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7 题,其中:
选择题 24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22 题,中等难度 4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4 题
  1. 据《逸周书·度邑》记载,武王曾称赞周公为“大有知”,认为只有周公“可瘳于兹”,能够稳定周初的政局,因而主张“乃今我兄弟相为后”,而周公“恐,泣涕其手”,表示不能接受。下列史实与周公的做法相一致的的是(    )

    A.武则天代替儿子当上皇帝

    B.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

    C.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

    D.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中国古代有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此大臣的主张(    )

    A.反对中央集权        B.主张郡县制

    C.反对郡县制         D.主张中央集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作为一位有作为的帝王,汉武帝在政治体制上形成了两个官僚系统:一个由大将军、尚书等组成的中朝(又称内朝或内廷),是决策机关。一个以丞相为首的外朝,是政务机关。这一局面的形成(    )

    A.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B.促使了官僚政治的基本形成

    C.避免了帝王暴政局面的出现

    D.限制了权臣对皇权的威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十二铜表法》第五表规定:死者的财产须按其遗嘱处理;如无遗嘱又无继承人,由其最近父系亲属继承;若无父系近亲可由同氏族成员继承。《十二铜表法》中这一规定是为了(    )

    A.维护女性公民的利益

    B.保留有习惯法的内容

    C.给外邦人以适当的法律保障

    D.限制高利贷的行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麦迪逊认为美国1787年宪法“从严格意义上讲既不是国家宪法,也不是联邦宪法,而是二者的结合”。这种认识主要基于该宪法协调了(    )

    A.大州与小州的关系  B.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C.南方与北方的关系  D.总统与国会的关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1852年,英国驻广州商贸代办米切尔惊异地说:“经过和这么一个大国开放贸易数十年之久,并且已经废除了一切独立制度,而拥有如此庞大人口的中国,其消费我们的商品竟不及荷兰的一半——这好像是一个奇怪的结局。”在当时的英国人看来,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

    B.中国没能给予最惠国待遇

    C.中国人消费能力较低 

    D.中国的对外通商口岸太少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抗战中,日军登陆金山卫,形势危急。蒋召集军官训话称,此地为国际观瞻所系,先总理陵寝所在,不可不守,各部队要抱定不成功便成仁的决心,努力固守。由此爆发的战争是(    )

    A.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B.由国共合作取得巨大胜利

    C.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D.打破了日本不可战胜的神话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马克思指出:“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一武器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这里的武器是指(    )

    A.暴力革命          B.代议制民主

    C.科学社会主义        D.先进的生产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今天是一九七九年元旦。我们代表祖国大陆的各族人民,向诸位同胞致以亲切的问候。在这欢度新年的时刻,我们更加想念自己的亲骨肉——台湾的父老兄弟姐妹。我们之间音讯不通,来往断绝,祖国不能统一,亲人无从团聚。所有中国同胞以及全球华裔,无不盼望早日结束这种令人痛心的局面。”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这段文字应出自(    )

    A.《国共合作宣言》 

    B.《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C.“九二共识” 

    D.《告台湾同胞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1954年,中印、中缅联合声明确认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双边关系基本原则;1955年,中国在亚非国际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这反映出当时中国政府(    )

    A.与发展中国家结盟 

    B.消除了意识形态因素影响努力

    C.拓展外交空间  

    D.突破了西方国家封锁禁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对材料中“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的准确理解是(    )

    A.因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而丧失世贸中心地位

    B.没有转化为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资本和市场

    C.中国没有出现西方式的工业革命

    D.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随着社会中资本主义因素的出现和发展,审美趣味受商品生产、市场价值的制约,供宫廷、贵族、官僚、地主、商人、市民享用的工艺产品呈现出可类比欧洲洛可可式的纤细、繁缛、富丽、艳俗、娇柔做作等风格。”下列我国古代的手工艺产品能体现上述风格的是(    )

    ①珐琅彩双环瓶②青花五彩碗③三星堆青铜礼器④江宁织造局云锦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据考古研究表明,汉代长安东西两市规模比隋唐更大,商贾多居住于市内,而唐都长安的市逐步变成单纯的营业区,商贾日常生活散落到各居民坊区了。这一现象主要说明了(    )

    A.时代赋予坊市制度不同的内涵

    B.历代实行严格的坊市分离制度

    C.汉代的商业发展水平高于唐代

    D.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某学生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

    农业税(万贯)

    非农业税(万贯)

    农业税:非农业税

    至道末年(997年)

    2408.1

    1567.3

    60:40

    天禧末年(1021年)

    2641.2

    3874.0

    40:60

    熙宁十年(1077年)

    2021.3

    5117.2

    28:72

    ①农业税的消长反映农业生产削弱的趋势

    ②非农业税的增长反映工商业的发展

    ③政府财政收入越来越倚仗于非农业税

    ④重农抑商政策已不再实施

    A.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在广州,外人也是不自由的,夏秋两季是买卖季,他们可以住在广州的十三行,买卖完了,他们必须到澳门去过冬。……他们在十三行住的时候,照法令也不能随便出游。”(蒋廷黻《中国近代史》)这表明清政府(    )

    A.禁止外国商人来华  B.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C.加强沿海军事防御  D.重视维护外商利益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史载:明代江南昆山县的农家,“麻缕机织之事,则男子素习焉,妇人或不如也”,但乡村妇女“凡耕耘、刈获、桔槔之事,与男子共其劳”。这则材料反映了当时(    )

    A.男女平等的社会状况  B.资本主义萌芽

    C.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D.男尊女卑的社会秩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北京大学罗荣渠教授认为:“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没有了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这一评价(    )

    ①立足于文明史观

    ②正确分析了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影响

    ③是对西方殖民行为开脱的言论

    ④是用辩证的方法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近代以来,亚非拉美许多地区形成了单一经济,如印度和埃及的棉花、东南亚的橡胶和锡、南部非洲的黄金和铜、中美洲的热带水果、古巴的蔗糖等。其历史根源是(    )

    A.新航路的开辟促进全球商品流通

    B.欧美列强大力推行殖民主义政策

    C.亚非拉美国家注重发展民族经济

    D.三角贸易推动区域资源优势互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18世纪早期一位作家在他著作中写道,有一个英国小城市诺福克为许多小城镇与乡村包围,这些乡村“是如此之大和住满了人,使它们足以与其他地方的镇相比”,这样的中心小城市布满了英国各地。这主要反映出当时的英国(    )

    A.圈地运动大规模开展,加速城市化进程

    B.工业革命深入到农村,缩小城乡间差距

    C.国内工商业发展,推动了地区间的分工

    D.国内市场发展,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纪录片《公司的力量》讲到:“从1872年2月17日到3月28日,短短39天,洛克菲勒一口气吞并了22个竞争对手,他还曾在48小时内,连续买下了6家炼油厂。1898年时,它(洛克菲勒美孚石油公司)……控制了近90%的石油运输。”以上材料反映的经济现象(    )

    A.说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成长

    B.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确立

    C.标志资本主义大工厂制的建立

    D.解决了私人工厂生产的盲目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美国著名史学家R.R帕尔默曾说:“经济活动依然主要是国家性和全球性的。一个名副其实的世界市场已创立起来,货币、劳务、金钱、资本和民间往来,差不多不再顾及国界。”推动帕尔默所论现象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A.新航线的开辟         B.殖民扩张

    C.第二次工业革命       D.第一次工业革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有学者认为,外国商品输入造成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步瓦解。下列各项中,可以作为该观点直接证据的是(    )

    A.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这里对棉织的需要,和在广州上海等地一样,长期受到限制。”

    B.20世纪初有人指出:“商市展扩所及,建筑盛而农田日少,耕者织妇弃其本业而趋工厂,必然之势也。”

    C.19世纪末镇江海关报告称:“从前如江北内地各州县,均用洋布,近则用土布者渐多。”

    D.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昔日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然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经济学家陈翰笙在20世纪40年代初谈到:“工业上局部或个别之兴隆,在整个民族工业或大规模基本工业未能建立以前,均将如昙花一现,不久即销声匿迹。故提倡国货最根本之办法,在乎奠定民旅工业之基础。而建立中国民族工业之前程,厥惟三端:曰民族独立。曰政治清明。曰农村繁荣。”对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①民族工业的发展影响着某一地区、某一行业的工业发展

    ②民族工业发展取决于国家民族独立、政治清明、农村繁荣

    ③提倡国货对于大规模发展民族工业能起到关键作用

    ④作者的看法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整体性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1913年,中国进口的各种机器总值仅800万关两,占该年进口总值的1.4%;但到1936年,已增至3800万关两,占该年进口总值的6.4%。其中来自英、日、美、德的纺织机械和电力设备名列前茅。究其原因是(    )

    A.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提供了有利环境

    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C.辛亥革命扫除了发展的障碍

    D.中国已广泛运用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城市是社会文明进步的窗口,中国“城市”是由“城”与“市”结合为一的产物。不同时期的城市折射出当时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城市中,人口规模超过100万的有3个,另外还有十个左右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的人口规模在50至100万之间。与之相比较,封建时代的西欧,城市人口规模要小得多。……阿尔卑斯山脉以北的整个西欧地区,只有巴黎、科隆和伦敦三座人口超过5万的大城市。那些著名的工商业中心城市,……都不过只有两三万人。中国封建时代的城市发展较之西方乃至世界可谓是一枝独秀。

    ——张冠增《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商业垄断》

    材料二 西方学者比较中世纪的中国和西方的城市后认为:中国城市处于朝廷行政官僚的控制之下,城市在司法审判上表现出随意性。相比之下,欧洲的城市则更为自治和独立,大多数城市都有宪章和民族法典保护公民的法律权利。欧洲城市中的商业影响也要更强大的多。而中国城市工商业中,国家起了主导作用,诸如国家制铁厂和皇家陶瓷厂(官窑),食盐贸易的许可证制度等等。

    ——麦迪森《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

    材料三 《19世纪西欧主要国家与中国城市和农村人口统计表》

    国家

    总人口(单位万人)

    农村人口百分比

    城市人口百分比

    英国(1851年)

    约1800

    48%

    52%

    法国(1851年)

    约3600

    75%

    25%

    中国(1851年)

    约43200

    89%

    11%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农耕文明发达的明清时期城市发展“一枝独秀”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影响中国城市发展的因素。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本质问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哥伦布交流:植物、动物、微生物和人

    1492年

    哥伦布到达新大陆,生物交流开始

    16世纪初

    马和牛被引进到新大陆

    1510年

    西班牙殖民地开始进口奴隶劳动力

    1555年

    中国出现最早的玉米种植记录

    16世纪70年代

    巴西成为主要的奴隶输入地

    16世纪80年代

    巴西成为世界最重要的蔗糖产地

    约1700年

    欧洲人渗透地区的美洲土著人口下降60%-80%

    18世纪初

    咖啡风靡欧洲和中东、巴西和印度尼西亚开始生产咖啡

    ——摘自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著《世界一部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哥伦布交流”。

    材料二 19世纪上半期,工业文明以及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成为时代关注的焦点,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的究竟是灾难还是福祉,是以平等为主导的发展,还是以自由为优先的行进,很多思想家在思想领域展开了批判与辩护的激烈交锋。

    在工业革命中成长起来的一支庞大的雇佣劳动者,他们成为这种体制的直接牺牲者。因此,工人阶级以及他们的理论家也最早展开了对工业文明的激烈批判:社会现实中劳动产品全部归属于资本家,导致了财富分配不平等,究其原因是因为劳动权利的丧失。因此,他们要求获得劳动成果的权利,认为这是天赋权利。

    在对工业文明的一片批判声中,另一批思想家也走上前台,他们坚决为现有的工业制度和社会体制辩护呐喊,这批思想家主要为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人。他们一致认为,只有工业文明,只有资本主义的经济自由,才能增进国家的财富,带来社会的进步,实现理想的“文明社会”。

    ----摘编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一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16-19世纪的世界史》

    (2)提炼材料中关于工业文明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并作简要评析。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民国时期存在三大财团:华北财团、江浙财团、华南财团,其中江浙财团资本最为雄厚、所属工商金融机构最多、与政权的联系最为紧密,所以在民国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的产生、发展与衰弱,在民族资产阶级中极具代表性,反映了资本主义在中国遭受的曲折与困境。

    材料一 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的诸多商帮中,不仅有“晋商”,也有“徽商”,他们经商的共同特点是注重与官府的关系,依仗特许权从事垄断性经营,而后起之秀的“宁波帮”则摒弃了前两者结托官府缺陷,引进西方工商理念走上了开拓创新的实业之路,从而迅速崛起并闻名于世。……鸦片战争后,宁波崇商敬贾的社会风气愈益浓烈……宁波以商起家者衡宇相望,甚至出现了“满路皆商贾,穷愁独缙绅”的世情。

    ——郎咸平《天下宁波帮:诚信、团结、现代商业意识》

    材料二 江浙财团最早的雏形是宁波商帮。“宁波帮”源于宁波而成于上海。鸦片战争后,宁波人开始向上海进军,最初主要从事商业、沙船运输业和钱庄业,19世纪晚期随着西方经济的进一步入侵,“宁波帮”又向近代工业企业和新式银行扩展,在这一过程中,“宁波帮”还扩展该帮成员,其联络对象由宁波籍扩大到浙江、江苏籍,甚至包括安徽籍,因此“宁波帮”演变扩大为“大宁波帮”——“江浙财团”。……至中华民国初期,江浙籍人士控制的银行已成为上海金融界最重要的力量,江浙财团至此正式崛起并达到鼎盛时期。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近代“宁波帮”和传统商帮的区别,概括其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江浙财团”在近代崛起并达到鼎盛的政治因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