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2 题,其中:
选择题 30 题,综合题 2 题
简单题 6 题,中等难度 25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30 题
  1. 国学大师王国维在《殷商制度论》中曾用“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以天,争乃不生”来评述西周某一政治制度,对其评述理解最准确的是(    )

    A.西周政治统治具有浓厚的血缘色彩

    B.这一制度有利于减少了天子的决策失误

    C.宗法制实现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D.血缘政治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王国维说:“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材料反映的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特点是(    )

    A.封建等级秩序森严         B.中央集权尚未形成

    C.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D.政治与血缘相结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公元前720年,周平王去世,即位的桓王遵从其遗愿,将大权交给西虢公,心怀不满的郑庄王既不为平王奔丧,也不朝贺新王登基,却命人侵入王室疆土,抢夺已成熟的庄稼,从此“周郑交恶”。该状

    况反映出(    )

    A.天子权力开始削弱               B.贵族政治彻底瓦解

    C.宗法制度遭到破坏              D.分封制受到冲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中国古代某时期制定的选官标准,史称“四科取士”:“日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日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案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日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该时期是(    )

    A.两汉时期           B.魏晋时期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在谈到明朝内阁的作用时,有学者指出:“内阁成员犯不着为了皇帝去得罪其他文官,事实上他们也没有这个权力。没有宰相的权力和地位,却要承担宰相的罪责,去充当皇帝的挡箭牌、替罪羊,这是任何明智的人都不会去做的事情。”这意在说明内阁的设立(    )

    A.直接导致了皇权削弱

    B.加强了对百官的监察

    C.弥补了明太祖废丞相带来的弊端

    D.不利于政府机构间的协调与监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曾这样评价当时中国的君主专制:“中国政府只有施用棍棒才能让人民做这些事情,政府与其说是管理民政,毋宁说是管理家政。”下列措施最能体现这一论断的是(    )

    A.实行行省制度             B.废丞相,权分六部

    C.设立内阁制              D.增设军机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伯里克利在《论雅典之所以伟大》的演讲中说:“这是雅典人与众不同的优点,行动时我们勇气百倍,行动前却要就各项措施的利弊展开辩论。”文中的“雅典人”是指(    )

    A.除贵族外的雅典所有公民

    B.除外邦人以外的全体雅典人

    C.除第四等级外的所有雅典公民

    D.可参加公民大会的所有雅典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亚里士多德警惕“纯粹民主”,他如此评价道:“进行统治的是人民,而不是法律;因为一切都由多数投票决定,而不是由法律决定……人民拥有国王的权力进行统治;他们至高无上,不是作为个体,而是作为集体。”对此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

    A.投票不应该是民主的唯一方式

    B.脱离了法制的民主会沦为专制

    C.民主是人民结成集体进行统治

    D.集体统治比个人统治危害更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公元前6世纪末,雅典克利斯提尼改革用10个地域部落代替了4个血缘部落。公元前3世纪晚期嬴政在统一全国基础上用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二者的共同之处是(    )

    A.打击贵族政治          B.推动社会转型

    C.建立中央集权          D.建立官僚政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罗马人认为一个民族无论去何处,总携带它自己的法律,因此设立专门的法庭来审理涉及外国人的案件。多次审理的结果使他们认识到,外来民族中有许多法律制度,但是近乎普遍使用的法律原则只有少数几条,因而他们制定了一部新的法律《万国法》。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万国法包括了其他民族的所有法律

    B.万国法仅包括能普遍使用的法律原则

    C.万国法适用于罗马境内一切自由民

    D.在罗马犯罪的外邦人用本邦法律审判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当工业和商业进一步发展了私有制的时候,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即使在英国,为了私法的进一步发展,也不得不参照罗马法的诸原则。”材料说明(    )

    A.罗马法完全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B.罗马法因具有资产阶级性质得以在近代推广

    C.近代英国非常重视法制建设

    D.罗马法对近代西方的立法产生了重大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麦考莱在《英国史》一书中说:“威廉和玛丽被宣布为联合王国的国王和王后,标志着英国革命结束。在英国所有的革命中,这是使用暴力最少但收效最好的一次。”材料中所说的“收效”从历史发展来看最主要体现在(    )

    A.结束了君权神授的历史光环

    B.英国恢复了国王与议会的传统

    C.限制了国王的权力

    D.确立了英国代议制民主的法律基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18世纪中叶英国政治家威廉·庇特说:“最穷的人,在他的寒舍里也敢于对抗国王的权威,风可以吹进这所房子……但是英王不能踏进这所房子,他的千军万马不敢进入这间门槛已经破烂的房子。也就是‘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这表明英国政治制度的精髓是(    )

    A.法律至上            B.分权制衡

    C.责任内阁            D.虚位君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海国图志》中记载:“(某国)都城有公会所,内分两所,一曰爵房,一曰乡绅房。爵房者,有爵位贵人及耶稣教师处之;乡绅房者,由庶民推择有才识学术者处之。国有大事,王谕相,相告之爵房,聚众公议,参以条例,决其可否,辗转告乡绅房,必乡绅大众允诺而后行,否则寝其事勿论。”这段文字描述的制度最可能是(    )

    A.法国的共和制               B.美国的两党制

    C.德国的君主立宪制            D.英国的议会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联邦党人论稿》的“引论篇”中指出:如果美国……继续维持当时美国那种“权力首先是地域性的”政治结构,美洲必然再次被欧洲列强所瓜分,从而丧失独立战争的成果。为解决文中的现象,1787年宪法(    )

    A.确立自由平等原则          B.确立了共和制原则

    C.确立了联邦制原则          D.确立权力制衡原则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指出:“人民主权则成了法律的法律,而且并没有像在其他国家那样被虚捧而架空。”下列选项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联邦政府的组成

    B.行政、立法、司法的分权制衡 

    C.联邦法律至上

    D.总统、议员由选举产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观察右面漫画,站在美国总统奥巴马肩头的山姆大叔说:“大家可以慢慢挪到中间吗?”为防止出现税收增加和开支削减的“财政悬崖”,美国共和党和民主党必须尽快达成妥协方案,但目前双方仍然互不相让,僵持不下。材料直接表明了(    )

    A.美国两党本质都是代表资产阶级利益

    B.两党对垒轮流执政是美国政治的特色

    C.美国的政治体制存在严重的内耗

    D.美国的政党制度是各利益集团之间相互制衡的机制保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教授马克壵谈到一场革命时说“……它的斗争对象不是带有封建性质的绝对王权,而是一个新兴的、已经具有了民主化的取向和发展趋势的资产阶级国家”,这一革命后为下列哪一政体的建立提供前提?(    )

    A.君主立宪制          B.总统共和制

    C.议会共和制          D.开明君主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19世纪七十年代,德法两国相继颁布了新宪法,两部宪法内容的共同之处是(    )

    A.国家元首独掌行政大权

    B.国家元首对议会负责

    C.国家元首任命内阁成员 

    D.议会完全行使立法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革命》中称:“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哪一段插曲比鸦片战争为谴责‘帝国主义侵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它成为中国人对西方武力入侵和在此以后几乎整整一个世纪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地位的不满情绪的内容。除从这一角度看鸦片战争外,还有必要将其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观察。”在该“趋势”背景下,费正清认为(    )

    A.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灾难的开端

    B.鸦片战争阻碍了中国近代化历程

    C.侵略者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

    D.鸦片战争是西方工业文明的扩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蒋廷黻说,道光年间的中国人,完全不懂国际公法和国际形势,所以他们争所不当争,放弃所不应当放弃……。文中“放弃所不应当放弃”是指(    )

    ①五口通商     ②协定关税     ③治外法权     ④公使驻京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文中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依据有(    )

    ①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③近代中国产生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④清政府开展了自强运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尽管理想如此高远,但有限的政治资源和思想资源又使他们重新回到他们所憎恶的统治方式上去。”与此结论相符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维新变法运动            D.辛亥革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要研究这一状况产生的原因,应首选(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晚清朝臣和士大夫联名上书反对议和说:“赔款、割地的各条款是‘五洲所未有之奇闻,三千年所无之变局’,如照此签约,后果必然是‘法人窥粤,英人窥滇,俄人西窥新疆、东窥三省。四夷入侵,各示所欲’。”据此可知,这些反对者(    )

    A.顽固地坚守传统政治体制

    B.“天朝上国”观念根深蒂固

    C.对19世纪末的时局认识较清

    D.深刻揭露了清政府的腐朽本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沟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下列史事可以佐证钱穆先生这一观点的是(    )

    A.太平天国               B.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有人评价辛亥革命时说: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这里强调的是辛亥革命(    )

    A.促进了民主精神以及平等意识的觉醒

    B.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C.提供了可以大胆尝试的民权政治舞台

    D.奠定了中国实行民主宪政的制度框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鲁迅说:“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也应该说有的,但绝非‘以夷制夷’,倒是想‘以夷制华’。然而,夷又哪有这么愚笨呢,却先来一套‘以华制华’给你看。”中国近代史上能体现“以夷制夷”“以夷制华”“以华制华”三种策略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

    A.甲午战争,太平天国,《辛丑条约》

    B.《辛丑条约》,太平天国,甲午战争

    C.太平天国,《辛丑条约》,甲午战争

    D.甲午战争,《辛丑条约》,太平天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以下条款引自中国近代四个不平等条约,按签订的时间先后顺序为(    )

    ①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之处,并独有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

    ②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上海等五处港口。

    ③大清大皇帝允许以天津郡城海口做为通商之埠

    ④(朝鲜国)像中国所修贡献典礼,嗣后全行废除

    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  C.②③④①  D.③④②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1939年5月,为纪念五四运动二十周年,毛泽东撰文指出:“二十年前的五四运动,表现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毛泽东所说的“新阶段”的含义不包括(    )

    A.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B.革命的对象开始由清政府转变为北洋政府

    C.无产阶级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并起了领导作用

    D.马克思主义开始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2 题
  1. 中国古代,中央与地方关系始终处于动态演进过程之中,如何充分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而不是使双方处于对立僵化状态,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朱李石刘郭,梁唐晋汉周;都来十五帝,播乱五十秋。”

    ——施耐庵著《水浒》

    材料二 “有明诸藩,分封而不赐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盖矫枉鉴覆,所以杜汉、晋末大之祸,意固善矣。然徒拥虚名,坐縻厚禄,……防闲过峻,法制日增。出城省墓,请而后许,二王不得相见。藩禁严密,一至于此。……不得预四民之业,仕宦永绝,农商莫通。……宗室年生十岁即受封支禄。”

    ——《明史·诸王传》

    材料三 “清之季世,行省分权,不能举改革之实,遂主张集权,即以是受人民之反抗,为此次革命之最大原因。权力分配有所偏倚,其祸均足以亡国,今后之谋国者,不可不折中于二者之间,以求调剂之方法”。

    ——近代著名科普出版家杜亚泉著《中华民国之前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中国古代哪个王朝基本解决了诗歌中所谈到的问题?它的主要解决办法是什么?

    (2)阅读材料二,对比先秦分封制,概括明朝分封制(藩王制)的特点?指出其弊端?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析造成晚清时期中央权力相对弱化的因素?概括杜亚泉先生的观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考诸历史,政府机构的演变是复杂的、漫长的历史过程。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以雄才大略独揽事权,于是重用内朝尚书,夺宰相权。晚年又用中书。(曹)魏世,中书监始参大政。东晋则侍中始优。下逮(南朝时)宋、齐,尚书、中书、侍中三者皆为辅臣。唐代中央最高机关,依然是魏、晋以来的尚书、中书、门下三省。但他们现在已是正式的宰相,而非帝王之私属。其职权分配,则中书掌定旨出命,门下给事中掌封驳,尚书受而行之;古代的宰相权,现在是析而为三。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二 在斯图亚特王朝前期(1603—1688年),依托于枢密院而设立的“外交委员会”,是一个完全依附于君主、辅佐君主处理外交事务及其他重要国务的秘密机构。由于会议地点在王宫密室之中,而所议国务又颇为隐秘,故“外交委员会”又被时人称为“密室会议”、“内阁会议”或“内阁”。到斯图亚特王朝后期,即1689—1714年间的威廉三世与安妮女王统治时代,内阁已成为一个公开的、合法的政治机构,并事实上承担着中央政府的职能,这标志着内阁制在英国的形成。

    ——摘编自刘金源:《论近代英国内阁制的形成》

    材料三 清代部分中央机构的变动表

    时间

    机构变动及其主要职责

    1638年

    改“蒙古衙门”为理藩院,管理少数民族及部分与外国通商及外事关系事务。

    1729年

    设“军需房”,后改名为“军机处”。

    1859年

    设“总税务司署”,并任命英国人李泰国为总税务司,是管理全国海关关税及海关行政事务的机构。

    1861年

    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主管外交事务,兼管通商、海防等洋务事务。

    1901年

    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

    1906年

    撤销了旧有的六部机构,改设陆军部、民政部、度支部、农工商部、邮传部、法部等。

    1911年

    正式取消军机处和旧内阁等机构,成立新的责任内阁作为君主立宪政体的最高行政管理机关。

    ——摘编自王云坚:《中国历代官制大辞典》

    (1)据材料一,概括从汉、魏晋、唐三个时期中枢机构的演变,归纳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独揽事权”的方式。

    (2)据材料二,指出斯图亚特王朝时期英国内阁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分析其变化的政治原因。

    (3)据材料三,指出清代前、后期中央机构两类不同性质的改革,评价晚清时期(1840—1912年)中央机构的变化。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中央机构演变的主要因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