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2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3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名篇 1 题,选择题 3 题,语言应用 2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5 题,困难题 5 题。总体难度: 中等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练习。

    论文化创意

    创意被称为创造,也叫创新,但又不同于创造和创新。创意通俗地讲就是点子,指的是观念、理念、观点、意见、想法等。创意是整个计划、整个行动中最原始、最基本、最关键、最具有决定性的想法和主意,是整个创造活动的出发点。相对于创意的这种原初性和出发点特征,创造只是在这个原创性基础上和出发点之后的行动,是过程。

    而创新则是整个创造的结果达到了别人所没有的新水平和新境界。例如,北京奥运场馆的“鸟巢”“水立方”形状和结构就是创意,这个创意只是一个理念或一个概念,但它决定了整个建筑的创造和创新。

    文化创意产业实质上就是把文化创意按照经济规律,转化成财富的一种智慧型、知识型的新型产业。但文化的创意不仅仅是文化产业方面的创意,而且还有文化事业方面的创意。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都需要创意,但创意并非都是产业,也未必都要产业化。

    文化创意产业注重产业带来的经济增长,而文化创意事业则注重文化对于一个国家精神文明建设的功能发挥。功能不同,前者侧重于“利”,后者侧重于“义”,相互补充,不可替代,缺一不可。文化创意产业以GDP增长为标准,是一个硬指标;而文化创意事业以精神文明程度的提升为目标,是一个软指标。

    我们之所以在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同时,提倡文化创意事业,是因为文化本身兼具意识形态性和产品的经济属性,而且任何创意都是有价值属性的。通俗地说,点子是有好点子、歪点子、鬼点子之分的。因此,同时注重创意的意识形态属性和经济属性,就是要避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上重经济、轻文化的观念,矫正“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而不考虑文化主体性的做法。文化创意一旦脱离了价值属性制约,则极有可能变成资本的伪装和对消费者的欺骗。比如,一盒88888元的月饼,不能不说是一个文化创意,但在价值背离的背后却是铺张和欺骗。

    在建设文化强国的进程中,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两翼,不可或缺,不可偏废。文化创意是文化发展的起点,是原动力。但文化创意的灵魂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要在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同时,激发人们的智慧,把文化创意事业搞起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充分体现。文化创意无法用金钱计算,但带来的社会效应和文明进步却是巨大的。它在人们愿意接受的范围内,唤起责任心,强化文明感。因此,只有将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创意事业一起抓,才能使文化创意的功能得到全面、合理的发挥。

    (选自2012年9月8日《甘肃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创意”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创意虽然不同于创造和创新,但又与创造和创新有着密切的关系。

    B.与创造相比,创意具有“最原始、最基本、最关键、最具有决定性”等特征。

    C.创意为创造提供了原创性基础和出发点,是创造活动应遵循的整个行动计划。

    D.创意虽然只是一个理念或一个概念,但它决定着创造过程和创造结果的水平。

    2.对于“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创意事业”关系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创意事业都属于文化创意,前者侧重于“利”,后者侧重于“义”,功能不同,相互补充,不可替代,缺一不可。

    B.文化创意产业以GDP增长为标准,是一个必须完成的硬指标;而文化创意事业以精神文明程度的提升为目标,是一个可急可缓的软指标。

    C.文化创意产业只追求经济的增长,文化创意事业只追求精神文明程度的提升,二者对于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D.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创意事业的属性不同,前者具有经济属性,后者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只有两者一起抓,才能使文化创意的功能得到全面、合理的发挥。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文化创意产业是由文化创意转化成的新型产业,它应该在文化创意的价值属性制约之下谋求发展。

    B.文化创意有好坏之分,一旦脱离了价值属性制约,就会变成资本的伪装和对消费者的欺骗。

    C.在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同时,必须大力提倡文化创意事业,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正确的方向。

    D.文化创意是文化发展的起点,是原动力,文化创意事业必须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灵魂。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后面题目。

    被骗

    (俄)米哈伊尔 扎多尔诺夫

    没有一辆出租车肯停下来,我都快冻僵了。我甚至想,要是有车快点儿把我送回家的话,我愿意付两倍的车钱。突然,有一辆空车像从地下冒出来似的停在了我面前。我扑了过去,还没等我说要付钱,司机就从车里出来了。他打开车门后对我说:“请上车吧!您冻坏了吧?”

    “什么?”我没明白,身子甚至不自主地向后闪了一下。

    “我说您快上车吧,”他微微一笑说,“我把暖风打开,要是不管用,我再给您一条毯子,您把腿裹上。”

    我扫了一眼这辆车,顶灯、牌照都有,是出租车啊。“我去切尔塔诺沃,那可挺远的!”我犹犹豫豫地说。

    “切尔塔诺沃就切尔塔诺沃!远就远呗!”司机又温柔地一笑,“乘客要去哪儿,我们就去哪儿,走吧。”

    我忐忑不安地钻 进了车里。

    “如果您同意的话,我们抄近路吧。”司机说。

    “不用,”我一直保持着警惕,“通常怎么走就怎么走吧。”

    “好,您别紧张,休息吧,”司机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咱们该怎么走就怎么走。”

    我的腿渐渐暖和了。后视镜上方挂着的收音机里正在播放肖邦的乐曲,但我的心情一点儿也没轻松起来。“为什么他那么极力地劝我上他的车,现在还要走这条我不熟悉的路?”我把手提包紧紧地抱在胸前想,“我应该坐在后座上,那儿能安全点儿。我有老婆,还有一对双胞胎!”

    司机首先打破了沉默:“您喜欢肖邦的哪首曲子?”

    “什么?”我正胡思乱想,一时没反应过来,为了不让他发现我的窘态,我又赶紧补了一句,“我都喜欢,您呢?”

    “我喜欢那首《寂静的夜》。”司机回答。

    他要把我怎么样啊?我一听心里更害怕了,脑子迅速地转着,猜想着各种可 能,想跟我多要点儿小费?还是要干别的?这时,司机又给我讲起了肖邦。讲到兴头上,他还说起了英语,过一会儿醒悟过来了,又改说俄语。他怎么知道这 些?我心里想,一个开出租车的有那么多时间读这些东西吗?肯定没有!谁有时间呢?在哪儿读的?难道是……”我的脑子里闪过一个念头,在监狱!那儿有 的是时间!就是说他是逃犯!所以他才这么热情,就是让人别怀疑他。他肯定是把真正的司机打晕、捆上、藏起来了,然后自己开车出来打劫了,抢够了钱就逃到国 外去。听说,这种事经常发生。肯定是!还学了英语。他在监狱里待了肯定不止十年。我认倒霉吧!钱都给他,只要他不杀我就行了!

    “到了!”我正想得入神,司机突然笑着告诉我。

    我看了看窗外,确实是到我家门口了,而计价器上显示的车费比以往少很多。“他是个惯犯!就要动手了!”想到这儿,我马上把身上所有的钱都小心翼翼地递了过去,然后就去开车门,想尽快逃出去。可车门怎么也打不开!而这时街上正好一个人也没有,就我们俩……

    “先别开门”,司机温柔地说,“我还没……”

    “我身上没钱了!就剩下点儿香肠了!”我喊了一句,准备用手提包自卫。

    “我还没给您找钱呢。”司机打断了我的话,把多余的钱递了过来。然后他下了车,绕到我这边,打开车门说:“谢谢您!您到家了。祝您晚安!如有不周之处,请您原谅!”

    我惊愕地呆立在人行道上。我被骗了!可到底怎么被骗了呢?我不知道。我正发呆时,又有一个行人朝车跑了过来,急匆匆地问:“司机,到梅德韦多克去吗?”

    “您好!请上车吧!”司机走下车来,给他打开了车门。

    那个人为难起来,不知如何是好,看了我一眼,但还是钻进了汽车。又有一个人“落网”了!但我的心情却随之轻松了起来。            (选自《环球时报》,有删改)

    [注:米哈伊尔扎多尔诺夫,俄罗斯讽刺作家。他的小说常常采集生活中的细节进行加工,将其以更加幽默荒诞的手法表现出来,通过简单的情节来挖掘人性当中丑恶的一面,讽刺人们思想上的弊病。]

    1.小说中“我” 乘坐出租车经历了一系列的情绪变化,下列句子中对“我”的心理情感及原因的分析说明,不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身子甚至不自主地向后闪了一下”——司机下车来为“我”打开车门,令我吃惊,有了戒备心理。

    B.“我扫了一眼这辆车,顶灯、牌照都有,是出租车啊”——司机又是微笑,又要开暖风,还要给我毯子,令我放心。

    C.“我忐忑不安地钻进了车里……”——“我”去那么远的地方,司机没有一点为难,爽快地答应,“我”有点不安,紧张,矛盾。

    D.“我一听心里更害怕了,脑子迅速转着”——“我”疑心被抢劫,面对司机寒暄闲聊以使我放松,耳闻音乐《寂静的夜》,产生了过多联想,心里更加紧张。

    E.“我惊愕地呆立在人行道上。我被骗了!”——到达目的地了,什么事也没发生,司机礼貌周到的服务,毫无歹意的种种行为,“我”感到惊愕,觉得自己被他欺骗了。

    2.文中司机出现了三次笑,请结合文本分别解释其含义?(6分)

    3.“他要把我怎么样啊……只要他不杀我就行了”一节,从表现手法和作用两方面进行分析鉴赏。(6分)

    4.你认为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谁?为什么?(8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千秋一寸心,红楼无限情

    2012年5月31日凌晨,95岁高龄的红学家周汝昌先生逝世。或许一生的喧嚣太多了,他选择安静地离开。“不开追悼会,不设灵堂,安安静静地走。”他留下这样遗愿。

    进入红学研究,多少是个偶然。那是1947年,在燕京大学读书的周汝昌收到兄长周祜昌寄至燕园的信函说,他看到胡适新近一篇谈《红楼梦》的文章,其中有敦诚与敦敏皆系曹雪芹生前挚友的新论说,嘱咐周汝昌帮忙查证。周汝昌遍查燕京大学图书馆,果然在敦敏诗集中发现了一首《咏芹诗》。周汝昌将这一发现撰写成文,发表在1947年12月5日《天津国民日报》上。没想到几天后,胡适就托人转交了一封给周汝昌的信,肯定鼓励这位在校大学生的研究。胡适此时已是学界“大拿”,又是“新红学”的开创者,

    他的来信让周汝昌“欣幸无已”。1948年,正埋头撰写《红楼梦新证》的周汝昌特意跑到胡适家中拜访。令周汝昌激动的是,胡适竟将珍藏多年的孤本《甲戍本石头记》慷慨地借给他翻阅。正因为这一段渊源,周汝昌常常被看做是胡适“红学”研究的关门弟子。

    1953年,《红楼梦新证》出版。这部40多万字的“红学”研究著作引起轩然大波,因为在当时很少有人敢将《红楼梦》拔到那么高的地位——周汝昌将《红楼梦》与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但丁的《神曲》等世界名著相提并论,并大加赞赏。周汝昌把胡适、顾颉刚、俞平伯的“曹、贾互证”方法最大限度地、最完整地发挥出来。由于崇尚实证,他的每一个论点的提出都以充分丰富的文献资料为基础。又因为崇奉实录,他把全部实证工作都作为论证实录的手段。周汝昌的《红楼梦新证》乃至后来的“曹学”,其基本的方法论就是以历史上的曹家与小说中的贾府双向互证,在以历史材料推证小说本事的同时,又以小说情节反推历史,史学与文学合而为一。正是从《红楼梦新证》开始,“红学”实证研究开始体系化、专门化,后来它被称作“红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著作”。此年周汝昌35岁,因为这部书,他得以调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成了学界“红人”。也由于这部书,他在后来的政治运动中变成了“资产阶级胡适派唯心主义”的“烦琐考证”的典型代表,被关进“牛棚”下放。由于周恩来的特殊关照,1970年9月重返北京。

    周汝昌将“红学”构建为四大范畴,即曹学、版本学、脂学、探佚学。其晚年在探佚学发力颇多,在他数十部“红学”著作中,曾先后提出一系列探佚成果,观点令人耳目一新,但也招致不少异议。如他提出林黛玉系“沉湖而死”;“金玉奇缘”说的不是贾宝玉和薛宝钗,而是贾宝玉与史湘云等等。

    1982年,周汝昌发表了《什么是红学》一文,在把人们呼吁的文学批评方法描述为“十六字真言”之后,干脆把文学性研究剔出“红学”的范围,他说:“红学显然是关于《红楼梦》的学问,然而我说研究《红楼梦》的学问却不一定都是红学„„  不能用一般研究小说的方式、方法、眼光、态度来研究《红楼梦》。如果研究《红楼梦》同研究《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以及《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等小说全然一样,那就无需红学这门学问了。”在把文学性研究剔出“红学”之外的同时,他也把自己剔出了主流“红学”的研究队伍。此后,他被喻为红学界的独行侠。他关于“红学”之界定、对红学史的回顾、对曹雪芹画像的考证等等,一次次地掀起了“红学”研究的争议。

    从30岁开始,周汝昌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红学”,是红学界当然的王者。他被誉为“红学泰斗”,也被批作“闭门造车”,可谓毁誉参半。他六十余年间所走过的治红学之路,因偶然而生,又历经政治对学术氛围和学术方向的多次影响,终至晚年,既得到肯定、赞誉,身上罩着光环,亦受到讥嘲与攻击。

    说不尽的《红楼梦》,道不尽的人与事。周汝昌梦在其中近七十年。梦未醒,人已去,花落水流红,谁解其中味?还是让老人家安安静静地走吧

    相关链接

    周汝昌,幼少时即醉心欧楷笔法,20岁后又致力于唐人写经,深研《兰亭》后,得右军真脉, ,其“横逸飞动、作草如真”的周体法书,在众多书家中神采焕然。周汝昌少年时期便热衷于古典诗词的创作,进入南开中学后,即研习宋词。燕大读书时,与顾随、张伯驹、钱钟书等都有唱和,其诗词功底颇得各位先生赏识。

    百读红楼百动心,哪知春夜尚寒侵。

    每从细笔惊新悟,重向高山愧旧琴。

    只有英雄能大勇,恨无才子效微忱。

    寻常言语终何济,不把真书换万金。

                       ——周汝昌诗一首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红楼梦新证》一书的创作深得胡适的鼓励和帮助,这本书是周汝昌成为学界“红人”,也使他在政治运动中遭受迫害。

    B.周汝昌研究红学的许多观点深受“大拿”的影响,他晚年提出的林黛玉“沉湖而死”等,就是在胡适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

    C.周汝昌认为,“红学”中的文学性研究应与《三国演义》等小说的研究要区别开来,不能用一般研究的方式、方法、眼光、态度。

    D.周汝昌的“红学”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他的“红学”研究方法虽得到一致认可,但他得出的结论却一直饱受争议。

    E.周汝昌多才多艺、勤学善思又特立独行。研究红学,他一旦投身期间便矢志不渝,虽毁誉参半,但终难否认其红学泰斗的地位。

    2.结合全文,概括周汝昌先生在红学研究方面的贡献有哪些?请分条慨括。(6分)   

    3.简析文章结尾“还是让老人家安安静静地走吧”一句在文中的作用。(6分)   

    4.纵观周汝昌的一生,这为大家身上体现了哪些优秀的品质?请结合全文及相关链接,谈谈你的理解(8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张亢,字公寿,少豪迈有奇节。为应天府推官,治白沙、石梁二渠,民无水患。通判镇戎军,上言:“元昊喜诛杀,势必难制,宜亟防边。”因论西北攻守之计,仁宗欲用之,会丁母忧。元昊反,为泾原路兵马钤辖,累迁知鄜州。初,亢请乘驿入对,诏令手疏上之,后多施用。会元昊益炽,以兵围河外,纵游骑钞麟、府间,二州闭壁不出。民乏饮,黄金一两易水一杯。徙亢管勾麟、府军马事。单骑叩城,出所授敕示城上,门启。既入,即纵民出采薪刍汲涧谷。然夏人犹时出钞掠,亢为筑堡置兵守之。其时禁兵皆败北,无斗志,乃募役兵敢战者,夜伏隘道,邀击夏人游骑。比明,有持首级来献者,亢以锦袍赐之,禁兵始惭奋曰:“我顾不若彼乎?”咸愿一战。亢知可用,始谋击琉璃堡,夜引兵袭击,大破之。战于兔毛川,亢自抗以大阵,而使骁将伏短兵强弩数千于山后。亢以万胜军皆京师新募市井无赖子弟,罢软不能战,敌目曰“东军”,素易之,而怯虎翼军勇悍。亢阴易其旗以误敌,敌果趣“东军”,而值虎翼卒。搏战良久,伏发,敌大溃,斩首二千级。范仲淹宣抚河东,复奏亢前所增广堡砦,宜使就总其事。诏既下,明镐以为不可,屡牒止之。亢曰:“受诏置堡砦,岂可得经略牒而止耶?坐违节度,死所甘心,堡砦必为也。”每得牒置案上督役愈急及堡成乃发封自劾朝廷置不问。蕃汉归者数千户,岁减戍兵万人,河外遂为并、汾屏蔽。亢好施轻财,凡燕犒馈遗,类皆过厚,至遣人贸易助其费,犹不足。以此人乐为之用。驭军严明,所至有风迹,民图像祠之。

    (节选自《宋史·张亢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亢管勾麟、府军马事        徙:调任。

    B.夜伏隘道,击夏人游骑       邀:堵截。

    C.敌目曰“东军”,素之       易:轻率。

    D.及堡成,乃封自劾          发:打开。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每得牒置案/上督役/愈急及堡成/乃发封自劾/朝廷置不问。  

    B.每得牒置案/上督役/愈急/及堡成/乃发封自劾/朝廷置不问。

    C.每得牒/置案/上督/役愈急/及堡成/乃发封自劾/朝廷置不问。

    D.每得牒/置案上/督役愈急/及堡成/乃发封自劾/朝廷置不问。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张亢有政治远见。他预见到元昊反叛,及时提出西北攻守策略;元吴反叛后,他手写奏章,建议大多被仁宗采纳。

    B.张亢胆魄过人。他单骑入城,解除州民忧患;后来为增建堡砦,搁置停修公文,朝廷问罪也不惧怕。

    C.张亢善于用兵。琉璃堡之战,他先赏赐勇士,激起禁兵斗志后夜袭破敌;兔毛川之战,他巧诱敌军,最终取得了胜利。

    D.张亢政绩突出。在他守边期间,蕃汉回归的人很多,戍边士兵人数大为减少,人人都愿意为他效劳,百姓非常爱戴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会元昊益炽,以兵围河外,纵游骑钞麟、府间,二州闭壁不出。

    (2)亢阴易其旗以误敌,敌果趣“东军”,而值虎翼卒。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11分)

    浪淘沙

    欧阳修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1.这首词上片叙事,下片抒情。试问上片叙述了什么事?下片抒发了怎样的情感?(4分)

    2.有人认为“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是篇中的绝妙之笔,试作简要分析。(4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                 ,此小年也。(庄子《逍遥游》)

    (2)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白居易《琵琶行》)

    (3)剑阁峥嵘而崔嵬,                 。李白《蜀道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3 题
  1.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通过建设绿地、粉刷外墙立面等环境改善措施,这个老旧居民小区已经焕然一新,被评为北京市住宅环保小区。

    B.近代中国内忧外患,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促使知识分子自觉自愿又步履维艰地开始了从器物技术到思想文化的现代性追求。

    C.惠普网络中国高层换帅尘埃落定,11月15日,新任中国区总经理岑德智首次在惠普“网络优势,尽数呈现”的媒体见面会上露面。

    D.中央连续出台多项政策,与地方政府上下其手调控房价,城市房价逐步回落,但房地产价格合理回落的基础仍然不够稳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据世界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的最新统计,目前全世界的动物园总数至少有900家以上。

    B.然而,PM2.5纳入标准并不意味万事大吉,从此民众不受微尘污染之害。“凶手”露出真容只是第一步,如何“缉凶”才是最关键的。

    C.昨天,在老年人健康咨询会上,专家推荐了一套早春养生方案,都是简单易行的方法,行动起来,健康长寿不是梦。

    D.40—50岁这个年龄段的中年人正处在“事业在爬坡,健康在滑坡”阶段,压力过大是容易导致突然猝死的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但是,没有人会喜欢只有灰色的世界。________,这也就是和谐。

    ①这世界充满生命活力,姹紫嫣红,千姿百态,万类霜天竞自由。

    ②灰色只有在和其他色彩搭配时,才能显示它的普适性,显示它的高贵和纯粹。

    ③也正因为有了思想的高贵、纯粹,纷繁的世界才不至于俗不可耐。

    ④多彩保证了活力,而灰色提升着品位。

    ⑤因此,灰色又必须链接多彩的世界。

    ⑥正因为有了生活的五彩缤纷,理论的灰色才不显得死寂;

    A.①②⑤⑥③④       B.②⑤①⑥③④

    C.②⑤①④⑥③       D.①②⑤④⑥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2014年9月4日,新的高考改革方案出台,其中“2015年取消艺术、体育特长生加分”的规定引起了人们的热议。请拟写质疑者和赞成者的不同理由。要求:各写出两点理由。(4分)

    质疑者:                                         

    赞成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5字)(4分)

    多家支付公司对外证实,中国人民银行(央行)支付司前日召集10余家主要的个人网络支付公司和若干银行,重申停止对比特币的取现业务。到昨天为止,已经有包括支付宝、财付通等多家支付公司表示停止相关业务。消息一出,比特币比上周下挫20%多。没有了支付公司的清算托管服务,比特币在中国的日子将会越来越难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两条小鱼一起游泳,遇到一条老鱼从另一方向游来,老鱼向他们点点头,说:“早上好,孩子们,水怎么样?”两条小鱼一怔,接着往前游,游了一会儿,其中一条小鱼看了另一条小鱼一眼,忍不住说:“水到底是什么东西?”

    看来,有些最常见而又不可或缺的东西,恰恰最容易被我们忽视;有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却能够引发我们深入思考……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