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9 题,其中:
选择题 4 题,文言文阅读 2 题,现代文阅读 1 题,其他题 1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9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4 题
  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勾销 褪色 按部就班 良辰美景

    B.沉缅 诙谐 一如既往 举棋不定

    C.狭隘 灰尽 怨天尤人 真知卓见

    D.喧嚣 掂念 苟延残喘 色彩斑斓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依次在下列句子的横线上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
    ⑴大概,这也是狼的嗥叫中隐藏的内涵,它已被群山所理解,却极少为人类所_____________。
    ⑵在中国古代诗文中,月亮总有什么东西当_____________,最多是山和水,什么“山高月小”、“三潭映月”等等。
    ⑶孩子,坦率地说,我无法抑制你的期望,我虽不致横蛮专制到_____________你对“志愿”的选择,但我实在希望你能考进大学。

    A.领会 陪衬 干预

    B.领悟 映衬 干涉

    C.领会 映衬 干预

    D.领悟 陪衬 干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每天,我望着掩盖着我的种子的那片土地,想像着它将发芽,生长,开花,结果,如一个孕育着生命的母亲,期待着自己将要出生的婴儿。

    B.浪荡乾坤的结果,多数是少年子弟江湖老,黄金、美人、虚名、实惠,都成了竹篮打水一场空。

    C.其实,在“两代的矛盾”中,许多做父母的“错”,都依然是出自于爱——纵使是自以为是的爱。

    D.每一种活着的东西(大概还有很多死了的东西),都会留意这声呼唤。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把下列句子组成前后衔接、意思完整的一段话,正确的是(   )
    ① “语文”就是书面语和口头语的合称。
    ② 混沌初开,人猿相揖别,人类自从有了语言,标志着摆脱了蒙昧、野蛮而进入了文明开发的时代。
    ③ 人生在世,靠语文进行学习、工作、生活,语言是人们须臾不可缺少的工具。
    ④ 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言的外延就有多大。
    ⑤ 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外化,智慧的物化,说在口头上叫“语”,写在纸上叫“文”。

    A.②⑤④③①

    B.②⑤①④③

    C.②③⑤①④

    D.②③①④⑤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共9分,每题3分)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出人也远矣 出:超过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耻:羞耻

    C.或师焉,或不焉 不:通“否”

    D.士大夫之族 族:一类

    2.就文言特殊句式看,下面与“句读之不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蚓无爪牙之利

    B.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C.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灵异者

    D.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3.下面对这段文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段的层次结构是:总分总式

    B.本段论述的观点是:古之学者必有师

    C.本段论述的角度是:从正面论证

    D.本段使用的论证方法有:对比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文言文阅读:(30分)
    苏子日:“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主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6分)
    (1)逝者如斯 _____________ (2)而未尝往也________   (3)而吾与子之共适_________ 
    (4)而卒莫消长___________ (5)肴核既尽,杯盘狼藉_____________   
    (6)相与枕藉乎舟中______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造物主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1 题
  1. 现代文阅读(10分 )
    ①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所以含得住热气,养得住植物;因而长江一带,芦花可以到冬至而不败,红叶也有时候会保持得三个月以上的生命。像钱塘江两岸的乌桕树,则红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一点一丛,用照相机照将出来,可以乱梅花之真。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非但野火烧不尽,就是寒风也吹不倒的。若遇到风和日暖的午后,你一个人肯上冬郊去走走,则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感不到岁时肃杀,并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的诗人的名句,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体会得出。
    ②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滨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家人家会聚在一道的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桠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还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些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人到了这一个境界,自然会得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做的“暮雨潇潇江上树”的一首绝句罢?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
    ③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做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假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枝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
    1.文章第①段中划线句子说江南的冬天“不但感不到岁时肃杀,并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的依据是什么?(至少要找出三点,3分)
    ⑴                                                                          
    ⑵                                                                          
    ⑶                                                                          
    2.作者写江南雪景,并未进行描写,而是引用了四句诗,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妙处。(2分)
    3.作者说自己的笔是“愚劣”的,你同意吗?结合选文,谈谈你的看法。(5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其他题 共 1 题
  1. 默写(8分)
    ①故不积跬步,________;不积小流,________ 。
    ②____________________,羡长江之无穷。
    ③骐骥一跃,不能十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作文(40分)
    鲁迅说,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也有人说,世界上本来有路,走的人多了,反而没路了……请以“人与路”为话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作文。 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