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8 题,其中:
连线题 1 题,选择题 12 题,综合题 5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10 题,困难题 6 题。总体难度: 中等
连线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有研究近代中国历史的学者认为:近代中国的历史是屈辱的历史,就是“沉沦”;半资本主义的存在,就是“上升”。1901年到1920年间二十年的历史,是近代中国“沉沦”

    到谷底的时期;也是黑暗到黎明的转折期,是“沉沦”到“上升”的转折期。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选取中国近代1901—1920年间的主要史实,对上述材料结论进行论证。(说明:可以对上述材料结论进行论证;也可以提出新的结论并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12 题
  1. 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

    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公元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钦定的法学教科书中说:“皇帝的决定也具有法律效力,因为根据赋予他权力的王权法,人民把他们的全部权威和权力移转给他。”这说明(   )

    A.“社会契约论”历史悠久           B.王权法丧失了法律效力

    C.古罗马皇帝崇尚“君权神授”       D.古罗马有重视法律的传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众议员名额按照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各州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这规定违背了《独立宣言》中提倡的(   )

    A.主权在民原则               B.天赋人权原则

    C.各州自治原则               D.各州平等原则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一位美国学者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美国只是“给予联军以道义上的支持和合作”,却在战后获得了很多权益。其中一项权益是(   )

    A.获得军费赔偿               B.进驻北京使馆区(界)

    C.在华开设工厂               D.在沿江口岸自由航行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这反应当时中共中央(   )

    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

    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是(   )

    A. “一国两制”的提出           B. “九二共识”的确定

    C. 中国国际威望的提高           D. 中国国力的强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在二战后非殖民化的浪潮中,亚非拉地区出现了一批新兴的民族国家。中国共产党认为这是对新中国“有利的局势”。基于此判断,新中国(   )

    A.提出“另起炉灶”方针            B.放弃“一边倒”政策

    C.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坚持“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方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列宁在某次演讲时说:“这个革命的意义首先在于我们将拥有一个苏维埃政府,……被压迫的群众将亲自建立政权,旧的国家机构将被彻底打碎,而新的管理机构即苏维埃组织将建立起来.这里所说的“革命”是指(   )

    A.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        B.公开发表《四月提纲》

    C.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D.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美国学者亨廷顿说:“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解决重大国际问题时,如果没有其他大国合作,美国也孤掌难鸣。……大国在解决国际重大问题时所采取的联合行动如若得不到美国的支持,这种行动也是劳而无功的。”以上关于世界格局的表述可概括为(   )

    A.单极加多极的世界格局         B.诸强争霸的世界政治格局

    C.美国称霸世界的单极格局        D.实力相当大国并存的多极格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唐代确立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均号称宰相,共同承担政务,其主要目的是(   )

    A.提高行政效率          B.强化君主集权

    C.分割宰相权力         D.利于集思广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汉书·食货志》记载:“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以便农。敢犯令,没入田货。”该禁令的主要目的是(   )

    A.限制商人经营范围   B.增加赋税收入

    C.加强商人户籍管理   D.保护小农经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有人描述19世纪初英国的情景时说,妇女和女孩们曾从黎明到深夜整天不断地使用的嘤嘤作响的纺车,如今已被弃置屋隅。那些打着拍子砰然作响的手织机也多半闲置闻。这说明(   )

    A.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     B.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解放

    C.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     D.家庭手工业已不复存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5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洪亮吉(1746—1809年),乾隆55年进士,1793年在对黔地进行考察后写出了蕴含着人口论思想的《治平篇》,文中(他)指出,“治平至百余年,可谓久矣。然言其户口,则视三十年以前增五培焉,视百年、百数十年以前不啻增二十倍焉。”……  “高、曾之时,隙地未尽辟或增三倍五倍而止矣,而户口则增至十倍二十倍,是田与屋之数常处其不足,而户与口之数常处其有余也。”曰:天地有法乎?曰:水旱疾疫,即天地调剂之法也;曰:君、相有法乎?曰:移民开荒、轻徭薄赋、禁其浮靡、折其兼并、开仓赈民,如是而已。……此吾所以为治乎之民虑也。”但在“多子有福”的传统观念下,“其学说在当时及后世皆未尝有丝毫之影响,徒为今日历史上之资料而已。”

    ——摘编自张荫麟《素痴集》等

    材料二  马尔萨斯(1766—1834年),英国教士、大学教授。产业革命之后,英国的人口与贫困问题日益突出。1789年,马尔萨斯出版《人口论》,指出:“没有限制,人口是呈几何速率增长,而食物供应呈算术速率增长。当人口增长超过生活资料的增长时,就会发生贫困和罪恶。” ……“只有自然原因(衰老、战争、瘟疫及各类饥荒)和道德限制(包括杀婴、节育、晚婚)能够限制人口的过度增长。”建议对劳动群众和贫困阶级采取措施,通过“饥饿、繁重的劳动、限制结婚以及战争等手段来消灭社会 ‘下层’,削弱这个规律的作用”……马尔萨斯首次强调人口过剩问题的重要性,其理论对古典经济学家李嘉图产生过影响,对这一理论的关注也引发了1801年英国全国第一次现代人口普查的实施,马尔萨斯人口论是近代人口学诞生的标志。

    ——摘编自张柏然《英汉百科知识辞典》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洪亮吉、马尔萨斯人口论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洪亮吉、马尔萨斯人口论对当时中英社会产生的不同影响,并简要分析其原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时间

    法律法规名称

    内容或影响

    1911年

    晚清政府制定第一部《户籍法》单行条规

    内容可分为户籍的管理、人籍、户籍、罚则四个部分,确立了户籍管理形式的统一、平等和保障私权的近代户籍管理原则。

    1915年

    北洋政府颁布了《警察厅户口调查规则》《县治户口编查规则》

    规定,警察只是对户口调查负监督之责,调查户口的具体事务则主要由“地方自治策事会或乡长办理,以总策或乡长为调查长,策事或乡策为调查员。”

    1916年

    北洋政府颁布了《京兆各属户口编查单行细则》

    1931年

    国民政府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户籍法》,并于1934年进行第一次修订并实施,1946年第二次修订

    分通则、籍别登记、身份登记、迁徙登记、变更登记、登记申请、罚则、附则等内容

    1932年

    颁布《剿匪区内各县编查保甲户口条例》

    通过保甲连坐的办法强化对民众、乡村的控制

    1937年

    颁布《保甲条例》

    1941年

    颁布《县保甲户口编查办法》

    ——摘编自《中国近代户籍制度变革探析》

    材料二  1958年,中国颁布了第一部户籍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确立了一套严格的户口管理制度。中国按照户口身份来执行科教、卫生、医疗、就业等一系列政策。……2014年7月30,《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于日正式发布。户籍制度改革的内容,是由传统的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制度,过渡和改革为城乡统一的一元户籍制度,打破“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的户口界限,使公民获得统一的身份,充分体现公民有居住和迁移的自由权利,剥离、剔除粘附在户籍关系上的种种社会经济差别功能,真正做到城乡居民在发展机会面前地位平等。

    ——百度新闻

    (1)根据材料一,概括出中国近代户籍制度变革的主要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目前户籍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关于民元孙中山让位的历史问题.以往学界大都认为这是孙中山不能坚持斗争,屈服于袁世凯的表现,是辛亥革命失败的重要标志;或把袁世凯看作一个玩弄权术,坐享其成者,轻易就将革命党人的政权骗到手,是个十足的大赢家;帝国主义、立宪派就只有破坏革命,站在衰世凯的一边,帮其夺权。这不无一定道理,但都忽略一些重要的事实孙中山那么容易上衰世凯的当,袁世凯是不是无条件的获得大总统,帝国主义、立宪派有没有一定的目的性。在澄清这些事实之后,自然发现,民元孙中山让位,既不是革命党人的完全失败,也不是袁世凯的大获全胜,又不是帝国主义、立宪派的无利可图,而是一个共赢的结果,

    ——丁健《民元孙中山让位的共赢性》

    (1)如何理解材料二中“民元孙中山让位……是一个共赢的结果”?

    (2)孙中山让位反映了辛亥革命时期的哪些显著特点?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美国认为朝鲜战争是苏联全球扩张的一个重要表现。其目的在于摧毁东亚大陆的最后一个反共堡垒,削弱美国和西方在整个远东的地位。美国决定介入朝鲜战争。6月27日,杜鲁门宣称:“共产党占领台湾将直接威胁美国在太平洋的安全”,接着,美国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1951年,美国在太平洋地区建立起从日本、琉球群岛、中国台湾、菲律宾到澳大利亚的所谓“防务岛屿链”。。

    ——百度百科

    材料二 据朝鲜媒体报道,朝鲜方面2015年1月6日成功进行了氢弹试验。这是朝鲜自2006年以来进行的第四次核试验,也是第一次氢弹试验。

    2006年10月9日,朝中社报道称,朝鲜成功进行了一次地下核试验。

    2009年5月25日,朝中社发表新闻公报说,朝鲜再次“成功地进行了地下核试验”。

    2013年2月12日,朝中社报道说,朝鲜在北部地下核试验场成功进行了第三次核试验。韩国国防部估计爆炸当量为6000吨至7000吨梯恩梯。

    ——华夏经纬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做出参战决策的背景和目的。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与材料二的关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曾描绘了一个大同的世界,而几乎同时代的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精心设计了一个理想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表述集中在《礼记·礼运》中)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礼记·礼运》

    材料二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精心设计了一个秩序井然的理想社会。从理想国的社会结构来看,这是一个以严格的社会分工为基础的秩序社会。所有公民按其天赋分为三个等级:“智慧型”的公民阶层,即“爱智者”,他们最适合做国家的统治者。“勇敢型”的公民阶层,即“爱胜者”他们天生充满了激情和勇武精神,最适于担当保卫国家的重任。“爱利者”即只能从事农耕、手工、经商活动的劳动者。

    ——侯典芹《孔子与柏拉图的理想社会观比较》

    (1)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孔子和柏拉图理想社会设计的共同之处。他们设计的相似原因有哪些?

    (2)针对他们的设计,谈谈你的认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