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7 题,其中:
选择题 15 题,综合题 2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14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15 题
  1.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西藏太阳能应用的投资,西藏有关部门也更加重视太阳能的开发和利用,太阳能属于“绿色能源”,它的利用不仅是西藏常规能源短缺的一个很好的补充,对西藏的环境保护也有着积极作用。据此回答题。

    1.下列关于青藏高原太阳能丰富原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晴天多,日照时间长

    B.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能削弱作用小

    C.海拔高,气候寒冷

    D.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较大

    2.除太阳辐射能外,青藏地区的其他能源也很丰富,其中哪一项能源与太阳能无关(  )

    A.藏南谷地的地热                        B.柴达木盆地的天然气

    C.风能                                 D.雅鲁藏布江的水能

    3.对于青藏地区积极开发太阳能的意义叙述有错误的是(  )

    A.减少居民对植被的破坏,有利于生态保护

    B.避免常规能源利用带来的大气污染问题

    C.增加了藏民的经济负担

    D.极大地改善了藏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在太阳系中,日、地、月的相互吸引与绕转,演绎着诸多的天文奇观,吸引着人们好奇的目光,让人们不断地了解和探索。据此完成题。

    1.能反映2008年8月上旬日食现象的太阳、地球和月球三者位置关系的示意图的是(  )

    2.通常情况下,月亮是类似珍珠白的颜色。这是因为月亮的颜色(  )

    A.与它反射的太阳光有关

    B.与它吸收的太阳光有关

    C.与地面吸收的月光有关

    D.与地面散射的月光有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图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读图回答题。

    1.地球从甲运行到乙期间,重庆的正午太阳高度(  )

    A.逐渐减小                             B.逐渐增大

    C.先减小后增大                          D.先增大后减小

    2.当地球在甲位置时(  )

    A.黄河流域进入汛期                      B.南极昆仑站正值极夜

    C.三峡水库处于蓄清期                    D.潘帕斯草原处于枯黄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读不同地点昼长随季节变化统计曲线图,回答题。

    1.图中a、b、c、d四地,位于北半球的是(  )

    A.a                                    B.b

    C.c                                    D.d

    2.图中a、b、c、d四地,自转线速度由快到慢依次是(  )

    A.a、c、b、d                           B.a、b、c、d

    C.d、c、b、a                           D.c、d、a、b

    3.当c地昼最长时(  )

    A.地球运行到远日点附近

    B.北京昼长夜短

    C.上海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

    D.北极出现极昼现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2009年12月7—1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据此回答题。

    1.图中岛屿为丹麦最大岛屿,面积约7000平方千米,图上面积为2.8平方厘米,则图比例尺约为

    A.1:50000                             B.1:500000

    C.1:5000000                           D.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2500千米

    2.会议期间,哥本哈根日落时,某地也恰好日落,但昼长比哥本哈根略长,则该地位于哥本哈根的

    A.东北方向                             B.西北方向

    C.西南方向                             D.东南方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读下图,回答题。

    1.受暖流影响明显的地方是(  )

    A.T                                    B.Q

    C.R                                    D.S

    2.气候特点为“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的地方是(  )

    A.T                                    B.Q

    C.R                                    D.S

    3.在下图所示的几种气温年内变化和年降水量情况中,与P地相符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图为世界某地区七月份等温线图(单位:℃),读图回答题。

    1.图中A处闭合等温线内的气温处于(  )

    A.25 ℃以上                            B.15 ℃以下

    C.20-25 ℃之间                        D.15-20 ℃之间

    2.关于图中B、C、D、E四点的正确说法是(  )

    A.B处气温高于C、D两处,原因是B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暖流影响

    B.B处气温低于C、D两处,原因是B处地势高

    C.B盐度低于E,原因是B海区附近有径流注入

    D.B盐度高于E,原因是B海区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和洋流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读中纬度某区域示意图,图中实线为等高线,虚线a、b表示等温线,图中长宽分别为6cm和4cm。读图回答题。

    1.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图示区域为

    A.北半球山脊       B.北半球山谷        C.南半球高原        D.南半球山谷

    2.图中海拔高于1500米的区域面积约为

    A.0.0068km2       B.0.068km2        C.0.68km2         D.6.8km2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下列四幅图中,甲地在乙地西北、丙地在丁地东南的是(  )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读下图,回答题。

    1.若该图表示全球今日与昨日范围的比例正好是1∶3(阴影部分表示今日,空白部分表示昨日),则北京时间为(  )

    A.0时                                 B.2时

    C.16时                                D.18时

    2.若该图中圆表示某纬线上夜长与昼长的比例正好是1∶3(阴影部分表示夜长),且为该地夜最短的一天,则该纬线上大陆西岸的气候特征是

    A.高温多雨                             B.高温少雨

    C.温和湿润                             D.温和少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下图是“某地地形简图”,M点位于36.5°N。两中学生分别到达P、M点,测量并计算出两点相对高度是288米。读图回答题。

    1.两学生测量当地海拔高度,所用最便捷的技术是

    A.遥感             B.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

    2.图中P、Q两点之间的四条小路中起伏最小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冬至日正午,M峰顶的影子正好移至P点,则P、M之间的水平距离大约是

    A.300米           B.400米            C.500米            D.600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读下图,图中等高线表示一种风力堆积的地表形态。回答题。

    1.图示地区的盛行风向是(  )

    A.东北             B.西北             C.东南             D.西南

    2.Q点对P点的相对高度(H)最大可以达到(米)(  )

    A.40<H<41                           B.49<H<50

    C.59<H<60                           D.60<H<61

    3.该类地形在我国可能广泛分布的地区是 (  )

    A.东北地区                             B.东南地区

    C.西北地区                             D.西南地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图示城市周围区域发展种植业的制约因素是

    A.土壤肥力                             B.热量

    C.水 源                                D.光照

    30.2.与同纬度我国东部地区相比,图示城市附近地区

    ①年太阳辐射总量高   ②多大风

    ③水能丰富   ④森林分布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下图为我国四省区水稻、小麦、棉花、油菜播种面积统计图。读图完成题。

    1.图中甲、乙、丙、丁最有可能是(  )

    A.新疆、湖北、安徽、河北

    B.河北、湖北、安徽、新疆

    C.新疆、安徽、河北、湖北

    D.安徽、河北、新疆、湖北

    2.下列四种经济作物适合在甲省区种植的是(  )

    A.甘蔗                                 B.黄麻

    C.甜菜                                 D.花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近年来,长江三角洲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出现了热岛效应、咸湖侵袭、滩涂冲刷等一系列环境问题。据此完成题。

    1.长江三角洲区域性热岛效应比较明显的主要原因是(  )

    ①能源消耗加大 ②城市人口剧增 ③水域面积扩大 ④市郊农业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2.上海在长兴岛北侧边滩筑堤建成青草沙水库。该水库主要功能是(  )

    A.防止洪水泛滥                         B.扩大湿地面积

    C.开发旅游景点                          D.提供优质水源

    3.下列因素中,可能使长江三角洲滩涂遭受侵蚀与海岸线后退的是(  )

    ①上游输沙量降低 ②风暴潮频发 ③长江径流量加大 ④海平面上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2 题
  1. 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于北京时间2008年8月8日20∶00在北京开幕。下图为此时的北半球太阳照射投影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5分)

    (1)在图中用“☆”标出太阳直射点的大致位置。(2分)

    (2)弧线AC为   ________(晨线或昏线)。(2分)

    (3)若从图中A处乘飞机沿最短航线飞到C处,则飞机的航程大约为   。(选择填空) (2分)

    A.5 000千米      B.6 371千米

    C.10 000千米    D.20 000千米

    (4)此时,世界时为________日________时,与北京日期相同的范围占________。(选择填空) (3分)

    A.全球四分之一    B.全球三分之一

    C.全球二分之一    D.全球

    (5)写出此日北京的昼夜长短状况及奥运会期间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3分)

    (6)此时,图中与C点太阳高度相同的地点为________点。D点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的范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地形等高线及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5分)

    (1)此时,A城镇风向是________。A与D相比,晴天概率大的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4分)

    (2)四个城镇中,最容易遭受突发地质灾害的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

    ________。(3分)

    (3)四个城镇中,规模最大的应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

    ________。(3分)

    (4)该地某中学地理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拟定了两个研究课题,即“山区农业资源合理利用调查研究”和“本地形成堰塞湖可能性的研究”。通过查找资料、实地考察获得以下信息:西北部海拔500米以上山地的坡度多在22°以上,已有大片开垦为耕地;在E、F两地附近有多处崩塌滑坡。崩塌滑坡容易导致峡谷堵塞形成堰塞湖。如果你是课题组成员,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

    ①西北部海拔500米以上山地适宜发展________________,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②在E、F两地中________地附近较容易形成堰塞湖,建议应用地理信息技术中的________技术密切监视崩塌滑坡的动态。(2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