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0 题,其中:
选择题 25 题,综合题 5 题
简单题 27 题,中等难度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5 题
  1. 在人体的内环境中,可以发生的生理过程是

    A.血浆蛋白质的合成

    B.剧烈运动时产生乳酸

    C.抗体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的结合

    D.食物中的淀粉经消化,最终形成葡萄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组织液大量积累在组织间隙会导致组织水肿。下列各项不引起组织水肿的是

    A.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    B.花粉过敏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C.肾小球肾炎导致蛋白尿         D.食物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增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图为人体内环境三种主要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转化示意图,则

    A.乙的成分可能有抗体、神经递质和氨基酸

    B.甲中含有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等成分

    C.与甲相比,乙和淋巴的蛋白质浓度较高

    D.进行肌肉注射后,药物流经人体的途径是:淋巴→甲→乙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直接影响动物种群密度变化的是

    A.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迁出          B.年龄组成和出生率、死亡率

    C.性别比例和出生率、死亡率            D.性别比例和年龄组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科学家研究发现,SARS病人在病毒感染后能产生特殊的抗肺组织的“自身抗体”,可见,SARS病毒引起了机体的

    A.过敏反应         B.自身免疫病     C.先天性免疫缺陷病       D.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如图示生物体内的三个生理过程(a,b,c)。在此三个过程中,Y代表的物质分别是

    A.激素、抗体、载体   B.抗体、载体、酶

    C.载体、抗体、酶   D.维生素、载体、抗体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方圆为2hm2的草场中灰苍鼠的数量时,放置了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50只,将捕获的灰苍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5天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42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3只。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数量最接近

    A.50只             B.42只           C.92只            D.200只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列有关生物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群落演替主要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火灾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冰川泥地上进行的演替都属于次生演替

    B.演替过程中由草本植物阶段渐变为灌木阶段,主要原因是灌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阳光

    C.在生物群落发展变化过程中,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是群落的演替

    D.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是群落内部因素的变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将一株正在生长的植物水平放入在太空中飞行的航天飞机的暗室内,暗室朝向地心的一侧开一个小孔,小孔附近放一光源(如图),一段时间后,该植物茎的生长方向是

    A.背地(心)生长      B.向水平方向生长

    C.向光生长            D.无法确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科学家研究胚芽鞘向光弯曲现象,逐渐揭示了发生这种应激反应的一系列因——果相关事件,下列按因——果相关事件顺序排列的是

    a.胚芽鞘尖端合成生长素     b.胚芽鞘尖端感受刺激     c.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

    d.生长素在背光侧分布较多   e.背光侧细胞生长较快     f.单侧光照射胚芽鞘尖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大多数生物群落在空间上有垂直分层现象,成为群落的垂直结构.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温度、食物  B.温度、阳光  C.湿度、温度  D.光照、食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左图所示的食物网中除生产者外,哪种生物的灭绝会导致另一种生物随之灭绝

    A. 乙       B. 丙       C. 丁      D. 戊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根据下图回答,正确的是

    A.图示的各种成分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B.图示的各种成分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C.细菌与蝉之间的关系属于竞争

    D.蛇属于第三级消费者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豚草是原产北美的植物,据调查在江苏、浙江、北京、上海等19个省市频频发现。课外小组的同学对某地区路旁的一片闲散地的部分植物的种群密度连续进行了五年的调查,部分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株/m3 )。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年份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豚草

    0.3

    0.6

    1.1

    1.5

    2.3

    狗尾草

    10.0

    9.2

    8

    6.8

    5.5

    龙葵

    3.0

    2.0

    0.4

    0

    0

    A.在豚草等植物的调查中应该采取样方法

    B.在进行种群密度调查时应特别注意随机取样

    C.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区的植物群落的丰富度在减少

    D.可以推测该地区动物的丰富度将会增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下列关于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细胞内葡萄糖的氧化利用发生障碍,可导致血糖持续下降

    B.糖尿病是由于经常摄入过量的糖所引起的

    C.胰岛细胞产生的激素均能降低血糖含量

    D.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共同调节血糖平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下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①~④ 表示相关过程的能量流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分解者获得的能量最少

    C.图中②与①的比值代表草→兔的能量传递效率

    D.③和④分别属于草和兔同化量的一部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将甲、乙、丙三株大小相近的同种植物,分别处理如下表,实验结果如右图。根据图表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分裂素与侧芽的生长无关

    B.顶芽摘除后,侧芽生长停滞

    C.顶芽的存在并不影响侧芽的生长

    D.细胞分裂素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顶端优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下列关于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非特异性免疫必须有抗体的参与

    B.同一人体的B细胞和T细胞所含基因不同,功能也不同

    C.过敏反应具有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的特点

    D.受到抗原刺激的B细胞能分泌淋巴因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下图是反射弧示意图。其中E表示感受器、A表示效应器。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A.①处进行电刺激,则在A、E处均能测到膜电位变化

    B.②处进行电刺激,则该处膜内电位将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C.②处进行电刺激,则B处将会出现兴奋传导现象

    D.①处进行电刺激,能引起C处释放递质、传导兴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生物群落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群落自然演替是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

    B.群落演替过程中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显著变化

    C.在森林遭受火灾后的地段上重新形成森林属于次生演替过程

    D.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人体血浆中可能出现的物质是

    A.血红蛋白       B.尿素         C.维生素         D.纤维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将植物横放,茎弯曲向上生长,根弯曲向下生长,这与重力影响生长素的分布和根、茎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有关。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a处生长素浓度较b处高,茎对生长素敏感性高,a处生长受抑制,b处生长快,茎向上生长

    B.d处的生长素浓度较c处高,根对生长素敏感性高,d处生长受抑制,c处生长快,根向下生长

    C.c处生长素浓度较d处高,根弯曲向下生长

    D.b处生长素浓度较a处高,茎弯曲向上生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江苏省农林厅于2004年12月9日向全省下达了紧急“剿杀令”——《关于切实做好加拿大“一技黄花”防控工作的通知》。“加拿大一枝黄花”原产北美,最早于1935年作为观赏值物引进,上世纪80年代扩散蔓延到河滩、路边。它的根系极为发达易连接成片,一棵“一枝黄花”能结两万多粒种子,极易和其他作物争光、争肥,形成强大的生长优势,对绿化灌林乃至棉化、玉米、大豆等农作物产生严重影响,并能改变道路、宅旁、荒地的景观。下列有关“一枝黄花”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一枝黄花”属于外来物种,进入我国后可以增加生物多样性

    B.“一枝黄花”成灾最可能的原因是本地缺乏其天敌

    C.为控制“一枝黄花”可以再从原产地引进其天敌

    D.为控制“一枝黄花”应从本地寻找其天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下列有关食物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复杂,个体数量越庞大,食物链就越多

    B.沿着食物链的方向,动物个体越来越大

    C.在食物链中,根据动物的食性,每种动物只能归属于某一特定的营养级

    D.陆地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占有的碳元素越少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一位在南极科学考察站工作的科学家,当他由温暖的室内来到寒冷的户外时,其下列各项生理变化与下图变化趋势相符的是

    A.皮肤血管血流量的变化     B.身体耗氧量变化

    C.肾上腺素分泌量   D. 汗腺的分泌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5 题
  1. (8分)下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据图分析回答:

    (1)图中③、⑤可以代表的物质依次是________。(用字母表示)

    A.神经递质   B.载体蛋白  C.性激素  D.血红蛋白   E.呼吸酶    F.抗体

    (2)若⑧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对⑧的分泌具有调节作用的激素是________ 、________。

    (3)外界环境温度下降刺激皮肤感受器,感受器兴奋时,神经纤维膜内电位变化是________。神经冲动传导到位于________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调节维持体温的恒定。

    (4)若⑥表示侵入内环境的某种病毒,则机体将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清除该病毒。其中,产生抗体的是________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的是________细胞。

    (5)图示表明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_________________ 共同调节的结果。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9分)(一)分析下列表中细胞信息的传递,回答相关问题:

    类型

    产生信号分子的器官

    信号分子

    信号分子传递的途径

    接受信号分子的受体蛋白在细胞上的位置

    细胞反应

    A

    激素a

    甲状腺细胞膜

    B

    卵巢

    激素b

    体液

    多种细胞的细胞核内

    调节基因的转录

    (1)在A类型细胞通讯中,①代表________,在寒冷环境中激素a分泌增加时,细胞反应③表现为________。

    (2)在B类型细胞通讯中,激素b的化学成分应该是________。

    (二)下图甲是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虚线内为神经中枢),图乙是一个突触的结构示意图,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表示感受器的是编号________

    (2)图甲中共有突触________个;如果箭头表示人体内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其中表示错误的是________(填箭头旁字母)

    (3)图甲中如果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产生兴奋,图中ABCD处首先测到局部电流的是处。

    (4)图乙中的 结构“1” 表示___________,释放的物质“3”表示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8分)下图表示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食物网有条食物链。

    (2)该食物网中可属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是。

    (3)一定量的草,能使猫头鹰获得最多能量的食物链是。

    (4)从生态因素角度分析,该食物网中蛇与猫头鹰的关系是。

    (5)如果鼠大量死亡,则兔的数量会。

    (6)在“草→食草昆虫→食虫鸟→猫头鹰”这条食物链中,若猫头鹰群体有机物增加1kg,按理论上计算,至少要消耗草kg。

    (7)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其特点是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2分)在科学研究中,往往要把一个较大的课题分解成若干个小的子课题来分别进行研究。在“观察生长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这一研究性学习课题中,某小组同学选用生长素类似物吲哚丁酸(IBA)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生理状况相同的相同植物的三组带芽的枝条甲、乙、丙,每组10支

    ②将甲、乙、丙组枝条的下端分别浸泡在下表所示的溶液中,相同时间后,扦插在潮湿的沙土中,在适宜的环境中培养。

    枝条

    甲组

    乙组

    丙组

    溶液

    5×105g/mL的IBA溶液

    5×101g/mL的IBA溶液

    清水

    ③一段时间后,观察甲、乙、丙组枝条的生根情况,统计每组枝条的平均生根数量,绘制得坐标如下。据图回答:

    (1)你认为他们的子课题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设置清水组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果是_______________组枝条生根最多,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枝条生根最少,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8分)科学家研究发现一种树突状细胞(DC细胞),在免疫反应中有强大的摄取、处理和传递抗原的功能。图示DC细胞参与免疫的过程,请回答问题:

    (1)DC细胞能通过________方式将外来抗原摄取入细胞内,将其分解;同时,免疫调节也可对付体内的异常细胞,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功能。

    (2)DC细胞处理抗原后,细胞外出现特定的结构能与T细胞有________作用的受体相结合,激活信号分子(S1、S2)从而激发T细胞出现免疫效应,此过程称为细胞间的。

    (3)T细胞发生免疫效应时,它产生的可刺激细胞增殖分化;效应T细胞也能直接作用于被抗原入侵的靶细胞,发生________免疫。

    (4)DC细胞的研究成果已应用于医学,DC细胞免疫疗法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获取患者的DC细胞,经______________技术体外增殖后,回输入该患者体内,提高清除抗原的效果。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