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2 题,其中:
选择题 4 题,名句名篇 1 题,语言应用 1 题,其他题 1 题,诗歌鉴赏 1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1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4 题
  1. 下列词语加线的字注音及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绥靖(tuǒjìng)阻(è)寒(jìn)歪(zhè)

    B.晓(fú)瓦(lè)地(gào)鞠躬(jūgōng)

    C.巍巍(zhàn)物(zāng)箱(jiá)肃穆(sùmù)

    D.(dī)防制( cái )阻(è)足(zh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依次填人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新________的《未成年人保护法》颁布实施已近一年。近日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工作进行了调研。

    ②美国科学家日前成功________出世界上第一个转基因人类胚胎,用以研究细胞和疾病的早期发展状态。

    ③结尾是整篇文章的着力点,千万不能________,一笔带过,给人虎头蛇尾的感觉。

    A.修订培养轻而易举

    B.修正培养轻描淡写

    C.修订培育轻描淡写

    D.修正培育轻而易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2分)

    A.既然敌我力量悬殊,与其负隅顽抗,寡不敌众,不如撤退,以保全有生力量。

    B.虽然敌人来势凶猛,简直锐不可当,但我军顽强战斗,终于击溃了敌人的疯狂进攻。

    C.面对五倍于我的敌军,八路军某部团长果断下达撤退的命令,大家张皇失措的撤离阵地。

    D.这一点火焰是不会熄灭的。它将永远燃着,正像一个母亲的眼泪,正像一个儿子的英勇,那样流芳百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  )(2分)

    A.在建设三峡大坝的过程中,无论工人们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他们却能披荆斩棘,一往无前。

    B.在列车长粗暴的干涉下,使爱迪生在火车上边卖报边做实验的愿望破灭了。

    C.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在香港演出大型音乐舞蹈《我的梦》,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

    D.为了防止非典疫情不再反弹,市领导要求各单位进一步加强管理,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作家作品及古诗文填空(6分)

    (1)“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3分)

    这段话被千千万万青年人引以为座右铭。它出自___   ___________(书名),作者是________(国籍)的________(作者),文中的主人公是______________。

    (2)少壮不努力,________。《长歌行》(1分)

    (3)树树皆秋色,________。《野望》(1分)

    (4)迷津欲有问,________。《早寒江上有怀》(1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1 题
  1. 给下面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5字)    (2分)

    本报西昌10月1日电(记者赵永新)10月1日18时59分57秒,长征三号丙火箭在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把嫦娥二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这标志着探月工程二期任务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嫦娥二号卫星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二颗月球探测卫星,是探月工程二期的技术先导星。与嫦娥一号卫星相比,二号卫星进行了多项技术改进,将验证直接地月转移发射、近月100公里制动、环月轨道机动与定轨、X频段测控、高精度对月成像等多项关键技术,为实现成功落月积累经验。

    发射约25分钟后,星箭分离,卫星顺利进入近地点高度200公里、远地点高度约38万公里的地月转移轨道。这是我国首次运用火箭发射技术将卫星直接送入地月转移轨道。这一技术的突破,为嫦娥二号铺就了一条“快速路”,奔月时间由嫦娥一号的12天减为5天。

    标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其他题 共 1 题
  1. 请你作为“世界何时铸剑为犁”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组长,要带领全组同学进行这次活动,你计划怎样完成这个任务?请你写出你们小组的主要活动过程,并自拟一个新颖,恰当的主题(4分)

    主题:________

    活动过程:① ________

    ② ________

    ③ 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一)诗歌阅读(4分)

                        黄鹤楼

                       [唐]崔 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1..这首诗的前四句中,“黄鹤”三见,“空”字重出,是否有重复之嫌?为什么?(2分)

    2..五、六两句写登楼所见的实景,请用自己的语言将画面描述出来。(2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二)阅读《桃花源记》中的文段,完成11-14题。(10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逐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2分)

    A.屋舍俨然

    B.仿佛若有光:

    C.便还家:

    D.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根据文中画曲线的句子,“皆叹惋”的原因是(  )(2分)

    A.为渔人费了这么多的周折才找到自己而叹惋。

    B.为自己信在这里消息闭塞,竟不知道外界有这么大的变化而叹惋

    C.为外界社会的动乱、黑暗,人民生活的痛苦而叹惋

    D.没有想到时间过得这么快,都已经是晋朝了。

    3.、翻译句子: (4分)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4.、作者为什么要虚构这样的理想境界?联系作者的生平简要分析。(2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三)阅读下文,完成文后15-18题

    饮食不宜过烫

    口腔食道都怕烫,热饮热食有损伤。上皮增生会恶变,吃饭喝汤不要忙。

    温度对人具有诸多微妙作用。生命在进化中都有自身最适合的温度,进化程度越高,要求最佳适宜温度越严格。人体体温在37。C左右时,代谢活动处于最佳状态,人体细胞对高温的耐受性比低温差。热对肿瘤细胞也产生微妙的生物学作用,许多试验证明,肿瘤细胞的致死温度临界点为42.5。C~43。C,在此温度范围内,延长加温时间可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由此产生了温热疗法治疗肿瘤。

    但是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一些地区的食管癌、贲门癌、口腔癌又可能与热饮热食有关,就是说有可能某些黏膜上皮的肿瘤是“烫”出来的。我国新疆哈萨克族居住的地区喜欢饮用热奶茶,一日数遍;东南沿海潮汕地区的居民喜喝“功夫茶”,且要趁热饮用;太行山区的人们习惯于趁热喝大碗粥。这些地区都是我国食管癌的高发区。当然,肿瘤的发生原因复杂,并非单一因素,流行病学调查,太行山区成为食管癌高发区除热食外,还与饮食特点如粗、快、硬等有关。

    研究发现,人体在37。C左右的情况下,口腔和食管的温度多在36.5。C~37.2。C,最适宜的进食温度在10。C~40。C左右,一般耐受的温度最高为50。C~60。C。当感到很热时,温度多在70。C左右。经常热食的人,在温度很高的情况下也不觉得烫,但是在接触75。C左右的热食、热饮时,娇嫩的口腔、食管黏膜会有轻度灼伤,灼伤的黏膜表层会及时脱落、更新,基底的细胞会迅速增生、更新、补充、,久而久之,增生的细胞速度如异常加快或在不良刺激下发生变异,最终产生不良后果。另外,由于黏膜在热刺激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会增厚,增厚的黏膜受热刺激反应会越来越不敏感,加之食管黏膜的神经反射本来就很迟纯,这样会越来越不怕热,越不怕热会越敢吃烫的东西,而吃得越烫,口腔黏膜会越增厚。如此恶性循环,人会不由自主地接受越来越严重的灼伤刺激。这种刺激带来的损伤还有可能引起久治不愈的食管炎,这种食管炎有时伴有间变细胞,有人提示这有可能是癌前病变之一。研究人员发现,食管癌往往合并有食管炎,食管炎往往比食管癌早10年。

    热饮热食不但与肿瘤的发生有关,而且对食物的消化吸收也不利。食物太烫,在口腔存在时间偏短,刺激唾液分泌减少,以及唾液与食物混合过程不充分,这不利于饮食的消化吸收。另外,温热刺激能掩盖味觉的充分体验,往往难以细细品味各种食物的美味。

    饮食过烫,不论从防癌或一般饮食卫生角度看,都属于不良的生活习惯。应努力纠正,尤其是那些有食管贲门癌家族史的人,更应早日改弦易辙。

    清淡温凉吃美味,食不过烫保平安。

    1.、文章用四句诗开头,有什么作用?(2分)

    2.、细读全文,说一说“热饮热食”对人体有哪些危害?这些结论是通过什么途径得出的?(5分)

    3.、划线处各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请任选一处说明它的作用。(4分)

    4.、文章句子“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一些地区食管癌,贲门癌、口腔癌又可能与热饮热食”中“可能”能不能删去?为什么?(2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四)阅读下文,完成19—22题o(17分)

    寂静除夕夜

    (1)每当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四起,绚丽夺目的焰火映亮夜空……我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20年前的那个除夕夜。

    (2)那是“文革”时期,父亲一夜之间被打成“现行反革命分子”。

    (3)消息传来,母亲当即昏厥,待醒来已神志不清,语无伦次。这突如其来的打击个母亲不知所措,她疯了。

    (4)和美之家一下子抽去了两根顶梁柱,剩下的,除了一个年过半百的姥姥,就是我们几个未成年的孩子了。

    (5)日于的艰难可想而知。品学兼优的姐姐含泪放弃了学业——很快在小学当上了民办教师,一天可挣得5分工。尽管如此.家里依然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更痛苦的是,精神失常的母亲还时不时对这个破败之家来个毁灭性的摧残。她有个怪癖,平目安安静静不言不语,但只要一看见人流泪或听到鞭炮声(后来由她误会成枪声),便歇斯底里地大哭大闹,摔碗,直至声嘶力竭动弹不得。

    (6)因此,姥姥常常嘱咐我们,无论如何不能在母亲面前流泪。

    (7)春节临近了,按乡村规矩腊月二十三为小年,早放鞭炮敬拜祖先,而除夕夜吃年夜饭放鞭炮则是永年好运的预兆。早已被折磨得不成人形的姥姥心力交瘁,万般无奈中将我们姐弟叫到跟前,吩咐道:“你们出去给家家户户磕磕头、说说好话看能不能过小年不放鞭炮,三十再放.省得.你母亲接二连三的发作,我实在是怕了。”

    (8)于是,姐姐带着我们出发了。

    (9)我们居住的院子前后约有九排七八十户人家。我们从头一排开始,每到一户姐弟四人便一字儿排开,齐齐下跪,告诉她们母亲的病情,乞求他们少放一次鞭炮。就这样我们不过走了十多户人家人们便一传十,十传百,再后来家家户户都陆续出来人了。围拢来的乡亲说什么也不让我们下跪,一位年长的大妈抱起我,含泪道:

    (10)“苦命的孩子,我们都晓得,不用磕头了,我们不放鞭炮,一个也不放。”

    (11)我牢记着姥姥的叮嘱,拼命忍住泪水,然而,我却分明看见,围拢来的乡亲们全都流下泪来……

    (12)小年就这样平静地过去了。

    (13)三十那天,吃过晚饭后,姥姥便领着我们着手准备即将面临的灾难。先是将乡亲们偷偷援助的家什一一转移到母亲够不着的地方,然后让年幼的我上床休息,他们四人则和衣而坐,围着小火炉静静地等候鞭炮声给这个家带来的灾难。

    (14)那一夜好长好长,躺在被里的我怎么也睡不着。只听姥姥轻声吩咐8岁的二姐守前门,11岁的哥哥守后门,她和姐姐则设法招架母亲,二姐和哥哥的任务是坚决别让母亲跑出屋。

    (15)时间一分一秒地慢慢过去,我终于熬不住睡着了。

    (16)也不知过了多久,公鸡的啼呜声将我唤醒。那一夜,辞旧迎新的鞭炮声始终未曾响起,整个村庄一夜鸦雀无声。好心的人们为了不让我们这个风雨飘摇之家雪上加霜,摒弃了几千年来流传的习俗,竟然连除夕也没放鞭炮。

    (17)以后的日子好过得多,被判刑15年的父亲只关了一年便得以平反昭雪。父亲出狱前母亲奇迹般康复了。再后来政府又补发了父亲的工资,并将我们全家迁居城镇,就此我们告别了那一方乡土,告别了那些善良的人们。

    (18)20年过去了,岁月的流水冲淡了许多记忆,但是,那个寂静的除夕夜却令我永生难忘,乡亲们善良的义举时时感染着我。熟识的人都说我特富同情心,因为我被乡亲们关爱过。我深深懂得,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也会给别人带来终生的慰藉,一如我,一如我们全家。

    (19)我再次遥望远方,默默祈祷:

    (20)愿你们永远平安。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所叙主要事件。(4分)

    2..(13)段写我们一家人“静静地等候鞭炮声给这个家带来的灾难”。这个灾难是指什么?(4分)

    3..结合文章内容填空。(4分)

    ①“寂静除夕夜”那件往事对我的影响是________。

    ②文章最后两段的祝愿,表达了“我”对乡亲们________。

    4..(1 8)段写“我深深懂得……”我懂得了什么道理?(5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写作(50分)

    在下列两个作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一)题目:____________也是一种幸福

    要求:①先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如“牵挂”、“等待”、“放弃”、“挫折”、“疼痛”等),使题目完整,然后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要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地名。

    (二)有人憧憬雪花飞扬的冬,有人心仪草长莺飞的春,有人喜欢阳光灿烂的夏,有人钟情天高云淡的秋。岁月更迭,四季交替,总有一个季节让人期盼,总有一片天空让人翱翔,总有一段往事让人回味,总有一份精彩属于自己。请以“总有属于我的季节”为题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地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