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3 题,其中:
选择题 20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3 题,中等难度 20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0 题
  1. 下列有关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神经调节的信号有电信号和化学信号,而激素调节仅有化学信号

    B.神经调节结果是使效应器作出反应,而激素调节的结果是使靶细胞的生理活动发生改变,神经调节作用范围较广泛

    C.在人与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体液调节起主导作用

    D.所有生物都同时存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血浆成分渗出毛细血管就成为组织液

    B.组织液渗入毛细血管就成为血浆

    C.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就成为淋巴

    D.淋巴渗出毛细淋巴管壁就成为组织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关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甲神经元轴突→突触→乙神经元树突(或细胞体)

    B.甲神经元树突→突触→乙神经元轴突(或细胞体)

    C.乙神经元树突→突触→甲神经元轴突(或细胞体)

    D.乙神经元树突→突触→甲神经元树突(或细胞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植物的生命活动受到多种植物激素的影响,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分裂素是由植物体特定的部位产生,并作用于该部位

    B.顶端优势和根的向地性说明植物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C.植物激素的运输都有极性运输的特点

    D.刚收获的种子不易萌发,可用适宜浓度的脱落酸处理打破种子的休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血细胞、肌细胞和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分别是(  )

    A.血浆、体液、体液     B.血液、体液、淋巴

    C.血浆、组织液、淋巴   D.血液、细胞外液、体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肾小管与其周围毛细血管之间水分的交换是通过渗透作用完成的.如果流经肾小管的原尿中葡萄糖浓度明显增高,并且不能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那么最终排出的尿液量将会(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不确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列有关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

    B.人体的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液、组织液和淋巴

    C.人体内的所有液体统称体液

    D.人体内的细胞通过细胞外液与周围环境交换物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可以概括为(  )

    A.使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B.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C.使体液的pH保持相对稳定

    D.使内环境的渗透压处于相对平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侧芽生长素的浓度总是高于顶芽,但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仍大量积存于侧芽部位,这是因为生长素运输属于(  )

    A.自由扩散;极性运输     B.主动运输;极性运输

    C.主动运输;非极性运输   D.渗透作用;非极性运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效应T细胞可直接杀死靶细胞内的麻风杆菌

    B.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浆细胞均能识别抗原

    C.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可提高移植器官的成活率

    D.系统性红斑狼疮和艾滋病都是机体免疫功能过弱造成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如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相连的神经元.若在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则不能测到膜内外电位变化的点是(  )

    A.a   B.b   C.c   D.d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下列关于方向性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在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神经纤维内的传导是双向的

    B.在突触位置,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

    C.提出情况下,生长素在形态学上端和下端之间的运输是单向的

    D.在食物链中,能量的流动是单向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当人大量饮水后,排尿量也显著增加,其生理意义是(  )

    A.排出人体过多的代谢废物   B.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C.排出人体过多的无机盐     D.带走人体的热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下列关于人体激素的阐述,错误的是(  )

    A.只运输给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

    B.甲状腺激素几乎对全身的细胞都起作用

    C.是信息分子

    D.是有机分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如图所示是特异性免疫的部分环节.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吞噬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具有特异性,T细胞能识别抗原

    B.在特异性免疫中,吞噬细胞具有摄取、处理和呈递抗原的作用

    C.如图中T细胞将进行增殖和分化,则图示属于细胞免疫

    D.如图中T细胞将呈递抗原,则图示属于体液免疫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科学家做过如图试验,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一段燕麦胚芽鞘的形态学上端,把另一块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作为接受块放在下端(如图);另一试验是把一段燕麦胚芽鞘倒转过来,把形态学下端朝上,做同样试验.请分析,经过一段时间后,接受块甲和接受块乙的成分有何变化(  )

    A.甲含有生长素,乙不含有   B.乙含有生长素,甲不含有

    C.甲、乙都含有生长素      D.甲、乙都不含有生长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植物向光性的形成,是由于单侧光使(  )

    A.茎尖芽的顶端分生组织合成生长素的能力发生改变

    B.生长素在茎尖向光侧比背光侧的含量高

    C.生长素在茎尖背光侧比向光侧的含量高

    D.茎尖感光部位的感光能为发生改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植物体的整个生命历程中,植物激素起到了关键作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萌发种子中脱落酸和赤霉素具有相互拮抗的作用

    B.茎的背地性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

    C.乙烯在植物体的各个部位都可以产生,促进果实发育

    D.油菜开花时因气候原因未能完成正常授粉,可喷洒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减少损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注射疫苗通常可以预防某种疾病的发生,在疫苗注射后的有效期内,当相应的抗原再次入侵机体时,机体会快速产生大量的抗体,产生这些抗体的细胞直接来源于(  )

    A.浆细胞的分裂         B.记忆细胞的分裂分化

    C.造血干细胞的分裂分化   D.T细胞的分裂分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来分析,下列属于种群的是(  )

    A.池塘中的一群鱼

    B.培养基被污染后除大肠杆菌外,又滋生了别的细菌和真菌

    C.培养皿中的大肠杆菌菌落

    D.在一棵枯树枝上生活着蚂蚁,长满了苔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如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据图分析回答:

    (1)图中①③⑥可以代表的物质依次是     .(填选项序号)

    A 神经递质    B 载体蛋白    C 激素

    D 血红蛋白    E 呼吸酶     F 抗体

    (2)当血糖升高时,     可以直接刺激细胞分泌胰岛素.

    (3)外界环境温度下降刺激皮肤感受器,使感受器产生兴奋时,此过程中神经纤维膜内电位变化是     ,神经冲动传导到位于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调节维持体温的恒定.

    (5)若④表示侵入内环境的SARS病毒,人体在免疫过程中产生淋巴因子的是     细胞.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某人行走时,足部突然受到伤害性刺激,迅速抬脚,如图所示为相关反射弧示意图.

    (1)图示反射弧中,a是     .当兴奋达到b点时,神经纤维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变为     .当兴奋到达c处时,该结构发生的信号转变是    

    (2)伤害性刺激产生的信号传到     会形成痛觉,此时,内脏神经支配的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增加,导致心率加快,这种生理活动的调节方式是    

    (3)伤害引起的疼痛可通过下丘脑促进垂体释放     ,直接促进     对水的重吸收.

    (4)当细菌感染足部伤口时,机体首先发起攻击的免疫细胞是     .未被清除的病原体经过一系列过程,其抗原会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如图为人体免疫部分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括号中填图中编号,横线上填文字)

    (1)图中①②③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2)A的名称是    

    (3)结核杆菌属于胞内寄生菌,当它侵入人体细胞后,人体主要是通过[     ]和[     ]过程发挥免疫作用,将结核杆菌释放到体液中,通过与     特异性结合而被灭活,最后由     清除.

    (4)属于二次免疫反应的过程是[     ],其特点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