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7 题,其中:
选择题 24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27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4 题
  1. 2005年1月6日,是我国大陆“13亿人口日”,巨大的人口数量,再一次向我们敲响了警钟。有关专家还指出,我国近期人口特征表现为三大高峰相汇,即增长高峰、老龄化高峰和就业高峰同时出现。

    1.我国人口“增长高峰”的形成主要由于

    A. 人口基数大     B.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C.人口死亡率低     D.国外人口迁入

    2.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出现,主要原因是我国

    A.养老保险制度较为完善                 B.严格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C.人口出现高速增长的态势               D.人口再生产处于“现代型”阶段

    3.从人口普查资料可以看出,我国某些大城市人口死亡率高于农村,其主要原因是

    A.农村医疗卫生水平得到改善             B.城市环境问题较为严重

    C.农村人口的身体素质更好               D.城市人口老龄化现象更突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地区的人口数量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

    B.一个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由该地区的资源状况所决定的

    C.环境人口容量就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最适合人口

    D.科技越发达,地球所能容纳的人口数则越少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a、b、c分别表示0~14岁、15~64岁、65岁以上三种年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据此回答:

    1.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国家中,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图中②国0~14岁年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大小及应采取的 相应正确措施是

    A.70%  鼓励生育                      B.60%   计划生育

    C.15%  采取移民政策                  D  30%   鼓励人员出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二十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出现人口大规模流动的根本原因是

    A.重大工程建设                        B.人口分布不均

    C.户籍制度的改变                      D.城乡和地区之间巨大的经济收入差距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随着城市的发展,工业区往往不断向郊区移动,最主要的原因是为了

    A.降低生产成本、保护城市环境      B.方便原料运输

    C.靠近交通干线                      D.拓宽城市地域范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读“世界不同生产力水平国家人口增长图”,回答9-10题:

    1.图中A类国家人口再生产的特点是

    A.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B.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C.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D.高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2.下列既属于B类国家,人口再生产又进入“现代型”阶段的是

    A.尼日利亚        B.德国        C.中国         D.日本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图是我国华北某城市各功能区设置示意图,从环保角度考虑,其中合理的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某城市是环形放射状道路,读下图回答12-13题:

    1.图中能正确表示城市从市中心到外缘地租水平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A.a曲线    B.b曲线    C.c曲线    D.d曲线

    2.在地租最高峰和次高峰一般形成的功能区是

    A.住宅区    B.工业区   C.商业区   D.文化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有关目前世界城市进程的阐述,正确的是:

    A.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大、增长快      B.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大、增长慢

    C.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小、增长慢    D.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大、增长快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说明了

    A.城市内环境质量相对下降,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降低

    B.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

    C.大城市中心区萎缩,城市人口比重迅速下降

    D.大城市经济发展停滞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我国东南丘陵适宜种植茶树,最主要的区位因素是

    A.地形         B.水分       C.土壤          D.气候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在各项社会经济因素中,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突出的是

    A.政府干预     B.市场因素     C.文化传统     D.生活习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下列作物的生产,主要取决于灌溉条件的是

    A.中国东北的大豆    B.埃及的棉花     C.古巴的甘蔗    D.马来西亚的橡胶树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上海市郊区建设蔬菜、奶、禽蛋、肉类生产基地的主要依据是

    A.有城市自来水灌溉                  B.靠近城市,生产技术水平高

    C.城市人口多,市场需求量大          D.气候、土壤条件优越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世界最大的商品谷物生产国是

    A.中国          B.俄罗斯        C.法国          D.美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世界上最主要的混合农业是

    A.蔗、果、桑、鱼混合农业            B.水稻和牲畜混合农业

    C.谷物和牲畜混合农业                D.多种经济作物混合农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关于亚洲水稻种植业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机械化水平高  B.水利工程量大   C.单产低,商品率低    D.资金投入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我国松嫩平原种植甜菜,而珠江三角洲种植甘蔗,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因素      B.气候因素     C.市场因素      D.政策因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我国下列四个地区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是

    A.长江三角洲地区    B.四川盆地   C.黄土高原    D.辽东半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是

    A.城市的人口规模  B. 特大城市的数量  C.城市的用地规模  D.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关于城市形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地域形态受城市规划的影响,与所处的地理环境关系不大

    B.沿河谷发展的城市往往形成条带状的格局

    C.山区城市用地比较集中,往往形成集中发展的城市形态

    D.山区的城市形态受地形、地貌的限制,不同地区差别不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水稻种植业、商品谷物农业分别集中在

    A.低纬度季风区、中纬度沿海地区             B.热带和亚热带季风区、温带沿海地区

    C.低纬度大陆东岸地区、中纬度大陆西岸地区   D.热带和亚热带季风区、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及温带季风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对城市交通民警危害最大的污染物是

    A.煤烟、粉尘   B.工业废水   C.碳氧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   D.酸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右图为“美国本土小麦区和玉米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29-30题。

    1.有关图示农业地域类型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劳动力充足,精耕细作

    B.多种经营,市场适应性强

    C.单位面积产量高,商品率低

    D.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2.与②小麦区相比,①小麦区农业生产的主要不利因素是

    A.热量  B.地形  C.科技  D.市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10分) 读“甲、乙两类国家人口变化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类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时期是(   )

    A. 19世纪初期     B. 19世纪后期目   C. 20世纪中期     D. 20世纪后期

    (2)人口增长与乙类国家类型相似的国家是(   )

    A. 新加坡          B. 美国           C. 印度           D. 德国

    (3)世界人口问题主要是由________(甲、乙)类国家形成的,其原因是庞大的________和较高的________,使世界人口增长很快。

    (4)对甲、乙两国人口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老龄化的比例乙国比甲国高          B. 最近乙国的人口流向甲国

    C. 乙国实行鼓励生育政策              D. 目前甲国人口由农村流向城市

    (5)甲、乙两类国家在20世纪后期,其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6)我国由于大力开展计划生育工作,目前已基本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从________型向________型的转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4分)读“世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曲线图”,回答问题。

    (l)图中________曲线表示发达国家的变化。

    (2)城市化的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劳动力从________产业向________产业转移,与此同时城市不断扩大。

    (3)B类国家的城市化特点是起步________、水平________。

    (4)A曲线在20世纪70年代后呈下降趋势,该类国家的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此现象称为________现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6分)读“我国珠江三角洲某一国营农场位置和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示意图”,分析回答问题。

    (1)1975年该农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形成该类型的决定性区位因素是________。(4分)

    (2)2007年该农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形成该类型的决定性区位因素是________。(4分)

    (3)分析该农场在花卉和蔬菜生产上的优势区位条件。

    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