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1 题,其中:
选择题 5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名篇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材料作文 1 题
简单题 8 题,中等难度 2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5 题
  1.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凡事若不问青红皂白,把自己心中的愤怒发泄到臆想对象身上,很可能造成对毫不知情的或有恩于己的善良的人遭到伤害。

    B. 她的创新设计投入生产仅三个月,就为公司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为这项设计付出的所有努力和取得的成绩终于得到了回报。

    C. 哈佛燕京图书馆每年都有一次卖旧书的盛会,每次我都能在一堆堆五花八门的书里淘到如金子般珍贵的书,并因此而兴奋。

    D. 欧债危机爆发之后,欧洲现在面临的最大困境是如何解决失业问题,严峻的形势将巨大的挑战带给了欧洲各国的经济复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交际用语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

    A. 本公司竭诚为客户服务,欢迎垂询。

    B. 明天上午十时登门拜访,敬请赐见。

    C. 阔别十载,但您的照片我一直惠存。

    D. 先生大才,承蒙屈就,我们甚感荣幸。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恽寿平的花鸟画________北宋徐崇嗣,________了明代花鸟画中的写意法,笔触洒脱飘逸,以清秀柔丽代替了以往浓艳富丽的画风,饶有机趣,画作________。

    A. 取法  融汇  精妙绝伦

    B. 效法  融汇  美轮美奂

    C. 效法  融会  美轮美奂

    D. 取法  融会  精妙绝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A.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B.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C.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D.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一座土楼就是一座微缩的城堡,________,而强化了“从此他乡即故乡”的住下意识。

    ①不是为了对付外来的打击,还能是什么

    ②逐渐淡化了“山一程,水一程”的路上意识

    ③然而土楼的基本功能还是生活

    ④从中原辗转而来的客家先民,便是通过建筑土楼

    ⑤而且还容纳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⑥高耸的敌台、四望的枪眼

    A. ⑥①④②③⑤

    B. ⑥①③⑤④②

    C. ③⑤⑥①④②

    D. ③⑤④②⑥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惟孝,字仲友,襄阳人。长六尺,通《春秋》,下第,乃工骑射。城中乱,争出关。惟孝拔剑杀数人,趋白河,见一舟壮钜甚,急登之。舟人不可,惟孝曰:“今日之事,非汝即我,能杀我者得此舟。”众披靡,遂以舟达郢州。兵乱,奔沙洋。别之杰为帅,尽隘诸湖不泄水。惟孝令二人贾服前行,密窥隘兵,曰:“易与耳。”乃与十骑,衣黑袍,假为敌兵,曰:“后队亟至。”守隘四五百人悉溃,舟趋藕池。

    开庆元年,卜居江陵,至沙市,众舟大集,不可涉。顷有峨冠张盖,从者数十,则宣抚姚希得之弟也,令曰:“敢有争岸者投水中。”惟孝睥睨良久,提剑驱左右而出,举白旗以麾,令众船登岸,毋敢乱次。干官钟蜚英见而异之,以告唐舜申,舜申曰:“吾故人也。”具言惟孝平生。蜚英谓曰:“今日正我辈趋事赴功之秋。”

    惟孝不答。又叩之,则曰:“朝廷负人。”明日,蜚英导希得罗致之,宴仲宣楼,蜚英酒酣曰:“有国而后有家,天下如此,将安归乎?”惟孝跃然曰:“从公所命。”乃请空名帖三十以还。逾旬,与三十骑俱拥甲士五千至,旗臶鲜明,部伍严肃,上至公安,下及墨山,游踏相继。希得大喜,请所统姓名,惟孝曰:“朝廷负人,福难祸易,聊为君侯纾一时之难耳,姓名不可得也。”时鼎、澧五州危甚,于是击鼓耀兵,不数日,众至万人,数战俱捷,江上平。制使吕文德招之,不就而遁,物色之不可得,或云已趋淮甸,后不知所终。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七十一》)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下第,乃工骑射          第:科举考试的等级

    B. 顷有峨冠张盖           顷:一会儿

    C. 又叩之,则曰:“朝廷负人   负:欺负

    D. 制使吕文德招之,不就而遁   遁:隐匿

    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乃工骑射           彼乃以我非人也

    B. 提剑驱左右而出       却行为导,跪而蔽席

    C. 以告唐舜申         不敢以其富贵娇士

    D. 聊为君侯纾一时之难耳   如姬为公子泣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今日之事,非汝即我,能杀我者得此舟

    ⑵有国而后有家,天下如此,将安归乎?

    ⑶让魏公子曰:“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

    4.用两个四字短语概括张惟孝的主要品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水龙吟【注】

    章 楶

    燕忙莺懒芳残,正堤上、柳花飘坠。轻飞点画青林,谁道全无才思。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

    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衣、雪沾琼缀。绣床旋满,香球无数,才圆却碎。时见蜂儿,仰粘轻粉,鱼吹池水。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

    【注】这首词是词人出为荆湖北路提点刑狱时所作。

    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苏 轼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1.章词中“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和苏词中“萦损柔肠,困酣娇眼”分别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简要说明。

    2.两首词的结句都提到了一个“泪”字,两个“泪”字中包含哪些不同的情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疑怪昨宵春梦好,________________。(晏殊《破阵子·春景》)

    ⑵泪眼问花花不语,________________。(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⑶酒入愁肠,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⑷________________,苒苒物华休。(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⑸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________________。(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⑹________________,尘满面,鬓如霜。(苏轼《江城子·记梦》)

    ⑺拣尽寒枝不肯栖,________________。(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⑻________________,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变奏的乡愁

    李新勇

    多年以前,不管是在新闻里还是在文学作品中,一旦出现“大凉山”“西昌”或者“安宁河”这些字眼,心头澎湃的情绪就如同初恋时节在路上遇见暗恋的女孩。那时候,我的文字总走不出由这三个字眼组成的故乡,连做梦都奔走在回家路上。因为那里有我的父母兄弟,有熟悉的乡音,有熟谙的粗茶淡饭,有熟稔的山山水水。

    这些年,逮上个机会我就会回故乡住上几天。跟爷爷同时代的老人,走得一个不剩了;跟父亲同时代的,已都步入老年;我的同龄人已到中年,各忙各的生计;比我年轻的,我们彼此都不认识。小村无法挽留年轻人的脚步,翅膀稍硬,便飞进城市。小村的道路不断改变,房屋不断翻建。一次次回去,一次次积淀着陌生。故乡能被我感知的气息越来越微弱,乡愁变得越来越不可捉摸。

    火车提速、机票打折,让曾经在火车上熬五十多个小时的漫长细节,一下子缩短为一二十个小时甚至三四个小时。快到我还没有把频道调过来,就到老家大门口了。还有电话和手机,从前四天才能寄达的情绪,如今动一下指头就搞定。还有微博、微信,故乡每天发生的大小事情,从天气到高原湿地开发、排污抗污,都在眼睛到手机屏幕那么短的距离间。我在第二故乡有了自己的孩子,她的出生让我有一种在脚下的土地上生根发芽的感觉,我将成为孩子的起点和圆心。孩子长大了,小学、初中、高中,眼看就要上大学了……我对老家的乡愁跟春天开河的冰凌一样,再坚强也无法阻止崩塌的命运

    我的父母在故乡替我留了一小块土地,希望我回去建房子。有现在这份工资,再在老家的自留地上经营一个梭罗笔下的庄园,那种无忧无虑的田野牧歌生活的确令人向往。我估计,待到退休,我早已没有这份心境。到那时候,我成了我女儿的故乡。

    人生的维度就那么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却又非常简单。任何人心头都有一份乡愁,哪怕从来没离开过自己的出生地。比如我的邻居,买土豆要买本地土豆,买鸡蛋要买家户蛋,买鱼虾要买野生的,诸如此类。本地土豆、家户蛋、野生鱼虾我们也喜欢,虽然我从前生活在四川,他们一直生活在江苏,那是我们童年和少年时候共同的味道。良种蔬菜抑或转基因蔬菜吃到嘴里,口味差得跟从前的猪食一样。乡愁从味蕾开始,跟离不离开故乡没有多大因果关系。

    这种乡愁已不属于地理范畴。

    2011年,从鲁迅文学院毕业后,很长一段时间的梦境都在文学馆路、中国现代文学馆、鲁院的教室和宿舍里。后来多次到北京出差,无论时间多么紧张,都要挤出时间回去看一看。铁打的鲁院,流水的学员。树长高了,院子更美了,池中的红鲤鱼变大了。但在我心底,“我们”的气场还在。仿佛我们同届的学员都还在宿舍里指尖飞舞,构筑皇皇大著,只要在楼下喊一声“打球啰”“拔河啰”,就能把大家热热闹闹地招呼到楼下来……徜徉半日,徘徊于小径,在往事中流连忘返。临到要离开,人就落到现实了。落到现实是很痛的,不过,要是不落到现实,更痛

    这个别致的学院,成了多少中国作家的精神故乡。

    乡愁如果有生长期,其童年、青年、壮年,大概也是一直生长着,变化着的吧。

    1.文章开头用“多年以前”这种方式叙述有什么作用?

    2.第三段最后写道,“我对老家的乡愁跟春天开河的冰凌一样,再坚强也无法阻止崩塌的命运”。请具体说说哪些因素造成了这种“崩塌”。

    3.“落到现实是很痛的,不过,要是不落到现实,更痛。”解释这句话在文中含意。

    4.本文题为“变奏的乡愁”,说说作者表达了哪些形态的乡愁,并简析其具体内容。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科学巨人玻尔

    1927年,第五届索尔维物理学会议在布鲁塞尔召开,激烈的辩论很快就变成了一场爱因斯坦与玻尔之间的“决斗”。这场辩论在三年后的第六届索尔维会议上战火再续,玻尔获得胜利,他所代表的哥本哈根学派因此获得了大多数物理学家的认同,他们对量子力学的解释也被奉为正统解释。这次辩论就是著名的“爱因斯坦一玻尔论战”,有人称之为物理学史上的“巅峰对决”。

    爱因斯坦和玻尔这两位科学巨人的背后,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他们的争论旷日持久,几乎所有理论物理学家都被吸引并参与进来,乐此不疲。尽管两人的科学理论和思想观点始终没能调和,但他们却结下了长达数十年的友谊。玻尔高度评价他与爱因斯坦的学术之争,认为它是自己“许多新思想产生的源泉”。爱因斯坦也称赞说:“很少有谁像玻尔那样,对隐秘的事物具有如此敏锐的直觉,同时又兼有如此强有力的批判能力。他是我们时代科学领域伟大的发现者之一。”

    与爱因斯坦更个性化的独自研究不同,玻尔周围聚集着许多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他不但有革新的勇气,更是一位伟大的伯乐。他为量子物理学培养和组织了一支创新发展的队伍,人们称之为“哥本哈根学派”。后来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玻恩、海森伯、泡利以及狄拉克等都曾是其主要成员。

    哥本哈根学派活动的大本营就是哥本哈根理论物理研究所。该所是玻尔在1917年申请,并于l921年正式成立的。他以著名科学家的身份为研究所作担保,筹集了大量资金。在任所长的40年间,他以特有的人格魅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青年才俊,使研究所成为当时全世界最重要、最活跃的量子力学研究中心。这里先后培养了600多名物理学家。玻尔使这个科学家群体中的每个个体的力量发挥到极致,形成了以集体讨论和自由探索为特征的研究风格。他还经常在此举办非公开的小型年会,邀请各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出席,相互学习,启发交流。这里没有论资排辈,只有挑战与争鸣,形成了富有激情和活力、不断进取的学术精神,人们誉之为“哥本哈根精神”,这种精神至今仍在科学研究领域受到推崇。量子力学每前进一步,或多或少都与这个学派科学家的合作研究有关。可以说,玻尔领导的哥本哈根学派具备了一个科学学派应有的优秀特质。

    希特勒上台后,玻尔以访问德国为名,暗地调查德国科学家的安全情况,然后设法把可能受到迫害的犹太科学家转移到安全地方。他还积极创立和参加丹麦救援组织,尽力帮助逃到哥本哈根的科学家与其他难民。

    德国纳粹控制丹麦后,玻尔起初留在国内,与抗敌组织保持密切联系。他一贯的不合作态度,令纳粹非常恼火。1943年玻尔受到纳粹分子的威胁,他冒险出逃,历尽艰险,辗转到达美国。在美期间,为抗击法西斯,他曾参加原子弹的研制工作。在研制过程中,他就考虑到这一研究成果对未来世界的影响,并曾多次接触英美首脑,建议他们及早与苏联达成控制原子武器的协议,但没有成功。

    二战后,玻尔积极倡导和实施国际间的科学合作。l957年,美国福特基金会将第一届“原子为了和平”奖授予玻尔,以表彰他“在全世界迫切需要的原则上,以友好的精神进行科学探索,在和平利用原子能以满足人类需要方面作出了榜样”。

    (摘编自邹丽焱《玻尔传》)

    相关链接

    ①玻尔(1885~1962),丹麦物理学家。在普朗克量子假说和卢瑟福原子行星模型的基础上,于l913年提出氢原子结构和氢光谱的初步理论。稍后,又提出‘‘对应原理”。对量子论和量子力学的建立起了重要作用。l927年又提出互补原理。在原子核反应理论、解释重核裂变现象等方面,也有重要贡献。获19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摘自《辞海》第六版)

    ②1918年,玻尔的老师卢瑟福邀请他赴英国工作,他在回信中说:“虽然哥本哈根大学在财力、人员、能力和实验室管理上,都达不到英国的水平,但我立志尽力帮助丹麦发展自己的物理学研究工作……我的职责是在这里尽我的全部力量。”    (摘自戈革《玻尔集》)

    1.为什么玻尔和爱因斯坦的论战被称为物理学史上的“巅峰对决”?请结合材料简述原因。

    2.文中说:“玻尔领导的哥本哈根学派具备了一个科学学派应有的特质。”,请结合材料分析哥本哈根学派具有哪些“优秀特质”。

    3.玻尔“特有的人格魅力”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一位先哲说,人的一生应努力追求这样的境界:为人如山,处事若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