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3 题,其中:
选择题 6 题,文言文阅读 2 题,现代文阅读 1 题,语言应用 2 题,名句默写 1 题,作文题 1 题
中等难度 13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6 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跋涉   株连   显赫   斑澜锦缎

    B.阿臾   蓬勃   闲暇   寥若晨星

    C.磋商   揖让   沉溺   苦心孤诣

    D.濡染   书藉   凋蔽   望洋兴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句是(    )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君子非生异也,善假于物也

    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与“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微斯人,吾谁与归

    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在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

    A.全不相同。

    B.①②和现在的用法相同,③④和现在的用法不同。

    C.全都相同。

    D.③④和现在的用法相同,①②和现在的用法不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它三项的是(    )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文本(每小题3分,共9分)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师说》)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3分)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劝学》选段以学习的作用来论述“学不可以已”。认为人变得聪明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是“善假于物”。

    B.《劝学》选段连用四个生活中常有的经历来设喻,阐明借助外部条件和注重积累的重要作用,借此证明人通过学习,能弥补自身不足。

    C.《师说》选段承接对师道的论述,用三组对比,写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做法和不同的结果,批判了当时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D.《师说》选段最后对士大夫之族的评论批判的力度加深,“其可怪也欤!” 这个结语采用了感叹的语气,富有感情色彩,它不仅表露了作者的不满情绪,而且显示出对他所批判的论敌的鄙夷和蔑视。

    4.将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分)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3分)

    翻译:________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4分)

    翻译:________

    (3)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4分)

    翻译:________

    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12分,每小题3分)

    韩镛,字伯高,济南人。延佑五年中进士第,授将仕郎、翰林国史院编修官,寻迁集贤都事。泰定四年,转国子博士,俄拜监察御史。当时由进士入官者仅百之一,由吏致位显要者常十之九。帝乃欲以中书参议傅岩起为吏部尚书,镛上言:“吏部掌天下铨衡,岩起从吏入官,乌足尽知天下贤才?况尚书秩三品,岩起累官四品耳,于法亦不得升。”制可其奏。

    天历元年,除佥浙西廉访司事,击奸暴,黜贪墨,而特举乌程县尹干文传治行为诸县最,所至郡县,为之肃然。二年,转江浙财赋副总管。至顺元年,除国子司业,寻迁南行台治书侍御史。顺帝初,历佥宣徽及枢密院事。至正二年,除翰林侍讲学士,既而拜侍御史,以刚介为时所忌,言事者诬劾其赃私,乃罢去。五年,台臣辨其诬,遂复起参议中书省事。

    七年,朝廷慎选守令,参知政事魏中立言于帝:“当今必欲得贤守令,无加镛者。”帝乃特署镛姓名,授饶州路总管。饶之为俗尚鬼,有觉山庙者,自昔为妖以祸福人,为盗贼者事之尤至,将为盗,必卜之。镛至,即撤其祠宇,沉土偶人于江。凡境内淫祠有不合祀典者,皆毁之。人初大骇,已而皆叹服。镛知民可教,俾俊秀入学宫,求宿儒学行俱尊者,列为《五经》师,旦望必幅巾深衣以谒先圣,月必考订课试,以示劝励。每治政之暇,必延见其师生,与之讲讨经义,由是人人自力于学,而饶之以科第进者,视他郡为多。镛居官廨,自奉淡泊,僚属亦皆化之。先是,朝使至外郡者,官府奉之甚侈,一不厌其所欲,即衔之,往往腾谤于朝,其出使于饶者,镛延见郡舍中,供以粝饭,退皆无有后言。其后有旨以织币脆薄,遣使笞存省臣及诸郡长吏。独镛无预。镛治政,虽细事,其详密多类此。

    十年,拜中书参知政事。十一年,丞相脱脱在位,而龚伯辈方用事,朝廷悉议更张,镛有言,不见听。人或以镛优于治郡,而执政非其所长,遂出为甘肃行省参知政事。及脱脱罢,用事者悉诛,而镛又独免祸。乃迁西行台中丞,殁于官。

    (选自《元史》)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韩镛优于治郡的一项是(  )

    ①所至郡县,为之肃然

    ②既而拜侍御史,以刚介为时所忌

    ③当今必欲得贤守令,无加镛者

    ④镛至,即撤其祠宇,沉土偶人于江

    ⑤俾俊秀入学宫,求宿儒学行俱尊者,列为《五经》师

    ⑥一不厌其所欲,即衔之

    A. ①③⑥  B. ①④⑤  C. ②③⑥ D. ②④⑤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元朝时,显要官职往往是由吏职出身的人来担任,很少有人能从进士做官,韩镛就是从进士做官的。

    B. 韩镛在担任侍御史时,因为刚正不阿被当时的官员们忌恨,议论政事的人诬告他贪赃肥私,于是他被罢免了官职。

    C. 饶州地区民俗崇尚鬼神,就连做盗贼的人准备抢劫时,也必定到觉山庙中占卜吉凶,韩镛到任后,就拆毁了庙宇,将泥塑偶像沉入江中。

    D. 朝廷外派的使臣,朝廷供奉本来就多,各地方州县都很讨厌他们,他们到了饶州,韩镛只供给他们粗米饭,他们也不敢有什么议论。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岩起从吏入官,乌足尽知天下贤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是人人自力于学,而饶之以科第进者,视他郡为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而龚伯璲辈方用事,朝廷悉议更张,镛有言,不见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18分)

    忠魂一缕枕江流

    蔡勋建

    ①在我阅读的记忆里,汨罗江应是在一个叫磊石山的地方汇入洞庭湖的。我没到过那地方,想像不出具体方位,那是个怎样的地形。但我知道汨罗江是一条很怪的河流,几次向西,然后朝北,踏入洞庭。我曾说过我一定要去汨罗山拜谒屈老先生的。我好想从洞庭湖出发,越过磊石山,沿着汨罗江溯流而上,那里是他的魂灵安息的地方……

    ②到达汨罗山已是上午10点了,只见一片起伏连绵的丘陵由东向西朝玉笥山逶迤而去。几千年了,一个用诗书写民生、以命明志的爱国诗人就在这里枕着江流长眠在这一片青黛之中。

    ③艳阳照射在屈原的墓碑上,斑驳陆离,像一位耄耋老人满脸起了寿斑。碑面的字迹尚可辨认,碑阴则无一字说明,历史就像这墓碑一下子简单得不能再简单。我来到赵家冲后的一座屈原墓前,据说这是12座疑冢中最为壮观的一座,碑文为“故楚三闾大夫之墓”。读着这仅有的所谓碑文,只觉得古代华夏子孙对此颇费过思量。中国的墓葬历来对身份有讲究,往往有一些重要的个人信息从墓碑上逸出。据唐杜佑《通典》记载:屈原冢有石碑,文为“楚放臣屈大夫之墓”,后来碑佚。过去的那些古碑都随着岁月的流逝或损毁或散佚了,而今存传的尽是近代人的重建。这让我有机会作一次比较。唐代屈原墓碑标示的是“楚放臣”,这个身份是很明确的,让人一看就明白屈原是楚国被放逐之臣。看不到其它褒贬文字的墓志铭。清朝同治年间刊立的屈原碑,碑文则很中性,称屈公为“故楚三闾大夫”,只标明了身份,同是屈公之墓,而碑文几字之差,让人觉得感情色彩大异。

    ④在汨罗山1500平方米的范围里,屈原疑冢如种瓜种豆散布其中,其墓或大或小,其碑或高或矮,这并不影响我对先生的仰慕,它们给我更多的是一种精神向度与高度。

    ⑤凝望荒草萋萋的屈原墓,眼前总好像晃动着楚国高大的城池与屈公形容枯槁的身影。其实春秋时期楚国还是很强大的,即使战国时期它的疆土仍在争战中不断膨胀延伸。太史公有史笔记述:“楚,天下之强国也。地方五千余里,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十年。”屈原是在战国时期七雄纷争、秦强楚弱的形势下,抱着改革政治、富国强兵的雄心壮志,力图让楚国一统天下的。他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东联齐国,西抗强秦。楚怀王昏庸无道,再加上反动贵族令尹子兰、上官大夫靳尚、宠姬郑袖等佞臣小人的围攻,他的政治理想不能实现。在苟且偷安、惧战主降的贵族们的打击排斥下,斗争处于劣势的屈原最终遭谗罢官,被放逐,长期流浪沅湘流域。一个人的政治才能不能充分得以施展,政治抱负不能得以实现,何其郁郁。屈子被放逐汨罗江畔9年余,报国无门,每日只能披发行吟于江边,北望郢都,思念祖国,愤然怅然写下许多不能打动楚王的文字。秦军攻下郢都的消息从远方传来,他痛不欲生,万念俱灰。

    ⑥屈原死后,太史公曾到屈公生前垂钓和行吟的江暮潭凭吊,痛哭而流涕。贾谊赴长沙王太傅任途经此地亦欷歔掩泣,作《吊屈原赋》。屈原的弟子宋玉还登上玉笥山之最高处,为先生招魂。时逾几千年,作为先生的崇拜者,我只身来到屈公墓前,虽然不知哪座冢内真正埋着诗人的骨骸,但我想整个汨罗山,不,整个华夏山水都有他的忠魂!每到一座疑冢,我都宁可相信这是一座真坟,我采撷一束满山疯长的艾蒿和牡荆,献到屈公的墓碑前。要知道这艾蒿是每年端午节人们的必采之物,而牡荆,则早在周时它的名字就叫“楚”啊!

    ⑦汨罗山下那一块百亩见方的水塘,我想这应该是当年女媭取土造坟的楚塘了。楚塘之名也是后人命的,人们赋予了它时代色彩与政治意义。楚塘如今芰荷蓬勃,水草丛生,汨罗山满山遍野的艾蒿何其葳蕤,是专为纪念屈子生长的吗?

    (选自《人民日报 》2008年8月2日)

    1.唐代和清代的屈原碑文仅有几字之差,作者却觉得“让人觉得感情色彩大异”,请简要分析“情感色彩的差异”是什么?形成差异的原因又是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2.请根据上下文,解释画线句子在文中的含意。(4分)

    (1)它们给我更多的是一种精神向度与高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整个华夏山水都有他的忠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的第⑤段说“其实春秋时期楚国还是很强大的”后,追述了屈原强国梦想破灭的往事,请简要概括本段内容,并分析本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简要分析本文结构上的特点,谈谈它对你的写作有何启示。(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一辆较为拥挤的无人售票车在某车站停靠后,一位老人和一位抱着婴儿的妇女挤上车。假如你是这辆无人售票车的司机,请你就此作爱心提示,给老人、妇女提供一个好的乘车环境。爱心提示的话语要文明得体。(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以题目中要求的文字为开头,把下面的一段话组成一个单句。(4分)

    在中国传统中,用以提高人的精神素养、改变经济对人的支配性影响的“读书”是一种具有特定涵义的学习行为,是除直观意义上的阅读书籍或学习技能之外,更在于淡化功利性和超越技能学习的一种学习行为。

    在中国传统中,“读书”是:________

    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默写 共 1 题
  1. 填空。

    ⑴假舆马者,非利足也,________;________,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⑵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________,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________,如是而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一名年轻人想要得知“幸福”的秘诀,于是不惜跨越千山万水,终于来到智慧老人居住的城堡。等年轻人道明来意,老人叫他拿起一个汤匙,盛两滴油,然后到城堡各处走动。他嘱咐年轻人绝不能漏掉一滴油。年轻人回来后,老人一看,果然一滴油都没有漏掉。但是,他问年轻人都看到了些什么?年轻人却什么印象都没有。老人叫他再走一遍,这次留意城堡内的一草一木。年轻人回来后,对四处所见汇报得很详细,可匙中的油却一滴不剩。这时智慧老人对他说:“真正的幸福在于你可以看遍全世界,但却永远不能忘记你手上的两滴油!”

    请根据上面的材料,联系实际,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