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8 题,其中:
单选题 20 题,填空题 4 题,实验题 3 题,科学探究题 1 题
简单题 12 题,中等难度 11 题,困难题 5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20 题
  1. 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是根据一些实验事实推理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推理不合理的是

    序号

    实验事实

    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

    A

    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

    反应物浓度

    B

    碳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发生反应,而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

    反应温度

    C

    双氧水在常温下缓慢分解,而在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

    有、无催化剂

    D

    铜片在空气中很难燃烧,铜粉在空气中较易燃烧

    反应物的种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经典诗句所表达的意思中不涉及燃烧反应的是(  )

    A.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C.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D.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2010上海世博会开幕式上的精彩表演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

    A. 焰火表演   B. 霓虹灯表演   C. 音乐喷泉   D. 气球升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四项基本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A   B. B   C. C   D. D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拥有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想”下列做法违背该理念的是(  )

    A. 多植树造林   B. 开发绿色能源   C. 焚烧废旧塑料   D. 减少煤的燃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实验数据的变化与下列图像不相符合的是

    A.

    B.

    C.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把玻璃导管插入胶皮管时,先要把玻璃导管一端用水润湿

    B. 洗过的试管,只要试管内壁看不到杂物就表明已洗涤干净

    C. 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数

    D. 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试剂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列关于空气各成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够燃烧

    B. 空气中氮气的质量分数为78%

    C. 稀有气体都不能与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D. 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空气污染关注的程度不断加强.下列气体中目前没有计入空气污染指数项目的是(  )

    A. 二氧化硫   B. 二氧化碳   C. 二氧化氮   D. 一氧化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2015秋•潮南区期末)NO是大气污染物之一,但少量NO在人体内具有扩张血管、增强记忆的功能.NO难溶于水,通常条件下极易与氧气反应.实验室收集NO的装置是( )

    A.    B.    C.    D.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图中“”和“”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方框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

    A.    B.    C.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下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甲            乙             丙

    A. 过程Ⅰ是化学变化,过程Ⅱ是物理变化   B. 甲是混合物,乙和丙都是纯净物

    C. 过程Ⅰ分子和原子种类都改变   D. 引起过程Ⅱ的原因可能是温度降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2016 年诺贝尔奖颁给了对“分子机器的设计和合成”作出贡献的科学家。“分子机器”是在合适的外界刺激下,可以执行类似机器运动的独立分子或者分子组装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分子机器可能是一种新型分子,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变成其他分子

    B. 分子机器不会运动,一定要在外力的作用下才会运动

    C. 人们可以通过肉眼看到分子机器的运转

    D. 分子机器一定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对生活中下列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现 象

    解 释

    A

    湿衣服在夏天比在冬天干得快

    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B

    6000L氧气在加压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

    气体分子间间隔大,易于压缩

    C

    在无外力下,花粉会在平静的水面上移动

    分子在不断运动

    D

    自行车轮胎在阳光下暴晒而炸裂

    分子受热,体积变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叙述正确的是(   )

    A. 分子大,原子小   B. 分子和原子都在不停运动

    C. 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微粒   D. 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都可再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科学家发现在负压和超低温条件下,水会像棉花糖一样,以蓬松轻盈的形式稳定存在,被称为“气凝胶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气凝胶冰”是纯净物

    B. “气凝胶冰”在任何条件下都不会融化

    C. “气凝胶冰”与水的化学性质不同

    D. 结成“气凝胶冰”后,分子停止运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有关氧原子的描述正确的是

    A. 一个氧原子的质量是16 g

    B. 1 g氧原子和1 g氧分子含有相同的原子个数

    C. 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等于氧原子的质量

    D. 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就是1个碳-12原子的质量的十二分之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对于图示理解错误的是(   )

    A. 原子可结合成分子,分子聚集成物质

    B. 可用表示氢分子的形成过程

    C. 氢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构成

    D.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物质时;把固体物质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称得固体物质的质量为10.8 g(1克以下用游码),如果按正确的方法称量,这位同学所称固体的实际质量是( )

    A. 9.2 g   B. 9.8 g   C. 10.8 g   D. 10.2 g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研究和学习化学,有许多重要的方法。下列方法中所举示例错误的是(   )

    选项

    方法

    示例

    A

    实验法

    用红磷做“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B

    分类法

    根据组成物质的物质种类,将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C

    归纳法

    水、二氧化碳是分子构成的,归纳出所有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D

    类比法

    用等体积的水和空气进行压缩,得出气体与液体微粒间的空隙不同

    A. A   B. B   C. C   D. D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填空题 共 4 题
  1. 将下列空格里填上适序号:①物理变化 ②化学变化 ③物理性质 ④化学性质⑤物质的用途

    酒精常用作酒精灯的燃料_____________,因为酒精具有可燃性___________。点燃酒精灯的过程中,酒精先汽化成酒精蒸气____________,后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__________________。酒精是易挥发的无色透明液体,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______________。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国庆时,天安门前有许多彩色气球.用你所学下列气体的化学性质及下表中提供的数据分析,充灌气球最好选用的气体是 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氢气可以做燃料)

    气体名称

    氢气

    氦气

    氮气

    氧气

    空气

    密度/(g.L—1)

    0.089

    0.179

    1.25

    1.429

    1.294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某同学用100mL的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如图所示。

    (1)图中所表示的液体体积是____________mL。

    (2)该同学若要量取44mL的该液体,在上面的基础上,应该用____________再向量筒中加入该液体。

    (3)如果该同学在量取44mL该液体时,没有保持视线水平,而是仰视,则量取的实际体积是(填“大于”或“小于”) ____________44mL。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正电子、负质子等都是反粒子,他们跟通常说的电子和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科学家设想,在宇宙中可能存在完全由反粒子构成的物质——反物质。物质与反物质相遇会产生“湮灭”现象,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在能源研究领域中前景十分可观。

    根据以上信息,甲、乙、丙、丁四位学生做出相应的预测:

    甲:氧原子呈电中性,反氧原子带电;

    乙: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都是16,反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也是16;

    丙:氧气能供给呼吸,反氧气不能供给呼吸;

    丁:氧气能支持燃烧,反氧气不能支持燃烧。

    (1)你认为:上述四位学生的预测中,一定正确的是 ____,一定错误的是____,可能正确的是 ____;

    (2)假设存在反氧气,请对可能正确的结论设计实验验证,方法是 ______。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实验题 共 3 题
  1. 下面图示是硫粉、红磷、光亮的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装置:

    (1)三个实验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在反应条件方面,三个实验都要_____,在能量变化方面,三个实验都是_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在反应的基本类型方面,三个反应都是_______反应。

    (2)甲中产生_______色的火焰,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是____________。

    (3)乙中产生浓厚的白_______,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是________。

    (4)丙中的反应现象是铁丝剧烈燃烧,_________,生成_____色固体。

    (5)三个集气瓶里都放有少量的水,其中甲中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通过化学学习,应该知道有多种途径可以制取氧气。如:

    A.分离空气;B.加热高锰酸钾;C.分解过氧化氢;D._______;

    (1)相信你在D处还可以写出另一种制取氧气的方法;实验室采用方法B制取氧气时,该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

    (2)实验结束,停止加热时要先把图1导管移出水面,其理由是_______,此时发现水槽中的水变成了浅紫红色,你认为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若发现试管炸裂,你认为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①______;②_____(填出两点即可)。

    (3)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当气泡______时,再开始收集;还可以用_______收集氧气;

    (4)若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供选用的装置如图2:要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 (选填“甲”或“乙”),若用丙装置干燥生成的氧气,丙中盛放的液体试剂是浓硫酸,气体应从______(“a”或“b”选填)端导入。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如图1是“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测定”实验的改进装置。主要操作是:在实际容积为150mL的集气瓶里,先装进50mL的水,再按图1连好仪器,按下热的玻璃棒,白磷立即被点燃。(白磷40℃即燃烧,燃烧产物与红磷相同)

    (1)白磷从燃烧到熄灭冷却的过程中,瓶内水面的变化是________,若实验成功,最终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______mL。

    (2)该实验可推论出氮气的物理性质为________,化学性质为________。

    (3)若将白磷换成炭粉,该实验能否获得成功?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

    (4)集气瓶里预先装进的50mL水,在实验过程中起到哪些作用?__________(填写序号)

    A.加快集气瓶内气体冷却  B.液封导气管末端以防气体逸出  C.吸收五氧化二磷

    (5)图2是另一实验小组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两套装置图,请结合图示回答有关问题。(已知铜和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铜固体)

    ①根据下表提供的实验数据,完成如表:

    硬质玻璃管中

    空气的体积

    反应前注射器中

    空气体积

    反应后注射器中

    气体体积

    实验测得空气中

    氧气的体积分数

    25mL

    15mL

    9mL

    ②装置一和装置二中气球的位置不同,_________(填“装置一”或“装置二”)更合理,理由是_______。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科学探究题 共 1 题
  1. 如图所示,在小烧杯A中装入30mL蒸馏水,再滴入3滴酚酞,在小烧杯B中装入30mL浓氨水,用一大烧杯把A、B两个烧杯罩在一起,过一段时间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该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

    一些同学对上述结论有不同看法,主要有以下两种猜测:

    第一种:A烧杯中的蒸馏水使酚酞试液变红;

    第二种:B烧杯中浓氨水挥发出氨气,扩散到A烧杯中的溶液中使酚酞试液变红。

    (1)你认为________猜测正确;

    (2)为证明这两种猜测,现设计如下的实验:(请完成下表)

    实验内容、方法

    现象

    结论

    用洁净的小烧杯取20mL水,滴入2~3滴酚酞试液,观察现象

    不变色

    水______使酚酞变色(填“能”或“不能”,下同)

    取一张滤纸,滴入酚酞试液,待晾干后,放在装有浓氨水的试剂瓶上方

    酚酞不变色

    氨气______使酚酞变色

    将少量氨气通入含有酚酞试液的蒸馏水中

    溶液变成______色

    氨气溶解在水中形成的氨水能使酚酞变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