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2 题,其中:
选择题 5 题,语言应用 1 题,句子默写 1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现代文阅读 3 题,命题作文 1 题
简单题 7 题,中等难度 4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5 题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秕谷(bǐ)   憔悴(qiáo)    粗犷(kuàng)   霎时(shà)

    B. 侍弄(shì)   澄清(chéng)   蝉蜕(tuì)     花梗(gěng)

    C. 匿笑(nì)   吝啬(lìn)     应和(hè)     着落(zháo)

    D. 姊妹(zǐ)   黄晕(yùn)    荫蔽(yīn)     咄咄逼人(du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字形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贮蓄      祷告      捶打      蓑笠

    B. 菜畦      烘托      决别      健壮

    C. 鉴赏      心绪      分岐      绅士

    D. 静谧      叙叨      轻捷      云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句中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登上市郊真武山,举目远眺,只见青山如屏,绿水如带,令人心旷神怡。

    B. 包头北梁棚户区改造后,这里的人们终于各得其所,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楼房。

    C. 语文课上,老师幽默的语言常常让学生忍俊不禁。

    D. 周末的集市上,人头攒动,吆喝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真是人声鼎沸。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由于运用了科学的复习方法,他的学习效率有了很大改进。

    B. 一个人是否有健康的体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地参加体育锻炼。

    C. 我们由衷地感谢老师多年来的默默付出。

    D. 因为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使包头的知名度越来越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 《散步》——莫怀戚——散文

    B.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代戏曲家

    C. 《论语》——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

    D. 《金色花》——泰戈尔——泰国诗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1 题
  1. 仿写:仿造例句写一个句子,注意形式相同,内容相关。

    例句:爱心是一股甘甜的清泉,使不幸的人忘记生活的苦涩。

    仿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句子默写 共 1 题
  1. 7.默写。

    (1) __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

    (2) 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洪波涌起。

    (4) 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受降城外月如霜。

    (6) 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崔九堂前几度闻。

    (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桥流水人家。

    (9) 乡书何处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芳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加点词  

    (1)太丘舍去:           (2)不顾:

    2.翻译下列文句

    (1)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友人惭,下车引之。

    3.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元方是怎样的孩子。

    4.本文选自《世说新语》,记录的是魏晋时代一些儿童的聪慧故事。除此之外,请你再举两个古代聪慧儿童的故事。(要求:要有人名,有概括的故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秋天的怀念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这篇文章为什么反复写“看花”?

    2.赏析第1段划线的句子。

    3.如果将这篇文章标题中“秋天”两字去掉好吗?为什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民工父亲的“幸福”

    ① 刚搬入新居的一天,外面响起一阵敲门声。从猫眼里往外看:一个陌生人。他的头发蓬乱,脸上的灰尘和着汗水,眼里露出一种焦灼和茫然。我警惕地将门打开一条缝,问道:“你找谁?”只见那人的脸一下子涨得通红。他从口袋里哆哆嗦嗦地摸出一包皱巴巴的香烟递过来,用一种近似乞求的语气说:“同志,我是在您住的这片小区干活的民工,我想请您帮个忙,不知您能不能同意?”

    ② “什么事?你说吧?我推开他递过来的香烟,一脸怀疑地看着他。

    ③ 见我态度缓和,他一冲动,脸涨得更红了,语速急促地说道:“是这样的,我的儿子马上就要放冷假了,他就要从老家到城里来看我了。孩子说,他想亲眼看看自己的父亲在城里盖的美丽房子。我想,孩子来了后,我能带他到您家看看吗?屋子盖了很多,可我从来不知城里人住在里面的情形,我很难对孩子说明白。”这位民工一口气把话说完,然后,一脸企盼地看着我。

    ④ 我恍然大悟。原来,这位民工父亲是为了让乡下的孩子亲眼目睹自己在城里的“杰作”,真是一个心细的父亲!我点头答应了。

    ⑤ 他见我爽快地答应了,激动地说:“谢谢!谢谢!您可真是个大好人啊!我问了好几家,人家一听我要带孩子来看看他们家,有的一句话也不说就将门关上了,有的说我脑子有问题,还有的跟踪我,以为我是坏人,一直看着我走进民工棚……今天,我可遇到大好人了啊!”这位民工的脸上满是喜悦,眼神里也荡漾出一种快乐。

    ⑥ 几天后,他果然带着一个小男孩来到我家。那男孩十三四岁的样子,皮肤黝黑,身体结实,还有一双很亮的眼睛。见到我,小男孩有一种怯生生的神情。

    ⑦ 父子俩套上我递过来的鞋套,小心翼翼地迈着步子。也许是第一次踩木地板,他们的步子迈得格外的轻缓。我看到一只大手和一只小手紧紧地握在一起,两人的目光中有一种扭捏的拘谨。做父亲的好像在努力显示出一种老练和成熟,只见他边弯下腰,边对儿子讲道:“叔叔家住的这套房子就是爸爸所在的建筑公司盖的。当时盖这栋楼房时,我负责砌墙,你别小看了这砌墙的活,必须做到心细、手细、眼细,不能有丝毫的偏差。你看,这面墙上原来还留有一个洞口,为的就是运送砖块、水泥方便,待房屋建好后,再将这洞口堵上。哦,对了,我的中级技工考试也通过了,现在我也是有文凭的建筑工人了。”

    ⑧ 他竭力地想向孩子描绘出自己在城里打拼时的细节,让儿子感受到自己在城里工作的情景。儿子听了,不停地望着他的父亲,眼睛里流露出一种自豪和骄傲的神色,同时他又用另一只手握了握父亲的手,父亲的腰板瞬间直了许多。

    ⑨ 没想到,在我看来一件简单、普通的事,只不过让这对父子进了我的新房看了看,竟让这位民工父亲这么激动。就这一下子,我感到我和这位民工父亲心的距离拉近了许多。周遭氤氲着一种温暖。

    ⑩ 父子俩互相搀扶着下楼,只听到孩子对他父亲说:“爸爸,您真了不起,盖出这么好的房子,城里人住得真舒服,如果我们在城里也能住上您盖的这么好的房子就好了。”儿子的语气里有种羡慕和向往。父亲爱怜地摸了摸孩子的头,说道:“傻孩子,这怎么可能呢?不要乱想了。你只要在家里把书念好了,帮爷爷、奶奶多干点活就行了。”

    (11)孩子仰起稚气的脸,掷地有声地说道:“          。”

    (12)听了孩子的一番话,这位民工父亲将孩子往怀里搂了搂。我看到,这位民工父亲的腰杆努力地挺了挺。顿时,他在我眼里一下子变得高大起来——一个父亲的伟岸和善良!

    1.诵读全文,说说民工父亲的“幸福”指什么?

    2.文章中“我”对民工父亲的态度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3.民工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中内容作简要分析。

    4.结合上下文,展开合理想象,将第11段孩子要说的话续写出来。(50字以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鹦鹉鱼的睡衣

    ①欧洲地中海生活着一种鱼,它色彩艳丽,脊背是紫红色的,体侧是玫瑰红色,胸部和腹部的鳍是淡黄色的,背鳍是灰黄色的,尾部镶白色的边,就像鹦鹉那样漂亮,所以人们叫它鹦鹉鱼。

    ②罗马和古希腊人特别器重这种鱼,把它当作珍品,这倒不是因为鹦鹉鱼长得漂亮,而是它们的团结互助的精神。据研究这种鱼的学者发现,如果鹦鹉鱼一旦不幸碰上了针钩,在千钧一发之际,它的伙伴会很快赶来帮忙,咬断钓鱼线,从危险中救出同伙。如果有的被鱼筐围住了,别的伙伴就会用牙齿咬住它的尾巴,拼命从筐缝中把它拉出来。所以,一般的渔民很难捕获到这种鱼。

    ③虽然鹦鹉鱼能够互相帮助,一般的危险奈何不了它们,可是,这并不等于鹦鹉鱼永远没有危险。因为鹦鹉鱼很怕死,常常在没有危险的时候也忧虑忡忡,它们想,白天遇到危险了,有同伴来救助,如果晚上同伴们都睡着了,谁来救自己呢?于是,鹦鹉鱼们想出了一种办法。它们每天傍晚都会给自己织一件睡衣穿,这样便确保了晚上的安全。

    ④它们织睡衣的方法像蚕吐丝作茧似的,从嘴里吐出白色的丝,利用它的腹鳍和尾鳍的帮助,经过一两个小时就能从头到尾织成一个囫囵的壳,这就是它们的睡衣。每天晚上,它们睡在自己编织的睡衣里,确实能够防御敌人的侵害,并能安安静静地睡一晚。可是它们的睡衣织得太坚固了,第二天早晨要费很大力气才能把睡衣弄破,以便从里面钻出来。到了晚上,鹦鹉鱼再织一件新的睡衣穿在身上。

    ⑤有时候,鹦鹉鱼生病了,晚上躺在睡衣里,早晨想出来的时候,因为没有足够的力气钻破睡衣,这就麻烦了,时间一长它必死无疑。因为,鹦鹉鱼从不救助困在睡衣里的同伴,它们会认为同伴还在睡觉,不便打扰。

    ⑥所以,对于鹦鹉鱼来说,最大的危险不是来自外界的伤害,而是因为作茧自缚的自残。人类也拥有像鹦鹉鱼相似的一件睡衣,我们从来不缺乏互相帮助的精神,但却逃不脱作茧自缚的危险。

    1.从全文看,鹦鹉鱼有哪些特点?

    2.第四段中加点的词“就能”“才能”各有什么表达作用?

    3.为什么说鹦鹉鱼最大的危险不是来自外界的伤害,而是因为作茧自缚的自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命题作文 共 1 题
  1. 请以“几分      在心头”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先将题目补充完整。(例如思念、感动,酸楚,幸福,烦恼,甜蜜......)

    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

    书写整洁,不得少于500字。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