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5 题,其中:
选择题 11 题,综合题 4 题
中等难度 15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11 题
  1.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A点位于C点的(    )

    A.西南方向        B.东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北方向 

    2.C、D两点间的距离约为(    )

    A.550千米        B.660千米       C.1100千米       D.277.5千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面四幅地图中比例尺最大的一幅是(    )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图中图甲是“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沿pq线作地形剖面图不可能是图乙中的

    (    )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虚线表示拟建的公路线),回答5~7题。

    1.图中主要河流的流向为     (    )

    A.从西南流向东北                  B.从东北流向西南

    C.从北流向南                      D.从南流向北

    2.若在甲、乙两城镇之间修建一条公路,有A线和B线两个方案,B线方案与A线方案相比,主要的有利条件是(   )

    A.线路较短,工程量小              B.坡度较平缓

    C.不用修建大型桥梁,少占耕地      D.连接多个居民点,社会效益好

    3.图示区域的开发有以下四种方案,其中最合理的是(   )

    A.山上种植茶树,山下种稻棉

    B.山上修梯田、种经济林,山下种蔬菜、花卉、养奶牛

    C.山上建设水源林,山下种麦棉

    D.山上修梯田、建水库,山下发展种植园农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该图是“我国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分布图”,读图完成8~9题。

    1.图中太阳辐射丰富区丰富的共同原因有(   )

    ①纬度低    ②海拔较高 ③云量少,晴天多 ④上空臭氧少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太阳能作为一种新能源,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意义非凡,关于我国太阳能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我国太阳能丰富区与经济发达区不一致

    ②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不但缺少常规能源,也缺少像太阳能这样的新能源

    ③我国太阳能最贫乏地区是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④由于太阳能分散,利用技术难度大,在可预见的未来,不可能成为最主要的常规能源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图1中两条虚线均为晨昏线,P、Q两点中有一处为太阳直射点。读图回答10~12题。

    1.此时,北京时间最接近(    )

    A.1月1日11时      B.5月1日23时   C.7月1日11时       D.10月1日23时

    2.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  (    ) 

    A.菲律宾             B.中国            C.澳大利亚          D.巴西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F点位于E点的西北方向

    B.F点自转线速度比E点大

    C.地球公转到远日点附近

    D.E点昼长大于F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图中,L1为晨昏线,L2为北纬60度纬线,P、Q为L1 与L2的两个交点,O为L1中PQ段中点。完成13-14题。

    1.当O点与北京的地球表面距离达到最短时,北京时间可能为

    A.6月22日23时44分

    B.12月22日12时16分

    C.6月22日11时44分

    D.12月23日0时16分

    2.设O点的纬度β,北半球夏半年时,L2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A.120°—β             B.β—30°

    C.2β—90°             D.180°—2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读“我国大陆部分地壳厚度的等厚度线分布图”,回答15-16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图中“40”等厚度线大约为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B.图中“52”等厚度线大约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与第三级阶梯交界处

    C.我国地壳厚度呈现出自东南向西北由薄到厚的变化趋势

    D.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的地壳平均厚度由厚到薄

    2.下到剖面图中,能正确表示a-b沿线地壳厚度变化趋势的是     (     )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读我国渤海某海岸地表物质分布示意图,回答17-18题。

    1.该地区的地貌有    (    )

    ①新月形沙丘    ②海蚀崖     ③三角洲平原      ④风蚀蘑菇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塑造该地区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有      (    )

    ①风力作用       ②波浪侵蚀作用   ③流水沉积作用   ④冰川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读沿某一理想大陆45°N所作的剖面示意图,回答19-20题。

    1.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各地气温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1月均温③地大于②④两地

    B.7月均温③地小于②④两地

    C.②④两地的气温日较差大于③地

    D.②④两地的气温年较差小于③地

    2.若图中M、N表示近地面的等压面,则该季节盛行风向,正确的是(    )

    A.②吹向①             B.④吹向⑤          C.⑤吹向④       D.④吹向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中央气象台2011年3月28日发布寒潮橙色警报,全国大部分地区正遭受近年来罕见寒潮袭击。受强冷空气东移南下影响,未来两天,新疆东部、西北地区大部、华北、东北地区、黄淮、江淮、江汉、江南北部将有5~7级偏北风,江南中南部、华南以及四川盆地北部将有4~6级偏北风,上述地区的江河湖面风力6~8级。据此回答21-22题。

    1.江南中南部、华南以及四川盆地北部将有4~6级偏北风,上述地区的江河湖面风力6~8级,原因是 (    )

    A.江河湖面摩擦力小

    B.江河湖面与陆地的热力性质差异

    C.江河湖面气压梯度力大

    D.江河湖面地转偏向力大

    2.图为该天气系统略图,其中M是不同性质锋面L1、L2的交界,有关锋面L1、L2性质的判断正确的是  (    )

    A.冷锋、冷锋                 B.冷锋、暖锋

    C.暖锋、暖锋                 D.暖锋、冷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4 题
  1. 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A、B两地均处在30°N。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该日与北京日期相同的占全球(2分)(    )

    A.一半多                       B.少于一半

    C.恰好一半                     D.没有任何地方

    (3)赤道上西半球黑夜的经度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这天,赤道上日出时间是________时;北极圈日落时间是________时。(4分)

    (5)有一架飞机从A地飞往B地,最短路线是(2分)(  )

    A.一直向正东飞

    B.一直向正西飞

    C.先向正北飞,过北极点后再向正南飞

    D.先向正南飞,过南极点后再向正北飞

    (6)若飞机沿最短路线以1110千米/小时的速度从A地飞往B地,飞行了___小时(取整数)。(2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读“某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填出图中空格中所代表的岩石类型: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图中箭头代表的地质作用类型是:

    ①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3)由图可知,裸露的岩石是外力作用的物质基础,先后经过________作用和________作用,形成的碎屑物质又成为________作用的对象,最后在低洼地区经过作用而固结成岩。

    (4)用图中数码填出下列地貌形成的地质作用:

    A.黄土高原的沟壑纵横________;

    B.大理岩的形成________;

    C.含煤的岩层的形成________;

    D.海底火山喷发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读下面某区域局部图(图11),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比较甲、乙两地在图示季节气温和降水量的差异,并分析其主要原因。(5分)

    (2)描述南回归线以南区域地形的主要特征。(6分)

    (3)图中R区域的二片沼泽在不同季节会呈现离合变化的现象,请予以说明。(3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读甲、乙两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判断M地的风向。比较M、N两地风力大小,并说明原因。(2分)

    (2)说出图甲中天气系统A到达北京时的天气状况。(4分)

    (3)在图乙中画出875、900、925、950百帕四条等压线,并判断该图所示天气系统的类型。(4分)

    (4)图甲中的A和图乙中的天气系统强烈发展可能成为自然灾害,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表。(4分)

    图甲中的A天气系统

    图乙所示天气系统

    自然灾害名称

    对农业的有利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