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2 题,其中:
选择题 6 题,综合题 6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1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6 题
  1. 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葡萄糖进入细胞都需要载体协助,但不一定消耗能量

    B.细胞膜上的受体是细胞间信息交流所必需的结构

    C.线粒体膜上没有运载葡萄糖的载体蛋白

    D.内质网既可和外层核膜直接相连,也可和细胞膜直接相连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生长,使物质交换效率增强

    B.细胞主要通过原癌基因阻止异常增殖

    C.细胞凋亡的发生是因为基因不再表达

    D.细胞全能性的表现必须要通过细胞分化才能实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与ATP的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ATP中的“A”与DNA和mRNA中的“A”代表的含义相同

    B.乙醇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会使胞内ADP的含量增加

    C.念珠藻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ATP产生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

    D.轮藻细胞内K+浓度偏低时,ATP消耗会增加以维持K+浓度稳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图表示某些植物激素对幼苗生长的调节作用,图中A、B、C表示不同的植物激素。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激素A、B、C分别是生长素、赤霉素、乙烯

    B.a浓度比b浓度高

    C.在调节幼苗生长的过程中激素A和C属于拮抗关系

    D.根据图中信息可说明幼苗的正常生长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结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甲磺酸乙酯(EMS)能使鸟嘌呤变成7-乙基鸟嘌呤,后者不与胞嘧啶配对而与胸腺嘧啶配对。为获得更多的水稻变异类型,育种专家常用适宜浓度的EMS溶液浸泡种子后再进行大田种植。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EMS的处理可使DNA序列中G-C转换成A-T

    B.获得的变异植株细胞核DNA中的嘌呤含量高于嘧啶

    C.使用EMS浸泡种子可以提高基因突变的频率

    D.使用EMS浸泡种子过程中,水稻体细胞内不会发生基因重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中常用技术及方法的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A.进行还原性糖鉴定时,选择比较甜的西瓜为实验材料

    B.检测酵母菌培养过程中是否产生CO2,可判断其呼吸方式

    C.运用数学模型建构的方法研究某种群数量变化规律

    D.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必须使用一定浓度秋水仙素处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6 题
  1. (11分)某科学工作者为研究最适合黑藻生长的光照强度,设计了下面的实验:首先取6等分黑藻分别放入6个加入等量0.01g/mLNaHCO3溶液后用冷开水充满的广口瓶中;然后将6套装置放入暗室中,用20W、50W、75W、100W、200W和500W的台灯等距离地分别照射1- 6号装置, 30min后停止光照,测量光合作用产生的O2体积(密闭广口瓶内的水受到O2的排挤会从排水口一滴滴流到量筒里,根据量筒内接收的水的体积即可计算出产生的氧气体积。)实验结果如下表

    不同条件下氧气的释放量(mL)

    组次

    20W(1号)

    50W(2号)

    75W(3号)

    100W(4号)

    200W(5号)

    500W(6号)

    1.8

    5.0

    9.0

    12.0

    21.0

    19.0

    1.8

    5.3

    8.0

    11.5

    20.0

    18.0

    2.0

    5.0

    8.0

    12.0

    20.0

    19.0

    平均值

    1.87

    5.1

    8.3

    11.83

    20.3

    18.70

    请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该实验中的自变量是   ________。列出实验中的两个控制变量(无关变量)________  ________。

    (2)6套装置各瓶中均加入约 500mL0.01g/mLNaHC03溶液,其作用是____________。

    (3)上表中测得的氧气量并非光合作用实际产生的氧气量,其原因是________  ________。

    (4)如果在实验过程使用了不同品种的黑藻,则这样设计违背了科学实验的_________原则。

    (5)若将5号装置中的黑藻突然移至4号装置的条件下,短时间内光合细胞中ATP含量会________________,C3含量会_____________。

    (6)通过该实验还不能确定最适合黑藻生长的光照强度,请写出该如何开展进一步的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该科学工作者还做了另外的实验,发现经过重铬酸钾过滤后(红光透过)的光合作用放氧量比用氨饱和的4%硫酸铜溶液过滤后(蓝紫光透过)的放氧量高,说明________也能影响光合作用强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0分)下图是人体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结构,方框甲、乙代表神经中枢,微型电流计F的两电极均与神经纤维的外侧接触。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该反射弧中的感受器是_______(填图中字母),其产生的兴奋在传入神经纤维上以_____________形式进行传导。当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引起突触前膜内_____________释放神经递质,该递质与突触后膜上_____________结合,使下一神经元兴奋。

    (2)人体发生缩手反射时兴奋传导过程(用图中字母表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体产生痛觉必须通过神经中枢是_______(甲/乙)。

    (3)图中B点兴奋时,此处神经纤维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_____________,引起该电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若D点受刺激产生兴奋,微型电流计F偏转______次。

    (4)体检取血时,针刺手指不发生缩手反射,说明神经中枢甲和乙之间的联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2分)某中学的两个生物兴趣小组用牵牛花(二倍体)做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父本

    母本

    子一代

    第1组

    一株红花

    一株红花

    299株红花、102株蓝花

    第2组

    一株蓝花

    一株蓝花

    红花、蓝花(没有意识到要统计数量比)

    (1)若花色遗传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能否根据两组同学的实验结果判断显隐性?_________。

    (2)两组同学经过交流后,对该现象提出了两种可能的假说:

    假说一:花色性状由三个等位基因(A+、A、a)控制,其中A决定蓝色,A+和a都决定红色,A+相对于A、a是显性,A相对于a是显性。若该假说正确,则第2组同学实验所得子一代:红花:蓝花=___________。

    假说二:花色性状由三个等位基因(A、a1、a2)控制,只有同时存在时,才会表现为蓝色,其它情况均为红色,A相对于a1、a2为显性。若该假说正确,则第1组同学所用的亲代红花的基因型组合方式为_______________。

    (3)为了进一步探究两种假设的合理性,第2组同学将F1中的蓝色花植株自交得F2并统计所有F2的花色及数量比。

    若F2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支持假说一;

    若F2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支持假说二。

    (4)以上同学们探索牵牛花色遗传方式的思路在科学研究中被称为____________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6分)如图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图解[能量单位为J/(cm2·a)],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有机物输入的化学能,图中未利用的能量是指未被各营养级生物自身___________消耗,也未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利用的能量。

    (2)植食性动物的能量有________[J/ (cm2·a)]传递到肉食性动物体内。

    (3)一养鱼专业户为估计池塘有多少鱼,先捕上100条鱼做上记号,然后放回湖里,过了一段时间,待标记的鱼完全混合于鱼群后,再捕捞了5次,记录如下:第一次捕上90条鱼,其中带标记的有11条,第二次捕上100条鱼,其中带标记的鱼有9条,第三次捕上120条鱼,其中带标记的鱼有12条,第四次捕上100条鱼,其中带标记的鱼有9条,第五次捕上80条鱼,其中带标记的鱼有8条,则池塘里大约有__________条鱼。

    (4)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5分)植物的花药培养在育种上有特殊的意义。植物组织培养可用于无病毒植株及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等方面。请回答相关问题。

    (1)诱导花粉植株能否成功及诱导成功率的高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和培养基的组成。利用月季的花药离体培养产生单倍体时,一般来说,在________期花药培养的成功率最高。为了选择该期的花药,通常选择________的花蕾。确定花粉发育时期最常用的方法有________法,但是对于花粉细胞核不易着色的植物,需采用________法,该法能将花粉细胞核染成________色。

    (2)若要进行兰花无病毒植株的培育,从外植体到无病毒植株试管苗,要人为控制细胞的

    ____________和________过程。

    (3)进行组织培养需配制MS培养基,在该培养基中常需要添加________  ________、____ 等激素。欲利于根的分化,植物激素的用量比例应为________。

    (4)在花药培养中,特别是通过愈伤组织形成的花粉植株,___________的数目常常会发生变化,因此还需要对培养出来的植株进行_______________。

    (5)无菌技术也是成功诱导出花粉植株的重要因素,下列各项中使用化学药剂进行消毒的是________,采用灼烧方法进行灭菌的是________。(答序号)

    ①培养皿  ②培养基  ③实验操作者的双手  ④三角锥形瓶  ⑤接种环  ⑥花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15分)请回答下列有关生物工程的问题:

    (1)对于基因工程来说,其核心步骤是________,若要培育能从乳汁中分泌人的干扰素的转基因牛,需要选择的受体细胞是____________(受精卵、乳腺细胞),导入该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________。为了让转入的干扰素基因高效表达,需要把来自cDNA文库的干扰素基因片段正确插入表达载体的________和________之间。

    (2)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中,在把植物细胞杂交之前,必须用____________去除细胞壁,杂交过程的另一个环节是__________________;培育出诸如“番茄—马铃薯”这样的杂种植株利用了植物细胞全能性的原理。胚胎干细胞也有类似的特性,并且胚胎干细胞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下,可以增殖而不发生________。

    (3)在进行单克隆抗体的生产过程中,要把两种细胞进行融合,这两种细胞一种是在体外能够大量增殖的________,另外一种是已免疫的B细胞;诱导该两种细胞融合常用的因素有PEG、________、灭活病毒等。体外培养的过程中,贴壁生长的细胞会出现_________现象。

    (4)在“试管牛”的培育过程中,要使精子和卵母细胞在体外成功结合,需要对精子进行处理,使其________。另外,培养的卵母细胞需要发育至期,为使雌性个体一次排出多枚卵母细胞,常采用________激素进行处理。

    (5)“桑基鱼塘”生态系统能充分利用废弃物中的能量,形成“无废弃物农业”,这主要是遵循生态工程的________原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