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2 题,其中:
单选题 9 题,null 1 题,非选择题 2 题
简单题 9 题,中等难度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9 题
  1. 1933年初,美国已经有半数银行倒闭,完全失业人数达到1500万——1700万人。有许多人处于半失业状态,这表明30年代大危机(   )

    A. 波及范围广   B. 持续时间特别长

    C. 破坏性特别大   D. 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美国国内经济的不平衡与国际经济的不平衡一样严重,其根本原因在于工资落后于不断上升的生产率,从1920年到1929年,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只上升了2%,而其生产率却猛增了55%。”该材料显示,造成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A.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B. 生产相对过剩严重

    C. 美国经济的虚假繁荣

    D. 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自由放任主义认为,社会经济中有一只“看不见的手”。“看不见的手”是指

    A. 市场的自我调节   B. 国家对经济进行干预

    C. 政府刺激消费的措施   D. 政府大量增发纸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罗斯福新政是在面临资本主义工业社会全面来临的时代,在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再也不能适应生产力巨大发展的时候开辟的一条新的发展道路。他从金融、工业、农业、社会救济等方面主要是解决

    A. 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   B. 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

    C. 市场与计划的矛盾   D. 供给与需求的矛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鼓励的行为有

    A. 资本家改善工人待遇   B. 外国人到美国就业

    C. 老百姓把钱存在家里   D. 农场主扩大生产规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罗斯福在1932年4月的一次全国广播讲话中说:“在这个不幸的时代,我们要制订出一些计划来,把希望重新寄托在那些压在经济金字塔底层、被人遗忘了的人们的身上。”对这段话理解错误的是

    ①放弃资本主义自由经济制度

    ②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想形成

    ③希望依靠社会底层渡过危机

    ④开始关注对困难民众的救助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20世纪3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在给富兰克林-罗斯福的信中说:“我们把您任总统之日作为一个新的经济时代的开端。”这里“新的经济时代”是指(    )

    A.自由放任的经济时代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时代

    C.福利国家的时代

    D.发展“新经济”的时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二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盛行“凯恩斯主义”经济思想。在这一思想的影响下,这些国家

    A.积极开展第三次科技革命               B.大力加强国家干预经济

    C.谋求建立经济区域集团               D.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下列是对西方“福利国家”这一概念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 它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时期

    B. 它是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社会财富分配、防止贫富不均的一种手段

    C. 它的推行对稳定社会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D. 20世纪80年代以后规模进一步扩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null 共 1 题
  1. “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出现一些新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

    ②福利国家得到发展,阶级矛盾逐渐消除

    ③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并促进农业、工业的发展

    ④“新经济”出现,但受一些因素的制约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2 题
  1. 世界经济大危机动摇了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信心,而罗斯福勇敢地面对这场危机,开辟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其经验教训令人深思。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29——1933年经济危机期间,世界贸易额缩减近2/3,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缩减了36%,大量的谷物烂在地里,大批的牲畜被活埋或杀死,牛奶和咖啡被倒进河流或大海。

    材料二《全国工业复兴法》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二是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规定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

    ——苗枫林《世界近代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主要表现。

    (2)材料二中有关社会保障的内容有哪些?《全国工业复兴法》旨在复兴美国工业,但为什么涉及社会保障问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西方国家的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经历了发展、困境和改革的变化过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工业革命之后,西方社会贫富悬殊拉大,劳动者要求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的呼声逐日高涨。为此,发达国家推行了一系列社会保障政策,以使贫困人口和由于各种原因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得到最低的生存保障。这一制度被称为“福利国家”制度。二战以后,“福利国家”在西欧日渐完美,在很大程度上起了稳定社会情绪的作用。这样的“福利国家”必然占用相当大的财政预算,而人民对福利政策不仅已经习惯,而且不嫌其多,只嫌其少。至80年代,“福利国家”的弊病已明显化。国家财政不堪重负,严重地妨碍了经济的增长和发展高新科技的投入。

    (摘编自陈乐民《20世纪的欧洲》)

    (1)根据材料,概括“福利国家”产生的历史根源和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福利国家”日渐完善的主客观条件,并揭示“福利国家”遇到的难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