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1 题,其中:
名句名篇 1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文学作品阅读 2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语言应用 3 题,作文题 1 题
中等难度 11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知来者之可追。(《归去来兮辞》)

    2.善万物之得时,____________。(《归去来兮辞》)

    3.层峦耸翠,上出重宵;________,________。(《滕王阁序》)

    4.渔舟唱晚,________;______,声断衡阳之浦(《滕王阁序》)

    5.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序》)

    6.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___。(《陈情表》)

    7.母孙二人,更相为命,_______________。(《陈情表》)

    8.臣________,死当结草。(《陈情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奇零草》自序

    张煌言①

    余自舞象②,辄好为诗歌。先大夫虑废经史,屡以为戒,遂辍笔不谈,然犹时时窃为之。及登第后,与四方贤豪交益广,往来赠答,岁久盈箧。会国难频仍,余倡大义于江东,凡从前雕虫之技,散亡几尽矣。于是出筹军旅,入典制诰,尚得余闲吟咏性情。及胡马渡江,而长篇短什,与疏草代言,一切皆付之兵燹中,是笔墨之不幸也。

    余于丙戌始浮海,经今十有七年矣。其间忧国思家,悲穷悯乱,无时无事不足以响动心脾。或提师北伐,慷慨长歌,或避虏南征,寂寥短唱。即当风雨飘摇,波涛震荡,愈能令孤臣恋主,游子怀亲,岂曰亡国之音,庶几哀世之意。

    乃丁亥春,舟覆于江,而丙戌所作矣。戊子秋,节移于山,而丁亥所作亡矣。庚寅夏,率旅复入于海,而戊子、己丑所作又亡矣。迨辛卯昌国陷,而笥中草竟靡有孑遗。何笔墨之不幸,一至于此哉!

    嗣是缀辑新旧篇章,稍稍成帙。丙申,昌国再陷,而亡什之三。戊戌,覆舟于羊山,而亡什之七,始知文字亦有阳九之厄也。

    年来叹天步之未,虑河清之难俟,思借声诗代年谱。遂索友朋所录,宾从所抄,次第之。而余性颇强记,又忆可忆者,载诸楮端,共得若干首。不过如全鼎一脔耳。

    嗟乎!国破家亡,余谬膺节钺,既不能讨贼复仇,岂欲以有韵词,求于后世哉!但少陵当天宝之乱,流离蜀道,不废风骚,后世至今,名为诗史。陶靖节躬丁晋乱,解组归来,著书必题义熙③。夫亦其志可哀,其情诚可念也已。然则何以名《奇零草》?是帙零落凋亡,已非全豹,譬犹兵家握奇之余,亦云余行间之作也。时在永历十六年,岁在壬寅端阳后五日,张煌言自识。.

    注:①张煌言(1620-1664),南明将领,诗人,民族英雄。②舞象:代指成童,成童即十五岁以上。③义熙:晋安帝年号。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是笔墨之不幸也         诚:实在       B.而丙戌所作矣           亡:逃亡

    C.年来叹天步之未         夷:太平       D.求于后世哉             知:了解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2分)

    A.尚得余闲吟咏性情    州司临门,急星火

    B.又忆可忆者,载诸楮端  实迷途未远

    C.思借声诗代年谱    处涸辙犹欢

    D.岂欲以有韵词     悦亲戚情话

    3.下列各句中,全都表现张煌言“好为诗歌”的一组是(2分)

    ① 然犹时时窃为之                      ② 往来赠答,岁久盈箧

    ③ 尚得于余闲吟咏性情                  ④ 无时无事不足以响动心脾

    ⑤ 嗣是缀辑新旧篇章,稍稍成帙          ⑥ 始知文字亦有阳九之厄也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③⑥    D.④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作者十七年中写诗编集遇到多次厄运,接连不断的“亡诗”记录,是诗的不幸,也是诗人的不幸,国家的不幸。

    B.作者靠“索”“忆”只得了所有诗作的一部分,但他依然要编成诗集,这是因为作者青少年时期酷爱写诗,但诗稿很多都在战火中散失了。

    C.作者笔下的杜甫、陶潜等历史人物,都经历了激剧动荡的年代,遭受过厄运的打击,他们的志向和情操使作者深受感动。

    D.诗集之所以命名为“奇零草”,是因为诗篇散落,已非全貌;还因为集中所收,都是作者在战斗岁月的间隙中写成的。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但少陵当天宝之乱,流离蜀道,不废风骚,后世至今,名为诗史。(3分)

    (2)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陈情表》)(3分)

    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7-8题(6分)

    《读山海经》①

    陶渊明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②,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

    徒设在昔心③,良辰讵④可待!

    注释:①《读山海经》共十三首,成一组,本诗是第十首。《山海经》共十八卷,内容多是记述古代海内外山川异物和神话传说。②干戚:盾牌和板斧。③昔心:过去的壮志雄心。④讵:岂。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中所写的“精卫”和“刑天”是《山海经》中的两个动人的故事。作者在诗中歌颂了精卫和刑天的坚强斗争精神,寄托着诗人慷慨不平的心情和意愿。

    B.“猛志固常在”中的这个“固”字点明刑天的“猛志”本为其生来所固有而永不衰竭,无论失败还是死亡终不能使其消减。

    C.这首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写了这两个英雄的悲剧。良机已失,徒怀雄心,但他们也不存忧虑,毫无悔意。通过精卫和刑天的失败,表达自己失落消沉之情。

    D.这首诗写法曲折,意义较为隐晦,风格和情调与以上所选各篇大不相同,但在豪放之中仍然保持了诗人托物寄兴、精练含蓄,说理议论自然妥帖的特点。

    2.《归去来兮辞》中有“乐琴书以消忧”一句,请问作者在“忧”什么?联系本诗,谈谈你的理解。(3分)

    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学作品阅读 共 2 题
  1. 文学名著阅读(10分)

    1.下列关于《三国演义》情节和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赤壁之战前夕,曹操对明月,奠长江,横槊赋诗,高唱“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让我们看到一位慷慨豪壮、壮志凌云的历史英雄。

    B.曹操病重,招近臣托孤,指定曹丕为继承人,并下令设疑冢七十二座,“勿令后人知吾葬处,恐为人所发掘故也”。然后死去。之后华歆逼献帝立曹丕为魏王。

    C.诸葛亮积劳成疾,旧病复发,叹恐不能生,于是他祈禳北斗以求延寿,只要七日主灯不灭,就可增寿,不料魏军来袭,魏延闯帐禀事,扑灭主灯,诸葛亮大怒,拔剑欲斩魏延。

    D.曹操病,华佗欲为其手术,曹操疑华佗为关羽报仇,下华佗于狱中而死,最后曹操也不治身亡。

    E.吕布在白门楼被缢死前曾说过一句话:“大耳儿!不记辕门射戟时耶?”吕布说这句话是希望刘备替自己向曹操求情。当初袁绍派纪灵攻打刘备,刘备向吕布求助。吕布请双方一同赴宴,提出通过射箭方式决定两家战或和的方案,双方都同意。最终,吕布一箭射中辕门外画戟小枝,使得双方罢兵,替刘备解了围。

    2.简答题:以下两题任选一题作答。(5分)

    (1)《三国演义》第四十二回“张翼德大闹长板桥”中,张飞是如何吓死曹操一方的夏侯杰的?刘备又为何说他“勇则勇矣,惜失于计较”?请简述之。

    (2)阅读下面《三国演义》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5分)

    时庞羲探知张鲁欲兴兵取川,急报知刘璋。璋平生懦弱,闻得此信,心中大悦,急聚众官商议。忽一人昂然而出曰:“主公放心,某虽不才,凭三寸不烂之舌,使张鲁不敢正眼来觑西川。”

    正当刘璋束手无策之际,谁自告奋勇前去许都?他去许都干什么,结果如何?请简述事情的经过。

    选(       )答:________

        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子曰:“……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

    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

    1.根据上面材料说说儒家认为怎样的行为是“无耻的?

    答:________

    2.结合上面文段,说说你是如何理解孔子所说的“行己有耻”及孟子的耻辱观。

    答: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如何打造“健康的网络文化”

    王君超

    对当前文化生态影响最大的是什么文化?是网络文化。

    独特、开放、共享的网络文化,在促进民主、张扬人民的表达权等方面贡献甚巨。西方学术界借用“第五等级”一词,指称互联网及其用户对社会的影响,用以区别被称为“第四等级”的传统媒体。由于网络复制和呈现的是现实的社会关系,其文化形态呈现出一定的多元性、可塑性以及与其他文化的共融性。造就更为健康的网络文化,是当前文化建设的话题中应有之义。

    健康的网络文化有赖于健康的传播内容。在“关系为王”日益凸显的社交网站时代,“内容为王” 仍然是网络传播的主旋律。网络能否一领媒体风骚,不仅取决于其旺盛的人气、独特的传播方式和弥漫的民主、自由气息,更取决于其内容是否真实、可靠。由于网络即时发布、碎片化传播、把关弱化的特性,以及博客、微博等的“自媒体”属性,使其在内容的真实性、教育性方面无法与传统媒体比肩。但是,“公民推客”通过不断的互动与刷新,可使网络努力呈现真实的事件与舆情;网民通过提高媒介素养,对谣言、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加以抵制,有利于保持网络文化的正气;网民通过上载、分享健康信息和有创意的文化产品,则有助于维护网络文化的多元性和创新品质。

    健康的网络文化需要创新的管理文化。互联网彻底改变了人类的沟通方式和效率,使得“网络民意”成为时代的强音。但是,由于“扭曲传播”①现象的存在,难免会使网络空间滋生乱象:“水军”、“推手”②操纵舆论,骇客、病毒无孔不入,“推手造星”泛滥成灾,违法、不良信息屡禁不绝,从而使得网络文化呈现出一定的复杂性。“网络公民”在畅享“信息高速公路”便利之时,个人隐私时有被侵犯之忧;信息超载和“数字鸿沟”的客观存在,也使得网络秩序备受诟病。从全球来看,公众期待的“网络公共领域”和“理想的传播情景”依然只是愿景。因此,造就健康的网络文化需要科学、包容、创新的管理文化护航。网络管理贵在科学决策、艺术疏导。

    健康的网络文化需要崭新的“粉丝文化”。曾几何时,“粉丝”这个网络亚文化现象,一跃成为网上最受关注的“文化奇观”。“粉丝”不仅是明星的拥趸,也是明星的社会符号。以往网络事件中的一些“粉丝”,往往画地为牢、互相攻击,常让口水淹没了真相。须知“粉丝”与明星的关系恰如水之于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造就健康的网络文化,需要构建崭新的“粉丝文化”:不是唯我独尊、党同伐异;而是诉诸理性,彼此包容,尊重对方的表达权、质疑权和批评权。

    网络文化植根于互联网,影响全社会。在一定程度上,网络文化构建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只有健康的网络文化,才能让真诚与理性为伴,让民意健康生长。

    (摘自《人民日报》有删节)

    【注】①扭曲传播指信息在传播过程中被层层扭曲,以至面目全非。②网络水军指受雇于网络公关公司,为他人发帖回帖造势的网络人员。网络推手,又名网络推客,指那些懂得网络推广并能应用的人。

    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决定网络能否引领媒体风骚的诸多因素中,内容的真实可靠比网络的人气、传播方式等更重要。

    B.虽然网络在内容的真实性等方面比不上传统媒体,但推客、网民可以通过一些积极的行动来弥补这些不足。

    C.以往有些“粉丝文化”是唯我独尊、党同伐异的,而崭新的“粉丝文化”则要求理性,互相包容、尊重。

    D.网络文化构建了我们的生活方式的原因在于网络文化植根于互联网,影响了全社会。

    2.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网络文化的特点。(3分)

    ________

    3.“公众期待的‘网络公共领域’ 和‘理想的传播情景’”怎样做才不至于“依然只是愿景”? (3分)

    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这篇小小说,完成后面题目。

    汤学春

    徒儿功成,拜别师父下山。

    师父送至山门。

    风雨凄迷,山色空蒙。

    山风拂动师傅银髯,撩起师父衣带。师父走了,就如山间一片飘零的黄叶。

    这是师父最后一个徒儿,师父再也不会收徒了。师父潜心武功绝技“天罡刀法”的修炼,终生不娶,因而没有子嗣,以后就只有师父一个人孤守寒山了。这也是师父一生中最疼爱的一个徒儿,聪明好学,伶俐精明,平日饮食起居待师父如同亲父。师父于是把毕生心血全都传给了他。此时此刻,师父望着徒儿踽踽而行的背影,心想以后他立足江湖,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因而孤寒凄苦的同时,心中也就有了欣慰。

    可是,就在这时候,徒儿回首了。

    师父一怔。

    徒儿不该回首,这是武林中的规矩。徒儿回首意味着他对师父还有所求。可是,这位风烛残年的师父已经一无所有了。

    是师徒情份实在难分难舍么?

    师父想到这层,心中不快;似这等儿女情长,今后怎生成得大器?却又一热: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何况自己待他如同亲生,这孩子怎能丢舍得下也是人之常情。这么想着,又见那凄迷冷雨,徒儿可还是光着个脑袋呢!于是一阵心痛,慌忙回身找了把雨伞,给徒儿送去。

    徒儿在前面断崖边的青石板小道上跪下了。

    师父热泪盈眶,慌忙上前伸出双手,欲将徒儿扶起。

    却是扶不起。

    师父愕然。

    一会儿心里明白了,师傅好容易冷静下来,说:“天罡刀法乃我平生绝技,于今你已经得到了,可以无敌于天下了,你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徒儿拜磕在地,说:“师傅曾教我,金、木、水、火、土五行相克相生,徒儿想这天罡刀法总有解法,望师父教我。”

    师父说:“刀法乃精、气、神所致,实在五行之外。”

    “谢师父。”徒儿起来,拱手。然后背转身去,却是不走。横在小道上,如一截树桩。

    “师父,天罡刀法就算无敌于天下,若是师父另传他人,徒儿与他也只是个平手。”

    师父长叹,说:“为师已是风烛残年,你是我最后一个徒弟,这话可不是今天说的呵!”

    “别怨徒儿放心不下。”徒儿说着,别过脸拿眼睛向小道一边的断崖斜斜,“师父从这儿跳下去,就算说了真话。”

    断崖万丈,但见崖边烟缭雾绕。

    师父心中打个寒噤,随即哈哈大笑。

    师父说:“只是担心爱徒的刀法未必学到了家。”

    徒儿想,他的刀法已经炉火纯青,这一点他自己心里绝对有把握;师父笑,说明这刀法果然有解。

    “求师父指点。”徒儿又跪下了。

    师傅把撑着的伞收拢,一边说:“何必如此多礼,起来吧。”

    待徒儿起来,师父将那伞伸到他面前说:“你未必一刀能断得了它。”

    徒儿知道江湖上有以伞为兵器的,并且巧藏机关,暗器伤人煞是厉害。但是师父所用兵器虽多,唯独没用过伞;况且,这把普通的竹骨纸伞,还是他自己给师父买的,就在附近小镇上一家伞铺里买的。难道师父有什么神功一下子将它变成了铜针铁骨?即使是铜针铁骨,他的天罡刀法只要斜削下去也能将它挥为两段。

    徒儿于是想:好吧,就削了这伞,看你老东西还有什么说的!想罢,抽出刀来,运足平生功力,斜着照准那伞,一刀挥去。

    这自然是一把极普通的伞,哪里需要许多功力。一刀下去,纸伞顿时骨散筋飞,老师父手里握着的只是一把竹匕。然而说时迟那时快,就在徒儿用力躬身的一瞬,师父的竹匕也就从他的后脑直穿咽喉,把他钉在青石板上。

    山雨凄迷,山风如诉。

    师父老泪纵横,一声长啸,扑下山崖。

    (选自《小小说十年宝典》)

    1.下面对小说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徒弟的本领真的没有学到家。只学到了用刀之法,却没有学到为人之道;不懂得学艺先学做人的道理,更不懂得“刀法乃精、气、神所致”的武术真谛。

    B.师父哈哈大笑,因为徒儿希望自己天下无敌,有这样的雄心壮志,师父很高兴。在心中决定要成全徒儿。

    C.师父说:“只是担心爱徒的刀法未必学到了家。”说明徒儿的天罡刀法还没有练成,确实有破法,但师父不想将破法教给徒儿。

    D.一把普通的伞,在师傅手中,能轻易化作一招毙命的利器,体现了师傅所说的“刀法乃精、气、神所致”变化随心的刀法真谛

    E.结尾处的这场较量,其实已是人格武品的较量,通过师徒对伞的处理,高下已分。小说以伞为线索,以小见大,深化主题。

    2.“风雨凄迷,山色空濛”,写景简洁,试分析这一句写景的作用。(4分)

    3.这篇小小说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请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6分)

    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3 题
  1. 请选择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句子填入横线处(填序号即可)。(3分)

    那个春天的黄昏,当满树繁花不经意间闯入我的眼帘,我的心不禁为之震颤。我惊诧,三年时间,树天天在,花年年开,_____①___ ,一连好几天,____②____,望它们于无声处悄然散发着生命的芬芳。美丽的花树,寂寞的花树,使我领悟了一句话: ____③____。

    A.可对这近在咫尺的美,我竟然从未留意过

    B.可我竟然从未留意过这近在咫尺的美

    C.我带着一种愧疚的心情站在阳台上望它们

    D.我天天都在阳台上望它们,带着一种愧疚的心情

    E、美丽如河流,越深越无声

    F、美丽如醇酒,越久香越浓

    答:①________ ________  ② ________   ③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面一段文字中有多处语法上的错误,请找出四处并写出修改意见。(4分)

    汉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字之一,是中华民族乃至世界文明最可宝贵的文化财富①。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正确使用汉字,尊重汉字②。当前社会上汉字存在着诸多不规范现象③,错字、别字现象较普遍,损坏了汉语的优美和纯洁④。商务印书馆以图书的高品质著称于世⑤,其编校部门在长期编校实践中,依据国家有关汉字规范整理出常见的易混易错汉字表,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读者查考⑥。

    (1)第____处,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____处,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____处,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____处,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6分)

    一些负面事件,都能引发公众强烈的情绪波动,引发“舆论围观”。公众开始必然力挺围观,确以为“围观可以改变现状”。当看守所的“非正常死亡”变得跟交通事故一样平常,当拆迁自焚变得和矿难一样频繁,当突发事件的死难者抽象为冷冰冰的数字,当无良商家为牟利在食品上的所作所为,早已成为“审毒疲劳”,曾几何时,这些负面事件涉及的社会公义、道德已很难触发公共痛感。到后来,民众发现这个世界的运行规则并没有因为你的“围观”而改善。

    请你就“舆论围观”现象发表你的看法。(150字左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材料一:巴尔扎克有一个癖好,只用缺口的杯子,买了新杯子,他会用调羹,在杯子上轻轻敲出一个小小的缺口,巴尔扎克用有缺口的杯子,是想提醒自己,无论写了多少作品,这些作品上都有一个缺口,以此来激励自己,写下一部,将这个缺口补上。

    材料二:沉香是我国名贵的中草药材,是高级的香料。有一种树叫沉香,但它不会直接产生沉香,为了得到沉香,当地农民用力在沉香树上砍出缺口,树脂顺着伤口溢出,覆盖在伤口表层,不久,伤口处结成一层厚厚的痂,过几年,农民把痂取下,就是沉香。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