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1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2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名篇 1 题,选择题 3 题,语言应用 2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5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中等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古典诗文中的“扁舟”意象

    “扁舟”是中国古典诗文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承载着中国古代文人淡泊世事、悠然自得的情感,形成了独特的扁舟情结。最早的“扁舟”,并非失意文人所特有,也不具备悲凉或者超脱的韵味。《史记》载:“范蠡既雪会稽之耻,乃乘扁舟浮于江湖。”这里的“扁舟”有隐遁之味,丝毫没有落魄江湖、身处世外的冷寂色彩。

    “扁舟”在古代文人眼里,不仅仅是一只小船,它随着无数文人跌宕坎坷命运的无限延伸,演化为一种绝处逢生的处世观。在儒家提倡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处世准则支配下,古代文人或积极入世,或隐身出世。对于潦倒困厄的人来说,“扁舟”是他们寻求再生的一支苇草。

    “漂泊”是古代知识分子的宿命,也是“扁舟”意象的基本蕴含。古代知识分子或为生计、或为科举、或被放逐,他们背井离乡,天涯漂泊,充满无尽的羁旅乡愁。“扁舟”既是游子漂泊的凭靠,也是其羁旅之愁的寄托。唐代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有“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的诗句,其中“扁舟”承载着游子无尽的漂泊之苦和思乡之情。杜甫诗中的“扁舟”意象出现得最频繁,表现漂泊思乡的意绪也最强烈。他诗中的“扁舟”意象,承载着诗人生活的苦难和不幸,是古代知识分子追求理想、历尽艰辛的典型写照。

    “扁舟”意象的另一典型蕴含是“自由”。庄子说“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这是古代知识分子的人生理想。现实有太多压抑和束缚,他们渴望在“扁舟”中获得精神的自由。苏轼在《前赤壁赋》中借“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这一意境,表达了他面对被贬谪的处境,渴望摆脱精神苦闷,追求自由生活的强烈愿望。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以温和沉浸的心态,表达了与苏轼同样的心境:“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怡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一条小船附着于万顷碧波之上,在碧波中自由自在地轻漾,充溢着一种皈依自然、天人合一的“宇宙意识”和自由精神。

    隐居是古代知识分子仕途失意的无奈选择及功成身退的理想归宿,是他们最后的精神家园。“扁舟”意象中既蕴含着他们人生的理想与期冀,也蕴含着他们失意的痛苦和灵魂的呼唤。范蠡是古代文人功成身退的典范,但更多人却是因仕途坎坷和无奈而萌生隐居念头,使“扁舟”成为他们仕途失意而隐居的一个意象。苏轼被贬黄州,写下“小舟从此逝,沧海寄余生”的诗句,流露出过隐居生活的念头。李白“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表明了他在现实压抑下,欲放浪江湖,过隐逸生活的强烈愿望。

    在常见的“扁舟”意象中,无论是矢志漂泊,还是追求自由,抑或是失意隐居,无不是中国古代文人心路历程的写照,虽蕴含仕途坎坷失意的无奈与消极,但为后世树立了忧国爱民、愤世嫉俗、自由洒脱的光辉典范。(有删改)
    1.关于“扁舟”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古典诗文中“扁舟”最常见的意象寄托着中国古代文人淡泊世事、悠然自得的情感。

    B.在中国古代文人眼里,“扁舟”不仅是一只小船,它演化为文人在跌宕坎坷命运中绝处逢生的处世观。

    C.最早的“扁舟”意象,有着隐遁之味,也充溢着悲凉或超脱的韵味。

    D.对潦倒困厄的文人来说,“扁舟”是他们心路历程的写照,是他们寻求再生的一支苇草。
    2.关于“最常见的扁舟意象蕴含”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范蠡和李白、苏轼一样,因仕途坎坷和无奈而萌生隐居念头,使“扁舟”成为他仕途失意而隐居的意象。

    B.在古代羁旅乡愁中,“扁舟”承载着游子无尽的漂泊之苦和思乡之情,成为羁旅之愁的寄托。

    C.“扁舟”意象的典型蕴含寄托着古代知识分子追求自由生活、渴望摆脱精神苦闷的愿望,具有一种皈依自然的意识。

    D.常见的“扁舟”意象往往蕴含着古代知识分子过隐逸生活的愿望,让人感受到他们失意的痛苦和灵魂的呼唤。
    3.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3分)

    A.杜甫诗中的“扁舟”意象,最强烈地表现了漂泊思乡的意绪,蕴含着作者生活的苦难和不幸。

    B.最早的“扁舟”,并非失意文人所特有,它涂满了落魄江湖、身处世外的冷寂色彩。

    C.“扁舟”意象蕴含着古代知识分子仕途失意的无奈选择及功成身退的理想,成为他们最后的精神家园。

    D.常见的“扁舟”意象蕴含了古代知识分子忧国爱民、愤世嫉俗、自由洒脱的情怀,也流露出了仕途坎坷失意的倾诉。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挂鸟

    刘泷

    夜雪下得从容,小山村像铺展开的宣纸,收拢了一地的梅花。老两口起得早,她做饭,他扫雪,有一句没一句地说话。

    山沟袖珍,叫凤翅坡。别人都搬走了,自家孩子去了城里,一条沟仅剩老两口。他叫她“老伴”,她叫他“当家的”。这么多年,习惯了。见他扫雪呢,她嗔道,“当家的,咋忘了自己的营业?”

    “是呢!”他拍下额头,扔下扫帚,碎步跑到沟里去。

    沟里场院边一块向阳的坡地上,有两片像渔网那样的挂鸟网。鸟网的线绳为土褐色,挂在两根坚硬的檩条上,张网以待。当然,人撞上无所谓,鸟撞上肯定走不了啦。他养成了习惯,每天一早要跑到这里。他不是捉鸟,而是给鸟放生的。唉,孩子拴的网,老人不好违拗,只好出此下策。

    腊八那天,城里的闺女和姑爷回了。姑爷老大不小了,但孩子气不减,开车拉鸟网,要挂鸟。而且,居然当天真有两只呆头呆脑的山鸡挂在了网上。傍晚,姑爷把缚住双腿的山鸡扔进汽车后备厢,说去城里给领导进贡。行前,姑爷嘱咐,“爸,妈,精心些,有飞鸟挂网,就给我们攒着啊。”

    也是,这个地方偏,林草茂密,那些鸟,什么喜鹊、啄木鸟、布谷鸟、山鸡、斑鸠、野鸽子、蜡嘴、金翅、红嘴蓝尾鹊,很多,不时在天空和林间飞过,花花绿绿的,很迷幻,很热闹。自打有了那两片网,好像电视上说的百慕大三角,飞机呀船呀到那里就失踪了。鸟呢,到这里也仿佛航船遇到了礁石,搁浅了。几乎,每天都有一两只鸟倒挂在网上,挣扎。第一次,是只野鸽子挂在了上面。老两口抓住它,曾有过一番犹豫。他说,老伴,你看呢?她说,当家的,我看,那什么,放了吧。一个带翅儿的哑巴物儿,好歹是条命呢?二人把那鸽子放了。鸽子仓皇地钻入云层里。

    之后,习惯成自然。每天早起,到网前巡视一番,即使抓到味美的野鸭子,他也是轻轻地拍下它的翅膀,放飞。一些大鸟都是鸡叫时分出窝活动,这时候天还很朦胧,星星也很迷离,鸟们最容易挂网。这就逼着他早起。第一遍鸡叫,他就站在网前,一是防止鸟挂,一是防止野猫呀山狸子呀对挂网的鸟儿下口。

    那天,他从网上抓起了一只难得一见的八哥。这八哥毛色漆黑,额冠前耸起一撮儿俏皮的黑毛,瞪视着一双橙红色的眼睛,竟然人似的无奈地叹着气。八哥因逃命心切,过分扑腾,一只翅膀受伤,像折损的伞翼,耷拉着,并涔涔流血,染湿了羽毛。他把八哥捧回家,把它伤口抹上药面,把整个翅膀和身体包扎在一起,将养起。一个星期后,八哥痊愈,放它飞去,竟悬在半空振翅,对他喊一个字,好!好!

    他说,怪,它不走了!她说,当家的,这鸟儿挺招人稀罕,会说好呢,留下给咱做伴儿吧?

    小年那天,老两口又是蒸年糕,又是蒸豆包,忙昏了头。晚上,顾不得封好煤炉,就睡下了。岂料,半夜时分,二人中煤熏了。胸闷,憋气。她爬起,却栽倒了。他呢,要爬到地上去开门,竟摔到了地面,动弹不得。八哥急了,飞到她身边,喊,好!好!又飞到他身边,喊,好!好!见两个人没有动静,它飞起,满屋子转。好在,有一孔窗户是用报纸糊的。八哥便一头、一头去撞那窗户的报纸。报纸开裂了,一股风刮进,八哥也奄奄一息蜷缩在地面。后半夜,老两口醒过。望着窗棱上凌乱的八哥羽毛,他说,哎呀,是八哥救了咱!此后,虽然一直虚弱,但他依旧拄着棍子去给找死的鸟儿放生。

    初一一大早,姑爷开着车回了。姑爷把汽车径直开到鸟网前,摘下了三只悬挂的沙鸡。姑爷跑进家门,炫耀地说,宁吃飞禽一口,不吃走兽半斤,今天就让这沙鸡当过年的下酒莱!姑爷又满屋转了转,问,怎么,一个腊月,你二老没有攒下几只飞鸟?他说,攒什么攒,你们嘴馋,我们嘴就不馋吗?吃了!

    中午,炖好的沙鸡端上餐桌,闺女和姑爷吃了几块,连喊好香。又问,爸,妈,你们怎么不吃?见老伴转过脸去寻找八哥,他咽口唾沫,说,我们过年吃素!

    八哥瑟缩在窗台上,噤若寒蝉。他抓过它,走出屋去。一抖手,那八哥竟然头也不回地飞走了。

                                  (选自《光明日报》,2014年11月7日)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作品以简洁传神的笔触描写了山沟里老两口挂鸟又放鸟的故事,反映了猎杀野生动物的现实,表达了作者对善良人性的赞美、乱吃野生动物的不满。

    B.城里的闺女和姑爷回时,姑爷开车拉了一张鸟网,要挂鸟,说是要给领导送礼,这表明姑爷虽然老大不小了,但孩子气仍然不减。

    C.第一次抓到只野鸽子,当家的在老伴的建议下放了它;后治好了八哥,也是在老伴的建议下留下它做伴儿,老伴事实上才是真正的当家人。

    D.老两口中了煤熏动弹不得,八哥竟然不顾危险用头去撞纸糊的窗户,鸟儿的这一义举感动了老两口,这也是他们过年不吃鸟肉、放飞八哥的原因。

    E.小说写了四个人物:老两口和小两口,其中“闺女”这个角色所用笔墨最少,形象和性格都很模糊,无法判断其对挂鸟的态度。

    (2)作品中的“当家的”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3)作品前半部分穿插了对山沟的景物描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4)第一次放飞八哥时,八哥是喊着“好”不走;后却是“头也不回地飞走了”。作品为什么这样写? 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熊鼎,字伯颖,临川人。元末举于乡,长龙溪书院。江西寇乱,鼎兵自守。陈友谅屡胁之,不应。邓愈镇江西数延见奇其才荐之。太祖欲官之,以亲老辞,乃留愈幕府军事。母丧除,召致京师,授德清县丞。松江民钱鹤皋反,邻郡大惊,鼎镇之以静。迁起居注,承诏搜括故事可惩戒者,书新宫壁间。舍人耿忠使广信还,奏郡县官违法状,帝遣御史廉之。而时已颁敕书,丞相李善长再谏不纳,鼎偕给事中尹正进曰:“朝廷布大信于四方,复以细故烦御史,失信,且亵威。”帝默然久之,乃不遣御史。

    洪武改元,新设浙江按察司,以鼎为佥事,分部台、温。台、温自方氏窃据,伪官悍将二百人,暴横甚。鼎尽迁之江、淮间,民始安。平阳知州梅镒坐赃,辨不已,民数百咸诉知州无罪。鼎将听之,吏鼎:“释知州,如故出何?”鼎叹曰:“法以诛罪,吾敢畏谴,诛无罪人乎!”释镒,以情闻,报如其奏。宁海民陈德仲支解黎异,异妻屡诉不得直。鼎乃逮德仲,鞫实,立正其罪。

    是秋,山东初定,设按察司,复以鼎为佥事。鼎至,奏罢不职有司数十辈,列部肃清。鼎欲官吏利弊,乃令郡县各置二历,日书所治讼狱钱粟事,一留郡县,一上宪府,递更易,按历钩考之,莫敢隐者。八年,西部朵儿只班率部内附,改鼎岐宁卫经历。既至,知寇伪降,密疏论之。帝遣使慰劳,赐裘帽,复遣中使赵成召鼎。鼎既行,寇果叛,胁鼎北还。鼎责以大义,骂之,遂与成及知事杜寅俱被杀。                                      ( 节选自《明史·熊鼎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鼎乡兵自守 结:聚合          B.乃留愈幕府军事  赞:辅佐    

    C.吏鼎      白:禀告         D.鼎欲官吏利弊   稽:惩治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邓愈镇江西数∕延见∕奇其才∕荐之     B.邓愈镇江西∕数延见∕奇其才∕荐之

    C.邓愈镇江西数∕延见奇∕其才荐之       D.邓愈镇江西∕数延见奇∕其才荐之
    3.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熊鼎治政有方,坚持依法办事。分管台、温事务时,他迁走凶恶残暴的官将,百姓方才安定;平阳知州梅镒被诬贪污行贿,他听从民意,依法予以释放。

    B.熊鼎思虑周详,维护朝廷威信。广信郡县官员违法,皇上已颁发赦令,此时又要查究:熊鼎认为朝廷应取信天下,不应为小事出尔反尔,皇上这才作罢。

    C.熊鼎卓有才能,处变不惊。他深受邓愈器重,留在邓手下任职:为母亲守孝后担任德清县丞,其时松江有人叛乱,邻郡惊恐,他冷静地控制了本县局面。

    D.熊鼎面对威逼,表现出凛然正气。朵儿只班率部投靠朝廷,熊鼎觉察其中有诈,不久叛寇果然作乱。并胁迫他北还,他维护正义,责骂叛寇,最终被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朝廷布大信于四方,复以细故烦御史,失信,且亵威。(5分)

    (2)平阳知州梅镒坐赃,辨不已,民数百咸诉知州无罪。(5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鹊桥仙

    谢薖①

    月胧星淡,南飞乌鹊,暗数秋期②天上。锦楼③不到野人家,但门外、清流叠嶂。

    一杯相属,佳人何在?不见绕梁清唱。人间平地亦崎岖,叹银汉、何曾风浪!

    【注】①北宋末年,奸臣当道,谢薖由于不阿谀当权者,一生困居布衣。②秋期:即七夕。 相传农历七月七日夜间,牵牛、织女过鹊桥,相会于银河。③锦楼: 相传为汉武帝的曝衣楼。
    1.请分析“锦楼不到野人家,但门外、清流叠嶂”的意蕴。(5分)
    2.下半阕末尾三句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6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荀子在《劝学》中论述“品德高尚的人每天反省自己,就会智慧通达行为无错”的名句是“                                 。”

    (2)在《阿房宫赋》中,杜牧描绘宫殿阁楼连绵不断而遮蔽天日的句子是“                           。”

    (3)《游山西村》里体现了陆游在迷惘之际却豁然开朗的名句是

                                   。”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3 题
  1.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①面对棘手的问题,是派富有工作经验但魄力略显不足的老王去调解呢,还是让敢于担当但经验不足的小张去处理,张部长一时有些__________。

    ②面对失控的中国楼市,如果我们__________,不能及时通过有力的政策调控促进房地产市场的理性回归,消除房地产市场的投机行为,那将是很危险的。

    ③当改革进入到必须触及一些既得利益集团的阶段时,什么困难都可能遇到,这时候需要的是勇往直前、敢打敢拼的精神,决不能__________,犹豫彷徨。

    A.瞻前顾后 举棋不定 优柔寡断        B.优柔寡断 举棋不定 瞻前顾后

    C.瞻前顾后 优柔寡断 举棋不定        D.举棋不定 瞻前顾后 优柔寡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APEC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简称,旨在促进各成员国的经济健康发展,其成员包括中国、越南、澳大利亚、文莱、加拿大、智利等21个国家或地区组成。

    B.歼—31在珠海航展的公开亮相,表明我国已成为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第三个具备出口隐身战斗机的国家。

    C.日前国家发布司法解释,明确危害食品安全相关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如将“地沟油”用作食用油等行为,根据刑法相关规定将被定罪。

    D.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经济的新常态不仅有利于全球经济稳步健康发展,也有助于中国实现经济增长模式转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中国古典诗歌中,不少作品具有优美的意境。                     ,我们这时自然会回忆起相似的经历和画面,与诗人取得心灵的共鸣,获得审美体验。

    比如,我们原来就有过某种审美体验,但却是模糊的,找不到恰当的语言去表述它

    对于审美享受的取得

    忽然读到一首诗,它把这种难状之景置于我们眼前,让我们获得了以前想说却说不出的审美感受

    ④ 也可以通过联想而进入诗人所描绘的境界中,获得新奇的审美体验

    ⑤ 我们在欣赏这些作品时,要反复诵读而置身诗境,从而获得审美享受

    ⑥ 我们既可以借助已有的生活体验和诗人取得共鸣

    A.③④⑥⑤①②   B.⑤②⑥④①③  C.③⑥④②①⑤   D.⑤③②④⑥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在下面画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不得照抄材料,每句不超过15个字。(6分)

    啮齿类动物最大的贡献就在于它们是大自然的基石,      。绝太多数肉食类动物都以它们为主要食物,       ,也就不会有那么多形形色色的蛇类、猛禽类以及猫科、犬科、鼬科动物了。而它们贮藏食物的行为又帮了森林的忙,它们把果实埋藏在距离母树较远的地方,      。当啮齿类动物吞噬果实的时候,种子也随之散布到更远的地方,而且有些植物的种子必须经过老鼠或其他动物的消化道才能萌发。可见,啮齿动物在生态系统的建设、维护、恢复等方面担负着不可替代的职责,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根据下面图表内容和文字表述,回答下面问题。(5分)

    我国二氧化硫的排放及贡献率

    排放形式

    排放量(万吨)

    贡献率(%)

    煤炭燃烧

    2179

    86.7

    炼钢

    168.5

    6.7

    炼油

    68

    2.7

    机动车

    99.8

    4

    合计

    2513.3

    100.0

    (注)二氧化硫与空气中其他污染物进行复杂的大气化学反应,形成硫酸盐、硝酸盐二次颗粒,由气

        体污染物转化为固体污染物,成为PM2.5升高的最主要因素,从而导致雾霾天气的产生。

    (1)根据以上材料,请概括造成全国大范围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根据上文提供的材料,说说你对治理雾霾天气的建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写作。

    阿里巴巴的掌门人马云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男子的胸怀是委屈撑大的!”电影《罗马假日》中的一句台词也十分经典:不用诉说的委屈会成为一种骄傲!其实,人的心胸是不断地被现实中的不如意撑大的,是不断地受人不公正对待撑大的,是不断地在一次次的焦虑中撑大的,是不断地在一次次走投无路中撑大的。所以发生了什么事情都不要怕,它只是一个人的心胸被撑大的过程,它没有极限,它只会越来越大。

    请以“撑大胸怀”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