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1 题,其中:
选择题 28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28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8 题
  1. 1941年12月24日至1942年1月15日,中国军队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消灭日军数万人,取得大捷。此次战役是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盟军与日军交战的首场战役胜利,引起了当时世界媒体的广泛关注,美国总统罗斯福也称:“盟军的胜利,全赖华军长沙大捷”。此次“长沙大捷”(    )

    A.提高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国际影响

    B.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战略计划

    C.表明中国战场是抗击日寇的主战场

    D.扭转了抗日战争的战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姓氏的起源有很多途径。宋、郑、齐、鲁、陈、蔡、吴、秦等姓氏可以追溯到(    )

    A.秦始皇灭六国一统天下

    B.西周实行宗法分封制

    C.远古部落氏族的标志符号

    D.百家争鸣思想大解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机构精简,行政效率提高;遇事不互相推诿,能迅速处理军国大事。”上述材料反映的是哪一机构设置的作用(    )

    A.清初六部        B.理藩院

    C.清初内阁        D.军机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大唐新语》记载,李承嘉当上御史大夫,要求其他御史向皇帝奏事前先向自己汇报。有御史回应说:“御史,人君耳目,俱握雄权,岂有奏事先咨大夫,台无此例。”这表明唐代(    )

    A.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B.科举制度冲击了世族势力

    C.监察官员有一定独立性

    D.三省六部制制约了皇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十二条:“如果在夜里行窃的人被人当场杀死,则这种杀人的行为被认为是合法的。”以上规定反映了该法的实质是(    )

    A.很残酷但按律量刑        B.保护了罗马人民利益

    C.极力保护私有财产        D.重视良好道德的培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雅典每年从年满30岁的公民中抽签选出6000名陪审员,再以抽签的方式分配到10个法庭审案,以抽签方式参审案件,以秘密投票方式判决案件,它反映了(    )

    A.陶片放逐法的实施            B.雅典各部落轮流执政

    C.雅典公民大会的盛况        D.雅典公民广泛参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古希腊民主制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人民主权、轮番而治。体现这两项内容的制度包括公民大会制和(    )

    A.举手表决制、连选连任制        B.比例代表制、与会津贴制

    C.抽签选举制、有限任期制        D.政教分离制、公民兵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从罗马法的产生发展过程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人类社会法律的产生和演变的过程。罗马法发展的过程中,合乎逻辑的演变是(    )

    A.法律理论—习惯—法—习惯法

    B.习惯—习惯法—成文法—法律总结

    C.法—习惯—法律总结—习惯法

    D.习惯法—习惯总结—习惯—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春秋笔法”是中国史学家常用的书写历史方法之一,作者往往用不同的文字来表达态度,不发议论而将褒贬寓于叙事之中。因此,不少主要的历史概念实际已隐含着作者的某种倾向性判断。下列历史概念中具有这种特色的是(    )

    A.光荣革命           B.柏林墙

    C.斯大林模式        D.巴黎公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在1787年的制宪会议上,富兰克林一直在琢磨刻在华盛顿座椅上的太阳是日出还是日落,他含着激动的眼泪在宪法文本上签字后,他说:“现在我很高兴的知道,那是日出,而不是日落。”对材料中“日出”的理解最正确的是(    )

    A.加强中央政府权力,利于国家稳固

    B.分权制衡,有利于维护民主制度

    C.确定共和政体,促进美国经济发展

    D.制定宪法,废除黑人奴隶制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钱乘旦先生认为,英国最符合“统一民族国家——建立专制王权——克服专制王权”这一进入现代化的常规路径,走得是最顺利的。英国在“克服专制王权”这一环节上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一步是(    )

    A.处死国王建立共和国        B.《权利法案》的颁布

    C.“光荣革命”的胜利        D.两党制的形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兼容统一、秩序与自由的价值,非平衡地利用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优点,营造出一个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共同发展”的政体。确立这种“政体形式”的法律文件最有可能是(    )

    A.英国《权利法案》            B.《德意志帝国宪法》

    C.法国《1875年宪法》        D.美国《1787年宪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在2014年9月18日苏格兰举行独立公投,英国面临分裂危机前夕,白金汉宫发表公开声明说,女王虽然赞成苏格兰继续留在联合王国,但在公投上将保持中立。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

    A.英国女王不关心国家事务

    B.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国王统而不治

    C.即使苏格兰独立,女王仍是苏格兰元首

    D.女王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无足轻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其实英国在要求外交平等及商业机会等方面代表了西方各国的愿望。如果不是英国,那么别的国家也会这么做的。至于英国在华贸易的重点是鸦片而非茶叶或其它什么商品,这只是历史的巧合罢了。”作者强调了中英战争的(    )

    A.必然性        B.偶然性

    C.可能性        D.必要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有学者认为《资政新篇》的价值在于,它在近代条件下给农民革命提示了一条摆脱封建羁绊,甩开落后空想,继续前进的方向和道路。这反映了《资政新篇》(    )

    A.体现了传统社会的平均主义心态

    B.有着超前意义并符合历史发展潮流

    C.克服了农民阶级局限并具有可行性

    D.获得了广大下层民众的理解支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政治人物由“舞台”之争向“剧本”之争转变,是近代中国由“帝国”向“民国”转变体现了传统社会的平均主义心态的关键环节。反映20世纪第二个十年的历史运动的剧本是(    )

    A.《资政新篇》                B.《天朝田亩制度》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辛丑条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黄炎培在《我亲自经历的辛亥革命》中说,社会风俗人心,从某些部分看来,辛亥以后和以前大大改变了。所有卑贱、颓废、放荡行为,有些少了,有些完全消灭了。……总之,辛亥革命无数头颅换得来的,除推翻封建帝制以外,广大民众的体格、品格相当提高了。材料中黄炎培认为辛亥革命的主要意义是(    )

    A.改变了中国的社会制度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促使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D.社会生活领域出现重大变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颁布法令,取消对广东、福建的“疍户”,浙江的“惰民”,河南的“丐户”的称号。这一规定体现了(    )

    A.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B.国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

    C.国民享有财产、结社等自由

    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美国一位历史学家说:“共产党的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但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毛泽东这时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这位历史学家所说的“新的革命策略”是指(    )

    A.武装反抗国民党            B.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井冈山道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电视台曾经采访了山东莱东县农民唐和恩老人,在他使用过的一节竹棍上,刻着他在解放战争时期支援前线所经过的路线:莱东—平度—临淄—蒙阴—临沂—徐州—萧县—宿县等地。包括了山东、江苏和安徽三省的有关城镇和村庄的地名。从以上路线可知,老人家参加的是(    )

    A.平津战役        B.辽沈战役

    C.渡江战役        D.淮海战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运动之所以被称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主要是因为其(    )

    A.由资产阶级领导

    B.肩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任务

    C.以西方资产阶级的民权、平等思想为指导

    D.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很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从1876年中英协商《烟台条约》的具体条款开始.英国就要求重庆立即对外通商,力图打开中国西部腹地的市场.中方谈判代表首脑李鸿章转弯抹角的地回应:“轮船未抵重庆以前,英国商民不得在彼居住.开设行栈。”李鸿章此话的主要意图是(    )

    A.利用英国开通川江航运

    B.变相接受英国商民到重庆居住通商

    C.借助英国开发西部市场

    D.以轮船通航为条件拖延重庆对外通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1945年10月,刚刚更名的《台湾新生报》发表社论:“回忆五十年的往事,像一场噩梦。一旦醒来,说兴奋不是,说安慰也不是。应清算的历史被清算了,我们只觉得幸福与感谢……台湾所以有今天,实乃祖国无数灾难换来的果实。”对该社论理解正确的是(    )

    A.“五十年前的往事”指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噩梦”始于日本对中国提出的“二十一条”

    C.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台湾获得新生的原因

    D.“五十年”里中国的国际地位一直不断上升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有史学家认为,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接连发生,层次分明的连在一起,形成一场“总运动”。这场“总运动”的基本趋势是(    )

    A.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的转型

    B.技术、制度、文化渐次转型

    C.由农耕经济向工业化的飞跃

    D.政治上由专制向民主化转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某纪实文学写道:“7月9日,烈日灼灼,广州东校场,军旗飘飘,10万军民人头涌涌,‘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军阀’等口号声此起彼伏。”据此判断,该誓师场景是描述(    )

    A.抗日战争        B.北伐战争

    C.解放战争        D.三元里抗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衣冠禽兽”一词源于明代官员的服饰。明朝规定,文官官服绣禽,武将官服绘兽。到了明朝中晚期,大小官员欺压百姓,百姓视官为匪,于是衣冠禽兽一词有了贬义。该词含义的变化从本质上说明(    )

    A.国家应加强对腐败的控制

    B.明朝中晚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C.明朝服饰文化的变化

    D.明朝封建制度的衰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红歌是当代对革命年代或者新中国成立后对党和社会主义的歌颂的歌曲的代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历史价值。如大家耳熟能详的《十送红军》就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一首典型的红歌,其中歌词中有“一送红军下了山,秋风细雨缠绵绵,山上野鹿声声哀叫,树树梧桐叶落光。问一声亲人红军啊!几时人马再回山?”这首歌所反映的相关历史事件应是(    )

    A.国共合作进行的国民大革命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红军长征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建设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收复长江以南地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近代史上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最初清政府总希望找机会更改条约,有时甚至就没打算真心遵守条约;后来清政府却要求“如约者即为应允”、“违约者概行驳斥”,即一是自己守约,二是要求对方也守约。这种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

    A.清政府对列强条约要求曾全面回绝

    B.清政府最终由保卫主权转向卖国立场

    C.清政府的外交逐步与国际社会接轨

    D.清政府始终利用国际外交规则维护主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目前欧洲军事竞赛的根本动机是什么?即国家为了给人口增长和工业发展找到出路,就必须推动地域扩张,对他国实施政治压力;作为一个竞争单位,国家的最终优势总归于拥有强大军事力量的一方,弱者碰壁,就像任何其他形式的生存斗争一样。

    ——诺曼·安吉尔《大幻影》(1909年)

    材料二 判断一场争执的是非对错的法庭,战争是残酷、不可预测而又代价惨重的……让那些深信战争能够裁决正义的人牢记,战争的结果可能更少依赖于交战双方的正义,而更多依赖于交战双方酌狡猾奸诈。而战争的代价则是昂贵的。一千万名死者和两千万名伤残者……正是此案出具的用以判定罪责和处罚双方凶手的可怖判决书。

    ——大卫·劳合·乔治《战争回忆录》(1933~1936年)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中“军备竞赛”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作者的核心观点并说明理由。(不得摘抄原文)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两年半以来,世界的一部分正在遭受着历史上最可怕的战争的破坏。……在这场斗争中,德国和它的盟国——奥匈、保加利亚和土耳其赢得了战争的许多胜利,显示了它们的不可摧毁的力量。……盟国是为了捍卫它们的生存和民族发展的自由而被迫作战的。……但是,同时出于制止流血和终止战争恐怖的愿望,它们建议甚至现在就立即开始和平谈判。它们确信它们所提出的以保证它们人民的生存、荣誉和自由发展为目的的建议,是可以作为恢复持久和平的基础的。

    如果尽管有了这个和平与和解的建议,而斗争竞仍要继续下去,四盟国决心将斗争进行到胜利为止,而同时在人类和历史面前声明不负任何责任。

    ——1916年12月12日德国政府的和平建议

    材料二 协约国不得不在它们的答复中首先提出强烈抗议敌国照会中两点主要论断,这个照会企图将战争责任推到协约国身上,并且宣扬中欧国家的胜利。……倡议还企图加强德国和它的盟国的公共舆论。这些盟国已经由于它们的损失而发生严重的动摇,由于经济上被包围而疲惫不堪,并且由于强迫它们人民作出极大的努力而分崩离析。

    ——1916年12月29日协约国政府的答复文

    请回答:

    (1)德国提出和平建议的出发点和目的是什么?引用有关文字加以说明。

    (2)双方对当时一战的局势的评价有何不同?哪一方的观点比较符合实际?请说明理由?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十六条(一)联盟会员国如有不顾本约……所规定而从事战争者,则据此事实,应视为对于联盟所有其他会员国有战争行为。其他会员国应即与之断绝各种商业上或财政上之关系,禁止其人民与破坏盟约国人民之各种往来,并阻止其他任何……联盟会员国或非会员国之人民与该国人民之财政上、商业上或个人之往来。

    ——《国际联盟盟约》

    材料二 从1934年开始,意大利军队不断在索马里与埃塞俄比亚边境挑衅,导致流血冲突。1935年1月3日,埃塞俄比亚向国际联盟理事会提出控诉。……10月7日,国联宣布意大利为侵略者,10月19日宣布对意大利进行经济和财政制裁。……制裁的物品中没有包括石油。……墨索里尼对希特勒说:“如果国际联盟把对意大利的经济制裁扩大到石油方面,那我一周后只好退出埃塞俄比亚。”

    ——马世力《世界史纲》

    (1)据材料,概括国际联盟提出的维护世界和平的原则,并结合所学知识全面评价国际联盟的作用。

    (2)试从成员国构成的角度,说明联合国为何更具“普遍性、广泛性”。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