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3 题,其中:
选择题 30 题,连线题 3 题
简单题 13 题,中等难度 19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30 题
  1. 据统计,1992年全国辞去公职经商者达12万人,未辞职而以各种方式投身商海者超过1000万人,这种现象被称为“下海潮”。这反映了

    A. 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   B. 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

    C.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 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980年12月,我国颁发了改革开放后的笫一份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这表明

    A. 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开始改变

    B.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而展开

    C. 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开始实行

    D. 单一所有制经济结构己被突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有历史学家评论说:“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衡量,1953-1957年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成功。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89%,农业和工业产量的增长每年约为38%和187%。”这从根本上取决于(     )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指令性经济计划的实施

    C.国家宏观调控的执行

    D.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改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宋代在选拔官吏时有规定:“如工商杂类人等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并解送(注;选送)。”该规定反映出宋代

    A. 政府鼓励工商业的发展   B. 商人的社会地位提高

    C. 商业成为主要经济部门   D. 科考功名失去吸引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8世纪中后期的英国“选择了海洋”,中国却“选择了陆地”。“选择了陆地”是指中国(   )

    A. 重视陆地忽视海防   B. 积极发展国内市场

    C. 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D. 加强发展陆路交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在这些一步登天的乌托邦梦想中间,一种实用主义情绪开始抬头,强调计划中的现实性和技术操作中的专业性。要实现真正的经济发展,仅仅靠精神的力量还远远不够,这一点变得越来越明显。”此话中的“乌托邦梦想”指的是

    A. 土地改革   B. “大跃进”运动   C. 三大改造   D. “文化大革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今天(甲午战争后),随便走进哪一家农户,人们都可以看到,曾经是不可缺少的纺车,都蒙上了尘土,被人遗忘了……一捆捆机器轧的孟买棉纱似乎使人注意到手纺车已经不合时宜了。”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A. 民族工业的举步维艰   B. 孟买棉纱的质地优良

    C. 手摇纺车的效率低下   D. 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一头牛,一方田,老婆孩子热炕头”,是中国古代农民向往的理想生活。这突出反映了小农经济怎样的特点?

    A.封闭保守       B.精耕细作       C.耕织结合       D.艰难脆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七夕节又称乞巧节,是传说中的织女和牛郎因为相爱被王母强行拆散只能一年一度相望银河,喜鹊受其感动自发搭建一座鹊桥助其夫妇相会,乞巧本为妇女向织女乞求纺织技术提高交流技艺的传统节日,现在却成为中国的情人节(结果悲惨),从乞巧节中的牛郎和织女这一主角所反映的是中国小农经济的

    A. 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   B. 男耕女织耕织结合的生产模式

    C. 封闭保守退隐山林的悠闲别致   D. 一牛一犁的耕作方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有一族谱记载:明清时期外出经商者日众,不少人依旧“壮则服贾,老则归田”。这说明(    )

    A.社会风气日益恶化             B.经世致用思想受重视

    C.商品经济繁荣发展               D.重本抑末观念占主导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对下列三种手工业形态,按照商品化程度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   B. 官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民营手工业

    C. 家庭手工业—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   D. 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官营手工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逾百张,以抑兼并,有过则罚。”该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 清朝前期大机户兼并小机户

    C. 清政府限制手工工场的规模

    D. 封建制度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16世纪著名的葡萄牙诗人路易斯·德·卡蒙斯是这样深情地描绘他的祖国的:“大陆,在这里是尽头;大海,在这里才开头。”令诗人对他的祖国引以为豪的是(   )

    A.地处海路交通要冲   B.垄断欧亚之间的贸易

    C.率先探索新航路     D.局欧洲商业中心地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1819年8月,一份讣告这样说:“它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力大无穷,健全了人类的大脑以处理一切难题。它为机器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它是指

    A. 蒸汽机   B. 电动机   C. 珍妮机   D. 内燃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1790年前后英国开始使用打谷机,以后使用许多新的农业技术和农业机械。粮食总产量1700年为3.175百万夸特,1845年为18.665百万夸特(夸特:计量单位)。对上述材料认识最准确的是

    A. 新农机和新农技广泛使用   B. 英国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

    C. 英国政府重视农业的作用   D. 工业革命促进了农业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钱乘旦、许洁明合著的《英国通史》中说:“……过去以天为单位,现在以分钟、秒计算……火车还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要随身携带一块表,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这说明

    A. 火车的发明引发了技术创新的连锁反应   B. 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C. 科学技术转化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D. 科学发明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下图分别反映的是18世纪60年代和19世纪中叶英国工农业人口变化情况。出现图片所反映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圈地运动使农民大量涌入城市

    B. 工业革命推动了英国城市化进程

    C. 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D. 工业革命使英国世界工厂地位形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那才是民族致命伤。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这次发生在“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表现在

    A. 实现了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B. 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

    C. 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D. 促使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传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有人认为甲午战争是中国“传统与近代”的分界线,这主要是因为甲午战后

    A. 清政府开始引进西方近代技术,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C. 开始发展商业和开设议院的要求出现,维新变法思想开始形成

    D. 民族工业获得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有学者描绘中国近代经济的基本格局:“第一世界已是马达隆隆,汽笛长鸣,是工业文明曙光初现;而第二世界则是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男耕女织耕织结合的传统农业经济;第三世界则依然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现牛羊的传统畜牧业经济。”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①近代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 ②民族工业占绝对优势③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别 ④形成均衡发展的经济格局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1895年,身为状元的张謇开始筹办纱厂,他称自己投身实业是“捐弃所恃,舍身喂虎”。这反映出张謇(  )

    A. 毅然冲破视商为末业的传统观念

    B. 决心投入激烈的民族工商业竞争

    C. 预见到国内工商业发展前景暗淡

    D. 具有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冒险精神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1955年以邓子恢为部长的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强调:“在农村中压倒一切的工作就是发展农业生产,这是衡量互助合作搞得好坏的主要指标。”这表明

    A. 中央决定改变农业政策   B. 经济领域出现“左”倾错误

    C. 人民公社化运动已初见端倪   D. 农村工作中坚持了实事求是的作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上海、天津等工业先进地区人均工业产值的增长率低于全

    国平均水平。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 工业发展速度放缓

    B. 重工业生产速度加快

    C. 工业布局发生变化

    D. 工商业改造已经完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1958年底,我国农村实现了人民公社化,实行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劳动和统一分配的体制。这种体制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A. 家庭经营形式被彻底打破

    B. 所有制结构发生根本改变

    C. 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D. 工业化的基础增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先试先行”是一再创造经济发展奇迹的深圳给我们提供的宝贵经验。其“先行先试”首先表现为

    A. 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B. 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

    C. 引进外资的特殊政策   D. 率先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这是英国专栏作家马丁雅克不久前做出的断言。那一年“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始从平均主义向市场经济走出了尝试性的一步……它创造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历史。中国的转变已经使世界的重心东移。”对此理解不准确的是

    A.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

    B. 材料说明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C.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的决策为世界和平做出了贡献

    D. 1978年以来打破中国旧有的经济体制的时机已经成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下表是依据龚关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中的有关数据编制的。该表反映出

    收入

    农村(家庭收入)

    17.6%

    城镇(职工货币工资)

    8.0%

    消费水平

    农村

    8.9%

    城镇

    4.5%

    1979—1984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年均增长率

    A. 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已建立

    B.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C.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还没有启动

    D. 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低于农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史学家傅斯年认为,历史研究应坚持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材料之外“一点也不越过去说”。下表显示了四川学者吴虞1918年在成都和1923年在北京时的消费情况;。根据傅斯年的观点,此表可以证明

    类别

    成都(﹪)

    北京(﹪)

    衣食住宿

    68

    23

    书籍教育

    23

    32

    娱乐享受

    9

    45

    A. 当时北京的城市化水平比成都高

    B. 近代中国东西部商业发展不平衡

    C. 吴虞到北京后消费结构有所变化

    D. 当时成都的享受型消费场所过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1862年6月26日,《上海新报》一则某商行售卖“外国杂货”的广告云:“新到什锦饼干、酸果、洋醋、吕宋烟、白兰地、小面镜仔、东洋竹篮仔等。”这反映出

    A. 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B. 国人办报事业的发展

    C. 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   D. 百姓衣食住行的西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近代以来中国女子服饰发生变化了很大的变化,产生这一变化的社会原因有

    ①欧风美雨的影响

    ②社会变革的推动

    ③服饰质地的不同

    ④服装款式的差异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连线题 共 3 题
  1. 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不同的国家,经济发展模式不尽相同。以美为代表资本主义国家和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都在探索符合本国实际的经济发展模式。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遭受危机的打击最重,工业生产持续下降达三年之久。1932年全国工业生产比危机前的1929年下降了46。3%。经济被抛回到1913年的水平。危机遍及各工业部门。重工业部门生产下降的幅度尤为惊人———成天上万的工人被赶出工厂,流浪街头

    ——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二: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尝试已经挫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

    材料三:丘吉尔说“斯大林接手俄罗斯的时候还只有木犁,当他撒手人寰而去,苏联已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材料四: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好多年,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分析这一事件产生的根本原因。

    (2)材料二中列宁“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的政策是什么?分析列宁“退回”的原因

    (3)以斯大林为代表的苏联领导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开创了什么经济建设模式?举例说明这一体制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苏联产生的积极影响

    (4)材料四中说“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我国在一段时期内这种类似的“模式僵化了”产生怎样的危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958年掀起工业农业“大跃进”,人民公社创造奇迹——图片小字内容)

    材料二30年前,安徽省小岗村迎来发展的“第一春”。一天晚上,村民严金昌与当地18位村民秘密签下了分田到户、自主生产的“生死契约”。契约说:“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全年上缴的公粮,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改革模式后来得到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高度认可,随之获得中央政府的肯定,并被推向全国。

    ——2008-10-15《中国国土资源报》

    材料三两年前,小岗村开始了新型合作经济模式。严金昌和十几户农民一起,以每亩500元的价格把自家的两亩土地出租给一家上海养殖公司,发展规模养殖。……目前,小岗村耕地面积大约2000亩,其中60%目前出租流转被集中起来用于发展蘑菇、花卉、葡萄规模种植及家禽养殖等。

    ——2008-10-15《中国国土资源报》

    (1)材料一体现了人民公社体制的什么特点?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中得到的主要启示是什么?

    (2)材料二中提到的“改革模式”是指什么?依据材料概括指出这一改革模式实行的过程。“分田到户”带来了什么积极作用?

    (3)小岗村的新型合作经济特点是什么?有人对小岗村新型合作经济提出了质疑,认为将土地重新集中,是倒退回到了人民公社时期的计划经济模式,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形象的描述道:“资本家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就像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样。一旦有适应当的利润,资本就大胆起来。如果有百分之十的利润,他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百分之二十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百分之一百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死的危险。如果动乱和纷争能带来利润,它就会鼓励动乱和纷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马克思关于资本和资本家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