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6 题,其中:
选择题 13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3 题,中等难度 10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13 题
  1. 下图为北纬30°附近部分区域图。读图完成题。

    1.下列关于三地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三条河流的汛期在季节上不一致

    B.三地均受季风气候的影响

    C.三地河口处地势低平,土壤肥沃

    D.三地的自然带均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2.关于三地人文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修建水库是三条河流开发的核心

    B.主要农作物都有棉花

    C.城市化水平均处于世界前列

    D.都有丰富的水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人们常用“一年无四季,一日见四季”来形容青藏高原的气候特色;在青海西宁地区有一首歌谣:“古城气候总无常,一日须携四季装。山下百花山上雪,日愁暴雨夜愁霜。” 据此分析回答题。

    下列解释正确的有(    )

    ①“一年无四季,一日见四季”——青藏高原气温的年变化、日变化都较大

    ②“一日须携四季装”——西宁地区气候的季风性强,气温日较差大

    ③“山下百花山上雪”——西宁地区地势起伏较大,地理环境的垂直地域分异明显

    ④“日愁暴雨夜愁霜”——西宁地区白天气温高,空气对流旺盛,易形成暴雨;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地面易结霜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2010年6月19日9时,黄河小浪底调水调沙正式开始。选择在6月19日至7月初进行调水冲沙的主要原因是(    )

    A.此时黄河流量小                        B.降低库容可为防汛做准备

    C.此时黄河流域进入汛期                  D.减少水库的泥沙淤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图为“中国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示意图”回答题。

    1.下列关于图中生态功能区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位于低山丘陵区

    B.主要分布在大江大河流域

    C.都位于省区交界处

    D.三级地势阶梯上均有分布

    2.国家建设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目的是(    )

    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B.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C.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生态环境           D.吸烟除尘,净化空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读下图回答题。

    1.关于四个地区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乙地处云贵高原,以畜牧业为主;

    ②、甲、乙均是重要的粮棉产区;

    ③、丙、丁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其中丁地粮食作物以春小麦为主;

    ④、丁地区属于商品谷物农业;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下列对甲和丙两个地区农业发展均有限制的主要因素是(    )

    ①干旱; ②洪涝; ③水土流失; ④风沙危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图中四个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为(    )

    ①甲地区要扩大灌溉面积,提高粮食产量;

    ②乙地区要大量开垦荒地,提高人均耕地面积;

    ③丙地区要注意中低产田的改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④丁地区要大力发展机械化生产,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图为“中国农业综合开发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题。

    1.与①区相比,③区粮食总产量和人均产量都呈下降趋势,下列叙述与其关系不正确的是(    )

    A.耕地面积的占用                        B.农业结构的调整

    C.劳动力价格上涨                        D.水利工程设施的建设

    2.造成我国各地农业生产发展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水源、土壤       B.劳动力、技术      C.气候、地形        D.市场、交通

    3.下列地区,既体现因地制宜、又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农业生产活动是(  )

    A.②区进行盐碱地改良,发展节水农业

    B.③区充分利用光照优势,发展大棚农业

    C.④区加速开发热带森林,扩大种植园面积

    D.⑥区增加牲畜数量,扩大畜牧业规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表是2009年法国、巴西、德国、日本四国能源构成(%),据此回答题

    国家

    煤炭

    石油

    天然气

    水电

    核电

    其他

    19.1

    16.4

    21.1

    8.9

    32.1

    2.4

    54.2

    1.2

    9.8

    3.1

    29.3

    2.4

    1.2

    1.8

    1.6

    86.3

    0.9

    8.2

    7.4

    2.3

    1.0

    12.2

    76.5

    0.6

    1.表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的国家是(    )

    A.德国、巴西、法国、日本                B.日本、德国、巴西、法国

    C.法国、日本、德国、巴西                D.巴西、法国、日本、德国

    2.我国与上述四国能源情况相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和乙国的煤炭资源都集中分布在国土东部

    B.与丙国相比,我国的水能蕴藏量小

    C.我国核电比重接近丁国比重的一半

    D.我国和甲国都是世界上的石油进口大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世界其他地区生产木糖醇的主要原料是林木,在我国则主要使用玉米芯。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玉米生产基地,以玉米芯作原料提取木糖醇对东北地区的主要好处是(    )

    A.有利于保护森林资源                    B.有利于减轻酸雨危害

    C.推动工业化的进程                      D.扩大林木的使用范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山西省的煤炭市场十分广阔是因为(    )

    ①我国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             ②我国是能源消费大国

    ③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对煤炭需求量大增

    ④煤质优良,具有低灰、低硫、低磷、发热量高的特点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读某区域图(下图),回答题。

    1.楼兰古城在两千年多年前曾是塞外水乡、林草茂密的绿色王国和丝路重镇, 楼兰古城消失的原因主要是(    )

    A.位于丝绸之路,战争频繁                B.位于大陆内部,降水稀少

    C.过度樵采和灌溉用水增多,土地荒漠化     D.风力侵蚀作用强

    2.N为塔里木盆地的内陆湖,M为湖边的小绿洲,N湖泊的主要补给水源与M绿洲盐碱化最严重的季节是(    )

    A.地下水夏季                           B.冰雪融水春季

    C.冰雪融水夏季                          D.地下水秋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读“长江中游湿地50年的变迁”示意图,回答题。

    1.与1950年相比,2004年长江中游湿地面积大大缩小,其主要原因有(  )

    ①大规模的围湖造田    ②流域内水土流失加剧,泥沙淤积

    ③流域内降水逐年减少       ④气候变暖,蒸发加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

    2.长江中游湿地变化对该地区环境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

    A.农业生态遭破坏,增加了旱涝发生频率

    B.削弱了湿地对有害物质的吸收与分解功能

    C.使蒸发量减少,导致土地荒漠化

    D.压缩了生物的生存空间,使原有物种减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某调查小组对某地方圆1 000米范围内进行了生态调查,其生态状况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题。

    1.要对该地这种生态环境的发展变化进行宏观监控,宜选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RS

    B.GPS

    C.GIS

    D.人工科学考察

    2.控制该生态现象的发展和蔓延,所采取的最合理的措施是(   )

    A.退耕还林

    B.退耕还牧

    C.规定合理载畜量

    D.防止过度樵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下图分别是我国某地地形图和气温降水图,读图回答题

    1.P地某日的降水类型可能为      (   )

    A.对流雨+台风雨                        B.地形雨+对流雨

    C.台风雨+锋面雨                         D.锋面雨+地形雨

    2.此次降水对P地的地质作用主要表现为        (   )

    A.风化、侵蚀作用                        B.侵蚀、搬运作用

    C.搬运、堆积作用                        D.风化、堆积作用

    3.P地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是        (   )

    A.水土流失营造落叶阔叶林以保持水土

    B.水土流失改良土壤种茶树为农民创收

    C.土地盐碱化种植碱蓬等耐盐碱埴被

    D.土地盐碱化遵循水盐运动规律适当引淡淋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2012年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攀西-六盘水”(攀枝花-西昌-六盘水)资源富集区成为国家规划的西部重点开发区之一。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有关问题。(22分)

    材料一:“攀西-六盘水” 资源富集区示图

    材料二:攀枝花钒钛产业多呈中小企业零星分布,产品主要是钛白粉、高钒铁等,以含钒钛材料为主的机械制造业仍处在起步阶段,同时,一些关键技术瓶颈尚未突破。

    2011年攀枝花工业产值统计表

    产业

    2011年产值(亿元)

    比上年增长(%)

    钢铁产业

    456.32

    23.1

    化工产业

    72.58

    41.7

    能源产业

    236.76

    32.5

    钒钛产业

    66.54

    46.7

    工业

    969.33

    34.0

    (1)“攀西-六盘水” 资源富集区其优势能源主要有________和 ________。(4分)

    (2)“攀西-六盘水” 资源富集区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最容易产生的自然灾害是 _、________,最容易产生的生态问题是__________。(6分)

    (3)目前,攀枝花工业中主导产业是 ________产业;________产业发展速度最快,影响其发展的主导因素是 ________。(6分)

    (4)攀枝花市正在全力打造“中国钒钛之都”你认为可采取哪些措施?(6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16分)

    材料一 东北平原地区是我国的主要商品粮基地分布区,该基地也是我国大豆的主产区。但近年来,由于进口大豆的冲击,豆价大幅下跌,由原来的2.2元/kg,降到现在的1.6元/kg,降幅近30%。

    材料二 国产大豆与进口大豆比较表(注:运输费用以到达大连为例)

    产地

    含油量

    运输费用(元)

    生产成本(元/kg)

    生产方式

    国产大豆

    17%

    0.18

    1.60

    粗放式

    进口大豆

    19%

    0.16

    1.28

    集约式

    材料三: 东北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及谷物单产的比较(2002年)

    黑龙江

    吉林

    辽宁

    上海

    江苏

    浙江

    全国

    人均耕地面积(Km2)

    0.31

    0.21

    0.10

    0.02

    0.07

    0.05

    0.10

    单位面积谷物产量

    (kg/Km2)

    4916

    5872

    5870

    7044

    6207

    6175

    4885

    (1)东北平原地区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和水利化水平较高的农业区,从自然条件来看,这里有利于机械化、水利化建设的因素是 ________;________(2分)

    (2)据统计,我国每年从美国进口的大豆相当于国内大豆的总产量,进口大豆在我国畅销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和________。(2分)

    (3)由于受进口大豆的冲击,我国东北大豆生产呈现萎缩之势。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些措施,使东北大豆生产走出困境,重振雄风。________(2分)

    A.改良品种,提高大豆品质     B.加大劳动力的投入,提高单产

    C.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         D.大量施用无机肥,提高土壤肥力

    (4)从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看,东北地区比长江三角洲地区低。请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5)通过计算,可以得出黑龙江省的人均谷物产量比江苏省的人均谷物产量_______。这种现象也同时存在于东北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其它省份。请进一步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读我国两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年平均气温有何差异?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地理原因是什么?

    (2)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分布有什么规律?形成这种分布规律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在农业生产走向规模化、专业化、机械化的今天,长江中下游平原在全国的粮食生产地位下降,主要原因有哪些?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