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0 题,其中:
选择题 4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情景默写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著阅读 1 题,现代文阅读 1 题,命题作文 1 题
简单题 5 题,中等难度 4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4 题
  1. 下列词语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潜心关注 (qián )   迭起(dié)      彭湃(bài)     校注(xiào)

    B. 迥乎不同(jiǒng)  彷徨(páng)     可汗(kèhán)  深邃(suì)

    C. 锋芒毕露(lù)    谰(nán)语    徘徊(huái)   镶嵌(qiàn)

    D. 义愤填膺(yīng)    晌午(xiang)    震悚(sǒng)   熬夜(áo)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

    A.慷慨淋漓   马革裹尸   戛然而止   鞠躬尽瘁

    B.锋芒毕露   妇儒皆知   一拍既合   人迹罕至

    C.变幻多姿   铤而走险   杂乱无章   迥然不同

    D.悲欢离合   叱咤风云   鲜为人知   目不窥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组是(      )

    A. 月色朦胧的夜晚,同学们聚在一起开篝火晚会,欢声笑语,尽情地享受天伦之乐。

    B. 如果台湾当权者敢铤而走险,制造“台独”重大事变,中国人民将不惜一切代价,坚决地粉碎“台独”分裂阴谋。

    C. 老师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了沉迷于网络的害处,列举了许多同学因上网而荒废学业的例子。

    D.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王钢和他的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决定组成一个名为“绿色先锋”的课外活动小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由于一连串的失误,导致他错失了金牌,使他彻底告别了体坛。

    B. 双休日里,大家一定要注意各方面的安全,防止发生安全事故。

    C. 《最后一课》被许多国家选进课本,作为中小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D. 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能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卖油翁

    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公亦以此自矜——矜:夸耀

    B.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释:放下

    C. 睨之久而不去——睨:斜着眼

    D. 但微颔之——颔:指人的下巴

    2.与“徐以杓酌油沥之”一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B.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C. 何陋之有?

    D. 康肃笑而遣之。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卖油翁》是一篇富含哲理与情趣的小品文章。这篇文章的成功之处在于将大道理用生动的小故事加以阐释,达到发人深省的目的。

    B. 文章虽短小,但还是有记叙,详写了康肃射箭,略写了卖油翁酌油。

    C. 文章形象地说明了“熟能生巧”、“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D. 文章对人物神态、语言的描写也可以表现人物的某些性格特点。如:卖油翁“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平静坦然的话语,充分体现了他的朴实、沉稳。

    4.从《卖油翁》中知道了什么道理?这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名句默写

    1)___________,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2)独坐幽篁里,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_____。(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4)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其原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逢入京使(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龙钟”、“传语”是什么意思?

    (2)本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著阅读 共 1 题
  1. 名著导读

    《骆驼祥子》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主人翁____________开始时老实,健壮,坚忍.最大的梦想是 ________________  ,后来变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行尸走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1 题
  1. 现代文阅读。

    旧  土

    宁新路

    ①父亲把一堵旧墙拆了,和成泥巴,打成土坯,砌房子,抹墙皮。旧墙的土看上去很老了,老得有点儿像姜黄色了,老人们说是唐朝的,甚至说是秦朝的,反正是久远留下来的墙,这墙的土跟地里的不一样,太陈旧了。

    ②我担心老成这样子的旧土,打成土坯,砌成房子,抹成墙皮,用不了多长时间,墙会像枯木一样,渐渐松散、倒掉。我劝父亲不要用这样的泥土砌墙、盖房,父亲一点儿也没理我的话,不但把那堵很长的大墙拆了,而且还把墙底下的土也挖出来和成了泥。我对父亲的做法很生气,埋怨父亲,你用这么陈旧的泥土盖房子,心里到底有没有儿孙?父亲说,泥土有什么老不老的,泥土从来不会老;再老的泥土,见了水,和成泥,就是新泥;打成土坯,土坯就是新的;砌成墙,墙就是新的;盖成房子,房子就是新的,放心住吧……果然,这老墙的土,和成泥很耐用,打成土坯很硬实,砌成墙很敦实,抹上墙很细腻。

    ③父亲的选择是对的,用旧土和泥巴砌成的墙,比地里挖的新土有黏度,耐风耐雨耐晒,这三十多年过去了,房子结结实实,院墙稳稳当当。父亲在这里住了二十多年,离去十多年了,如今他的子孙住着,墙皮旧了,墙体还是好好的,粉刷了几次,还如新房似的。

    ④由此,我对旧土有了新的认识,我感到泥土是一种神奇、有生命而永远不死的物质。

    ⑤一块荒芜千万年的土地,看上去静静地沉睡在那里,甚至不长一草一木,你以为它早已死去,其实不然。如若浇上一瓢水,这喝了水的土,不管是黄土、红土、黑土,立刻就会变得灵动了起来,像睡醒了似的,黄土就会变得更黄,红土变得更红,黑土变得更黑——泥土活了。

    这喝了水,被水唤醒了的旧土,你不动它,恍若永远在水中,它是醒着的;你若动它,它便会越来越有灵性。一旦被捏、揉、搅、捶、打过,泥就全醒了,倘若揉、搅、捶、打的时间更长,泥就会越鲜亮、越精神、越黏,甚至会灵气十足。这时候的泥好似有了筋有了骨,有了柔软轻盈的生命,打成土坯也好,烧成砖瓦陶瓷也好,就看你想让它成为什么,它就会让它的生命绽放出千姿百态的形状。

    ⑦一片毫无生机的土地,能给你的触发是枯涩的,你想象不出来这片寂寞的旧土,会长出什么来。它会长出金黄色的庄稼、香甜的苹果、参天的大树,变成碧波荡漾的林海吗?不需要你投入满地黄金,不需要你苦苦膜拜,只要你给它水,让它喝足了醒来,你撒下的种子,就会长出你要的东西。黄土高原荒凉,是泥土讨厌那个地方吗?江南绿树成荫,是泥土偏爱那个地方吗?不论是黄土还是红土,等待的不是荒芜,是唤醒它的水。旧土永远在等待种子和雨水。

    ⑧那村边一望无际的田野,是什么时候成为耕田的?地下挖出了秦朝的砖汉朝的瓦,还有唐朝的锄头,那说明这片地耕种了几千年了。几千年来每年都春播秋收,它滋养了村里祖祖辈辈的人,还有那些牲口。耕种它的人,几千年来从这地里“冒”出来,死了又被埋到这片地下。地被耕来耕去,人生生死死,这地几千年来有可能一年也没有闲过,会老了吗?我捧起这老田里的泥土,湿润润的,油黑黑的,孕育的小麦正在抽芽,哪像耕耘了几千年的土地,简直像年轻的母亲,正在哺育着孩子。我坚信,只要给它水的滋养,给它足够的肥料,这田地的旧土,永远是年轻的,永远也不会老去。

    ⑨每一捧旧土,都不可小看。每一捧旧土,无不经受了数亿年的风霜雪雨,无不经受了数不清的践踏和摧残,无不见证、饱尝和承载了死的悲惨、血泪与世间残酷。被屠刀,被烈火,甚至被炮弹蹂躏过的泥土,喝过雨水,照样会活,照样会新,像新的泥土一样。这就是旧土。旧土承载世间万物,承受了天地间风雨雷电的摧残,承受了人和动物的一切暴行,包含和消融了发生在大地上的所有污垢、丑陋和罪恶。尽管它是负重和苦难的,但旧土不旧,旧土在一滴水的滋润下,依然是生机勃勃的精灵。

    ⑩我膜拜大地,敬仰旧土。           

    (选文有删改)

    1.第②段中说“我对父亲的做法很生气,埋怨父亲”,作者为什么埋怨父亲?

    2.文章第④段有什么作用?说说你的看法。

    3.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⑥段中画线的句子。

    4.把文章结尾段删去好不好?请简要分析。

    5.本文的题目能否换成《旧土与水》?请说出理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命题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社会是一所学校,生活是我们的良师。在受挫折时我们学会了坚强;在不利的环境中,我们学会了生存;在怒火燃烧时,我们学会了忍耐;在受到别人犯忌时,我们学会了理解;在别人伤害了自己时,我们学会了宽容;在别人遇到困难时,我们学会了关心……

    请以“学会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