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7 题,其中:
选择题 9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名句名篇 1 题,诗歌鉴赏 2 题,现代文阅读 1 题,语言应用 2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16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9 题
  1. 下列各项中的音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lòng)堂   颓(pǐ)     长歌(dāng)哭

    B.游(shuì)   彳(chù)    (yǔn)身不恤

    C.(dié)血   (chēng)目   挥斥方(qiú)

    D.浸(zì)    (zhī)酒    (zhēng)嵘岁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项中,对成语语素解释正确最多的一项是(   )

    A.不足为训  训:准则   错落有致  致:情趣    固若金汤  金:坚固的城墙

    B.不速之客  速:邀请   长治久安  治:治理    踌躇满志  踌躇:从容自得的样子

    C.不学无术  学:学习   焚膏继晷  晷:日影    不能自已  已:停止

    D.从善如登  登:升高   充耳不闻  充:塞住    不可胜数  胜:超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各项中,对成语语素解释正确最多的一项是(   )

    A.党同伐异  党:偏袒   囤积居奇  居:储藏   伐功矜能  伐:讨伐

    B.罚不当罪  当:应当   繁文缛节  文:文字   匪夷所思  匪:不是

    C.更仆难数  更:换     海晏河清  晏:平静   华而不实  华:开花

    D.怙恶不悛  怙:依靠   暴殄天物  殄:珍惜   不逞之徒  逞:惩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2014年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但是,调查发现,大学生们并不是别无长物,而是所学难以与所用结合起来,这一现状成为大学生们就业的“拦路虎”。

    B.时下商业竞争愈演愈烈,情形十分复杂,实力强弱固然是决定双方胜负的重要因素,但调查市场,调整结构也是出奇制胜的重要手段。

    C.近年来相继发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等恶性食品安全事件,一些单位或个人在食品安全方面,屡屡将社会大众的生命置之度外,唯利是图

    D.奥巴马救经济的措施还是可圈可点的,但其外交成绩单难言及格。奥巴马顾内难以靖外,厚此薄彼亦符合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这次高一文艺汇演准备会上,各班文艺委员汇报了本班同学艺术节前夕准备文艺节目,准备服装道具等,利用课余时间积极排练,准备过一个传递正能量的艺术节。

    B.现在越来越多的商家利用节日大打价格战,在商场里,减价的标牌随处可见,三折、四折甚至五折,非常诱人。

    C.写文章应该基本上是怎么说就怎么写,但是有些人盲目追求“漂亮”,滥用词语,或者造些曲曲弯弯的句子,反而把自己的意思弄模糊了。

    D.春节期间,尤其是除夕当天,包括京沪津等部分省市高速公路是否免费通行的问题,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予以否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不论是从百姓的民生、楼市的长远健康发展,还是从整个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角度看,国家出手遏制房价过快上涨,都是正当其时、深得人心的。

    B.现在城市交通越来越拥挤,说大一点,中国未来城市交通将往何处去,给不给电动车划一条专用车道是一个关键的转折点。

    C.辽宁舰在为期37天的海域科研试验和训练中,先后进行了100多项试验和训练课目,并首次组织了以辽宁舰为核心的编队航行训练。

    D.懂医学的人,都知道99.9%高血压都伴有微小血管的损伤,而患者吃西药虽降压快,但有严重的副作用,易引发脑中风、脑猝死,残留毒素,导致肝肾受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列各加点词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以乱整:改变     以己之:私利     不自先入关:料想

    B.八创:遭受      避重轻:靠近     计不知所出耳:只是

    C.不胜枚:尽      见之耻:陵墓     因人之力而之:损害

    D.信手拈来:随意     日尽矣:将要    幸来告良:所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列各加线词有关活用现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动  化:于楚     白衣冠以送之    以身避沛公

    B.使  动:臣之     使使以大王    范增数项王

    C.意  动:吾得事之  越国以远     沛公百余骑

    D.无活用:尽失其   大礼不小让    我至军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下列一词多义中,意义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因:因左手把秦王袖     因击沛公于坐    因人之力

    B.之:臣之壮也         北蛮夷之鄙人    何厌之有

    C.者:所以遣将守关者     宾客知其事者    群臣侍殿上者

    D.如:如虎添翼         刑人如恐不胜    称心如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也。及长,博学能属文,身长七尺三寸,美须眉,善谈论。与王沈俱被曹爽辟。沈劝就征,祜曰:“委质事人,复何容易。”及爽败,沈以故吏免,因谓祜曰:“常识卿前语。”祜曰:“此非始虑所及。”其先识不伐如此。

    帝①有灭吴之志,祜率营兵出镇南夏,开设庠序,绥怀远近,甚得江汉之心。与吴人开布大信,降者欲去皆听之。吴石城守去襄阳七百余里,每为边害,祜患之,竟以诡计令吴罢守。于是戍逻减半,分以垦田八百余顷,大获其利。祜之始至也,军无百日之粮,及至季年,有十年之积。尝欲夜出,军司徐胤执棨当营门曰:“将军都督万里,安可轻脱!胤今日若死,此门乃开耳。”祜改容谢之,此后稀出矣。

    祜进据险要,开建五城,收膏腴之地,夺吴人之资,石城以西,尽为晋有。自是前后降者不绝,乃增修德信,以怀柔初附,慨然有吞并之心。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将帅有欲进谲诈之策者,辄饮以醇酒,使不得言。人有略吴二儿为俘者,祜遣送还其家。祜出军行吴境,刈谷为粮,皆计所侵,送绢偿之。每会众江沔游猎,常止晋地。若禽兽先为吴人所伤而为晋兵所得者,皆封还之。于是吴人翕然悦服,称为羊公,不之名也。

    祜乐山水,每风景,必造岘山,觞酒言咏,竟日不倦。尝慨然叹息,顾谓从事中郎邹湛等曰:“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如百岁后有知魂魄犹应登此也。”湛曰:“公德冠四海,道嗣前哲,令闻令望,必与此山俱传。至若湛辈,乃当如公言耳。”

    祜寝疾,求入朝。及侍坐,面陈伐吴之计。疾渐笃,乃举杜预自代。祜卒二岁而吴平,群臣上寿,帝执爵流涕曰:“此羊太傅之功也。”

    (选自《晋书·羊祜传》,有删改)

    【注】 ①帝:晋武帝司马炎。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质事人,复何容易    委:放弃   B.其先识不如此        伐:夸耀

    C.军司徐胤执棨营门曰   当:挡住   D.陈伐吴之计         面:当面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沈故吏免                 竟诡计令吴罢守

    B.每边害,祜患之             石城以西,尽晋有

    C.自是前后降不绝             将帅有欲进谲诈之策

    D.禽兽先为吴人所伤而为晋兵所得者  至湛辈,乃当如公言耳

    3.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如百岁后有知/魂魄犹应登此也。

    B.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如百岁后有知魂魄/犹应登此也。

    C.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如百岁后有知/魂魄犹应登此也。

    D.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如百岁后有知魂魄/犹应登此也。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羊祜不仅仪容俊美,善于谈论,而且具有远见卓识。曹爽早年征召羊祜,羊祜拒绝,后来曹爽失败,羊祜免难。

    B.羊祜在出镇南夏期间,开办学校,发展生产广积粮食,采取怀柔策略征服吴人民心,为后来晋灭吴奠定了基础。

    C.羊祜用计平定边害,为晋国守边腾出了一半兵力。羊祜命腾出的将士去垦田种粮,使得晋军储备了十年的军粮。

    D.羊祜率军外出打猎不越边界,凡自己的士兵得到吴人打伤的猎物,悉数归还。吴人深服羊祜此举,称其“羊公”。

    5.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祜出军行吴境,刈谷为粮,皆计所侵,送绢偿之。

    6.除有远见卓识外,羊祜还有哪些美好品质?写出两点即可,每点四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以花草来描写春景象的句子是:                  

    (2)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                             ”,归客在暮色中迎着纷飞的大雪步出帐幕,冻结在空中的鲜艳旗帜,在白雪中显得绚丽。一白一红,相互映衬,画面生动,色彩鲜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题。

    早行

    露侵驼褐①晓寒轻,星斗②阑干③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注:①驼褐:用驼毛织成的衣服。②星斗:特指北斗星。③阑干:横斜的样子。

    诗题为“早行”,诗中是怎样扣住一个“早”字的?请作简要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这首小令,完成下题。

    上小楼·隐居

    【元】任昱

    荆棘满途,蓬莱闲住。诸葛茅庐,陶令松菊,张翰莼鲈。不顺俗,不妄图,清风高度。任年年落花飞絮。

    【注释】任昱:字则明,四明(今浙江宁波市)人,少时好游历,一生不佳。

    诗歌的题目是“隐居”,作者围绕“隐居”依次写了哪些内容?请结合诗文简要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离诺贝尔奖最近的中国女人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句诗出自《诗经》,其中的“苹”指的是蒿类植物。这就是科学家屠呦呦的名字的由来。或许是巧合,在《诗经》产生近三千年后,这位叫“呦呦”的女科学家和她的研究团队,从青蒿中发现了专门治疗疟疾的药物“青蒿素”,这种药在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作为一名生药学专业的学生,屠呦呦考入北大医学院时就和植物等天然药物的研发应用结下不解之缘,她1955年进入卫生部中医研究院(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时,正值中医研究院初创期,条件艰苦,设备奇缺,实验室连基本的通风设施都没有,屠呦呦经常和各种化学溶液打交道,一度患上中毒性肝炎。除了在实验室内“摇瓶子”外,她还常常“一头汗两腿泥”地去野外采集样本,先后解决了中药半边莲及银柴胡的品种混乱问题,为防治血吸虫病作出了贡献。

    1967年5月23日,我国紧急启动“疟疾防治药物研究工作协作”项目,代号为“523”。屠呦呦被任命为“523”项目中医研究院科研组长。项目背后是残酷的现实:由于恶性疟原虫对氯喹为代表的老一代抗疟药产生抗药性,如何发明新药成为世界性的棘手问题。要在设施简陋和信息渠道不畅通的条件下,短时间内对几千种中草药进行筛选,其难度无异于大海捞针。但这些看似难以逾越的阻碍反而激发了她的斗志,通过翻阅历代本草医籍,四处走访老中医,甚至连群众来信都不放过,屠呦呦终于在2 000多种中草药中整理出一张含有640多种草药、包括青蒿在内的《抗疟单验访集》。可在最初的动物实验中,青蒿的效果并不出彩,屠呦呦的寻找也一度陷入僵局。

    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呢?在查阅了大量文献后,屠呦呦在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发现了对青蒿治疗方法的描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为何古人将青蒿“绞取汁”,而不用传统的水煎熬煮中药之法呢?屠呦呦意识到可能是煮沸和高温提取破坏了青蒿中的活性成分,于是她改变原来的提取方法。1971年,屠呦呦课题组终于在第19l次低沸点实验中发现,以低沸点溶剂乙醚来提取有效成分,明显提高了青蒿防治疟疾的效果,也大大降低了其毒性。这种编号为19l的青蒿萃取液,在治疗被P.berghei疟原虫感染的小鼠和被P.cynomolgi疟原虫感染的猴子时,有效率达到了100%。

    青蒿萃取液作用于人类身上是否安全有效呢?为了尽快确定这一点,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勇敢地充当了首批志愿者——在自己身上进行实验。在当时没有关于药物安全性和临床效果评估程序的情况下,这是他们获得信心的唯一办法。在自己身上实验获得成功之后,屠呦呦和她的课题组深入到海南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在21位感染了Plasmodium vivax和P.falciparum这两种疟原虫的患者身上试用之后,发现青蒿萃取液治疗疟疾的临床效果出奇之好,使用青蒿萃取液治疗的病人很快退烧,血液中的疟原虫也很快消失。

    屠呦呦下一步要做的就是提取青蒿中的有效成分,确定这种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1972年,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在青蒿中提取到了一种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一种熔点为156℃一157℃的活性成分,他们将这种无色的结晶体物质命名为青蒿素。

    他们终于找到了一种抗疟疾的有效药物。屠呦呦说:“青蒿素能够在疟原虫生命周期中任何一个阶段将其杀灭。”屠呦呦研究小组最初进行临床测试的药物形式是片剂,但结果并不太理想,后来改成一种新的形式——青蒿素提纯物的胶囊,由此开辟了发明一种抗疟疾新药的道路。1973年,屠呦呦合成出了双氢青蒿素,但当时她却不知道自己合成出来的这种化学物质以后被证明比天然青蒿素的效果还要好得多。

    生物学家和医学家、诺贝尔医学奖得主约瑟夫·戈尔斯坦曾说,生物医学的发展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一是发现,二是发明创造。而屠呦呦作为一位植物化学家,特别是在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期间,却有幸同时通过这两种途径发现了青蒿素及其抗疟功效,开创了人类抗疟之路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2011年9月,青蒿素研究成果获得被看做诺贝尔奖“风向标”、有“美国的诺贝尔奖”之称的大奖——拉斯克临床医学奖,这是中国生物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的世界级大奖。

    青蒿,南北方都很常见的一种植物,郁郁葱葱地长在山野,外表朴实无华,却内蕴治病救人的魔力。屠呦呦说,她只是一个普通的植物化学研究人员,但作为一个在中国医药学宝库中有所发现,并为国际科学界所认可的中国科学家,她为获奖感到自豪。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

    A.“氯喹”是青蒿素药物出现之前的老一代抗疟药的代表,它的“抗疟”效果远不如青蒿素药物显著。

    B.《肘后备急方》中对青蒿治疗方法的描述给了屠呦呦启发,使她意识到可能是煮沸提取破坏了青蒿中的活性成分,于是她开始进行低沸点提取实验。

    C.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为了得到用青蒿萃取液治疗疟疾的信心,在自己身上进行实验,不仅表现了他们献身医学事业的决心,也反映出当时我国医学研究的条件之差。

    D.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将在青蒿中提取的一种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命名为青蒿素,后经进一步提纯研制出一种强抗疟药物“双氢青蒿素”。

    E.文章以《诗经》开篇,以描写青蒿作结,不仅增强了传记的文学色彩和可读性,而且也暗示了屠呦呦的思想品质。

    2.屠呦呦身上具有哪些可贵的品质?请结合分点概括。

    3.约瑟夫•戈尔斯坦曾说,生物医学的发展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一是发现,二是发明创造。屠呦呦在抗疟药物研究中的发现和发明创造分别指什么?试简要说明。

    4.从屠呦呦的“抗疟”之路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请谈谈你的看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请分析下面这副对联在创作上的精妙之处及内涵,字数60字左右。

    上联是“若不撇开终是苦”,下联是“各能捺住就成名”,横批是“撇捺人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根据下文内容,补出空缺的句子。

    你可以做阳光下艳丽娇嫩的牡丹,让世人艳羡;你可以做雄伟壮丽的河流,让世人赞许;你可以做山顶上高耸入云的大树,让世人惊叹。但在面对艳羡、赞许、惊叹的同时,不要忘记你的脚下是孕育你的土地,(1)               ,是支持你的高山,所以在我们面对一切美名的时候,请不要忘记,(2)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以“久违了,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补全题目,立意自定,不得抄袭;书写规范,不少于800字。

    注意:在方格内字过大过小扣2分,字体不方正扣2分,多处涂抹扣2分,态度差扣4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