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8 题,其中:
选择题 25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25 题,中等难度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5 题
  1. 西方学者认为,在达尔文之前,生物学的主要研究者是业余爱好者和神职人员,研究主要局限于物种的划分。达尔文和进化论的贡献,就像牛顿对物理学和天文学的贡献—样,将有机生命从宗教制度中解放出来。“现在,上帝只是一个旁观者……人类的思想和创造愈发重要了。”据材料判断,达尔文和进化论的贡献是

    A. 使人类进一步认识自己和世界

    B. 促进了物理学和天文学发展

    C. 打破了教会对生物学研究的垄断

    D. 确立了理性主义的思想观念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有学者认为:“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跃。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该学者掲示了

    A.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

    B.宗法期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

    C.宗法制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

    D.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有学者认为,三省合一办公场所“政事堂”(后来改为“中书门下”)的出现明显与“三省制”之本意背道而驰。主要是因为“政事堂”的出现

    A.迎合了强化皇权的需要

    B.破坏了原有的决策程序

    C.提升了中书省法定地位

    D.存在相权集中并扩大的趋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图是根据付筑夫《中国经济史论丛》整理而成的中国古代发展趋势图,根据此图分析得知

    A.耕作工具的根本变革推动经济发展

    B.商品经济的发展带来整体经济的繁荣

    C.政治形势的稳定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D.土地兼并是影响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司马光主张女子可以读书,范仲淹曾把守寡的儿媳嫁于学生王陶为妻,程颐也把丧夫之后的外甥女再嫁他人,少女时代的李清照无所顾忌地饮酒和旅游,南宋孝宗更亲自出面为一个两度嫁夫的妇人主持葬礼。这些事件说明当时

    A.理学思想尚未占据统治地位

    B.封建统治秩序开始崩溃

    C.商品经济发展致使物欲泛滥

    D.理学思想遭到普遍抵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乾隆五年,大臣胡定上奏曰:“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农夫为之赁耕每岁所入盈千万石”。上述现象对清代工商业的影响是

    A.造成农民贫困市场狭小

    B.促使工商业向乡村渗透

    C.导致了工商业资金的流失

    D.扩大了手工业生产规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唐代某书法家其书宽博正大、雄强遒劲,运笔把篆、隶笔法用于楷、行、草书中,被书论家认为是唐人重气象、求气势的典范——楷书宽绰开张、雄浑丰厚、有浩大气势,行书壮美豪放、挥洒遒劲、有叱咤气概。该书法家是

    A.欧阳询

    B.颜真卿

    C.赵孟頫

    D.王羲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19世纪60年代,汉族地主官僚为核心的淸朝统治集团发起洋务运动,史称“同光中兴”;1898年力主变法的光绪皇帝被囚,百日维新流产;1911年“皇族内阁”的诞生导致清廷汉官离心,空前孤立,这一过程主要体现了

    A.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曲折

    B.统治者对西学的认识逐步加深

    C.地主阶级阻碍近代化进程

    D.权力结构变动影响近代化进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下图为近代中国茶叶新式销售渠道示意围.该流程图反映出

    A.茶叶出口数额远超内销

    B.外国商人在华合法设厂

    C.外销型农产品形成规模

    D.自然经济体系最终解体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陈独秀认为,以往的历代革命都是“单独政治革命”,均未触及“盘踞吾人精神根深蒂固之伦理道德文艺诸端”,对中国社会不生若何变化,不收若何效果”,必须来-次打倒偶像、破除迷信的思想革命,才能真正巩固共和新制度。材料反映陈独秀

    A.彻底否定辛亥革命的作用

    B.号召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

    C.割裂思想革命与政治革命关系

    D.主张思想启蒙与政治革命相结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下图是1913年,南阳兄第烟草公司出品的“新爱国”香烟的烟盒封面(烟盒右侧文字为“中国人,中国金钱,中国实业,中国利权,爱国诸君请吸香醇精美之爱国香烟”)。从中可以推断出当时

    A.西洋烟草在华销售锐减

    B.“实业救国”思潮开始涌动

    C.民族工业发展环境得到根本改善

    D.南洋公司注重营销策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国民革命军第129师师长刘伯承在战士不情愿换掉已经穿戴了多年的红军装、五星帽,而要换上青天白日帽徽时说:“这帽徽是白的,可我们的心永远是红的!,同志们,为了救中国,暂时和红军帽告别吧!”他这样说的主要目的是

    A.倡导国共合作,进行国民大革命

    B.争取党内合作,保障抗战胜利

    C.促成统一战线,确保民族大解放

    D.开辟正面战场,彻底消灭日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在二战后非殖民化的浪潮中,亚非拉地区出现了一批新兴的民族国家。中国政府认为这是对新中国“有利的局势”。基于此判断,新中国

    A.提出“另起炉灶”方针

    B.放弃“一边倒”政策

    C.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坚持“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方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如果为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拟定一个主题,最恰当的是

    A.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B.高指标、瞎指挥泛滥

    C.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完成

    D.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一五计划取得的辉煌成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下图为1972—1985年中美贸易统计表(单位:百万美元),据此可知

    A.文化大革命期间中美经贸往来和外交关系严重受阻

    B.与苏争霸处守势导致80年代美对华贸易出现逆差

    C.中国外交政策和经济体制的变化推动中美贸易发展

    D.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动推动中美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这三个创业离潮点的动因分别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邓小平南方谈话、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B.增强企业活力、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上海浦东、建立自由贸易区

    D.建立4个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讲话、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雅典执政官克利斯提尼在制定行政选区时,把全国村社分为三十区,十区在城市附近,十区在沿海,十区属于内地;……并用抽签的办法把这些区指定给各个部落,每一部落有三区,这样就使一个部落在所有这些地区都占了一份。”他采取的这一措施

    A.确立了依据财产多寡划分等级的参政制度

    B.打破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贵族专权局面

    C.废除了债务奴隶制以使债务奴隶重获自由

    D.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进入到“黄金时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潜入水下的一只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更=饱满地重新出现”,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罗马法

    A.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

    B.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

    C.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

    D.不断地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某学者认为:他们摆脱了对上帝的恐惧,但是仍然对神表现出尊敬的态度。他们嘲笑六天创造世界的观念,但是仍然相信宇宙是上帝按照理性计划设计的完美结合的机器,是人类永久居住的场所。“他们”是

    A.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家

    B.宗教改革的发起者

    C.进化理论的倡导者

    D.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三世去世,安妮女王即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厌恶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这说明在当时英国

    A.议会无权制约国王

    B.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

    C.内阁制己基本确立

    D.《权利法案》遭到破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1933年,罗斯福提请国会通过法案.创立资源保护队,主要针对中部平原频发的沙尘暴。到1941年为止,共计招募了250多万青年人参加,开辟了740多万亩国有林区和大量的国有公园。史学家认为这一措施“最受欢迎”“最无争议”,也“最为成功”。上述评论的主要依据是

    A.政府把资源保护放到新政的首位

    B.政府把失业救济与环境保护并举

    C.调整农林结构并降低农产品价格

    D.基本上有效解决了就业保障问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1917年俄国相继发生了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分别定义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得出该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欧洲一体化推动了世界的多极化,给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从国际政治角度看,欧洲一体化既给了中国对抗美国的机会,也给中国增加了一个新的对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欧洲一体化对中国是一把双刃剑

    B.欧洲一体化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C.欧盟、中国、美国多级格局形成

    D.欧洲成了中国对抗美国的盟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下面是20世纪后半期世界工业发展情况表

    以下对此表的解读.比较合理的是

    A.世界经济多极化的反映

    B.高收入国家与中、低收入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接近

    C.发达国家社会经济的不断转型

    D.低收入国家工业发展水平超过发达国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旗袍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成为中国城市女性的时尚着装。其社会原因是

    A.西式服饰传入,生活方式完全西化

    B.中华民国建立,人们思想观念变化

    C.城市化进程中,女性开始引领时尚

    D.旗袍典雅大方,体现女性的曲线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妥协”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被解释为:用让步的方法避免冲突或争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唯一摆脱困境(人们彼此妨害)的方式则是互相妥协、通过契约的方式建立国家,制定法律,调螯人们之间的利益。

    ——古希腊思想家伊壁鸠鲁

    现代民主政治都是妥钵的产物。因此也可以说,一个民族不善于妥协,就不可能走向真正的民主。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武昌起义的第四天,清廷启用袁世凯,督师南下剿灭革命党。不久,袁世凯集清朝军政大权于一身。面对全国如火如荼的革命起义,袁世凯提出召开国会,宽容武昌起义人士,并释放了喻培伦、汪精卫等革命党人。……袁世凯一路南下,11月1日攻占武昌,数日内又攻占汉阳。即使如此,袁世凯认为“此次鄂变,事虽仓猝,蓄谋已久……若悉索敝赋,力与一战,未尝不能收复一二省……然彼众若狂,醉心民主,兵力所能平等土地,而不能平定人心矣。”此时的革命党阵营内部,张謇等立宪派支持和谈,黄兴也于11月9日写给袁世凯的信中期待他“以拿破仑、华盛顿之资格,出而建拿破仑、华盛顿之事功„„非但湘鄂人民拥戴明公为拿破仑、华盛顿,即南方各省无不拱手听命者。”最终,南北双方经过在民主共和与君主立宪等多个问题上的协商、妥协,最终达成议和。清帝颁布《清帝逊位诏书》,中华民国参议院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袁世凯的妥协与南北议和》、《南北议和新论》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古代西方和近代西方的的政治中是如何体现妥协的。

    (2)根据材料二概括辛亥革命中南北妥协的背景和结果。

    (3)高全喜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版的“光荣革命”,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中西方历史在各个时期的发展既有差异又有相似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时期

    中国

    西欧国家

    ①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3世纪的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古希腊涌现出普罗塔戈拉、苏格拉底等人文主义思想家,形成了欧洲历史上的思想解放潮流。

    ②公元前3世纪~公元15世纪

    秦始皇:“焚书坑儒”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朱元璋:实行八股取士制度

    公元4世纪末,罗马帝国规定:信奉基督教之外的异端为犯罪行为,反对教会就是反对帝国。1231年天主教会设立宗教裁判所,对宗教异端进行侦查、审判和裁决。

    ③18~19世纪

    严复指出封建君主皆为“大盗窃国”,主张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

    孟德斯鸠认为国家的法律不能违背人的理性,法律应当是理性的体现。

    (1)依据材料,分别概括三个阶段中国和西欧思想发展史的共同历史特征。

    (2)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严复的主要思想主张并分析其影响。

    (3)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请指出孟德斯鸠的代表作及重要主张.并举一例说明他的主张实施情况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

    观察下图,16-20世纪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与此同时,世界也在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世界历史的内容越来越丰富,世界似乎“变”得越来越“大”。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阐述材料中关于16—20世纪地球“变”的认识。(说明:可以据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论述,也可以对材料的现点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现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