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7 题,其中:
名句名篇 1 题,诗歌鉴赏 1 题,文言文阅读 2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7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默写(18分)

    1..向来枉费推移力,________。(朱熹《观书有感》其二)

    2..________,千里暮云平。  (王维《观猎》)

    3..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4..________,浓睡不消残酒。(李清照《如梦令》)

    5..所以动心忍性,________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6..________,积于今年六十矣;……(柳宗元《捕蛇者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小题。(4分)

    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黄”在词中的意思是________。(2分)

    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2分)

    A.词的上片侧重描写作者“狂”的行为,词的下片侧重抒发作者“狂”的情感。

    B.词的上片写了作者出猎的情景,词的下片写了作者请战的决心。

    C.词的上片作者自喻孙权,词的下片作者自比魏尚。

    D.词的上片作者的情感热烈豪放,词的下片作者的情绪沉郁顿挫。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8分)

    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

    ①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②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③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选文出自________(人名)编订的《________》(书名)。(2分)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注意划线词语的含义。(3分)

    徐公 ________

    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3分)

    A.第①段写邹忌接借亲生经历设喻讽谏齐王。

    B.第②段写齐王纳谏并发令悬赏求谏。

    C.第③段写齐王纳谏后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D.邹忌言语直白泼辣,齐王虚心善思。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2分)

    曲突徙薪

    客有过①主人者,见其灶直突②,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曰:“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③且有火患。”主人嘿然④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⑤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乡⑥使听客之言,不弗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⑦而请之。

    选自《汉书·霍光传》

    【注释】①过:拜访。②突:烟囱。 ③不者:如果不这样的话。④嘿然:不说话的样子。⑤录:邀请。⑥乡:通“向”,先前的意思。⑦寤:醒悟,觉悟。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4分)

    (1)今论功而宾(       )  (2)焦头烂额上客耶(       )

    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余各以功次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其余的人认为有功依次坐着。

    B.其余的人因为有功劳坐在其次。

    C.其余的人按照功劳大小依次就座。

    D.其余的人凭着功劳大小一次坐好。

    3..主人家“失火”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火“幸而得息”的原因是________用文中词句回答)(2分)

    4.. “人谓主人曰”的这番话是为了________(3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22分)

    辣椒趣说

    ①自古以来,辣椒作为一种美食,受到世界各地人们的喜爱。印度人称辣椒为“红色牛排”,墨西哥人将辣椒视为国食。在我国,辣椒在许多地区都是非常重要的调味品,甚至没有它人们就无法下饭,可见人们对它的________(zhōng’ài)。

    ②________辣椒中含有一种被称为辣椒素的物质,能够刺激皮肤和舌头上感觉痛和热的区域,使大脑产生灼热疼痛的辛辣感觉。科学家对生长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南部沙漠地带的一种野生辣椒进行研究,观察有哪些动物以辣椒为食。结果发现,生活在附近的沙漠鼠类等小型哺乳动物根本不碰这种辛辣食物,吃辣椒似乎是鸟类的专利。实验表明,辣椒果实被小型哺乳动物吃掉之后,种子经消化排出,几乎不能再发芽。而鸟类的消化系统基本不对辣椒种子造成伤害。科学家认为,辣椒之所以辣是出自保护自己的需要。辣椒不想让哺乳动物把它们的果子吃掉,所以才在辣椒果子里产生了辣椒素,这样,吃不了辣的哺乳动物就会放弃,而鸟类却丝毫吃不出半点辣味,它们的痛觉感受系统和哺乳动物不一样,辣椒素能给它们清爽的感觉,还有止痛的功效。所以鸟类吃辣椒来像在嚼口香糖,而果实中的辣椒籽则会经过鸟类的肠道完整地排泄出来,完成一次又一次播种。

    ③不少人吃辣椒会上瘾,这又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当辣椒的辣味刺激舌头、口腔的神经末梢时,机体的神经系统反射性地出现心跳的加速、唾液及汗液分泌的增加、肠胃挪动的增快等现象。同时兴奋性的刺激会使大脑释放出内啡肽,再吃下去,大脑又会以为有痛苦袭来,于是释放出更多的内啡肽。内腓肽促进大脑内另一种物质——多巴胺的分泌。多巴胺是一种脑内分泌物,相当于人体内“奖励系统”的物质基础,是一种类似肾上腺素的物质,可以影响一个人的情绪,在短时间内令人高度兴奋。于是享乐主义的大脑热让我们吃辣吃上瘾,以至于闻到浓郁的辣味就有进食的冲动。

    ④那么,________科学家们发现,生活在炎热气候条件下的人们更喜欢吃辣椒——尽管生活在寒冷和潮湿地区的人们也都适合吃辣椒。这是因为他们知道辣椒能够抑制食物中有害细菌的滋生,防止食物中毒。

    ⑤为了抑制食物中的有害细菌,寒冷地带的人们一般把食物放在室外一整夜,就可以有效抑制有害细菌的生长。但是炎热地区的人们不仅没有这样的气候条件,而且炎热地区很容易滋生各种病原体和寄生虫。通过长期研究后,研究人员终于得出结论,辣椒具有天然杀菌作用——当人们摄入辛辣食物后,体内温度急剧上升,这样就可以抑制食物中的有害细菌的繁殖并杀死有害细菌。

    ⑥辣椒原来生长在中南美洲的热带地区。很早的时候美洲人就开始食用辣椒。辣椒能传遍全球还要感谢哥伦布。这位探险家在发现美洲大陆之后碰到了这种特殊的食物,并把它带回了欧洲,辣椒由此传遍世界各地。辣椒于明末传入中国,距今400年了。这种洋辛香料很快遍中国,进入到人们的日常饮食中。威力无比的辣椒带来的无疑是一场饮食革命,似乎任何其它传统辛香料都无法与之抗衡。

    1..根据第①段括号中的拼音,在“________”上应填入的词语是________。(1分)

    2.. 根据第③段内容,人们吃辣椒会上瘾的原因,除了辣味导致心跳的加速、唾液及汗液分泌的增加肠胃挪动的增快以外,还与________和________有关。(4 分)

    3. .第⑥段的说明顺序和说明内容分别是________( 3 分)

    A.时间顺序世界各地人们都爱食用辣椒

    B.空间顺序辣椒从国外传入中国很不容易

    C.空间顺序世界各地人们都爱食用辣椒

    D.时间顺序辣椒从国外传入中国很不容易

    4. .联系下文,第②段、第④段“_________ ”应填入的设问句分别是

    ________;

    ________( 6 分)

    5. .(1)以第①⑥两段中划线词“红色牛排’”和“约”为例,从说明文语言角度,说说本文的语言特点。( 6 分)

    (2)以第⑥段中划线词“红”为例,从语言品味角度,说说“红”字的妙处。( 2 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26 分)

    那些“怪教授”们

    ①曲阜师范大学,一所僻处乡下、名声不显的大学,曾经收容了一批“隐士”( A )一般的学者。20 多年以前,我因为采访的需要,曾与其中古怪透顶的几位有过来往。

    ②公认“最怪的教授”( B )叫陶愚川,他也是当时该校学术地位最高的教授。其实,大家说他学术地位高也是估摸着说,因为除在北师大任教的同学毛礼锐之外,陶先生与学术界同仁从无联系,甚至跟他本校、本系的同事也不往来,平时大概三天都不说一句话。

    ③我认识他的时候,他已经73 岁了 ,每天穿一身灰不溜秋的衣服,独行于图书馆、食堂、宿舍之间,不跟任何人废话。路遇的师生都恭敬地看着他,但没人敢冒昧地上前跟他搭话。事实上,在我为了走近陶先生而采访的十多位该校教师中,声称自己曾经有幸跟他说过话的,只有一个人。

    ④陶先生早年曾经留学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和美国密歇根大学,获教育硕士学位。1949 年前曾任国立湖南师范大学和中山大学教授,还曾任大夏大学(现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主任。自20 世纪50 年代来到曲阜师范大学,几乎没教过一天专业课,多半时间在外文系教英语,但他一直没有中断自己的专业研究。“文革”(C)前一段时间,他辞职回了浙江农村老家,仍然数次去杭州图书馆查资料,还用小学生作业本写出了几卷手稿,计9 卷300 万字。当时谁也不把这个古怪老头儿费尽心血写成的手稿当回事,随手就给丢了,他竟然从第一页开始重写,令人称赞。直到20 世纪80 年代中期,他的煌煌巨著《中国教育史比较研究》 面世,震动了教育史学界,获得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

    ⑤他是全校工资最高的,但每月除了留下几十元生活费之外,其余的全部交给学校党委,包括专著出版后的稿费。上交没有任何动机,拒绝也没有任何可能。

    ⑥比陶愚川教授更为古怪的,曲阜师范大学还有一位叫庄上峰教授。

    ⑦据说,这位庄先生与陶差不多是同期的留美生,后来也与陶差不多同期在外文系教书。其父是清朝翰林,曾在孔府做清客,实际上给末代衍圣公孔德成当私塾先生。所以庄上峰从小生活在孔府,跟孔氏直系后裔们一起玩大。

    ⑧跟陶先生不同,陶先生对“窗外事”既不关心也不议论,而庄先生却非常关心。他曾预言“林彪要完”(D)。难道书生就一定不明世事?人们感叹——庄先生真是神人!

    ⑨庄先生述而不作,不曾有学术专著流传。难道庄先生不学无术吗?但让人大吃一惊的是,他去世后,整理其遗物的人赫然发现了一部长篇小说的手稿,名“雷霆时代’,极端写实地描述了上个世纪30 年代他在山东大学时他的同事们的生活——闻一多、梁实秋、老舍、游国恩等教授们的轶事,稍加揣度全部能对上号。因为庄先生明了世事,所以太写实了,出版社不敢原样刊出,删掉了三分之二,剩下的也就意思不大了。

    ⑩与陶、庄相比,书法家包备五教授就一点称不上“怪”了。本校的老先生们都说“包先生的字太好了’,但他只是教书,从不参加各级书协的任何活动,没进过专业圈子。

    ⑾有一年,山东省政协主席托学校领导向他要字,被包先生一口回绝了。他跟学校领导说:“领导的话有时说完就说完了,你们不用太认真。他要是真喜欢我的字,还会再开口的,到那时再说。”但有一个包先生不认识的学校勤杂工,有一天突然敲开包先生家的门,忐忑不安地说,他妻子生了急病,多亏附近一家驻军医院抢救脱离了危险,他不知该怎们感谢大夫才好,客套半天,人家提出“想要包先生一幅字”。包先生一听是帮忙治病的事,二话没说,铺纸就写。更令人称奇的是,曲阜乡下一个素不相识的农村老头儿,请同村一个在学校当临时工的青年领着上门索字,却能手到擒来。包备五不但痛痛快快地写了一幅岳飞的《 满江红》 ,而且担心他没钱好好装裱,还亲自动手给装裱起来。“他肯定是真喜欢才来要的,所以必须认真对待。”

    ⑿有这么一群怪才栖居,使这座校园充满着“郁郁乎文哉”的气息。这是如今其它校园所不多见的。

    1. .对文中4 处运用引号的作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________( 3 分)

    A.否定讽刺

    B.着重强调

    C.特定称谓

    D.引用话语

    2. .不改变句意,将第(8)、(9 )段中的画线句改成陈述句,分别为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4 分)

    3. .第(4 )段中的加点词语“竟然”能否删去?为什么?( 3 分)

    4. .第(ll )段中的两处画线句都运用了________描写,请分别具体分析其作用

    ________ (5分)

    5. .本文写了三位“怪”教授,各有侧重点,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陶先生之“怪”侧重写他________;庄先生之“怪”侧重写他________;包先生之“怪”侧重写他________;这些“怪教授”的共同点是________。(8 分)

    6. .本文作者除了歌颂三位“怪教授”“郁郁乎文哉”的风采与风度之外,联系现实,作者还有一层隐含的写作意图是________ (3 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写作(60 分)

    题目:经历了,我才懂得

    要求:(1)字数在600字左右,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等,请用A老师、B学校、C学生等字样代替;(3)不能抄用本试卷中的阅读材料;(4)请注意字迹端正,卷面整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