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5 题,其中:
单选题 29 题,选择题 1 题,非选择题 5 题
简单题 13 题,中等难度 18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29 题
  1. 在一块方形的样地中,调查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下列哪项不会影响调查结果的准确性(  )

    A.从样地中选取样方的多少;从样地中选取的样方里蒲公英的数目的多少

    B.从样地中选取的样方里蒲公英数目的多少;样地中群落的丰富度

    C.所选样地是长方形还是正方形;从样地中选取样方的多少

    D.样地中群落的丰富度;从样地中选取样方的方法是否具有随机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某种植物病毒V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的。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

    B. 水稻与青蛙是竞争关系

    C. 病毒V与青蛙是寄生关系

    D. 水稻和病毒V是互利共生关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图为某地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推测其年龄组成应为增长型

    B. 其年龄组成较接近稳定型

    C. 该区的人口迅速膨胀

    D. 该区的未成年人口比重较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有关生物群落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生物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

    B. 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依赖于植物

    C. 群落结构是指群落中不同生活类型的生物在空间配置上的格局

    D. 森林中的桦树有高有矮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的最大数量

    B. 种群的内源性调节因素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

    C. 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

    D. 植食动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一年四季的环境容纳量以冬季最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生活在一个生物群落中的两个种群(a、b)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a种群与b种群为捕食关系,a种群依赖于b种群

    B. a种群与b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强到弱

    C. a种群为S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制约

    D. b种群为J型增长,始终受到a种群的制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自然界中生物种内及种间关系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下述观点不正确的是(   )

    A. 林鸽群较大时被苍鹰捕食的几率降低

    B. 鲈鱼有时捕食鲈鱼的幼鱼,这有利于鲈鱼种的维持

    C. 自然界中的猴群经过争斗建立优劣等级制度,并依次占据资源,这对种的维持是有利的

    D. 自然界中物种间捕食对一个种有利,但会使另一个种消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如图表示在良好的生长环境下,“小球藻分裂繁殖的细胞数量”“鸡产蛋数量”(每天产一枚)和“竹子自然生长的高度”这三种现象与时间的关系,它们依次是(  )

    A. 乙、甲、丁   B. 甲、丙、乙

    C. 丙、甲、乙   D. 丁、乙、丙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对某地区新引入一种鸟的种群增长速率[增长速率=(出生率-死亡率) / 时间]1~7年的调查研究,得到的数据如下表。下列对该鸟种群描述正确的是

    年份

    第1年

    第2年

    第3年

    第4年

    第5年

    第6年

    第7年

    增长速率

    0.66

    1.54

    2.81

    3.67

    2.94

    1.65

    0.03

    A. 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B. 种群数量呈曲线“J”型增长

    C. 种群增长受种群密度的制约   D. 第3~4年中种内斗争最激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列选项中,对种群密度影响最严重的是(  )

    编号

    生态系统

    采收对象

    现有生物量

    年增长率/%

    年采收量

    马尾松林

    马尾松

    200000m3

    2

    1000m3

    淡水湖泊

    鲫鱼

    10000 kg

    35

    3600 kg

    山地

    甘草

    1000 kg

    20

    300 kg

    滩涂

    沙蚕

    10000 kg

    30

    500 kg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

    B. 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老房屋中壁虎的种群密度

    C. 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

    D. 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群落演替是一个动态的发展变化过程,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群落演替是群落自身发展的过程,不受外界因素影响

    B. 人类活动不会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

    C. 一般来说,群落的演替总是朝着物种逐渐增多、结构逐渐复杂的方向发展

    D. 海洋生态系统中不会出现群落演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在西部大开发中,对部分耕地“退耕还林、还草”,在这个过程中农田的演替属于(   )

    A. 初生演替   B. 先是初生演替,后为次生演替

    C. 次生演替   D. 先是次生演替,后为初生演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将A、B两种单细胞生物分别放置在两个容器中培养,得到如图a所示的结果,若将这两种生物放在一个容器中混合培养,得到如图b所示的结果。从实验结果可知,这两种生物的种间关系是(  )

    A. 竞争   B. 捕食

    C. 互利共生   D. 寄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假定当年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λ倍,如图表示λ值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0~a年,种群数量不变,其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B. a~c年,种群数量下降,其年龄组成是衰退型

    C. b~d年,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呈“S”型曲线增长

    D. d~e年,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呈“J”型曲线增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表示鲸的生殖数量变化速率、死亡数量变化速率与种群数量大小的关系。图中表示生殖数量变化速率的曲线和K点代表的含义分别是(  )

    A. 曲线1,种群的最大数量

    B. 曲线2,种群的最大数量

    C. 曲线1,某一环境条件下的种群的最大数量

    D. 曲线2,某一环境条件下的种群的最大数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下列关于土壤动物丰富度统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同一区域内不同种类的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可能不同

    B. 不同地域内的同一种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可能不同

    C. 同一区域内不同时间段的同一种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是相同的

    D. 一般在林下或落叶及腐殖质较为丰富的地方土壤小动物较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下图表示几个不同物种的资源利用情况曲线,在图a和图b中,3个物种的资源利用状况不同。下面对图a中3个物种与图b中3个物种相比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a中3个物种的种内斗争激烈,图b中3个物种的种间竞争激烈

    B. 图a中3个物种的种间竞争激烈,图b中3个物种的种内斗争激烈

    C. 如果资源有限,图a中物种2有被排除的危险,图b中物种1有被排除的危险

    D. 两图中的物种间的竞争激烈程度相等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如图为一个国家(没有战争及大型的流行性疾病等特殊情况)400多年来人口的变化曲线,从曲线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该国的人口变化情况是   (  )

    ①时间为a时,该国当时的年龄组成很可能属于增长型

    ②该国很可能在b时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使出生率几乎等于死亡率,有效地控制了人口的恶性增长

    ③时间为c时,该国当时的年龄组成很可能属于衰退型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②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为除去有害于农作物的某种害虫而引入蜘蛛后,对两个种群进行调查,得出如下图所示的结果。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在A期间,若对害虫施杀虫剂,蜘蛛的数量将增加得更快

    B. 在B期间,蜘蛛数量减少的原因是蜘蛛的食物不足

    C. 在C期间的平衡状态与A期间和B期间中发生的两个种群的相互作用没有关系

    D. 图中所示的蜘蛛和害虫的关系是竞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有一种紫腹巨蚊处于幼虫状态时,专以毒蚊幼虫为食,当它发育成成虫后,又以吸食竹类植物的叶汁花浆为生。紫腹巨蚊与毒蚊幼虫、竹类植物的关系是

    A. 竞争、捕食   B. 捕食、竞争

    C. 都是捕食   D. 捕食、寄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下图表示寄生关系的能量流动模型的是(  )

    A.    B.    C.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建立种群数量变化的数学模型一般不需要

    A.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提出合理的假设

    B.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据表达式,对种群数量变化进行表达

    C.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对数学模型(公式或曲线)进行检测或修正

    D.进行对照实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在寒温带地区,一场大火使某地的森林大面积烧毁,在以后漫长时间中,在原林地上依次形成了杂草地、白桦为主的阔叶林、云杉为主的针叶林,这种现象称为( )

    A. 物种进化   B. 外来物种入侵

    C. 群落演替   D. 垂直结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下表为某退耕林地在恢复阶段的研究数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群落类型

    树种数量

    平均胸径(cm)

    平均高度(m)

    Ⅰ:撂荒7年的次生林

    22

    8.7

    6.3

    Ⅱ:25年的次生林

    81

    10.4

    8.4

    Ⅲ:50年的次生林

    96

    11.8

    9.2

    Ⅳ:150年以上的近天然林

    128

    13.7

    10.5

    A. 退耕林地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B. 调查退耕林地乔木种群密度常采用样方法

    C. 随着演替的进行,树种数量增长的速度加快

    D. 退耕林地中植物种类增加,植物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关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下列有关人类活动,有利于群落向正面演替的是(  )

    A. 围湖造田   B. 过度放牧

    C. 封山育林   D. 退草还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在控制条件下将生态和生理特性十分相似的两种农作物(甲和乙)混种在一起,对实验数据统计处理后,得到如图结果。预测当播种比例为甲:乙=5:5时,种群竞争能力将表现出的趋势是(  )

    A. 甲、乙均增   B. 乙强甲弱

    C. 甲强乙弱   D. 甲、乙均减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森林里,松鼠、猫头鹰等在上层活动,大山雀、柳莺等在灌木丛活动,而獾、野猪则在地面活动,这种现象反映了(  )

    A. 种群密度   B. 适应的普遍性

    C. 群落的垂直结构   D. 群落的水平结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如图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

    B. BC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C. 影响B到C段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有食物、空间、天敌等

    D. 曲线b表明自然状态下种群在B点时其增长速率达到最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1 题
  1. 甲、乙、丙是食性相同的、不同种的蝌蚪,三者之间无相互捕食关系。某研宄小组在4个条件相同的人工池塘中各放入1200只蝌蚪(甲、乙、丙各400只)和数量不等的同种捕食者,一段时间后,各池塘中3种蝌蚪的存活率如右表: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池塘编号

    捕食者数量/只

    蝌蚪存活率

    1

    0

    87

    7

    40

    2

    2

    58

    30

    25

    3

    4

    42

    32

    11

    4

    8

    20

    37

    10

    A. 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

    B. 蝌蚪的种间竞争结果可能受捕食者影响

    C. 无捕食者时蝌蚪的种间竞争可能导致乙消失

    D. 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乙可获得的资源减少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5 题
  1. 某人承包了一个鱼塘,放养了2000尾鲫鱼,在最初4个月内,由于资源和空间充足,每个月鱼的数量是上一个月的2倍。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研究鱼的生长发育及繁殖情况,设计了如下建立数学模型的步骤:

    鱼的情况

    研究方法

    鱼的数量每一个月是上一个月的2倍

    4个月内池塘的资源和空间充足,鱼的增长不受鱼的密度增加的影响

    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

    观察统计鱼的数量,对自己所建立的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请对该步骤进行补充,即写出上表中①②③处的内容。

    (2)假设该池塘最多能够容纳5万尾鲫鱼生长,则在捕捞时,应让池塘保持________尾鲫鱼时能发挥最大经济效率。

    (3)在调查鱼的种群密度时,常用的估算方法是______,此方法是否适宜作为土壤动物调查的估算方法?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将一个水族箱用屏障在中间隔成A、B两部分,然后在A、B两侧分别放入数量相同的少量水蚤(小型甲壳动物)和草履虫,给予充足的食物,并满足其他生活条件,观察它们的生长。h小时后,两个种群的个体数量都发展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即K值)时,继续供给草履虫食物,但不再供给水蚤食物,并把屏障撤掉。请分析回答:

    (1)在O~h小时内,两个种群的增长均呈__________型曲线。

    (2)达到K值时,种群数量不再增加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h小时后,草履虫数量逐渐减少,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生物因素是____________。

    (4)在坐标图中绘出h小时后两个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种群增长和环境负载能力有着密切关系,在自然环境中所有生物的种群增长曲线不是直线而是一个“S”型曲线。请根据下图回答:

    (1)种群指数增长期是指图中的(____)

    A.a B.b  C.c D.d

    (2)现在自然界多数生物都已达到平衡的稳定期,种群数量一般不再增长,只有波动或变动,这种波动或变动一方面是由于种群有____________的能力,另一方面是由于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影响种群的____________。

    (3)从该图曲线的实际意义分析,如果在灭鼠时,杀死了一半老鼠,存活的老鼠很快恢复到原来的数量,那么更有效的灭鼠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使环境的负载能力降低,从根本上限制老鼠的种群数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某生物兴趣小组开展探究实验,课题是“酵母菌在不同pH的培养液中K值的变化。”

    (1)实验材料和用具:菌种、无菌培养液、培养皿、缓冲液、血细胞计数板、滴管、显微镜、表等。

    (2)实验原理:pH会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3)实验步骤:

    ①取五个培养皿,分别编号为A、B、C、D、E。

    ②分别向五个培养皿中加入等量的________。

    ③用缓冲液分别将五个培养皿中溶液的pH调至3.5,4.5,5.5,6.5,7.5。

    ④再分别向五个培养皿中加入等量且适量的______。

    ⑤将培养皿放在适宜的温度下培养,定期用________法测定酵母菌数目。

    ⑥待酵母菌数量刚开始下降时,分别计算出此时每个培养皿中酵母菌的数量。

    (4)结果:已探究知酵母菌生活的适宜pH为5.5,请在如图中画出pH与K值的变化趋势图。

    ________

    (5)结论:pH________(填“会”或“不会”)影响培养液中酵母菌的K值变化。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请回答关于群落演替的问题:

    (1)在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和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中,哪个属于初生演替,哪个属于次生演替?

    (2)一般来说,若要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上述两个演替中次生演替所需的时间短,分析其主要原因。

    (3)据调查,近5万年以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这也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近50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该现象表明:与该地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人类的开垦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      (填“未发生改变”、“变慢”或“变快”),演替的方向           (填“发生改变”或“未发生改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