塞克湖水域及周边地区分布图。

    (1)概括伊塞克湖周边城镇分布特点,并简要分析其自然原因。

    (2)分析伊塞克湖东岸有常年积雪的自然原因。

    (3)推测伊塞克湖水底存在被淹没的古城遗址的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植被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一个要素,也是反映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一面镜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甲为鄂尔多斯地区植被分布图。

    材料二  “留茬免耕、秸秆覆盖”是鄂尔多斯地区保护耕地采用的措施,即作物收割后,将庄稼茬子留在田地,将秸秆覆盖地表过冬。图乙为采用“留茬免耕、秸秆覆盖”前后冬春季节有关实验资料图。

    (1)概述图甲中植被的分布特征,丙分析其原因。

    材料三 百事食品(中国)有限公司向沙漠宣战,把2.7万亩沙丘改造成为马铃薯种植基地。据当地农民反映马铃薯种植基地的空气湿度增大了,云量增多了,白天不再那么热了,夜晚不再那么冷了。

    (2)沙丘改造为马铃薯种植基地导致该地气温发生变化,请运用相关知识加以说明该地气温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简述鄂尔多斯地区采用“留茬免耕、秸秆覆盖”的生态意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与三角洲平原相比,图示地区冲积扇在发展农业中的优势。

    (2)说明人民胜利渠修建的优势自然条件及并在利用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