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6 题,其中:
选择填充题 1 题,单选题 9 题,综合题 1 题,填空题 1 题,科学探究题 2 题,实验题 1 题,简答题 1 题
简单题 3 题,中等难度 7 题,困难题 6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填充题 共 1 题
  1. 钼是植物和人体中重要的微量元素,是组成眼睛虹膜的重要成分,虹膜可调节瞳孔大小,保证视物清楚。已知Na2MoO4是Mo元素的重要化合物,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Na2MoO4中Mo元素的化合价+6价   B. Na2MoO4属于氧化物

    C. Na2MoO4中钠、氧元素质量比为1:2   D. Na2MoO4中氧元素质量分数最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9 题
  1. 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葡萄酿成酒   B. 铁矿石冶炼成钢铁   C. 海水晒盐   D. 石油合成塑料和橡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表中对部分知识的归纳总结正确的一组是

    A.化学之最

    B.化学与生活

    ①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金刚石

    ②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铁

    ①煤气泄漏:开排风扇

    ②水壶中的水垢:用食醋除去

    C.性质与用途

    D.环境保护

    ①木炭有可燃性:作燃料

    ②稀有气体通电后发出有色光:作电光源

    ①废旧电池:随意丢弃

    ②工业污水:处理后排放

    A. A   B. B   C. C   D. D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化学学习中经常用到推理的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酸溶液的pH<7,则pH<7的溶液一定是酸溶液

    B.NaOH溶液中OH能与酸反应,KOH溶液中OH一定也能与酸反应

    C.任何化学变化前后总质量不变,前后总质量不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D.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硒被誉为“抗癌大王”.根据如图提供的硒的有关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硒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4

    B. 硒的相对原子质量是78.96g

    C. 硒属于金属元素,硒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

    D. 硒的原子核外电子数是34,硒元素位于第四周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目前,许多烧烤店都改用机制炭作燃料,引燃机制炭可以使用固体酒精,盖灭机制炭可以使用炭灰,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酒精的燃烧是为了升高温度

    B. 酒精的燃烧会升高机制炭的着火点

    C. 炭灰可以隔绝空气而使机制炭熄灭

    D. 机制炭做成空心可以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铁制品放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因此要保持铁制品表面干燥

    B. 搅拌和升温能加快溶解,是因为加快了分子的运动速率

    C. 用汽油清洗衣服上的油污,是利用了乳化作用

    D. 室温下,向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适量硝酸钾固体能形成硝酸钾饱和溶液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尿素[CO(NH2)2]是一种常用的化肥,工业上生产尿素的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A、B、D三种物质都是氧化物

    B. 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C. 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原子种类均没有改变

    D. 反应中A、B物质的质量比为17:22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如图所示的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四种过程,其中不正确的是(   )

    A.①浓硫酸长久露置在空气中

    B.②一氧化碳还原一定质量的氧化铁

    C.③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作用下分解

    D.④等质量碳酸钙分别与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足量)反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由图示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在t1℃时,a的溶解度等于c的溶解度

    B. 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

    C. a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至t1℃时变为不饱和溶液

    D.当a中含有少量b时,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1 题
  1. 豆浆机的使用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根据如下图所示的豆浆机示意图回答相关问题。

    (1)豆浆机的制作材料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_____。

    (2)用铜作电源插孔是利用铜的_____性。

    (3)制作外壳的铝合金属于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4)传统的生豆浆是用石磨来研磨的,研磨的过程主要是______变化。

    (5)将黄豆渣分离的方法类似于我们实验中的_______操作。

    (6)废旧电器不要随意丢弃,应回收利用,这样做的意义是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填空题 共 1 题
  1. 某课外兴趣小组对“铝与氧化铜溶液反应”进行如下探究。(已知:Al2O3能溶于NaOH溶液)

    ①测得CuCl2溶液的pH<7;②将铝片放入CuCl2溶液中,没有观察到现象,

    ③取出铝片用NaOH溶液浸泡一段时间,再取出铝片迅速洗净后放入CuCl2溶液中,观察到铝表面产生大量气泡。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观察到CuCl2溶液呈____色,该溶液显___性(选填“酸”、“碱”或“中”)

    (2)步骤③中还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产生此现象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3)步骤②中没有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

    (4)小组对步骤③产生的气体提出以下猜想:a.可能是Cl2b.可能是02 c.可能是_______

    小组讨论得出c成立,理由是______________.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科学探究题 共 2 题
  1. 镁是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金属。但实验室的镁条表面总有一层灰黑色的“外衣”。

    [提出问题]这层灰黑色的外衣是什么物质呢?

    [查阅资料]无水疏酸铜是白色的固体,遇水会变成蓝色。

    [猜想]猜想1:灰黑色物质可能是MgO 猜想2:灰黑色物质可能是Mg2(OH)2CO3

    猜想3:灰黑色物质可能是Mg(OH)2

    上述猜想中,肯定不成立的是猜想1,理由是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取灰黑色物质按下列流程进行实验:

    [问题讨论]

    (1)无水硫酸铜变蓝色,说明灰黑色物质加热分解产生了__________

    (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灰黑色固体加热产生了__________,所以猜想不成立。

    (3)灰黑色物质加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4)请你推测:镁表面的灰黑色物质,是镁与空气中的O2、水和______(写化学式)发生应生成的,其理论依据是______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在实验课上,同学们将CO2通入到Ca(OH)2溶液中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而将CO2通入到NaOH溶液中无明显现象。

    【提出问题】CO2与NaOH溶液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提出猜想】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实验探究】小明设计出了下列4种实验装置,其共同原理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使容器内压强降低。

    ⑴实验现象为:A中试管内液面上升,B中___________________,C中__________________,D中水槽中的水部分进入烧瓶。

    ⑵小宁对小明的方案提出了质疑,他认为小明的实验不严谨,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要得到科学严谨的结论,利用方案A,补做的对比实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小丽的改进方案是利用反应后的溶液来验证猜想,请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向实验后的溶液中加入稀盐酸

    _______________

    猜想正确

    【得出结论】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请写出CO2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实验题 共 1 题
  1. 某化学学习小组借助下列装置(夹持装置已略)及相关试剂粗略测量空气中O2

    的体积百分数。

    (1)实验前用10%的H2SO4溶液清洗铁钉至有气泡产生,用H2SO4溶液清洗的目的是_____

    (2)已知试管剩余空间和导管的体积为40mL,导管截面积约为1cm2,形成稳定液柱时,导管液体的高度是8.2cm。则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____%。

    (3)实验时发现上述测量过程因反应较慢耗时较长,对其影响因素作如下分析:

    [提出假设]假设一:溶液的pH不同:   假设二:NaCl溶液的浓度不同:

    请你再提出一种假设,假设三:___________不同。

    [进行实验]借助上述实验装置,通过取体积、浓度相同NaCl溶液调节溶液的pH获得了如下实验数据:

    pH

    2.0

    5.5

    6.0

    6.5

    7.0

    8.0

    液柱高度(cm)

    0

    1.3

    8.2

    8.2

    8.2

    8.2

    形成稳定液柱时间(min)

    3.0

    3.0

    5.1

    5.3

    15.6

    17.5

    [实验结论]根据实验数据分析,为缩短实验测定时间,pH的最佳范围是_______

    [实验反思]当pH=2时,没有观察到稳定液柱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

    请你设计实验,探究NaCl溶液的浓度对铁生锈速率的影响。

    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简答题 共 1 题
  1. 将6.8 g含杂质的锌粒,加入到盛有50.0g稀硫酸的烧杯中(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硫酸反应),恰好完全反应,称得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为56.6 g。试计算:

    (1)生成氢气的质量。

    (2)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