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8 题,其中:
选择题 12 题,解答题 16 题
中等难度 28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12 题
  1. 太阳光垂直照射到一很小的正方形小孔上,则在地面上产生光点的形状是( )
    A.圆形的
    B.正方形的
    C.不规则的
    D.成条形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一个人沿路走近某一盏路灯,在走路过程中,路灯照射人,人的影子长短在变化,其变化情况是( )
    A.逐渐变短
    B.逐渐变长
    C.先变短再变长
    D.先变长后变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呼麦”是蒙古族的一种高超演唱形式.演唱者运用技巧,使气息猛烈冲击声带,形成低音,在此基础上调节口腔共鸣,形成高音,实现罕见的一人同时唱出高音和低音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呼麦”中高音、低音指声音的响度
    B.“呼麦”中的声音是振动产生的
    C.“呼麦”中高音是超声波、低音是次声波
    D.“呼麦”中高音和低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人的眼镜像一架照相机.物体射出的光经晶状体折射后成像于视网膜上,视网膜上成的像是(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这张试卷是白纸印有黑字,每个人都看得特别清楚,我们能看清这些字主要原因是( )
    A.白纸和黑字分别发出了不同颜色的光进入眼睛
    B.白光照到试卷上,白纸和黑字分别反射出白光和黑光进入眼睛
    C.白光照到试卷上,白纸反射出的白光进入眼睛,而黑字不反光
    D.黑字比白纸反射光的本领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小明自制了一个简易投影仪(如图),在暗室中将印有奥运五环(红、黄、蓝、绿、黑五色环)标志的透明胶片,贴在发白光的手电筒上,并正对着焦距为10cm 的凸透镜.调整手电筒、凸透镜、白色墙壁之间的位置,在墙上得到了一个清晰正立放大的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手电筒与凸透镜的距离应大于10cm小于20cm,且胶片应倒立放置
    B.手电筒与凸透镜的距离应小于10cm,且胶片应正立放置
    C.能从不同角度看到墙上五环标志的像,是因为光在墙面上发生的是漫反射
    D.将白色的墙上蒙上一层红布,可以看到奥运标志的像中五环的颜色只有红色和黑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某兴趣小组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试验时,记录并绘制了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u跟实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凸透镜的焦距为( )

    A.60cm
    B.40cm
    C.20cm
    D.10cm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右图中N是一个水平放置的长方形暗盒,盒内有水平向右的平行光,P为暗盒右侧平面上的一个圆孔,M是一个与暗盒右侧平面平行的相间一定距离的光斑.若从外径与圆孔P相同的厚平板玻璃、凸透镜、凹透镜这三个光学器件中取一个嵌入圆孔P中,发现在光屏M上呈现一个比圆孔P大的圆形光斑,则嵌人圆孔P的那个光学器( )

    A.只能是凹透镜
    B.只可能是凹透镜或厚平板玻璃
    C.只可能是凹透镜或凸透镜
    D.凹透镜、凸透镜、厚平板玻璃都有可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一蜡烛放在凸透镜前,在距蜡烛60cm处生成一个与烛焰等大的像,现将凸透镜向蜡烛移动20cm时,则将( )
    A.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B.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C.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D.不成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有一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一物体放在凸透镜的主轴上且距焦点5cm处,则所成的像( )
    A.一定是放大的实像
    B.一定是放大的虚像
    C.一定是放大的像
    D.一定是缩小的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有一种自行车尾灯设计得很巧妙.当后面汽车的灯光以任何方向射到尾灯时,它都能把光钱“反向射回”.如图是4种尾灯的剖面示意图,其中用于反光的镜面具有不同的形状.能产生上述效果的镜面是( )
    A.
    B.
    C.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放映幻灯片时,想使银幕上出现放大的“F”字时,则幻灯片在镜头前正确的放置方法应是图中的( )
    A.
    B.
    C.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解答题 共 16 题
  1. 用蒸笼蒸馒头,是上层还是下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呢?小明仔细观察后发现:高温的水蒸气经过多层蒸格向上升,遇到冷的蒸笼盖时,大量水蒸气发生________现象,________很多热量,使________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有经验的师傅拿刚出笼的馒头前,先将手沾点水,这样做主要是利用________,使手不会被烫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1)在光具座上依次摆放好蜡烛、凸透镜、光屏,当点燃蜡烛后,无论怎样调整它们之间的距离,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原因是:______.
    (2)经过调整后,光屏上已成一缩小清晰的像.要在光屏上成一放大清晰的像,则蜡烛到透镜的距离应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要想成放大的虚像,蜡烛到透镜的距离应______,生活中的______镜就是这一成像特点的应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小明与小芳为了探究泡沫塑料和棉絮的保温性能的好坏,两人设计并做了这样的实验,他们用这两种材料分别包着装有热水的密闭的烧瓶,让它们自然冷却,利用温度计和计时器定时测量两烧瓶中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1)为保证实验的科学性,除了取大小、厚度相同的泡沫塑料和棉絮外,还应考虑影响水温变化的其他因素.即保持烧瓶相同、环境因素相同、水的体积相同和水
    ______相同.
    (2)按照计划操作,小明和小芳把实验测得的时间和温度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时  间 (min) 10 20 30 40 ---- 150 180
    泡沫塑料组水温(℃) 90 74 65 60 57 ---- 21 20
    棉絮组水温(℃) 90 70 55 33 ----- 20 20
    分析实验数据可知,他们实验时的室内温度是______℃;从计时开始到40min后,泡沫塑料包的水温降低了______℃,而棉絮包的水温降低了______℃,由此你能看出,在这两种材料中,保温效果比较好的是______.
    (3)小明和小芳是采用了“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水温降低多少”比较两者材料的保温性能的,你还可以采用“______”的方法来比较两者材料的保温性能.
    (4)已知水温下降的特点:温度较高时,水温下降得较快.根据这一特点,时间为30min时,棉絮组的水温可能是下列选项中的哪一个______
    A.46℃B.43℃C.39℃D.36℃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在检查视力时,医生让小王观察前方平面镜中的视力表来确定视力.实际上,视力表在小王的后方,他在镜中看到的是视力表________立、等大的虚像.若小王的眼睛到虚像的距离为5m,眼睛到平面镜的距离为2.3m,则他的眼睛到实际的视力表的距离为________m.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盛有清水的封闭试管水平放置,内有一较大的空气泡,如图所示,阳光垂直照射试管,在空气泡下方的白纸上.出现一椭圆形的“阴影”这部分对相当于________阳光透过充满水的部分,会在白纸上形成一条亮线,这部分相当于________,(以上两空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将白纸逐渐向下移动,亮线的宽度将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一束光在玻璃和空气的界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时,它们的光路图如图所示,其中________是界面.________侧是玻璃.________是入射光线,________是反射光线________是折射光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某同学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在实验中固定了透镜,无论怎样移动蜡烛和光屏,在光屏上都找不到像,则原因是________.找到原因后在光屏上得到了像,如果蜡烛燃烧时间较长,蜡烛变短,则光屏上的像将向________移动(选填“上”或“下”).若用纸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我们________(能、不能)看到一个完整的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一照相机镜头的焦距为15cm,要在底片上成清晰的人像,人与镜头的距离应________30cm(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底片上所成的像是________像(填“实”或“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小章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小心地移动蜡烛B,直到与蜡烛A的像重合,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__关系;移去蜡烛B,并在其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__接收到蜡烛A烛焰的像(选填“能”或“不能”);小章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蜡烛所成像的大小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小华参观展览会,在一个小展室里可见一个女导游在介绍商品,如图所示.试着与她握手,却发现是一个虚拟导游.可望而不可即.后来他发现这个女导游只是在一个玻璃屏风后倒立的电视机屏幕上经过处理的一个形象而已.则这个玻璃屏风是______镜,这个虚拟导游是______像(选填“虚”或“实”),电视机屏幕与玻璃屏风的距离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完成图中的光路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在方框中填上合适的光学元件,注意位置要放正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在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第一步(图甲),需要改变______的方向,观察反射光线方向怎样改变;第二步(图乙),需要把纸板的半面F向前折或向后折,则不能看到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1)在______上从左到右依次放置______、______、______,并调整它们的高度,使三者的中心在______,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______.
    (2)由实验可知,凸透镜成实像的条件是______,______是成放大的像与缩小的像的分界点.
    (3)实验时,蜡烛越烧越短,你将看到屏上的像向______(填“上”或“下”)移动.
    (4)实验过程中,用黑纸将凸透镜遮掉一半,像的形状______(填“变”或“不变”),但像的亮度将______(填“变亮”或“变暗”).
    (5)如图所示,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烛焰的像,则此像的性质是______.
    (6)根据图中提供的数据,可判断出此凸透镜的焦距大致在______范围之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探索设计题
    小宇最喜爱的玩具是叔叔送给他的生日礼物,那是三只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凸透镜,分别由玻璃、水晶、塑料制成.现在小宇想要探究“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凸透镜的焦距与制作材料是否有关”,请你帮他设计这次探究的全过程,完成如下的工作:
    (1)这次探究所需要的器材有哪些?______
    (2)请你写出探究的主要步骤,并设计出实验数据记录的表格
    (3)在这次探究过程中,你所运用的一种主要的科学研究方法是什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如图所示,小李同学用此装置探究冰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情况.

    (1)他将观察到的温度计示数变化情况记录在表中.请根据表中数据,在如图的坐标纸上画出冰熔化过程中的温度-时间图象.
    t/min 1 2 3 4 5 6 7 8
    t/℃ -4 -3 -2 -1 1 3
    (2)某时刻温度计的读数如图所示,此时的温度是______℃;
    (3)为减小误差,实验过程中宜选用较大的冰块还是较小的冰块?______;实验中用水浴法加热的目的是______,由实验可知冰块是晶体,晶体熔化的条件是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