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5 题,其中:
名句名篇 1 题,选择题 4 题,诗歌鉴赏 1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语言应用 5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6 题,中等难度 8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总角之宴,          。(《诗经·氓》)

    (2)不吾知其亦已兮,         。(《离骚》)

    (3)            ,访风景于崇阿。(《滕王阁序》)

    (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____________。(《赤壁赋》)

    (5)暧暧远人村,             。   《归园田居 》

    (6)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映带左右。《兰亭集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4 题
  1. 下列句子中加点实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①秦王必喜而善臣      ②而燕国陵之耻除矣

    B.①计不知所出耳        ②人之立志不如蜀鄙之僧哉

    C.①越国以远,君知其难也 ②北蛮夷之人,未尝见天子

    D.①夫人之力不及此      ②斯人,吾谁与归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①令秦武阳为副         ②荆轲废,引其匕首提秦王

    B.①秦武阳奉地图匣,次进    ②夏无且其所奉药囊提轲

    C.①今太子迟,请辞决矣     ②得赵人徐夫人匕首

    D.①太子闻之,驰往,伏尸哭   ②今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        B.

    C.        D.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选项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2分)(   )

    例句:大王来何操

    A.竖子不足与谋           B.皆为戮没

    C.夫晋,何厌之有         D.燕王拜送于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点绛唇 越山见梅   吴文英①

    春未来时,酒携不到千岩路。瘦还如许,晚色天寒处。  无限新愁,难对风前语。行人去,暗消春素,横笛②空山暮。

    【注】 ①吴文英,南宋词人。一生未第。②横笛:笛曲中有《梅花落》,此处暗指梅花凋落。

    1.这首词借梅的形象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3分)

    2.有人认为这首词表现出吴词“清疏空灵”的特色,请联系结尾“行人去,暗消春素,横笛空山暮”所表现的意境来谈一谈。(3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15分)

    太元七年……冬,十月,秦王坚会群臣于太极殿,议曰:“自吾承业,垂三十载,四方略定,唯东南一隅,未沾王化。今略计吾士卒,可得九十七万,吾欲自将以讨之,何如?”秘书监朱肜曰:“陛下恭行天罚,必有征无战,晋主不衔璧军门,则走死江湖,陛下返中国士民,使复其桑梓,然后回舆东巡,告成岱宗,此千载一时也!”坚喜曰:“是吾志也。”

    尚书左仆射权翼日:“昔纣为无道,三仁在朝,武王犹为之旋师。今晋虽微弱,未有大恶。谢安、桓冲皆江表伟人,君臣辑睦,内外同心。以臣观之,未可图也。”坚嘿然良久,曰:“诸君各言其志。”  

    太子左卫率石越曰:“今岁镇守斗①,福德在吴。伐之,必有天殃。且彼据长江之险,民为之用,殆未可伐也!”坚曰:“昔武王伐纣,逆岁违卜。天道幽远,未易可知。夫差、孙皓皆保据江湖,不免于亡。今以吾之众,投鞭于江,足断其流,又何险之足恃乎!”对曰:“三国之君皆淫虐无道,故敌国取之,易于拾遗。今晋虽无德,未有大罪,愿陛下且案兵积谷,以待其衅。”于是群臣各言利害,久之不决。坚曰:“此所谓筑室道旁,无时可成。吾当内断于心耳!”

    群臣皆出,独留阳平公融,谓之曰:“自古定大事者,不过一二臣而已。今众言纷纷,徒乱人意,吾当与汝决之。”对曰:“今伐晋有三难:天道不顺,一也;晋国无衅,二也;我数战兵疲,民有畏敌之心,三也。群臣言晋不可伐者,皆忠臣也,愿陛下听之。”坚作色曰:“汝亦如此,吾复何望!吾强兵百万,资仗如山;吾虽未为令主,亦非暗劣。乘累捷之势,击垂亡之国,何患不克,岂可复留此残寇,使长为国家之忧哉!”融泣曰:“晋未可灭,昭然甚明。今劳师大举,恐无万全之功。且臣之所忧,不止于此。陛下宠育鲜卑、羌、羯,布满畿甸,此属皆我之深仇。太子独与弱卒数万留守京师,臣惧有不虞之变生于腹心肘掖,不可悔也。臣之顽愚,诚不足采;王景略一时英杰,陛下常比之诸葛武侯,独不记其临没之言乎!”坚不听。于是朝臣进谏者众,坚曰:“以吾击晋,校其强弱之势,犹疾风之扫秋叶,而朝廷内外皆言不可,诚吾所不解也!”

    (选自《资治通鉴·肥水之战》)

    【注】①岁镇守斗:岁,木星;镇,土星;斗,星宿名。斗宿的分野在吴地(东晋占据吴地,吴即东晋)。《汉书·天文志》:“岁星所在,国不可伐。”下文“福德在吴”也是此意。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君臣辑睦                辑:和睦

    B.以待其衅                衅:罪过

    C.吾虽未为令主             令:敬辞

    D.臣惧有不虞之变生子腹心肘掖    虞:料想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吾欲自将以讨之      不赂者以赂者丧

    B.武王犹为之旋师      吾属今为之虏矣

    C.愿陛下且按兵积谷     犹且从师而问焉

    D.易于拾遗          急于星火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朱肜大肆吹捧秦王苻坚,极力逢迎,认为东晋不堪一击,前秦替天行道,有不战而胜之功,他的说法正合苻坚的心意。

    B.石越和权翼从天时、地利、人和等方面对东晋的有利条件作了客观的分析,认为形势对前秦不利,反对前秦攻打东晋。

    C.苻融深受苻坚信任,他忠言直谏,可谓苦口婆心。他主张先攻打鲜卑、羌、羯族,解决了心腹之患之后,再攻打东晋。

    D.秦王苻坚狂妄自大,幻想一举消灭东晋。他表面上虚心纳谏,其实刚愎自用,当臣子提出反对意见,他感到很不痛快。

    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陛下返中国土民,使复其桑梓,然后回舆东巡,告成岱宗,此千载一时也!(3分)

    (2)今以吾之众,投鞭于江,足断其流,又何险之足恃乎!(3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5 题
  1.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共6分)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论语·学而》)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1.下列各项中,对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 子贡受到老师的启发,认为就像《诗经》所说的,完善人格要像玉石器物的磨制一样,精雕细刻,精益求精。

    B. 孔子认为“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和“贫而乐,富而好礼”二者是有层次和境界上的区别的。前者只是庸俗的物质追求;而后者则是更高境界的精神追求。

    C. 孔子认为做人不仅要做到在贫穷的时候能够不去讨好人,富裕的时候不骄傲自大;还应该在精神上追求乐和礼,做到居贫乐道,处富好礼。

    D. 孔子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能够循循善诱,通过启发引导,使学生有所体会,达到认知。

    2.从选段内容可以看出,孔子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什么要求?请简要分析。(2分)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先秦诸子选读》)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简述马斯洛娃被法庭错判的经过。《复活》(5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目。(4分)

    馥郁、熨帖、繁文缛节、①暴(tiǎn)天物、纵横捭阖……这些“耳熟能详”的词,如果让你听写,你能写出来几个?是不是用电脑、手机时间长了,你也曾遇到“提笔忘字”的尴尬?10月18日,央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总决赛落幕。②这档本着“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为宗旨的比赛节目,播出时间夹在各类选秀和真人秀节目之间,却以简单的节目形式、普通的参加者赢得了高收视率,并引发了各界的关注和热议。(央视网)

    (1)请根据拼音写出①处的词语   (1分)

    (2)文中第②句中有语病,请找出并加以修改。  (1分)

    (3)如果你是选手,请你正确书写出两个直接反映先民农耕生活的成语。  (2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面文字阐述了人们在雾霾天气自我保护的具体做法,请简要概括成四点,要求每一点不超过7个字。(4分)

    雾霾天气里,粉尘颗粒多,因而不主张早晚开窗通风,需要通风也要等到太阳出来再开窗。最好不出门,更不宜晨练,否则可能诱发呼吸道疾病,甚至导致心脏痛发作,引起生命危险。因为起雾时气压低,空气中的含氧量有所下降,人们很容易感到胸闷。早晨潮湿寒冷的雾气还会造成冷刺激,很容易导致血管痉挛、血压波动、心脏负荷加重等。如果需要外出,可以戴上口罩,这样可以有效防止粉尘颗粒进入体内。口罩以棉质口罩为好,因为一些人对无纺布过敏,而棉质口罩一般人都不过敏,而且易清洗。雾天的饮食宜选择清淡易消化且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多饮水,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这样不仅可补充各种营养素和无机盐,还能起到润肺除燥、祛痰止咳、健脾补肾的作用。少吃刺激性食物,多吃些梨、枇杷、橙子、橘子等清肺化痰食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写出下段文字内容蕴含的道理 (2分)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庄子《庄子•秋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现代文阅读(24分)

    (一)(9分)

    孔   孟(有删节)  

    黄仁宇

    ①在儒家的传统中,孔孟总是形影相随,既有大成至圣,则有亚圣。既有《论语》,则有《孟子》。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他们的宗旨也始终相配合。《史记》说:“孟子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今人冯友兰,也把孔子比做苏格拉底,把孟子比做柏拉图。

    ②但是我们仔细比较他们,却也发现很多不相同的地方。最明显的,《论语》中所叙述的孔子,有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不如孟子凡事紧张。所以大成至圣能够以“君子坦荡荡”的风格,避免“小人常戚戚”的态度去保持他的悠闲。孔子令门人言志,只有曾皙最得他的赞许。而曾皙所说的,大致等于我们今天的郊游和野餐,“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与这种态度截然相对的是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主张。孔子还说饭菜不做好,这样不吃那样不吃,衣服也要色彩裁剪都合式。孟子却毫不忌讳地提出“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而且“老羸转乎沟壑,壮者散之四方”等辞句也经常出现在他的嘴中。

    ③孔子没有直接的提到人之性善或性恶。《论语》之中,“仁”字出现了66次,没有两个地方解释完全相同。但是他既说出虽为圣贤,仍要经常警惕才能防范不仁的话,可见他认为性恶来自先天。他又说“观过,斯知仁矣”,好像这纠正错误,促使自己为善的能力,虽系主动的,但仍要由内外观察而产生。孟子则没有这样犹疑。他曾斩钉截铁的说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孔子自己承认,他一生学习,到70岁才能随心所欲不逾矩。孟子的自信,则可以由他自己所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一句话里看出。这种道德力量,经他解释,纯系内在的由自我产生。所以他说:“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也就是宣示人人都能做圣贤。

    ④孔子对“礼”非常尊重。孔子虽然称赞管仲对国事有贡献,但仍毫不迟疑地攻击他器用排场超过人臣的限度。颜渊是孔子的得意门徒,他死时孔子痛哭流涕,然而孔子却根据“礼”的原则反对颜渊厚葬;又因为“礼”的需要,孔子见南子,使子路感到很不高兴。孔子虽不喜欢阳货的为人,但为了礼尚往来,他仍想趁着阳货不在家的时候去回拜他。孟子就没有这样的耐性。齐宣王称病,他也称病。他见了梁襄王,出来就说:“望之不似人君。”鲁平公没有来拜访他,他也不去见鲁平公。他对各国国君的赠仪,或受或不受,全出己意。他做了齐国的吊丧正使,出使滕国,却始终不对副使谈及出使一事。

    ⑤这中间的不同,不能说与孔孟二人的个性无关。或许《论语》与《孟子》两部书的取材记载不同,也有影响。但是至圣和亚圣,相去约两百年,中国的局势,已起了很大的变化。孟子说“此一时也,彼一时也”,这八个字正好可以用来说明他们之间的距离。

    1.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是(   )(3分)

    A.文章由儒家学派的两位著名代表孔子和孟子的传承落笔,用比较具体的论据阐释了孔孟在思想行为等方面的不同。

    B.文章第②段用“但是”转入比较孔孟的不同,主要用例证法,论据充足,有说服力。

    C.文章第③段说孟子没有孔子“犹疑”,主张性善来自先天,“斩钉截铁”用得形象而准确。

    D.造成孔子和孟子思想言行不同的最主要原因是二人所处时代的局势“起了很大的变化” 。

    2.课文第②段说“孟子凡事紧张”,“紧张”一词含义是什么?(3分)

    3.孔子和孟子有很多不相同的地方,根据文意分三点对此概括说明。(3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15分)

    梭罗木屋

    张  炜

    多少人向我推荐梭罗的《瓦尔登湖》。几年前我看了。我得承认这是一本不会消失的书。不是因为它有什么惊心动魄的主题和思想,也不是耸人听闻的事件和故事,更不是令人沉迷炫目的才华。它的不可磨灭,是因为作者透过文字所表现出的那种怪谲异常的思路,那种执拗的不愿苟同性,那种认真而非矫情的实验精神。

    他在林中生活了一年左右,而且那片林子离人烟稠密的康科德镇很近,在当年步行也不过三十分钟;现在步行大概二十分钟即可。据许多人回忆,那一阵的梭罗时不时地到爱默生家饱餐一顿,并在回去时带走大量吃物。再说那里有一个美丽的湖泊,湖里有鱼,梭罗常常垂钓。总之在那里住一年二载不是想像的那么困难。瓦尔登湖边也绝非蛮荒老林。见过真正的苦难,瓦尔登湖边的苦太不算什么了。这是一个书生之苦,多少有点“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意味

    他的动人,在于精神。一个没有出路的大学生,一个被人嘲讽的年轻人,采取了近乎极端的方式,给眼前的文明世界来了一家伙。这需要勇气、勇敢,需要敢为人先的那么一种倔气和拗气。这才不容易。在一个文明世界敢于放弃,自我流放,敢于自愿地走向所谓的落魄,这绝没有什么好事在等着他。

    梭罗一去不回头。不是不从林子中回头,他很快就返回了;而是他在已经选择的人生道路上再不回头了。从林中,从瓦尔登湖边回来的人,已经不能再像过去一样地做个好孩子了。他也从不打算去做。他因不纳税而遭捕,还在里面写了《论公民的不服从》,准备在放他的那一刻宣读,对抗他认为的坏政府。人的自由,包括对坏政府的不服从,在他看来是一个人的基本尊严。一篇《论公民的不服从》,即可概括梭罗的全部精神。不服从,就是不服从,不服从既成的一切陈规旧习与偏见。人生需要许许多多的探索和实验,勇于投身进去的,就一定是真正的人,大写的人,堂堂正正的人。

    梭罗去瓦尔登一场,其实不过是一次行动的宣言,这宣言不是写在纸上,而是写在大地上,写在了瓦尔登湖上。

    人们都愿意用诗人式的偏激来原谅梭罗式的言行。这其实是一种对探索者的侮辱。原谅者摆出一副宽容的样子,只是不知道自己的平庸与恶劣。

    我来到了瓦尔登湖。

    我不想夸张,而是实实在在地说,我极少看到过这么美丽的湖。它看上去既不过大又不过小,而是正好。在视野里,它正好。碧绿碧绿,无一丝污染,四周都是高山,山上被绿色全部覆盖。湖的南面就是那片有名的林子了,梭罗就在那里亲自动手盖了一幢小木屋。这座小屋吸引了多少人的注意,引出多少意趣,已经是人人皆知了。当年梭罗费尽心思搭起的屋子早已坍塌。而且我还怀疑是被好事之人给拆毁了的。中国、外国在这点上差不多,那就是都太愿意破坏了,而不太愿意建设。不过这个世界上的多情者,懂得事物价值者,也大有人在。所以后来林子里又建起了一幢小木屋,并且与当年的一丝不差。不仅如此,而且里面的陈设也一一依照原样。

    现在与过去的不同处,除了人去屋空之外,再就是小屋前面添了一尊梭罗雕象。他在那儿伸着手,好像在继续向人们诉说倔犟的理由,不服从的理由。棕黑色的木屋和雕象,简朴得就像梭罗自己。从小窗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屋内的摆设:一床,一椅,一桌。这些都在他的书中写得明白。

    这屋子太小了,屋里的设备也过于简单了。这是因为一切都服从了主人回归自然、一切从简的理念。他反复阐述道:一个人的生活其实所需甚少,而按照所需来向这个世界索取,不仅对我们置身的大自然有好处,而且对我们的心灵有最大的好处。一切的症结都出在人类自身的愚蠢和贪婪上。人的一切最美好的创造,无不来自简单和淳朴。他的理念是美的,因为饱受现代病摧残的当代人,越来越明白过分地消耗资源所造成的不可挽回的恶果,明白我们自身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因此我得说,我在瓦尔登湖畔看到的小木屋,是人世间最美的建筑之一。它非常真实,就像梭罗那么真实。而我们知道,时下的世界上,有诸多东西都是谎言堆积起来的。

    作为一个作家和诗人,梭罗并没有留下很多的创作;但是他却可以比那些写下了“皇皇巨著”的人更能够不朽。因为他整个的人都是一部作品,这才显其大,这才是不朽的根源。

    一个用行动在大地上写诗的人,我们要评价他,也就必得展读大地

    他是一个如此放松的人,亲近自然,与周围的一切和善相处。他在当年出门时几乎从不锁门。他发现来光顾这间小屋的人也大致友好,他们既不破坏也不拿走这里的东西。他觉得一切既是大地所赐,那么他也就没有理由将这些东西据为己有。他把木屋向着世界开放。

    而今我看到的却是一个锁闭的小屋。他离我们远去了,于是后人就把他的小屋禁锢起来。

    (选自《张炜散文》,有删节)

    1.文章以“梭罗木屋”为题,但作者在文章的前半部分花了大量笔墨写自己阅读《瓦尔登湖》引发的思考,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5分)

    2.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析文末“他离我们远去了,于是后人就把他的小屋禁锢起来”所蕴含的作者的观点。(4分)

    3.为什么说瓦尔登湖畔的小木屋“是人世间最美的建筑之一”?请联系全文,加以探究。(6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假如美德需要通过荣誉来体现,那它就是轻浮空虚和没有意义的东西。命运在让人得到荣誉的事情上真是太轻率了。我经常看到命运让人无功受禄,往往给一个人的荣誉要大大超过他的实际功绩。第一个将荣誉比作阴影的人也许只是随口说说,他并未认识到这句话所达到的深度:荣誉和阴影同样空虚;荣誉也像人的影子那样,有时走到了身体的前面,有时则要比身体长好多。——蒙田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