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5 题,其中:
选择题 20 题,综合题 5 题
简单题 10 题,中等难度 15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0 题
  1. 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中说:“在(中国古代的)大家庭里,每个孩子一生下来就陷在一个等级森严的亲属关系之中,……这些亲属关系不仅比西方的关系名义明确,区分精细,而且还附有按其地位而定的不容争辩的权利和义务。”与此密切相关的制度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察举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班固说:“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货谓布帛可衣,及金刀龟贝,所以分财布利通有无者也,二者,生民之本,……食足货通,然后国实民富,而教化成。”(《汉书•食货志》)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班固反对以农为本政策            B.班固具有农商皆本意识

    C.政府实行工商皆本政策            D.重农抑商政策开始动摇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提出了“唐宋变革说”,把五胡十六国至唐中叶定为中世纪,宋以后为近世纪,认为这一时期的变革在政治上主要表现为“贵族政治的衰落和君主权力的确立。”下列制定变革可作为其论据的是

    A.从分封制到郡县制               B.从世卿世禄制度到官吏任免制度

    C.从宗法制到君主专制              D.从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的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上(宋高宗)谕大臣:“广南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庶蕃商肯来,动得百十万缗,皆宽民力也。”(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材料表明宋朝商业环境宽松的直接原因是

    A.传统的经济政策发生变化              B.政府需要增加财政收入

    C.有识之士倡导“工商皆本”             D.地域性商人群体的带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清前期外贸中,‘只卖不买’导致外银大量流入……‘白银时代’之说是中国作为全球经济中心和鸦片战争前中国经济总量占全球三分之一这两个说法的叠加。”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闭关锁国”使中国成为全球贸易中心

    B.合理的经济政策使清朝进入“白银时代”

    C.自然经济下清朝前期仍是世界经济大国

    D.广州十三行推动中国积极融入世界市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彭泽益的《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中记载:洋布“幅宽质细价廉,而适于用,人皆便之,反弃土布而不用,其夺我之利,实为最巨。”对材料所述现象的本质理解正确的是

    A.洋布完全占领中国的棉布市场           B.西方的商品输出瓦解着自然经济

    C.洋布质优价廉有利于获取利益           D.中国人开始认识到西方的先进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有史学家认为,“太平天国的改革方案包含了很多激进的特征,对不满的民众很有吸引力。”最能体现材料观点的是太平天国

    A.设立圣库制度             B.主张发展资本主义

    C.创建拜上帝教             D.提倡平均分配土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1912年6月1日《大公报》载:“革命巨子,多由海外归来,草冠革履,呢服羽衣,已成惯常,互相效仿,以为非此不能侧身新人物之列。”这表明近代中国

    A.生活方式变化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

    B.生活方式实现了由传统向近代转型

    C.西装革履成为当时社会生活的时尚

    D.报纸等大众传媒引领社会生活时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1923年10月10日,冠生园公司在《工商新闻》国庆增刊告白:“爱国者,必纪念此国庆日,爱购国货者,是真爱国。本园各种牛肉果子食品,是完全国货,故爱国者诸君,皆热心提倡而购食之。”材料直接反映该公司

    A.首倡实业救国                 B.借机进行商业宣传

    C.主张民主共和                 D.弘扬辛亥革命精神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2014年4月,吉林省档案馆公布89件日本关东军留下的侵华档案,涉及伪满洲国中央银行、731部队、残酷奴役劳工等内容。吉林省还有许多日本侵华的历史遗址,如伪满洲国宫廷旧址长春伪满皇宫、日军奴役劳工留下的辽源矿工墓地遗址等。综上所述,日军的侵略罪行无法否认。得出这一结论的最有力依据是

    A.历史档案数量众多,内容丰富           B.历史遗址客观公正,真实可信

    C.档案来自侵华日军,不容否认           D.历史遗址与历史档案互相印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下图反映了1978-2008年间我国货物贸易占世界比重及位次变化情况。其中2000-2004年间的快速提升主要得益于

    A.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B.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C.中国启动经济体制改革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2014年9月,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会议召开前夕,中国驻乌兹别斯坦大使孙立杰撰写道:“中国与其他成员国贸易额现在已超过1200亿美元,较2001年增长了10多倍……成员国连续多年举行“和平使命”武装力量联合反恐军事演习,有效震慑了‘三股势力’的器张势头。”从中可以看出,上海合作组织

    A.以经济和安全合作为主           B.以中俄两国为主导力量

    C.促进了东亚地区的发展           D. 成为军事政治同盟组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阿提卡被分成三个区域:(一)雅典城及其近郊;(二)内陆中央地带;(三)沿海地区。每个区域分为十个部分,名为三分区。三个区域的一个三分区合在一起成为一个部落,这种部落并不是集合在一片毗连的地带的部落,而是跨三个区域的一种人为的集合,它唯有在公民大会表决期间才得集合起来。”雅典这项改革措施的主要意义是

    A.开始动摇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         B.解放了平民,扩大了公民基础

    C.基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政治特权         D.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顶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值得注意的是,新的首相人选可以是任何能获得下院支持的人,而不是习惯上认为的下院最大党的党魁,如1924年国王乔治五世任命了工党的麦克唐纳为首相,该届议会保守党258席,工党191席,自由党159席。除此之外,更不乏上议院贵族奉诏出任首相的先例。”这说明在英国

    A.国王依然掌握国家大权              B.下院选举无关首相人选

    C.贵族政治一直盛行至今              D.君主立宪制度较为灵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阅读《1918—1937年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发展状况表》(齐世荣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现代部分第一分册,商务印书馆1980年),这表明苏联通过农业集体化运动

    项目

    1918年

    1929年

    1930年

    1934年

    1937年

    集体农庄数(单位:千个)

    1.6

    57.0

    85.9

    233.3

    243

    参加集体农庄的户数(单位:百万户)

    0.02

    1.0

    6.0

    15.7

    18.5

    集体化的比重:占农户总数的百分比

    0.1

    3.9

    23.6

    71.4

    93.0

    占总播种面积的百分比

    不计

    14.9

    33.6

    87.4

    99.1

    ①加强了对农业的管理;         ②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③摆脱了粮食供应困难;         ④基本消灭了生产资料私有制。

    A.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①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美国保罗•克鲁格曼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一代人时间里,美国经济就像是一种魔力经济。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美国普通工人的实际收入、普通家庭的实际收入、人均消费等所有的经济指标,都翻了一番。”(《兜售繁荣》)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 发展国家垄断          B. 建立福利国家

    C. 实行混合经济          D.出现知识经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1964年法国成为第一个同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时任总统戴高乐指出,中国是一个“非常独特而深厚的文明”。只有中国参与到国际事务中来,才能真正解决亚洲乃至世界长期存在的严重问题。法国决定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主要是因为

    A.欧共体促进法国经济发展          B.希望摆脱美国对法国的控制

    C.中国国际地位的空前提高          D.中国独有而深厚的文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1997年,美国正式发表了第一份关于环境问题的年度报告《环境外交—环境与美国对外政策》,表明环境问题成为克林顿政府外交政策的主流。推动美国实施“环境外交”的因素有

    ①新经济的出现;   ②国际生态环境的恶化;   ③国际局势的变化;   ④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2011年,德国和法国共同编撰的“讲述欧洲历史的教科书”历时五年终于完成,创造了编撰共同历史教科书的德法模式,即“双方一直磨合到彼此就大部分争议问题达成共识,再开始共同撰写教科书。”这说明

    A.德国和法国之间矛盾消除            B.德国和法国开始走向合作

    C.欧洲一体化程度逐步加深            D.德法已形成政治经济联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2014年9月26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纽约参加了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其演讲的主要内容是日本奋力要求“加入常任理事国。”安倍曾称,“为使联合国顺应21世纪时代变化进行相应改革,日本愿意发挥带头作用。”演讲中安倍表示,“一旦日本成为常任理事国,一定会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安倍的言论表明日本

    A.发挥带头作用推动联合国改革             B.勇于承担国际责任

    C.谋求与经济相适应的政治地位             D.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5 题
  1. (13分)科举制从隋朝开始实行,到1905年结束,历经1300年。科举制度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05年全国工矿企业已达400家左右,铁路、轮船等新式交通事业也逐渐兴办,这些无疑需要大量科学技术人才来操作和管理。同时,新式学堂的急剧增加需要众多的具有新知识的教师;清末新政中增设的许多政府机构如外交部、商部、学部等,也都需要懂得相关专业的干员。

    ——徐辉《废除科举制与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

    材料二   由于考试是以儒家经典为基础,所以帝国实际上是由儒家学者根据儒家原则来进行治理。……实际上,文职人员的选拔视功绩而定,是中国帝国制度从秦始皇起一直持续到20世纪的一个主要因素。不过科举考试制度 还有另外一面,由于它是以只承认一家常说为基础,这就产生一种顽固的正统观念,并引起一部分知识分子的傲慢,而这些东西正是若千世纪后当西方商人和炮船出现时中国陷入困境的一个原因。

    ……最初的考试完全是综合性的,着重强调儒家经典著作,但也包括其他科目,如法律、教学和政治时事等渐渐地,这些考试集中于文体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只要中国仍相对地孤立在东亚,它就会继续提供稳定性和连续性。但是,随着生气勃勃的西方的侵入,它转而起了阻止中国人作出有效的调整和反应的作用;直到1905年最终被彻底废除为止。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概括科举制被废除的原因。(2分)

    (2)尽管科举制在近代中国难逃被废除的命运,但它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科举制与中賺会发展,为主题进行论证。(11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淸晰:280字左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4分) 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改革开放初期,贫穷让中国人燃起对富裕不可遏制的渴望,广东经济的迅速发展冲击了内地,也在北方某城陈姓三兄妹家庭中引起轩然大波,向南下海——一场惊心动魄的向命运的抗争在这个普通的家庭里展开,成功和失败如影随形,在他们每个人身上轮番呈现,跌倒再爬起来,他们付出了身家性命,最终完成了情感、精神、灵魂的蜕变。这就是中国人从未经历不得不经历的、辉煌又残酷的走向富裕的历程,这就是中国人的下海。

    ——电视连续剧《下海》剧情介绍

    材料二   什么是科学的社会主义呢,老祖宗是怎么说的呢?马克思和恩格斯着重在经济方面讲了什么是社会主义(从经济上分析和判断社会性质是唯物史观的基本方法),基本的思想和要求是:首先要消灭资产阶级的私有制,由社会占有生产资料。恩格斯强调:社会主义同现存制度的具有决定意义的差别当然在于,在实行全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组织生产。(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4卷第693页)马克思和恩格斯将“公有制”与“社会占有生产资料”两个概念在同一意义上使用,但这两个概念的包容性是很大的,其具体实现形式决不限于国有制和集体所有制。

    材料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开创的,但也是在新中国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进行了20多年建设的基础上开创的。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扬经验,吸取教训,在这个基础上把党和人民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材料二、三均摘自习近平在新进中央委员会委员、侯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讲话(2013年1月5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下海”一词的含义。(2分)此时“广东经济迅速发展”的直接原因是什么?(1分)

    (2)据材料二,指出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什么是社会主义?(1分)邓小平对这一问题又是怎么认识的?(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习近平这一讲话的目的。(3分)

    (3)概括材料三的主要观点。(1分)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角度指出改革开放前后的最主要成绩分别是什么?(2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能得到哪些认识?(2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3分)大国关系的变化往往影响着世界局势的发展,如何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值得反思。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2年元旦,美英苏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宣言强调战胜共同敌人的重要性,签字国保证用自己的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与德意日法西斯国家作战,与盟国合作,不单独同敌人缔结停战协定或和约。

    ——金重远《20世纪的世界》

    材料二   从1962年10月22日到12月14日间,肯尼迪和赫鲁晓夫之间来往的信件就有25封……在这些信件中……两人都明确表达了避免世界因为这场危机陷入核大战,通过和平谈判的途径解决危机的强烈愿望。……通过这些信件以及其他秘密渠道,两国逐渐达到了谅解;苏联从古巴撤走中程导弹、伊柳辛—28轰炸机及其附属设施,并且保证今后不再进攻性武器运进古巴;美国承诺不侵犯古巴;等等。因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都不愿意让危机升级,努力避免发生直接的军事对抗。

    ——刘金质《冷战史》

    材料三   1972年2月21日,时任美国尼克松访华与毛泽东、周恩来等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一起,共同打破了中美两国关系的“坚冰”,成为20世纪影响国际关系格局的最深远事件之一。……尼克松访华最重要的成果是中美双方签署了《上海公报》……公报在阐明双方对重大国际问题的各自看法和立场、承认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和对外政策有着本质区别的同时,又强调指出,双方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周正平、刘东凯《冀朝铸:见证中美关系史上关键时刻》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美国对苏联的政策并分析其原因。(2分)

    (2)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为什么会引起美国的强烈反应?(1分)据材料二,归纳古巴导弹危机最终得以和平解决的原因。(3分)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与建国初期相比,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对中国和国际形势分别产生了怎样的重大影响?(2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应如何处理国与国间的关系?(2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0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冋眸】北宋初期差役法存在严重弊端,百姓怨声载道,王安石以免役法代之。阅读下列树料:

    材料一   然役有轻重劳佚之不齐,人有贫富强弱之不一,承平既久,奸伪滋生。命官、形势占田无限,皆得复役,衙前将吏得免里正、户长;而应役之户,困于繁数,伪为券售田于形势之家,假佃户之名,以避徭役。……民间规避重役,土地不敢多耕,而避户等;骨肉不敢义聚,而样人丁。故近年上户浸少,中下户浸多,役使频仍,生资不給,则转为工商,不得已而为盗贼。

    ——《宋史•食货志》

    材料二   免役之法,据家赀高下,各令出钱雇人充役,下至单丁、女户,本来无役者,亦一概输钱,谓之助役钱……盖免役之法均平如一,举天下之役,人人用募,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故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

    ——《宋史•王安石传》

    材料三   苏徹认为,差役法“衙前之害,自熙宁以前,破敗人家,甚如兵火,天下同苦之久矣”。但是“近岁所以民日贫困,天下共苦免役法者,乃是庄农之家,岁出役钱不易”,而坊郭人户“所出役钱太重,未为经久之法“差役之利,利在上等、下等人户,而雇役之利,利在中等。既利害相半,则兼行差雇为利实多。”“今既行差役法,仍许所差之人不愿身充,亦得雇幕,盖所以从民之便也。” 

    ——方宝璋《再论宋代免役法的利弊》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宋初差役制度存在的问题。(3分)

    (2)据材料二,指出王安石对差役法做出的调整。(2分)这一调整的目的何在?(2分)

    (3)据材料三,概括苏辙对差役法与免役法的态度。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在制定改革措施时应注意哪些问题?(3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0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加紧侵略亚洲,孙中山和地分别领导了本国的反帝斗争。

    材料一   孙中山在《北上宣言》中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结论:“第一步使武力与国民相结合,第二步使武力为国民之武力,国民革命必于此时乃能告厥成功。”……他说,“对于欧洲人,只用仁义去感化他们……一定是做不到的。我们要完全收回我们的权利,便要诉诸武力”。

    ——王志光《孙中山反帝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材料二   非暴力的核心是爱和感化。甘地继承了古代耆那教、佛教和印度教道德观中的“戒杀”原则……虽然甘地的“非暴力”学说带有很浓的宗教神秘主义色彩,但是也表现出他对西方自由、平等、博爱的人道主义思想的强烈追求。

    ——朱明忠《学者评卄地的非暴力主义及其影响》

    材料三   乔治•奥威尔对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还做出了另一番的解释:“在每次危机中,甘地都会挺身而出,制止暴力一一从英国人的角度看,这意味着印度人根本无法采取任何有效的行动……在甘地领导印度独立运动的40多年里,警民总共将近8000人死亡。在英国人撤离的一年之内,印人自相残杀约达100万人。

    ——黄家杨《甘地“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作用有多大》

    请冋答:

    (1)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的思想主张。(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这一思想的形成原因。(2分) 

    (2)据材料二,概括甘地“非暴力思想”的来源。(2分)材料三认为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存在什么不足?(2分)

    (3)孙中山和甘地分别以不同方式领导着本国的反帝斗争。我们评价这两种不同斗争方式的正确标准是什么?(2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