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4 题,其中:
文言文阅读 2 题,选择题 6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名篇 1 题,现代文阅读 1 题,语言应用 2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1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文言文阅读 共 2 题
  1. 课内文言文阅读

    (一)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求之途      靡:没有

    B.脱然有怀      脱然:轻快的样子

    C.会有四方之事   四方之事:战争爆发

    D.尝从人事      人事:指做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耕植不足自给     作《师说》贻之

    B.眷然有归欤情     此小大辩也

    C.家叔余贫苦       但刘日薄西山

    D.寻程氏妹丧武昌    急星火
    3.下列不是陶渊明辞官归隐的原因的一项是

    A.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

    B.质性自然。

    C.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D.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
    4.请把上面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2)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虞集,字伯生。父汲,娶杨氏。集三岁即知读书,是岁乙亥,汲挈家趋岭外,干戈中无书册可携,杨氏口授文,闻辄成诵。还长沙,就外傅,始得刻本,则已尽读诸经,通其大义矣。

    大德初,授大都路儒学教授,虽以训迪为职,而益自充广,不少暇。除国子助教,即以师道自任,诸生伺其退,每挟策趋门下卒业,他馆生多相率诣集请益。除博士,监祭殿上,有刘生者,被酒失礼俎豆间,集言诸监,请削其籍。大臣有为刘生谢者,集持不可,曰:“国学,礼义之所出也,此而不治,何以为教!”竟黜刘生。

    泰定初,考试礼部,所取每称得人。有旨采辑本朝典故修《经世大典》,命集与赵世延同任总裁。俄世延归,集专领其事,再阅岁,书乃成,凡八百帙。帝以集弘才博识,无施不宜,一时大典册咸出其手。集每承诏,有所述作,必以帝王之道治忽之故从容讽切冀有感悟承顾问及古今政治得失尤委曲尽言时世家子孙以才名进用者众,患其知遇日隆,每思有以间之。既不效,则相与摘集文辞,指为讥讪,赖天子察知有自,故不能中伤。

    论荐人材,必先器识;评议文章,不折之于至当不止,其诡于经者,文虽善,不也。虽以此二者忤物谤,终不为动。光人龚伯璲,以才俊为马祖常所喜,祖常为御史中丞,伯璲游其门,祖常亟称之,欲集为荐引,集不可,曰:“是子虽小有才,然非远器。”祖常犹未以为然。邀集过其家,设宴,酒半,出荐牍求集署,集固拒之。

    至正八年,以病卒,年七十有七。

    《元史•虞集 虞刚简 虞汲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还长沙      比:等到。       B.虽以此二者忤物谤  速:招致。

    C.不少暇      佚:丢失。       D.文虽善,不也   与:赞许。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必以帝王之道治忽之/故从容讽切/冀有感悟/承顾问及古今政治/得失尤委曲尽言/

    B.必以帝王之道/治忽之故/从容讽切/冀有感悟/承顾问及古今政治得失/尤委曲尽言/

    C.必以帝王之道/治忽之故/从容讽切/冀有感悟/承顾问及古今政治/得失尤委曲尽言/

    D.必以帝王之道治忽之/故从容讽切/冀有感悟/承顾问及古今/政治得失尤委曲尽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虞集评人论文,坚持原则。他评论人才注重器量识见,评议文章重视经义,即使因此触怒他人也不改变;马祖常力荐龚伯璲,虞集却认为他无才不能担当大事,拒绝签署推荐书。

    B.虞集重视师道,捍卫礼义。他在任儒学教授时,自觉充实知识;任国子助教时,诲人不倦;刘生在祭祀上有失礼行为,他坚持主张将其开除。

    C.虞集鸿才博识,深受重用。因赵世延归家,虞集专领修撰《经世大典》之事,完成该书;皇上认为虞集经手之事无所不宜,当时的大典册立之文都出自其手。

    D.虞集天资聪颖,记忆超群。三岁时他随家人避难岭外,母亲杨氏口授文章给他,他很快就能记诵,返回长沙后得到刻本,终于得以了解经书内容,通晓其大义。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生伺其退,每挟策趋门下卒业,他馆生多相率诣集请益。

    (2)时世家子孙以才名进用者众,患其知遇日隆,每思有以间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6 题
  1.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帝乡不可期。   帝乡:天帝居住的地方,也就是所谓仙境。

    B.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数数然:拼命追求的样子。

    C.本图宦达,不名节。  矜:自夸。

    D.生孩六月,慈父背   见:表被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胡为乎遑遑兮欲何?  ②奚以九万里而南为?

    ③云无心出岫   ④木欣欣向荣

    A.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乐夫天命复奚疑?   B.问征夫以前路

    C.莫之夭阏者        D.复驾言兮焉求?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大家都没想到平日看似娇弱的女生,在拔河赛中居然能和男生      ,形成激烈的拉锯战。

    ②一个更有争议的问题在于,人民币何时将成为能够与美元     的储备货币。

    ③韩国对于活字印刷是做过贡献的,但是他们的这些成就与我国古代对活字印刷的贡献相比,是不能       的。

    A.分庭抗礼  平起平坐  等量齐观     B.分庭抗礼  等量齐观  平起平坐

    C.平起平坐  分庭抗礼  等量齐观    D.平起平坐  等量齐观  分庭抗礼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河南鲁山养老院火灾突发时,不但老年公寓房屋没有起到阻火作用,反而成为火灾中的燃料库,因为建造这些房屋的彩钢板没有加用阻燃材料。

    B.今年,我省农信继续推进“阳光信贷工程”,致力于为农户打造公开透明、规范高效的信贷绿色通道,切实解决广大农民“贷款难”的问题。

    C.大师的这段经历非常重要,但流传的说法不一,而所有的当事人、知情人都已去世,我们斟酌以后拟采用大师儿子所讲的为准。

    D.网球运动员李娜的膝盖曾做过多次手术,经常需要打消肿针,饱受伤病的折磨,最终在32岁的时候做出了离开赛场的决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1)强调以史为鉴,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为了更好地汲取历史教训,更好地开辟未来。

    (2)中国政府和人民历来坚持向前看,一贯主张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3)中日和则两利,斗则俱伤。

    (4)对此,中国政府和人民给予积极评价。

    (5)实现两国人民世代友好,完全符合历史潮流和两国人民愿望,也是亚洲和国际社会的殷切期盼。

    (6)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日本政府和日本领导人多次在历史问题上表明态度,公开承认侵略并对受害国表示深刻反省和道歉。

    (7)我们衷心希望,日方以实际行动体现有关表态和承诺。

    A.(3)(6)(4)(1)(2)(5)(7)    B.(6)(4)(3)(7)(2)(1)(5)

    C.(5)(3)(2)(1)(6)(4)(7)    D.(2)(1)(6)(4)(7)(3)(5)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苏秀道中

    (宋)曾几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1.这首诗写出秋雨怎样的特点?这些特点通过哪些内容来表现的?请简要概括。
    2.颈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抒写自己的兴奋之情?通观全诗,这场雨为何令诗人欣喜?这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名句名篇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2.     ,钟鸣鼎食之家;__________________,          

    3.《陈情表》中,如果皇上准许李密侍奉祖母,李密愿意活着的时候为陛下献出生命, 死后像结草老人那样暗中报答陛下之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滕王阁序》中写深秋季节蓄积的雨水已经消尽,潭水又寒冷又清澈,傍晚的山峦也呈现出紫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归去来兮辞》中写陶渊明归隐田园后喜欢拄着拐杖悠闲的散步,时不时地抬头向远处眺望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逍遥游》中,庄子认为真正的逍遥游就是要“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也就是达到像修养最高的人那样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石青嫂子

    艾 芜

    早上太阳仍像往天一样,把晴美的阳光抹上满峡的树林,叫带露的树叶草叶都亮得耀人的眼睛。只是石青嫂子的心上却阴暗极了,阴暗得象夏季乌云满布的天空一样,随时都会雨点似的落下泪来。看见屋里踢倒的板凳,打烂的灯,再看见门前地里一片乱踏的脚迹。菠菜的叶子,踩来变成烂泥;番茄踩成一滩一滩的红浆。那些红浆很使石青嫂子疑心,怕是夜来扭扯的时候,石青身上流出来的血。

    有石青的时候,她从来没有感到过她这间山峡中唯一的茅屋是孤独的、寂寞的、可怕的。她只觉得面临小河、背靠山岭的一片斜坡,给予她无限的繁忙和劳碌。她终天头上包着一张蓝布帕子,不是拿锄头挖地、镰刀割草,就是手腕上挂个篮子,采摘什么东西。晚上星子都现在山峡的高空了,树林茅屋全隐藏在轻雾里面,小的孩子,坐在门前哭着喊妈的时候,她还在地里摘着苦瓜豇豆或是茄子辣椒,准备明天一早挑到五里以外的镇上去卖,好换点米回来。

    但自当家人被抓壮丁后的第四个月,有一天,忽然有三个人大模大样踏进了她的菜地,拿一根带子在东量西量的。她大声地加以阻止。

    “呵呀,你们踏着人家的菜地哪,那是才撒下种的!”

    一个站在斜坡边上的人,穿着长衫,悠悠然吸着香烟的,露出轻蔑的神色,叱责地说:“你在吵个鬼呀,这样叽叽喳喳的!”

    “这是我的地呀,我不该吵么?”

    吸着香烟的人眉头一扬,轻蔑地说:“这是吴老爷的!”

    “你们还是搬走的好,没有看过你们这里,人凶狗也恶的!”

    “要我搬走,那容易!人家苦了十年,不说啥子,就是汗水也流了几十百桶去了嘛!你就拿棒棒来赶,我都不会搬的!”半晌,才望下屋后的斜坡,恨恨地说。

    三个人走了以后,峡谷里又重新平静了。风在林间吹过,叶子微微作着声响。

    有一天半夜后,石青嫂子突然被狗的凶猛叫声弄醒,同时又听见什么东西在毕毕啪啪地爆响,睁开眼睛一看,满屋通明透亮,不住地冒进烟子来,她明白隔壁灶房起了火了。火在茅屋上吼着、跳着、笑着,尽量发挥暴虐的能事,不到一顿饭功夫,就把屋子和屋里的一切,烧成平地了。连屋子侧边广柑橘子的树叶,都烧得焦黑。火光没有了的时候,一坪炭屑还在黑暗中发着红焰,冒着烟子。石青嫂子想着她这年年都在培修的屋子,想着慢慢买来的家具,想着那条没有跑出的猪……便忍不住失声痛哭起来,把这半年来所受的冤屈和痛苦,都借声音发泄个一干二净。

    第二天早上起来,便不管三七二十一,一路咒骂,直朝吴大老爷住的地方冲去。

    “快开开,我要去看吴大老爷!”

    石青嫂子一面打栅栏,一面乱骂起来:“你这狗,你为啥不开门!”

    骂了好久,手也打痛了,栅栏门还是紧紧地立在那里。石青嫂子累极了,便只好坐在那里喘气。

    石青嫂子休息了半天,觉得对于栅栏门简直无法可想。于是,她只得慢慢地走回家去。

    斜坡上的菜,一给人扯光踏坏,火烧过后的地方,就更加显得荒凉了。在这里既无房子躲避风雨,地上又没出产给她生活上的希望,而那恶人暗中还不晓得更要做出什么可怕的事来。唯一的法子,就只有离开这个地方了。到什么地方去呢?她不知道,单觉得离开好些,离开这里,孩子们或许不至于饿死。

    她背上背着铺盖卷,怀中抱着婴儿。他们一家大小顺着小河边,直朝镇上走去。绕到山半腰上的公路时,便又看见峡谷里他们住过的地方了。

    峡谷里蒙着轻微的白雾。金灿灿的早上阳光,照着岭上的松林。小河边的果木树和那片垦过的黑土,还阴沉沉的,留有夜来的阴影。孩子们首先看见了,便欢叫起来:

    “妈妈,我们的家呀,你看,在那里!”

    妈妈只瞟了一眼,不敢多看,怕流出眼泪,便低头走她的。

    但孩子们却都问了起来:“妈妈,我们啥时候回去哪?”

    妈妈忍着眼泪,哄他们说: “等橘子柑红的时候,我们就回来!”

    孩子们都感到满意了,走了一会,他们又问:“妈妈,我们到哪里去呢?”

    妈妈怔了一下,半晌才想出哄他们的话来:“我们去找爸爸!”

    孩子们更加快乐了,连声发笑地喊着爸爸,但作妈妈的却忍不住了,眼泪双双地滴落下来。

    她走了一会儿,眼泪流够了,心里清爽些了,还听见孩子们一路满有生气的笑声,便又鼓起勇气,咬定牙巴地想:“不论啥子艰难困苦,我都要养大他们的!”

    1947年9月

    (有删改)
    1.小说第一段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2.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
    3.小说在刻画石青嫂子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概括。
    4.有人认为小说中的主人公石青嫂子对命运的抗争是软弱的。你是否同意?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从剧作本身的角度分条概括《平凡的世界》受到好评的原因,每条不超过8字。

    相比以“狗血”话题为宣传噱头、并以收视率为商业目的的电视剧,《平凡的世界》塑造了以孙家两兄弟为中心的众多鲜活形象,讲述了人世间朴实真诚的情感经历和他们对梦想的执着追求。该剧以其独一无二的厚重历史感,将城乡的发展历史真实地体现出来,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此外,该剧采用直接的叙事风格讲述了当代农村的生活百态,给观众带来了全新体验;用沉稳的故事节奏为观众提供了一个能够平心静气调慢节奏的净土,在浮躁喧嚣的电视圈中给观众注入一剂强有力的镇定剂。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大家都知道,  (1)    ,倘若呼吸停止,生命也将终结,人体通过呼吸,   2     呼出二氧化碳.那你可知道土壌也有呼吸吗?土壤呼吸和人的呼吸一样,也是一个     (3)      的过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酿酒师把米蒸熟,再把蒸熟的米放进缸里,拌上酒曲 ,然后把缸密封起来,让米与外界隔绝,隔绝外界的喧嚣与繁华。一段时间后,缸里那质朴的米就酿成醇香的酒。这时,几元钱一斤的米开始成为几十元、几百元甚至上千元的酒。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或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3)立意自定;(4)标题自拟;(5)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