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42 题,其中:
单选题 38 题,非选择题 4 题
简单题 11 题,中等难度 29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38 题
  1. 下列关于体液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持续时间长

    B. 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作用范围广

    C. 参与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就是各种激素

    D. 参与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需要体液传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神经冲动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时,以下生理活动不会发生的是(   )

    A. 生物膜的融合和转化

    B. 离子通道的开放和关闭

    C. ATP的合成和水解

    D. 信号分子与突触前膜上受体的识别和结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侧芽生长素的浓度总高于顶芽,但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仍大量积存在侧芽部位,这是因为生长素的运输方式属于(  )

    A. 自由扩散   B. 主动运输

    C. 协助扩散   D. 渗透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导致(   )

    A. 突触前神经元持续兴奋   B. 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

    C. 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抑制   D. 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抑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刺激神经纤维中部,产生的兴奋沿神经纤维向两侧传导

    B.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由兴奋部位至未兴奋部位

    C. 神经纤维的兴奋以局部电流的方式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

    D. 在神经纤维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相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有关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

    B. 人体的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C. 人体内的所有液体统称细胞外液

    D. 人体内细胞通过细胞外液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有关溶液渗透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溶液中溶质微粒的大小

    B.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C.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 和Cl-

    D. 人体血浆渗透压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基本相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面诸多因素中,可能引起病人组织水肿的是(   )

    ①血管壁破损    

    ②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      

    ③淋巴管阻塞    

    ④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            

    ⑤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⑤   D. ①②③④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下表表示人体组织液和血浆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①属于血浆,因为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B. ②属于组织液,①中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②的增多

    C. 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①至少需穿过5层磷脂分子层

    D. ②与①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毛细血管壁的选择透过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当内环境的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

    A. 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   B. 血浆渗透压下降

    C. 细胞代谢紊乱   D. 糖尿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下列能正确表示神经纤维受刺激时,刺激点膜电位由静息电位转为动作电位的过程是( )

    A. ①→④   B. ②→③   C. ③→②   D. ④→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

    B. 记忆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储存和再现

    C. 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

    D. 短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如图是一个反射弧的部分结构图,甲、乙表示连接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当在A点以一定的电流刺激,则甲、乙电流表指针发生的是

    A. 甲发生一次偏转,乙不偏转

    B. 甲、乙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C. 甲不偏转,乙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D. 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乙不偏转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完成呼吸、膝跳、阅读反射的神经中枢依次位于(  )

    A. 脊髓、大脑、大脑皮层   B. 脑干、脊髓、大脑皮层

    C. 大脑、脊髓、大脑皮层   D. 脊髓、脊髓、脑干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下图是分泌细胞分泌的某种物质与靶细胞结合的示意图,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分泌细胞的分泌物只有通过体液的运输才能到达靶细胞

    B. 分泌细胞的分泌物可能与靶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结合

    C. 如果分泌细胞是下丘脑细胞,则分泌物的靶细胞可能是甲状腺细胞

    D. 如果分泌细胞是甲状腺细胞,垂体细胞也可以成为靶细胞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科研人员分别给三只大白鼠注射了a、b、c三种激素后,观察到的相应现象如下表,据此判断激素a、b、c的化学名称依次是(   )

    注射的激素

    注射后的反应

    a

    低血糖,甚至昏迷

    b

    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并使软骨生长明显

    c

    使呼吸、心率加快,并使体内产热量增加

    A. 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生长激素

    B. 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

    C. 胰岛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

    D. 生长激素、胰岛素、甲状腺激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下列有关糖代谢及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肌肉、肝脏细胞中,②过程均可发生

    B. 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①、③过程

    C. 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过程

    D. 胰岛素促进④、⑤、⑥、⑦过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下列有关促胰液素发现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胰腺分泌的

    B. 沃泰默通过实验提出了胰腺分泌胰液是受化学物质调节的

    C. 促胰液素分泌后,弥散到体液当中,随血液流到全身

    D. 促胰液素是由小肠粘膜分泌的,作用于胰腺,促进胰腺分泌胰岛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免疫调节在维持稳态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以下有关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线被攻破后,机体免疫功能丧失

    B. 体液免疫过程中,每个浆细胞只分泌一种特异性抗体

    C. 浆细胞必须由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而增殖分化产生

    D. 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均具有特异性识别抗原的能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下列属于自身免疫病的是(     )

    ①糖尿病②荨麻疹③系统性红斑狼疮④风湿性心脏病⑤艾滋病⑥过敏性休克

    A. ①③④   B. ③④   C. ③④⑥   D. ①②⑤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下列关于抗原和抗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天花病毒、结核杆菌等病原体表面的蛋白质等物质可以是抗原

    B. 抗原一般具有异物性、大分子性和特异性

    C. 抗体一般在细胞免疫中发挥作用

    D. 抗体的化学本质是球蛋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为防止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有人建议接种灭活的甲型H1N1 流感疫苗,那么灭活病毒在体内引起的免疫反应,正确的是(   )

    A. B细胞接受刺激后可增殖分化为记忆B细胞和浆细胞

    B. B细胞接受刺激后可释放淋巴因子

    C. 吞噬细胞接受刺激后,能使靶细胞裂解死亡

    D. T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应T细胞,能产生相应的抗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当人所处的环境温度从25℃降至5℃时,耗氧量、尿量、抗利尿激素及体内酶活性的变化依次为(  )

    A. 减少、减少、增加、不变   B. 增加、增加、减少、不变

    C. 增加、减少、减少、不变   D. 增加、增加、减少、减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细胞外液渗透压感受器、体温调节中枢、体温感觉中枢分别在(  )

    A. 下丘脑、下丘脑、下丘脑   B. 下丘脑、下丘脑、大脑皮层

    C. 下丘脑、大脑皮层、大脑皮层   D. 大脑皮层、大脑皮层、下丘脑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燕麦胚芽鞘具有向光性的原因是(  )

    A. 向光侧生长素分布多   B. 背光侧细胞分裂快

    C. 背光侧生长素分布少   D. 背光侧生长素分布多,细胞生长快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图1 c、d依次表示顶芽、侧芽,图2表示生长素的作用曲线。当顶端优势发生时,c、d的生长素浓度依次处于 (  )

    A. CD段、AB段   B. B点左右、CD段

    C. B点、A点   D. C点、B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下列生产实践中,哪一项不能使用生长素类似物?(   )

    A. 处理扦插的葡萄枝条,促使其生根

    B. 喷洒棉株,保蕾保铃

    C. 处理去掉雄蕊的番茄花蕾,获得无子果实

    D. 处理青色的生香蕉,使其加速变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下面关于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应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脱落酸和细胞分裂素在影响细胞分裂过程中表现为拮抗作用

    B. 春季水稻种子播种前,可用含赤霉素的温水浸泡种子

    C. 根的向地性和茎的背地性及顶端优势均体现了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

    D. 赤霉素和生长素均能促进植株的生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把成熟的苹果与未成熟的香蕉密封在一起,可促使香蕉成熟,这是由于

    A. 苹果放出了乙烯气体

    B. 香蕉的脱落酸分泌受到抑制

    C. 苹果的细胞分裂素产生减少

    D. 香蕉释放出来的赤霉素被苹果吸收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如下图所示,如果茎的a侧的生长素浓度对应的作用效率表现为曲线OB段,下列对茎的b侧的生长素浓度所对应作用效率的描述,较为准确的是(  )

    A. 在OD范围内   B. 在CA范围内   C. 在BD范围内   D. 在BA范围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1. 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

    B. 出生率、死亡率是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直接原因

    C. 性别比例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

    D. 年龄组成是预测未来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重要依据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2. 在对某种野兔的调查中,调查范围为2hm2(公顷),第一次捕获并标记25只野兔,第二次捕获40只野兔,其中有标记的野兔10只,则该野兔种群的种群密度大约为( )

    A. 125只/hm2   B. 100只/hm2   C. 75只/hm2   D. 50只/hm2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3. 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

    A.标志重捕法调查褐家鼠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

    B.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

    C.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取样

    D.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统计方格内和在四边上的菌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4. 下列关于种群以“S”型曲线增长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可用数学模型Nt=N0λt表示

    B.K值会随着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C.各阶段的增长速率不同,随着时间的增加越来越大

    D.环境条件是资源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5. 下列关于出生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若某一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100,年末时为110,其中新生个体数为20,死亡个体数为10,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

    B. 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例越接近1∶1,则出生率较高

    C. 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更高

    D. 若比较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6. 下图表示种群增长的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为保护鱼类资源,捕捞的最佳时机应选择在d点

    B. K值是环境容纳量,一般不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C. 若图表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则虫害防治应在c点之后

    D. 若图表示大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则e点后增长速率为0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7. 下列关于群落及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演替的起始条件不同

    B. 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构成不断发生着改变

    C. 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

    D. 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8. 如图表示两个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甲可表示在火灾后森林上进行的演替

    B. 甲的演替速度比乙的慢、历时长

    C. 甲中①、②处的物种组成不一定相同

    D. 若气候条件适宜,甲乙均可演替成森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4 题
  1. 下图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请用“+”(促进)或“-”(抑制)表示图中A、C处的作用性质。 A__________C_________

    (2)当受到寒冷刺激时,甲状腺受______________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垂体分泌的激素B________________的调节,使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上述下丘脑通过控制垂体的活动来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叫做甲状腺激素的_______________调节。

    (3)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又受血液中_________________含量多少的调节和控制,这种调节机制叫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如图所示是生长素发现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

    (1)分析图1和图2,可以证明胚芽鞘具有___________。

    (2)分析图2和图3,得出实验的单一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证明____________是胚芽鞘生长不可缺少的部位。而发生弯曲的部位是_______________。

    (3)分析图4和图5得出实验的单一变量是_________,说明______________。

    (4)________(填图的编号)对照,证明胚芽鞘尖端对下部的“影响”是一种化学物质。

    (5)单侧光__________(是/不是)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必要条件;胚芽鞘弯曲生长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如图为人体部分特异性免疫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a、b、c表示细胞,①②③④⑤⑥表示过程)。

    (1)该特异性免疫属于________免疫,图中b在人体内由______________细胞经分裂、分化而来。

    (2)图中a、b、c、d能够识别抗原的是________。

    (3)当抗原经过④⑤过程时,人体内产生d过程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

    (4)据报道,美国耶鲁大学的生物学家正在从事将病毒引诱到人体“陷阱细胞”中,以防止病毒繁殖的试验研究。例如,HIV通过T细胞表面的CD4识别T细胞,如果给AIDS患者注射大量用CD4分子修饰过的红细胞,则该红细胞也会被HIV识别、入侵。但HIV在红细胞中无法完成复制增殖,最后随红细胞的死亡而被清除,该方法目前已经在小鼠体内获得阶段性成果。请据此回答。

    ①T细胞与红细胞共同来源于__________________细胞。

    ②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之所以能成为“陷阱细胞”,从细胞结构角度分析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具备HIV增殖的条件。

    ③衰老的红细胞成为________________,由人体的免疫系统消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某研究所对两个生态系统进行了跟踪调查,请根据相关调查材料回答问题。

    (1)下图表示某种鱼迁入此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请分析回答:

    ①A、B图中能反映该鱼种的数量的变化曲线是_________。

    ②这种鱼在t2时期后,种群数量不再增加,原因之一是_______________有限,种内竞争加剧使种群的增长停止。

    ③在t1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为_______________,t2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为____________。

    ④若在t2时种群数量为K,为保持这种鱼类资源的可持续增长,应使这种鱼捕捞后的种群数量保持在_________水平。若不考虑食物因素,下图能表示同水层中不同种鱼的关系是____________。

    (2)调查红树林中主要植物的种群数量时,常用_____________法。红树林群落的垂直结构既能提高群落利用______________等环境资源的能力,又为动物的分层提供了食物条件和___________。该红树林曾经被人类过渡砍伐后,后来由于人类加以保护,使该红树林群落中的大量植物和动物的种类增多,从群落的演替角度分析,该演替为___________。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