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1 题,其中:
选择题 4 题, 1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名篇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材料作文 1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8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4 题
  1.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自从汽车驶过褒城以后,水的颜色就由墨黑变成浅绿了。            

                 ,真是美人脸上的娥眉吧?

    ①作为背景的远山是黛色的,扁而弯的一痕

    ②深黑浅灰,编成了奇突的笔触,斧削的残迹

    ③对岸的山层,覆着一行行的嫩绿

    ④岸边的水成岩,露着深深浅浅的水痕

    ⑤一个个小艇在碧色的涟漪上飘着,确是扁舟叶叶

    ⑥浅黄色的公路,好像是一条条在山腰间的带子

    A. ⑤④②③①⑥   B. ⑤③⑥④②①

    C. ①②④③⑤⑥   D. ③④②⑤⑥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礼记》有云:“君子之交淡如水。”与    的人交往,经常是清且淡;如同作画    淡雅,才能耐看。但写文章,却要    ,一波三折;正如人们游览名山,多爱它的嵯峨多姿,变化莫测。

    A. 情投意合清澈跌宕起伏   B. 志趣相投清新跌宕起伏

    C. 情投意合清新此起彼伏   D. 志趣相投清澈此起彼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对下列诗句所用修辞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征蓬出汉塞,归雁人胡天。(王维《使至塞上》)——比喻

    B.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苏轼《赤壁赋》)——夸张

    C. 势家多所宜,咳唾自成珠。(赵壹《刺世疾邪赋》)—夸张

    D.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班婕妤《怨歌行》)——比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对下面一段文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人生的阴影,是自己遮挡阳光造成的。

    A. 消除人生的阴影是违反客观规律的。   B. 人是与周围事物处于普遍联系之中。

    C. 外因无助于解决人生所面临的难题。   D. 要从内因寻找摆脱困境的有效方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共 1 题
  1. 在下列各句中,所引诗文名句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A.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云雾缭绕的南迦巴瓦峰,她神秘冷艳,不管游客如何翘首以待,也不轻易示人以真容。

    B.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多了,你应该抓住现在的青春年华,奋发向上,否则终将一事无成。

    C. 可以看到,罔顾历史发展规律,维护极少数皇权阶层利益的人,终归被历史唾弃,正所谓“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D.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古今中外凡有建树的作家无不在炼字、炼句、炼意上呕心沥血,惨淡经营,尔后修成正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高石门传

    [明]丘云霄

    世之慕旷达者皆谓嵇、阮诸贤得醉乡之乐,为能养其真以成其名,丘子曰:醉乡之徒,乃负其不羁以俯仰于时,不得直其志,乃托诸酒以自广焉耳。愚谓醉乡之徒,非真乐也。

    晋安石门子早善属词,不乐进士业,每谓文至牵饰比偶,犹之留须眉以傅脂粉,无足学也。遂洗意爵禄之门,而结霞上之居,自号霞仙。善画,善隶草,善八分书。家贫,性嗜酒,日以饮为事。由是孤洁一世,知名海内。

    时轩盖造之,求其所能则不得,盖不欲以所能媚也。及醉,则虽寻常人家投之楮素,欢然挥墨,任意纵横,而结构峻古,意态突兀;醒则虽工意为之,皆所不逮。盖其适在酒而神在醉故邪。

    乡有宋子者,与之善,疟岁弗愈。一日造问之,宋强疾移榻就堂相见,因享之酒。酣,宋出素请画,遂染笔写菊数本,倒垂悬崖而掩映于江波之间,香姿隐隐有飘拂流动之状,宋子泠然疏爽。因再请,复写奇石,亭立双竹,凌空箫箫,数叶风韵,若有闻焉,宋跃起视之,毛发俱竦,是日疟不复发而就瘥焉。时为之语曰:“少陵有佳句,不若霞仙笔。醉后扫丹青,往往神鬼泣。”其妙入神态有如此者。

    夫求乐而得所乐,乐在物也;乐所乐而忘所乐,乐不在物在我也。石门子于酒视醉乡诸贤托以自广焉者,何如也?

    岁癸卯,行年五十,疾革,梦有画舫载卮酒促其登舟者,遂呼家人进之酒,再饮而卒。先数月,武夷霞峰子卒,相去千里,不及有闻,垂没之日,曰:“霞峰子先我往矣,此人志在当时,不酬所欲,惜也!”闻者谓其谵语,而不知其前知如此。既没,闻者惜之。

    石门子姓高氏,名濲,字宗吕,居于石门山,贫以自耕,又自号曰庖羲谷老农氏云。

    (选自《止山集》,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乃负其不羁以俯仰于时   负:依仗

    B. 行年五十,疾革             革:除去

    C. 垂没之日                    垂:接近

    D. 不酬所欲                     酬:实现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认为嵇康、阮籍这些醉乡之徒,是不得志而借酒浇愁,他们的快乐不是真乐。

    B. 高石门早年才华卓著,工书善画,因为科场失利,不以功名为意,一世孤洁。

    C. 高石门酒醒之后,无论怎样“工意为之”,都不能达到酒醉后作品的艺术境界。

    D. 宋子观画时泠然疏爽,毛发俱竦,疟疾痊愈,这从侧面表现了高石门画艺的神妙。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轩盖造之,求其所能则不得,盖不欲以所能媚也。

    (2)石门子于酒视醉乡诸贤托以自广焉者,何如也?

    4.本文围绕“酒”来写高石门一生的事迹和成就,请简要说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

    刘克庄

    金甲雕戈,记当日辕门初立。磨盾鼻①,一挥千纸,龙蛇犹湿。铁马晓嘶营壁冷,楼船夜渡风涛急。有谁怜、猿臂故将军,无功级②?

    平戎策,从军什;零落尽,慵收拾。把《茶经》《香传》,时时温习。生怕客谈榆塞③事,且教儿诵《花间集》。叹臣之壮也不如人,今何及!

    【注】①磨盾鼻:在质弄上磨蚕。质鼻,质中央的纽.②无功级:指汉代李广抗击匈奴,屡立战功,却不得封侯.③榆塞:代指北方边塞。

    (1)请结合词句内容分析,上阕中作者刻画了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

    (2)本词末尾“叹臣之壮也不如人,今何及”句运用了何种抒情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抒发的情感。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小轩窗。正梳妆。(苏轼《江城子》)

    (2)____________________,小楼吹彻玉生寒。(李璟《浣溪沙》)

    (3)____________________,平林新月人归后。(冯延巳《鹊踏枝》)

    (4)别时容易见时难。____________________,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令》)

    (5)____________________,叶底黄鹂一两声。(晏殊《破阵子·春景》)

    (6)____________________。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

    (7)____________________,红衣落尽渚莲愁。(赵嘏《长安晚秋》

    (8)是处红衰翠减,____________________。(柳永《八声甘州》)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账单

    【美】伯纳德·马拉默德

    在威利担任看门人的那座发了黑的公寓对面拐角处,耸立着另一座与之几乎一模一样的公寓楼,不同这处是它有一个小卖店,而且是这条街上惟一的小卖店,是潘内萨夫妇开的。

    潘内萨太太告诉看门人的妻子埃塔说,这个店面是他们用最后一笔钱买下来的。经过多少日日夜夜的讨论,他们感到这爿小店至少能给他们一碗饭吃。埃塔说她希望他们能如愿。

    埃塔把街对面新来的人将小店盘了下来的事告诉了丈夫威利,并说如果有机会可以去那里买东西:她这话的意思是他们仍然到自助商场买东西,但如果一时忘了买什么东西,就可以到潘内萨的店里去买。威利的确按她所说的去做的,从来没有从这儿一次买过半美元的东西。

    后来有一天,威利从这儿购买了价值三美元的东西,可是他身上只有五角钱。当时,威利就像一只被主人痛打一顿的狗一样。但是潘内萨先生清了清喉咙,啧啧地说,这算什么,剩下的他愿意什么时候还都行。他说什么事都是个信用问题,说到底,信用就是我们都是人,如果你是真正的人,你就应该相信别人,而别人也要信任你。

    这让威利吃惊不小,因为他以前还从没有听到一个开小店的讲这样的话。过了一两天他就把那二块五角钱还上了。但当潘内萨说只要他愿意,他赊什么都可以,威利吸了一口烟斗,然后就开始赊购各种各样的东西。

    当他抱着满满两袋子东西回到家里时,埃塔直冲他吼叫,说他一定是疯了,并把他常说的一句话搬了出来:“我们是穷人,威利,我们付不起呀。”

    威利也明明知道她的话是有道理的,可不管她怎么说,他还是常去街对面赊购东西。

    账单总数已达到了八十三美元还挂零。一天,潘内萨微笑着问威利什么时候能还账。

    从那天起,威利不再从潘内萨的让里买东西了,埃塔又拿起她那个用绳编织的购物袋去超级市场了。埃塔每次买东西回来都紧贴着她这一侧的墙根走,尽量离潘内萨那店远一些。

    一个月过去了。一天,埃塔在街拐角处遇到了潘内萨太太,潘内萨太太脸上看上去不高兴,可对账单的事只字没提。埃塔回答后就提醒威利,要他快点还账。

    “别烦我,”他大声地说,“我拿什么来还?用从我骨头上剐下来的肉还?还是用我眼里的灰还?”说完,把门砰地一关。

    那天夜里他出去喝酒,喝得酩酊大醉,在街道边上的水沟旁就睡着了。第二天一早他回到家时,衣服又脏又臭,两眼布满血丝。埃塔把他们四岁儿子的照片捧到他的面前―儿子已经死了,是死于白喉―这时他老泪纵横。

    每天早晨他出去放垃圾箱时,总不把头抬起来看街的对面。

    “信用,”他嘲讽地模仿着,“信用。”

    一天他把四个垃圾箱放在路边,等候垃圾车来运去。他看到了潘内萨夫妇,他刚一看他们的时候,他的眼都有些花了―他们就像两只骨瘦如柴、被拔掉毛的鸟儿一样。

    他去找这一个街区另一个公寓看门人借扳钳,回来时他们提醒他有两棵细细而没长叶子的灌木穿过木地板长了出来,他透过灌木可以看到空空的货架。

    春天,当草从人行道的缝隙中长出来的时候,他对埃塔说:“我只是在等候能全部还清欠账的一天。”

    “我一定要还,以上帝的名义发誓。”

    他拼命地干活。每天早晨早早地起床,用肥皂和硬毛刷子擦楼梯,从顶楼一直到地下室。门厅里的信箱也都用金属上光剂和一块软后面擦得光亮亮的,亮得可以当镜子用。

    一天早晨,威利在擦信箱,他发现信箱里有一封给他的信。他摘下帽子,把信封打开,拿到亮处去读。那是用战战抖抖的手写的,是潘内萨太太写来的,她说她丈夫病了,就在对面街的家里,可家里分文没有,问他能否先还十美元,其余的钱以后再说。

    他把信撕成碎片,一整天躲在地下室里那天夜里,在街上寻找他一天的埃塔在锅炉房的管道中间找到了他。

    第二天一早,他披上工作服,跑出公寓大楼,肩上搭着一件大衣,在街的一个拐角,他找到一家当铺,在那儿他把大衣当了,拿到十美元,他十分高兴。

    但是当他回来时,待对面有一辆灵车,有两个穿黑衣服的人从楼里抬出一个又窄又小的松木棺柩。

    在松木棺柩从门厅的门勉强抬出来之后,潘内萨太太哀痛欲绝地一个人走了出来。威利赶紧转过脸去,尽管他认为他长了胡子,又戴了一顶毡帽,她不会认出他

    “他是怎么死的?”他小声地问一个住户。

    “我也说不好。”

    但是走在棺柩后面的潘内萨太太却听到了。

    “老死的。”她大声答道。

    他想说几句宽慰人的话,但他的舌头就像树上的已枯的果子,干吊在嘴里,他的心就像一扇漆了黑漆的窗。

    后来,潘内萨太太搬走了,而那份账却始终没有还上。

    (有删改)

    1.小说采用了双线索结构,请简要说明。

    2.请结合上下文,简要赏析文中两个画线句子。

    ①“信用,”他嘲讽地模仿着,“信用。”

    ②他想说几句宽慰人的话,但他的舌头就像树上的已枯的果子,干吊在嘴里,他的心就像一扇漆了黑漆的窗。

    3.请简要概括潘内萨夫妇的形象特点。

    4.小说以“而那份账却始终没有还上”作为故事的结局,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认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现实中的悲剧快感

    凌继尧

    ①冯友兰先生为西南联大撰写的校歌是一件艺术作品,当年吟唱校歌的西南联大师生是校歌所描述的悲剧事件的亲身经历者,他们吟唱校歌所体验到的那种心情正是现实中的悲剧快感。

    ②悲剧之所以能产生这种感情,因为它和崇高有密切的联系。悲剧是一种痛苦、灾难和牺牲,但是它又不让人感到沮丧和压抑。悲剧使我们接触到崇高和庄重的美,因此能唤起我们灵魂中崇高庄严的感情。它好像打开我们的心灵,在那里点燃一星隐秘而神圣的火花。悲剧自有一种赴汤蹈火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韧性精神。在吟唱西南联大校歌时,郁积的痛苦、情绪受阻的挫折感得到自然的宣泄和表现,因此会产生一种快感。

    ③悲剧具有英雄气概,然而光凭英雄气概还不能产生悲剧效果。悲剧效果必然含有怜悯和恐惧,英雄气概只是令人鼓舞而不会首先令人恐惧,它产生坚决的心情,而不产生悲愤的心情。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南迁,是在中华民族存亡继绝的危急关头发生的悲剧事件。在侵略者的铁蹄下,祖国山河破碎,哀鸿遍野,生灵涂炭。正像联大校歌所描述的那样,“九州遍洒黎元血”。人们吟唱联大校歌,会产生悲剧的怜悯。但这种怜悯不是指向外在客体的道德同情,而是一种审美同情,即把自己的命运和祖国、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感受。

    ④除怜悯外,悲剧感中还有恐惧。这种恐惧不是日常生活中面临生命危险时的那种恐惧,也不是胆怯、懦弱的畏首畏尾。悲剧中的恐惧是一种哀伤或忧郁的情调,是一种忧患意识。悲剧中的恐惧是面对强大的邪恶力量而感到无能为力的感觉。然而,他们在吟唱校歌时,感到压抑和震惊,也感到反抗和振奋。正如朱光潜先生所说:“恐惧成为一种强烈的刺激,唤起应付危急情境的非同寻常的大量生命力。它使心灵震惊而又充满蓬勃的生气,所以也包含着一点快乐。”

    ⑤联大校歌歌词与岳飞《满江红·写怀》多有比照。冯友兰先生在联大校歌中把《满江红·写怀》中的“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改为“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需人杰。”冯先生幸而言中。今天如果再讨论这四句话,杨振宁先生建议改为:“千秋耻,既已雪。中兴来,需人杰。”从“终当雪”到“既已雪”,这是多么痛苦、多么艰难的历程;我们在缅怀浴火重生的血泪史时,一种悲愤而坚决的心情不觉油然而生。

    (有删改)

    1.结合上下文,理解第②段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2.请简要分析文章第④段的论述层次。

    3.西南联大师生吟唱校歌时,会产生哪些“现实中的悲剧快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一位弟子捧着小盆景来给大家欣赏。养在浅碟里的酪梨种子已长出嫩嫩的枝叶,真是人见人爱。师父却淡淡地说:“这粒种子长错地方了。若是把它拿到外面、种在土里,它就能接受阳光、雨水,长成一棵大树。”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