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8 题,其中:
选择题 6 题,综合题 2 题
中等难度 8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6 题
  1. 下图是“长江、黄河、尼罗河和亚马孙河的干流剖面图及流域内水能蕴藏量表”,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关于四条河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河沿岸人口最稀少                                     B.②河航运最繁忙

    C.③河中游河道弯曲                                       D.④河主要流经沙漠气候区

    2.四条河流中目前三角洲成长最慢的是(    )

    A.①河                          B.②河                  C.③河                   D. ④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城市化的进程大幅改变了原有的水文生态,学者在进行城市化、下水道普及率以及径流量的相关分析研究时,将三者之间关系归纳如右图所示,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根据材料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相同的径流量下,城市化程度愈高,下水道的普及率愈低 

    ②相同的城市化程度之下,下水道普及率愈低,径流量愈大 

    ③下水道普及率与径流量呈现负相关 

    ④相同的下水道普及率之下,城市化程度愈高,径流量愈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依据该模式推论,某市1970年都市化程度20%,下水道普及率40%;2000年都市化程度90%,下水道普及率80%;则2000年的径流量约为1970年的多少倍(    )

    A.1   B.2          C.3       D.4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图是某东南丘陵地区农业结构及销售市场构成变化图。完成下列各题。

    1.阶段一的农业结构最易导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

    A.石漠化                     B.水土流失               C.盐碱化                D.水资源紧张

    2.影响该地农业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市场需求                   B.农业科技            C.国家政策            D.保护环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图示意北半球某区域2011年1月4日14时和5日8时海平面气压(单位:百帕)分布,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4日14时—5日8时,①地(    )

    A.阴转多云,气温、气压都升高                       B.天气晴朗,气温、气压都降低

    C.天气晴朗,气温升高、气压降低                      D.阴转多云,气压升高、气温降低

    2.4日14时—5日8时,下列地点中风向变化最明显的是(    )

    A.②                              B.③                        C.④                        D.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GIS技术对商业网点的选址具有明显的作用。下图表示某城市三个行政区(I、Ⅱ、Ⅲ区)人口数量、功能分区和地价分布图。同一行政区内每一方格之间,若功能相同,人口数量相等;若功能不同,依商业、住宅、工业人口数量按3:5:2比例而定。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网格11、12、13、21的人口数量相同              B.该城市最大风频是西南风

    C.网格43的人口数量为2万人                      D.该城市功能区齐全,等级较高

    2.某连锁超市计划在Ⅲ区设立一个分店,最佳地点的网格代码为   (    )

    A.33                              B.34                    C.43                      D.44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图为甲乙两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曲线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11.关于甲乙两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地在北半球、乙地在南半球                       B.甲乙两地的纬度差10°

    C.甲地可能是珠江三角洲                              D.乙地可能是湄南河三角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2 题
  1. (30分)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0 年8 月份,拉尼娜现象基本确定形成,将至少持续到2011 年6 月。拉尼娜(La Nina)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中东部表面海水变得异常寒冷,继而影响全球大气环流变化,造成全球气候异常变化的现象。与拉尼娜现象密切相关的环流之一是沃克环流。“沃克环流”由英国气象学家沃克在20 世纪20 年代首先发现,它的形成是由于赤道太平洋海温分布通常是西暖东冷,从而使西太平洋与东太平洋之间形成一个热力环流,它是赤道太平洋上空大气循环的主要动力之一。当沃克环流异常强劲,导致东太平洋下层冷海水上翻增强,洋面异常低温,就会出现拉尼娜现象。

    材料二:澳大利亚12月份总降水量图

    材料三:2009年一季度期间河水创下百年最低,P河流除了上游500km水流较大外,其余河段流量较小,有些河段还经常干涸,下游地区含盐度高是P河最主要的水质问题;该国已面临“百年大旱”,权威人士提出“若再没有足够的雨水,将停止大部分农地的灌溉”。

    (1)此时图中沃克环流的方向是________(顺、逆)时针。(2分)

    (2)拉尼娜现象发生时,澳大利亚东部降水量将如何变化,并分析原因。(8分)

    (3)读澳大利亚12月份总降水量图,简述A地区的气候类型及12月份降水量较多的原因。(8分)

    (4)下列问题中最有可能由“停止农地灌溉”带来的国际性问题是(2分)

    A.铁矿石和煤炭价格上涨 B.牛羊肉和稻米价格上涨

    C.乳品和原油价格上涨  D.羊毛和小麦价格上涨

    (5)分析P河流上游流量大于其余河段的原因(10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26分)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加强区域联系,协调人地关系,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读下列图表,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下图表示的是我国某地区及该地区某时近地面天气形势。

    材料二 下表是上图中A、B、C三省和东北三省以及全国两个年份的粮食总产量、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单产变化资料。

    (1)判断此时图中甲城市的风向,并指出锋面系统过境后该地的天气状况。(6分)

    (2)图中A、B、C三省均为我国著名的粮食生产基地,与东北三省相比,其粮食生产自然条件的优势是什么? A、B、C三省、东北三省粮食总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比重各有什么变化?据表说明A、B、C三省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8 分)

    (3)图中乙、丙两城市之间已有内河航道连接,为何还要建沿江高速公路?(6分)

    (4)针对图中A省湖区某种生态环境问题,有关专家提出了“治湖必须治江,治江必须治山”的治理思路。该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结合地理环境的基本规律,谈谈你对这一思路的理解。(6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