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7 题,其中:
null 18 题,单选题 7 题,非选择题 2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22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中等
null 共 18 题
  1. 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致力于人的精神自由的思考并且注重思辨的思想家,最有可能的应该是

    A. 孔子

    B. 荀子

    C. 韩非子

    D. 庄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从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到西汉时期“独尊儒术”的文化体制与思想局面的转变里,我们能够看到

    ①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②学术思想自由发展的终结

    ③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确立

    ④中央集权的加强和自然经济的鼎盛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末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已非儒学之正宗。”从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 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的学风

    B. 顾炎武主张废除儒家思想

    C. 顾炎武批判“心学”对儒学思想的背弃

    D. 顾炎武批判“心学”的空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得出西汉早期就已经发明了书写用纸这一结论的证据,主要来自

    A. 马克思的论述

    B. 考古领域在汉代墓葬遗址中发现纸片

    C. 蔡伦改进造纸术

    D. 蔡侯纸的说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金史》有这样的记载:“船中有贲火炮名‘震天雷’者,连发之,炮火明。”“其守城之具有火炮名‘震天雷’者,铁罐盛药,以火点之,炮起火发,其声如雷,闻百里之外。”这段话主要说明

    A. 金人喜欢打仗、玩炮竹、放鞭炮

    B. 除金人外,其他地方还不知道火器

    C. 宋金时期,火药已较为普遍地运用在军事上

    D. 火药和火器的发明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元杂剧把中国的戏曲艺术推向了成熟,以下关于元杂剧产生原因的推测,正确的是

    A. 戏曲界“徽汉合流”的局面带动了元杂剧的产

    B. 流传甚广的昆曲促成了元杂剧的出现

    C. “瓦肆”之类娱乐场所和知识分子科考无望而致

    D. “同光十三绝”等着名艺人的出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普罗泰格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这一名言

    A. 关注人类道德

    B. 否定神的意志

    C. 探究社会正义

    D. 批评苏格拉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图片中的人物曾经说过“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在永恒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这是我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所以说他

    A. 崇尚人性

    B. 反对宗教信仰

    C. 倡导个人私欲

    D. 追求理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下列关于文艺复兴的意义,说法正确的是

    ①冲破了基督教神学桎梏

    ②开辟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道路

    ③演绎了人类艺术史上的辉煌

    ④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重要的相同之处是

    A. 主张推翻封建专制制度

    B. 头指向天主教会,歌颂理性

    C. 是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

    D. 倡导建立民主共和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西欧在16世纪出现宗教改革,能够说明

    ①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

    ②天主教会已成众矢之的

    ③人文主义的传播

    ④德国的政治分裂状态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在法国,为行将到来的革命启发过人们头脑的那些伟大人物,本身都是非常革命的。”材料中的“伟大人物”应该是指

    A. 智者学派

    B. 人文主义者

    C. 宗教改革家

    D. 启蒙思想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下列图片中的人物和他的成果能够改变历史,是因为历史提供了条件。这些条件包括

    ①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④殖民扩张带来的市场需求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如今人们日常生活中普遍使用的IC卡实际是运用的磁感应理论。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并为电气时代的到来奠定基础的理论,在历史上诞生于

    A. 19世纪80年代

    B. 19世纪30年代

    C. 19世纪90年代

    D. 20世纪初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达尔文进化论学说最直接的社会意义在于

    A. 鼓励了社会的竞争意识

    B. 进一步挑战了教会的权威

    C.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D. 促进了人口的大幅度增长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1825年9月27日早晨发生的情景是难以描述的。许多参加这一历史事件的人整夜都不能合眼,一直站着。人人精神振奋,心情愉快,有些人喜形于色,另外一些人惊讶不已,使得这个场面丰富多彩。列车在预定的时刻开动了。”列车的动力和能源来自

    ①蒸汽机

    ②内燃机

    ③电动机

    ④煤炭

    ⑤电力

    ⑥石油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①④

    D. ①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20世纪科技发展中,与当今人们的经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最引人注目的成果是

    A. 电话

    B. 无线电报

    C. 电子计算机

    D. 有线电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下列来源于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体现出的社会变化不包括

    A. 互联网替代了其他信息传媒

    B. 信息技术革命在中国得到迅速发展

    C. 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密切

    D. 高新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7 题
  1. 郎宁和苏敬两位同学来到古代中国科技成就陈列馆,看到了下列两幅名叫“浑仪”的照片,有了如下一段对话,他们的判断比较接近史实的一项是

    A. 郎宁:这一组雕塑作品表达了科技是生产力的寓意

    B. 苏敬:不对,这一组雕塑作品是想证明古代中国科技发达

    C. 郎宁:如果是科技仪器的话,应该是张衡的测量地震的仪器

    D. 苏敬:它给人一种宇宙洪荒的感觉,应当是天文观测的仪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后人之所以称杜甫的诗为“诗史”,主要由于

    A. 杜甫的诗反映了唐帝国由盛转衰时期的社会现实

    B. 杜甫游历和描写了中国的大好河山

    C. 杜甫写了“三吏”,抨击社会的黑暗现实

    D. 杜甫是一位“苦难诗人”和历经沧桑的时代歌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源远流长的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下列图片呈现的汉字字体最早出现的是

    A.

    B.

    C.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人物中,被誉为“人文主义之父”的是

    A.

    B.

    C.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使人类克服了经典物理学的危机,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有了革命性的进步”这一结论最应该送给

    A. 相对论的提出

    B. 量子论的提出

    C. 质量守恒定律的提出

    D. 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1830年9月,美国人科林斯准备离开纽约去外地旅行,他不能选择的出行工具是

    A.

    B.

    C.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英特尔公司副总裁肖恩·马洛克曾经说:“因特网是魔幻的第七大洲,在这里,每个人只需敲几下键盘就可以了解到世界上的所有知识。”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因特网能够使信息的及时反馈得到实现

    B. 用户可以在网上查询所需要的资料

    C. 因特网具有其他三大媒介的传播功能

    D. 电脑可以代替人脑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2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启蒙思想家把欧洲的封建制度比作漫长的黑夜,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

    材料二难到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腿上带着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

    ——《伏尔泰语录》

    材料三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多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启蒙思想家为什么把封建制度比作“漫长的黑夜”?“理性的阳光”指什么?

    (2)材料二体现了什么思想?如何评价?

    (3)归纳材料三所体现的思想,并指出这一思想的历史影响。

    (4)在自由这个问题上,材料二与材料三各侧重于什么?

    (5)综合以上材料,归纳启蒙运动的历史意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把实验室里的发现转变为赢利工业的产品过程中,可以辨识出四个主要阶段,每一阶段各关涉到新电学原理的一种不同的实际利用。这些阶段是电报和电话、电镀、弧光灯照明,最后是白炽丝灯。其中第一项需要很小的电流,主要是导致了电池组和接受器的改进,并且因此大大地发展了电学理论。……电镀需要强大的电流,就优先使用了某些由电机产生的电,……但电镀工业的需要绝不会很广泛,只有到照明和动力的发展才提出对强大电源的需求。……如此看来,从法拉第1831年发现电磁感应定律到爱迪生的电的应用,中间隔了五十年,并非由于科学或技术的滞后,而主要是由于经济和社会的原因。19世纪中叶还无法可以使得有组织地利用科学的意图达到能够生利的阶段。可是一旦达到这个阶段,也就无法遏制它,电光和电力已经来到了。

    ——贝尔纳《历史上的科学》

    材料二科学开始对工业没什么影响。纺织、采矿、冶金等工业革命之初的种种发明,极少是由科学家们作出的。……不过1870年以后,科学开始起了更加重要的作用。渐渐地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组成部分。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电力时代,也就是第二次技术革命,其引发力量不是来自生产技术本身,而是来自似乎同生产没有关系的科学研究成果。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材料三19世纪最后30年的经济数据表

    表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年平均增长率(%)

    时间

    英国

    美国

    法国

    德国

    1874—1890

    1.7

    5.2

    2.1

    3.5

    1891—1900

    1.6

    3.5

    2.6

    4.8

    表二:世界贸易指数和贸易总额

    年份

    世界贸易指数(以1913年为100%)

    贸易总额(单位:10亿法郎)

    1880年

    36

    68.8

    1890年

    49

    94.2

    1900年

    68

    118.2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电的技术应用大体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电气技术应用于生产的条件有哪些?

    (2)据材料二,概括1870年以后的工业革命的特征,并且摘引有价值的材料、同时任举一例加以说明。

    (3)材料三显示的世界经济的发展状况如何?它们与1870年以后的工业革命有怎样的关系?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