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8 题,其中:
选择题 25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20 题,中等难度 5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5 题
  1. 孔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材料反映的孔子的财富观是

    A.重义轻利,安贫乐道                    B.舍生取义,安贫乐道

    C.重道轻义,乐于富贵                    D.乐享贫穷,憎恶富贵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南宋朱熹与明代王阳明相比,两者思想共同之处是

    A.知行合一,都产生于心                  B.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所蒙蔽

    C.心就是理,心外无物                    D.只有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下列不能反映材料观点的是

    A.主张以相权来制约君权                  B.提出了新的近代社会方案

    C.提倡以学校议政来修补封建制度           D.认为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苏格拉底曾说:“我认为,想要得到正确的判断,要根据知识,而不应根据多数。”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苏格拉底批判雅典民主制的弊端           B.苏格拉底认为知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C.苏格拉底反对民主制度                  D.苏格拉底认为知识等同于法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如同在自然科学领域有“物体运动三大定律”一样,西方先哲们发现人类社会也有“三大定律”:第一,人是社会的中心;第二,个人利益是治理社会的基础;第三,任何政府唯一的宗旨就是保护人民创造财富和享受幸福的自由。其中,第三大定律的思想集中体现为

    A.三权分立说                           B.天赋人权

    C.社会契约论                           D.法律平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是欧洲向近代社会迈进时期发生的三次重大思想解放潮流,它们共同的历史作用有

    ①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              ②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

    ③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精神束缚        ④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科学家达尔文在研究中发现,“在浅色的桦树林里,浅色种类的蛾通常是深色种类的蛾的6倍;相反,在深色的松树林,深色种类的蛾通常为浅色种类的蛾的16倍”。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

    A.生物现存的物种具有共同的原始起源

    B.生物个体之间存在本种类内部的竞争

    C.生物的进化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

    D.不同物种的变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苏轼认为:“(在唐代)诗至杜子美,文至韩退之,书至颜鲁公,画至吴道子,古今之变,天下之事毕矣。”对材料中相关历史人物成就的叙述,正确的是

    A.杜甫是唐朝全盛时期的著名诗人,被称为“诗仙”

    B.颜真卿的楷书雄健、宽博,树立了唐代楷书典范

    C.韩退之(愈)是宋明理学的开拓者

    D.吴道子集风俗画创作的大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2011年播出的穿越剧《步步惊心》讲了一个现代白领穿越到清朝康熙年间的故事。当时,她可能了解到

    ①皇宫隆宗门内设置军机处         ②传教士在中国介绍西方自然科学

    ③宫内上演的京剧                 ④政府实行海禁政策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中国学者余秋雨也说:“我最向往的朝代是宋朝。”令二人选择和向往宋朝的原因主要包括

    ①丰富的物质生活                ②军事对抗中力量强大

    ③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            ④成就斐然的科技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中国象棋棋子中的“炮”,有时也写作“石”字旁。“火”字旁的“炮”出现最早应在

    A.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B.唐宋时期

    C.元明时期                             D.晚清时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迄今所知,在中国出版的书刊中,最早介绍马克思的是1899年上海广学会编译的《大同学》,其中称:“其以百工领袖著名者,英人马克思也。”由此可见

    ①新兴的中国工人阶级找到了自己的领袖  ②当时介绍到中国的马克思身份是“工人领袖”

    ③19世纪末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    ④当时的介绍者连马克思是哪国人都没有搞清楚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在新文化潮流的冲击下,……有的女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烈女传’……(他们)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女性婚姻自由。”这种现象的出现说明新文化运动

    A.动摇了传统礼教思想统治地位            B.促进了科学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C.树立了积极、进取的科学精神             D.出现了比较偏激的社会思潮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某部历史著作写到:“毛泽东是一个杰出的共产党领袖,国共合作关系破裂后,他无视莫斯科第三国际,拒绝了只能依靠城市无产阶级进行革命的这个马克思主义原则。”毛泽东的上述思想突出体现在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C.《新民主主义论》                       D.《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记载了邓小平在1979年11月28日的一次谈话,他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论断。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明确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邓小平理论的发展推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    ②1979年起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③邓小平理论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不断成熟    ④中共十四大以后中国取消了计划手段

    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可知一切勾结帝国主义的军阀、官僚、买办阶级、大地主阶级以及附属于他们的一部分反动知识界,是我们的敌人。工业无产阶级是我们革命的领导力量。一切半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是我们最接近的朋友。”这段话出自

    A                        B                C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鲁迅先生在《看镜有感》中有一段很有名的话:“汉唐虽然也有边患,但魄力究竟雄大,人民具有不至于为异族奴隶的自信心,或者竟毫未想到,凡取用外来事物的时候,就如将彼俘来一样,自由驱使,绝不介怀。一到衰弊陵夷之际,神经可就衰弱过敏了,每遇外国东西,便觉得仿佛来俘我一样,推拒,惶恐,退缩,逃避,抖成一团,又必想一篇道理来掩饰,而国粹遂成为孱王和孱奴的宝贝。”这表明鲁迅主张

    A.弘扬国粹,捍卫传统

    B.吸收外来文化是自强自信的表现

    C.对外来文化要保持高度警惕

    D.接受外国东西易为异族奴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杂文月刊》曾刊登过一篇名为《中国简史》的文章,其中有:“林则徐说:我销;洪秀全说:我反;康有为说:我变;孙中山说:看我的。”对文中所说的四者认识正确的是

    A.纯属缺乏历史依据的文学夸张

    B.都加速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C.反映了近代中国人的救国探索

    D.四者的斗争对象和斗争方式基本一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中国问题》一书中说:“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打败,义和团运动后,中国又遭到列强的报复,这终于使中国的有识之士看到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个更好的更现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这里的有识之士应该是

    A.洋务自强的践行者                      B.维新图强的呼吁者

    C.民主科学的倡导者                      D.民主共和的实践者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戊戌政变后,慈禧太后将弹劾李鸿章的奏章拿给他看,说:“有人谗尔为康党(即维新派)!”李鸿章回答:“臣实是康党。……六部诚可废,若旧法能富强,中国之强久矣,何待今日。主张变法者即指为康党,臣无可逃,实是康党。”该材料表明

    A.慈禧太后已对李鸿章产生了怀疑

    B.李鸿章承认自己是“康党”成员

    C.李鸿章支持维新派改革

    D.李鸿章与维新派的变革有相似之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有研究者认为,近代中国出现过五次大的留学热潮、①②③处的初衷应该是

    批次

    留学时间

    留学初衷

    第一次

    晚晴的留学热潮

    第二次

    民国初期的留学热潮

    第三次

    国民政府时期的留学热潮

    科技救国

    第四次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留学热潮

    第五次

    改革开放以后的留学热潮

    创业立业

    A.富国强兵、实业救国、建设国家        B.实业救国、建设国家、富国强兵

    C.建设国家、实业救国、富国强兵        D.实业救国、富国强兵、建设国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邓小平在1979年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指出,“我们要坚持……文艺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首先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文艺题材和表现手法要日益丰富多彩,敢于创新。要防止和克服单调刻板、机械划一的公式化概念倾向”。下列表述不符合这一指示精神的是

    A.“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B.“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C.“八亿人口八个戏”                     D.“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20世纪以来,中国历代政府都重视中学历史教育。下列历史教育目标,分别颁布于1904年、1912年、1936年和1956年。其中1912年的是

    A.“多讲本朝仁政,俾知历圣德泽之深厚,以养成国民自强之志气,忠爱之性情”

    B.“了解劳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人”

    C.“明于民族之进化,社会变迁,邦国之盛衰,尤宜注意于政体之沿革,与民国建立之本”

    D.“特别说明其(指中国)历史上之光荣,及近代所受列强侵略之经过,与其原因,以激发学生民族复兴之思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20世纪30年代,一位艺术批评家在批评某一画派时说:“他们画的是一堆堆由色彩暗淡的平面组成的几何图形,完全没有和谐。”他所指的是现代主义美术中的

    A.浪漫主义画派      B.印象画派          C.立体画派         D.现实主义画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19世纪30年代以后,欧美文学艺术着力于表现社会生活、关注社会问题、揭示社会矛盾、批判社会罪恶。下列的作品与这种风格一致的是

    ①《人间喜剧》 ②《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③《自由引导人民》 ④《红与黑》 ⑤《拾穗者》

    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请于广东虎门外之沙角、大角二处,置造船厂一,火器局一。行取佛兰西、弥利坚二国各来一二人,分携西洋工匠至粤,司造船械,并延西洋柁师,司教行船演炮之法,……必使中国水师,可以驶楼船于海外,可以战洋夷于海中。——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二  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清代中国”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无论是辛亥革命,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无论是李鸿章,还是康有为,无论是孙中山,还是毛泽东,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新中国。——裴钰《改变中国》

    材料三 中国的启蒙运动具有与欧洲启蒙运动迥异的特点。如果说欧洲启蒙运动是一场以个性自由为鹄的人文启蒙运动,那么中国启蒙运动则是一场旨在国家富强的现代化启蒙运动。这是中西启蒙运动的最基本差异。关于启蒙与现代化的关系,西方与中国适成倒置:在欧洲,是由启蒙而现代化;在中国,则是为现代化而启蒙。欧洲由启蒙而现代化是一个水到渠成的文化和社会转型过程……中国启蒙运动则是救亡的现代化运动的步骤。——郑大华主编《民国思想史论》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魏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1分)有何重要影响?(2分)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促使中国“内部改变”的指导思想分别有哪些?(8分)

    (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思想启蒙的特点,并指出导致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8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在“改变中国”中的作用。(6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积极的思想和精神往往引领着时代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教徒认为:财富属于上帝,他服务于上帝就像一个温顺的服务员,甚至是上帝的赚钱机器,他占有的财富越多,他的责任就越大。这种责任一是为了上帝的荣耀而不能使财富减少,二是要用不懈的努力来增加财富。

    “切记,时间就是金钱……生活中要量入为出……在与他人的往来中守时并奉行公正原则对年轻人立身处世最为有益……借人的钱到该还的时候一小时也不要多留,否则一次失信,你的朋友的钱袋则会永远向你关闭。”——《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材料二 孙中山先生1905年指出:“近时志士,舌救唇枯,唯企强中国以比欧美。然而欧美强矣,其民实困,吾国纵能媲迹于欧美,犹不能免于第二次革命……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1920年,孙中山先生在执信中学开学典礼上说:“愿诸生人人皆学执信先生之毅勇果敢以求学,蹈行予自由、民主、均富之理念,以改造未来之社会。”

    材料三  1933年《东方杂志》开展了“新年的梦想”征文活动。征文反映了当时中国思想领域的动向。以下是 “新年的梦想”专栏文章名人的社会主义梦想录(部分)

    人 物

    梦  想

    郁达夫

    将来的中国,可以没有阶级,没有争夺,没有物质的压迫,人人都没有、而且可以不要“私有财产”。

    章乃器

    中国将来的革命,必然是一个向整个的上层阶级进攻的左倾的革命。那个革命的目标,不单是要推翻帝国主义,而且同时要推翻帝国主义的虎伥。

    宋云彬

    未来的中国将有一场大火,毁灭旧社会的一切,重新建设起一个没有人对人的仇恨、阶级对阶级的剥削的社会。

    请回答:

    (1)马克斯·韦伯认为:基督教中新教所倡导的“工作狂”和“小气鬼”精神创造了资本主义,你能从材料一中找出所谓的资本主义精神吗?(6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孙中山“均富”思想主要是针对当时国内外哪些社会现象提出来的?他在民主革命实践中提出了哪些具体主张?(9分)

    (3)结合当时的国际国内背景,分析这一时期知识分子向往社会主义的原因?(10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借父耰鉏,虑有德色;母取箕帚,立而谇语。抱哺其子,与公并倨;妇姑不相说,则反唇而相稽;其慈子、耆利,不同禽兽者亡几耳。然并心而赴时犹曰蹶六国,兼天下。功成求得矣,终不知反廉愧之节,仁义之厚。信并兼之法,遂进取之业,天下大败,众掩寡,智欺愚,勇威怯,壮陵衰,其乱至矣,是以大贤起之,威震海内,德从天下。曩之为秦者,今转而为汉矣。 ——贾谊《治安策》

    材料二  战国变法运动是中华文明演进史上的一座巍峨丰碑,它有力地荡涤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旧制度、旧习俗、旧观念,建立、巩固和发展了新型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商鞅变法则是战国变法运动中的最辉煌篇章。作为战国各国变法中最为全面、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商鞅变法规模大、措施全、历时久、推行力度大,从而收到大的成效,取得大的成功,不但帮助秦国走上了富国强兵的正确道路,为秦国日后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面貌。——《中国古代史资料》

    请回答:

    (1)依据材料,指出贾谊批评商鞅变法的主要理由是什么? (10分)

    (2)结合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论证材料二中“战国变法运动是中华文明演进史上的一座巍峨丰碑” 的观点。(10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