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2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3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名篇 1 题,选择题 3 题,语言应用 2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5 题,困难题 5 题。总体难度: 中等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

    人类是唯一会脸红的动物

    人类是唯一会脸红的动物,达尔文把这一行为称作“最独特和最具人类特征的表情”。达尔文早在研究进化论时就已注意到这个问题了。他发现,不论是哪个国家、哪个民族的人,在感到难为情时都会面红耳赤,而包括一些灵长类在内的高级动物却不会出现脸红。达尔文解释不了这种奇怪的现象。著名生物学家、美国埃默里大学的弗朗斯·德瓦尔教授也把脸红描述为“进化史上最大的鸿沟”之一。他说:“我们是唯一对尴尬情境或者谎言被揭穿时脸会变红的灵长类动物。”可是,为什么我们需要这种表达内心情感的信号呢?

    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脸红是由人的大脑决定的。当遇到特殊刺激时,人们通过眼睛、耳朵等感受器官把刺激信号传给大脑皮质,而大脑皮质的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刺激肾上腺,而肾上腺受到刺激,就会分泌出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在体内由酪氨酸转变而来,它的作用特点是,少量分泌时能够使血管扩张,尤其引起脸部的皮下小血管扩张;可是大量分泌肾上腺素的时候,反而会使血管收缩。当外界刺激比如害羞等信号传入大脑的时候会分泌少量肾上腺素,就引起面部血管扩张,血流增加,血的颜色是红的,所以容易引起心理性脸红。

    科学家认为,如果用“险恶、野蛮和无礼”来描述人类早期社会是正确的话,那么冒犯是可能导致暴力冲突的。结果,人类就发展出了表达歉意的方法,以告诉别人他们为自己所做的事而感到后悔。

    想想你们家那条狗的表现,当它在你的院子里刨坑被你发现时,它就在地上打滚。你的狗躺在地上向你展示它的肚子,告诉你它不想在此时挑战你的愤怒——这是痛悔的表示。对大多数人来说,很难对一条在地上翻滚的狗继续保持愤怒。与此类似,脸红可能是人为自己的错误行为而懊悔的标志。通过脸红,我们可以告诉别人我们认识到了自己做得不对,我们正为此付出代价。而此时看到我们脸红的人则可以了解我们在那一刻所经历的不快感受,脸红也许就是我们对所犯错误表示歉意的身体语言。

    当然,对人类来说,语言才是最主要的交流方式。但是语言是受意识控制的,可以进行欺骗,而不受意识控制的脸红却能透露真实的想法,这些想法有时是你想用语言掩饰的。脸红发出的信号有时甚至比语言还要准确:脸红会让人们的撒谎变得困难。因此脸红使人类保持诚实可信,促使群体更团结。

    在哺乳动物中,只有灵长类具有三色视觉,能够看到由三原色组成的彩色世界,其他哺乳动物都是色盲。如牛、羊、马、狗、猫等,几乎不会分辨颜色,反映到它们眼睛里的色彩,只有黑、白、灰3种颜色,如同我们看黑白电视一样单调。感谢造物主让人类有一双最敏感的眼睛,也只有这双眼睛才能捕捉到脸红的信息。

    (摘编自《百科知识》)
    1.下列关于“人类脸红”现象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的脸红是不分国家、不分民族的,达尔文认为这一行为是最独特和最具有人类特征的表情。

    B.人类的脸红是表达内心情感的需要,其他灵长类动物并不会出现脸红,人类的脸红具有唯一性。

    C.人类脸红是因为大脑皮质通过感觉器官接受到外界刺激信号后,刺激肾上腺分泌出了肾腺激素。

    D.人类的脸红是人类某些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生理上与面部血管扩张,血流增加有必然的联系。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如果说人类早期社会是“险恶、野蛮和无礼”的,那么,脸红就是人类为避免冲突而表达歉意的方法。

    B.脸红也许可以告诉别人我们认识到了自己做得不对,向别人表达了歉意的同时,也表明自己饱受自责。

    C.脸红和语言相比,不受意识控制的脸红更能传递人类的真实情感,而语言受意识控制,可以言不由衷。

    D.人类是唯一会脸红的动物,因为其他哺乳动物都是色盲,不会分辨颜色,看不到三原色组成的彩色世界。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弗朗斯·德瓦尔教授认为脸红是“进化史上最大的鸿沟”,这也说明脸红是人类和其他灵长类动物的最大区别。

    B.人是否脸红,与大脑皮质接受刺激信号的强弱有关系,如果大脑皮质接受的刺激信号过强,就不会引起脸红。

    C.狗犯错后,躺在地上向主人展现它肚子的行为,是在向主人表示自己的痛悔,并以此来平息主人对它的愤怒。

    D.脸红对人类社会具有良性功能,它可使人类保持诚实可信,人类群体更团结,因为脸红让人们撒谎变得困难。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虎啸震千山

    聂鑫森

    年逾古稀的老画家高昌,阔别故乡虎山县三年后,欣然归来了。不是应县委、县政府的邀请,而是主动打电话要来,声明路费、住宿费、餐饮费都由自个儿掏,决不增加公家的任何负担。

    虎山县在本省的西南角,从省城坐火车去也就十几个小时,高昌居然三年没来。以前,每年他必来两三次,都是县委、县政府邀请的。虎山县一直戴着顶“贫困县”的帽子,属“老、少、边、穷”地区。

    为了稳稳地戴牢“贫困县”的帽子,省城、京城若有掌实权的大人物下来视察,县里没有什么稀罕东西款待,就提早把高昌接来,现场画张指画相赠,既不算是行贿,但画的名贵明摆着的,于是便会不断得到各级部门的扶贫救助款。除此之外,高昌只要听说县里有建希望小学、救灾、助残的消息,便会慷慨地寄钱过去。尽管他出来读书、工作几十年了,老家也没什么直系亲属。

    “著名指画家”的头衔没变,对桑梓之地岂能不关心?”

    三年前,虎山县新换了县委书记和县长。一个叫荒薪,一个叫魏艾。都是三十岁不到,是名副其实的“80后”。他们到省城开完会后,特地来看望高昌。

    荒薪说:“高老,这么多年来,家乡真的麻烦你了,又是画画,又是捐款。我们上任后,下决心带领全县人民脱贫致富。”

    “好。你们需要我做什么?尽管提。”高昌一捋花白的胡须,说。

    魏艾说:“在没有摘掉‘贫困县’这项帽子前,我们绝不邀请你回家乡,也决不麻烦你去作什么应酬画。靠国家拨款扶贫,那是庸人之举,得苦干、实干、巧干,把经济搞上去!”

    高昌说:“画画,捐钱,我愿意!更佩服你们年轻人,有胆有识,敢想敢干。好,我在省城的家里静候佳音。”

    末了,荒薪说:“高老,我们想最后麻烦你一次,请你画一张画,就挂在县委常委会议室里,让我们一看见画,就脸红,就心跳,就不敢有丝毫松懈。”

    高昌一笑,说:“你一定想好画题了,快说,让我画什么?”

    “远景是家乡的虎跳山,近景是花树丛中的一个鹞窝,襁褓中睡着一个婴儿。题款为:‘靠国家财政哺乳,贫困县永远是贫困县。’”

    高昌蓦地站起来,向内室喊道:“老伴,快拿酒来!这幅画我想了好多年了,只是怕冲撞了父母官,没有画。你们有这种心怀,老夫要谢谢你们了。”

    这三年,虎山县没邀他回去画过应酬画,也再没上门来求画去送人。

    高昌看报看电视,或者打电话找熟人打探消息,虎山县真的甩开膀子干得热火朝天:发展多种经营,培育规模产业,种粮、造林之外,开辟了中草药园、水果园、蘑菇基地、蔬菜大棚、野猪和野兔养殖场。并引进外资、内资,办工厂进行深加工,家具厂、竹器厂、罐头厂、腊制品厂、酱菜厂、石料厂、中药厂……“贫困县”的帽子摘掉了。

    可荒薪、魏艾没有邀请高昌回老家来。

    高昌心想:这两个年轻人野心不小,还想好上加好,要让他真正地刮目相看。他等不及了,打电话通报一声,自个儿就来了。

    到车站接车的,只有两个年轻人,他们说,书记、县长交代了,由他们陪高老参观,想去哪都行。高老满意了,书记和县长才敢来拜谒,否则,无脸见人啊。

    高昌扎扎实实参观了四天,走工厂,访园圃,看基地,问农家,虽然有些累,却心花怒放,不是一朵两朵,而是成团成簇。

    高昌用手机联系上了书记和县长,说他要设晚宴感谢县委常委全体同志,人必须到齐。吃完饭,他要当众展示他带来的一幅指画新作。有一个不来吃饭的,他就立马回省城去!

    晚宴设在高昌下榻的五星级“虎山宾馆”,是由一位虎山县籍的台商开办的。

    荒薪说:“高老考察了几天,你说满意了,我们才敢来。”

    “旧貌换新颜,我太高兴了。”

    魏艾说:“你请客,怎么行?我已通知办公室的人去埋单。”

    “我是代表老百姓,谢谢你们。这点钱,我还出得起,早把款付了。来,我敬各位一杯,你们辛苦了!”

    酒过三巡。

    高昌拿起放在身边的一个长条型木盒子,从里面取出一轴画来。

    “荒薪、魏艾二位小友,请你们一个人拿住一端,展开来。”

    这是一幅四尺整宣的横幅,画的是一只立于山岗上的老虎,仰天长啸;身后是青松、翠柏、杜鹃花。画名为《一啸震千山》,还题了一首小诗:“方兴未艾致富忙,放眼故乡着新装。襁褓不留哺乳虎,雄风卷过万山岗。”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老画家要回故乡看看却声称自己掏钱,是因为在他心目中,虎山县还是那么贫穷落后,不想再增加公家的负担。

    B.高昌虽然对县领导用自己的名气换取救助款的事深恶痛绝,但只要家乡需要建学校、救灾、助残,他还是会慷慨相助。

    C.新任县领导请高老画一幅“襁褓”图,用心良苦,是希望可以借此激励自己奋发图强,带领家乡人民摆脱贫困。

    D.虎山县实现了脱贫,县领导却没有主动邀请高老前来,他们是想让老画家不请自来,以便给他一个惊喜。

    E.小说最后宴会厅里响起的一片掌声,既有对老画家精湛画艺的赞许,也有对县领导勤政为民的执政作风的褒扬。

    2.小说叙事采用双线结构,线索分别是什么?有什么作用?试做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中的老画家高昌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6分)

    4.小说的主人公是老画家高昌,还是县领导荒薪、魏艾?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胡秋原:两岸破冰第一人

    (1)1910年出生于湖北黄陂的胡秋原,15岁时考入国立武昌大学学习理工,后因加入共青团,主编《武汉评论》,反对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屠杀共产党人而遭受白色恐怖的追捕。

    (2)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回国投身抗战,被任命为国防最高委员会秘书,《中央日报》副总主笔,以及《东南日报》和《香港时报》总主笔,并任暨南大学、复旦大学教授,创办《祖国》《民主》《政治文化》及《评论》等刊物,宣传全民族抗战。

    (3)1948年,胡秋原当选为国民党政府首届立法委员,1950年去台后仍任立法委员、中央研究院研究员、大学教授,独立主办《中华杂志》。胡秋原一生著作等身,达100余种3000余万字。他一生都在为促进中华民族统一奔走四方。

    (4)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海峡两岸统一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胡秋原力主两岸和平统一。他曾说,台湾和大陆是一个整体,大陆不能没有台湾,没有台湾便失去屏障;台湾不能离开大陆,离开大陆便成了国际孤儿。两岸必须统一在一起,否则两边都要受到损害。他特别强调:台湾想离开大陆搞独立,不但在政治上不可能,在经济上也做不到,如硬要分裂出去,受苦的还是台湾民众。

    (5)1988年4月,胡秋原在台岛发起成立“中华统一联盟”,并被公推为荣誉主席。9月12日,他无视台湾当局“三不”政策,偕夫人敬幼如、长女胡采禾及“统一联盟”代表,由美国旧金山直飞北京,是为海峡两岸隔绝40年后首位赴大陆访问的台湾高层人士,被誉为“两岸破冰第一”。

    (6)到达北京的当日,胡秋原就得到时任全国政协主席的李先念的亲切接见。胡秋原充满激情地说:“20世纪中华民族多灾多难,民族分裂的状况至今依然存在,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责任尽快地结束这个不幸。于是,我不管‘三不’不‘三不’,就迫不及待地来到这里与主席共商国是。”

    (7)之后,胡秋原应邀前往北京大学演讲,面对数千名师生,他慷慨激昂地说:“祖国大陆在极短的时间内,能制造原子弹、氢弹和使卫星上天,说明中国人能强;台湾的经济建设,能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说明中国人能富。如果我们中国能够统一,很快就可以富强起来。”话音刚落,全场爆发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8)他穿梭于大陆各地参观、访问,宣扬和平统一的主张,刮起了一股“胡秋原旋风”,也惹恼了李登辉。1988年9月21日,也就是胡秋原与邓颖超握手言统一的第六天,李登辉主持的国民党中常会开除了胡秋原长达50年的国民党党籍。在国民党执政机构中甚至有人叫嚣要“法办”胡秋原。

    (9)面对台岛当局的“法办”闹剧,胡秋原十分坦然,在完成行程逾万公里、长达36天的观光访问后,于10月18日凯旋返台。途经香港,他坦然对记者说:“我是公开去内地,我也是很光明地回去,我的话也是公开的,我没有得到共产党什么好处,我不过是讲了国共要谈判,两岸要统一,现在我更加强了这个信念……最重要的是,我是一个中国人,只要中国人不开除我,我做中国人到底了!我相信没有人再开除我的国籍,我还要尽做中国人的力量。”

    (10)飞机抵达台北机场后,面对数百名欢迎者,胡秋原即席演说,再次强调:“统一是全体中国人的责任,是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将来而筹谋。台湾一旦脱离祖国大陆,无论有多么成功,在国际强权环境下,都没有安全可言,前途都是暗淡的。因此,未来只有朝统一发展。”

    (11)1990年5月27日,台湾师范大学为胡秋原举行80寿辰演讲会,时年91岁的陈立夫面对上千名与会者微笑着说:“秋原这个人很勇敢,有浩气,他觉得海峡两岸今天应该讲和,不能再相互攻击,结果,他不管三七二十一,一个人忽然跑到北京了……”话音刚落,全场立刻爆发起雷鸣般的掌声。

    【相关链接】

    ①胡秋原(1910-2004)湖北省黄陂人,著名史学家、政论家和文学家。生平著作等身,达100多种3000余万字。中国国民党党员,台湾资深立法委员,《中华杂志》发行人,中国统一联盟名誉主席。1989年,美国传记学会将胡秋原列入《国际著名领袖人名录》,并颁发奖状。2004年5月4日,94岁的胡秋原荣获“中华文艺终身成就奖”。

    ②胡秋原深受顾炎武“明道教世”精神的影响,以天下国家为己任,不畏艰险,屡屡挺身而出,仗义执言,历经顿挫而矢志不渝。非议和谪贬,都无损于他的风骨。郑学稼先生曾说:“胡秋原是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镜子。”——(谢远笋《胡秋原——大家精要》)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开头三段主要概述了胡秋原早期的一些经历,突出了他的学术成就,为下文写他促进两岸统一的事迹做铺垫。

    B.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因为海峡两岸统一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所以胡秋原也力主两岸和平统一,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C.1988年9月,胡秋原飞抵北京,成为海峡两岸隔绝四十年后首位赴大陆访问的台湾人士,他也因此被誉为“两岸破冰第一人”。

    D.本文主要写了胡秋原的“破冰之旅”。胡秋原在访问大陆期间,从高层到民间,穿梭于各地,宣扬和平统一的主张,影响很大。

    E.胡秋原的破冰之举及民族和平统一的主张虽然遭到李登辉政府的强烈阻挠和反对,但也得到了一些知名人士的理解和高度赞扬。

    2.胡秋原认为两岸必须统一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3.胡秋原为促进两岸的和平统一做出了哪些努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4.作为“两岸破冰第一人”,胡秋原身上有着独特的人格魅力,它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梁冀字伯卓。为人鸢肩豺目,洞精党眄,口吟舌言,能书计。少为贵戚,逸游自恣。永和元年,拜河南尹。冀居职暴恣,多非法,父商所亲客洛阳令吕放,颇与商言及冀之短,商以冀,冀即遣人于道刺杀放。而恐商知之,乃推疑于放之怨仇,请以放弟禹为洛阳令,使捕之,尽灭其宗亲、宾客百余人。

    商薨未及葬,顺帝乃拜冀为大将军,弟侍中不疑为河南尹。质帝少而聪慧,知冀骄横,尝朝群臣,目冀曰:"此跋扈将军也。"冀闻,深恶之,遂令左右进鸩加煮饼,帝即日崩。复立桓帝,而枉害李固及前太尉杜乔,海内嗟惧,语在《李固传》。

    冀用寿①言,多斥夺诸梁在位者,外以谦让,而实崇孙氏宗亲。冒名而为侍中、卿、校尉、郡守、长吏者十余人,皆贪叨凶淫,各遣私客籍属县富人,被以它罪,闭狱掠拷,使出钱自赎,资物少者至于死徙。扶风人士孙奋居富而性吝,冀因以马乘遗之,从贷钱五千万,奋以三千万与之,冀大怒,乃告郡县,认奋母为其守臧婢,云盗白珠十斛、紫金千斤以叛,遂收考奋兄弟,死于狱中,悉没资财亿七千余万。

    元嘉元年,帝以冀有援立之功,欲崇殊典,乃大会公卿,共议其礼。于是有司奏冀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谒赞不名,礼仪比萧何。冀犹以所奏礼薄,意不悦。专擅威柄,凶恣日积,机事大小,莫不咨决之。

    不疑好经书,善待士。冀阴疾之,因中常侍白帝,转为光禄勋。不疑自耻兄弟有隙,遂让位归第,与弟蒙闭门自守。冀不欲令与宾客交通,阴使人变服至门,记往来者。南郡太守马融、江夏太守田明,初除,过谒不疑,冀讽州郡以它事陷之,皆髡笞徙朔方。融自刺不,明遂死于路。

    延熹元年,太史令陈授因小黄门徐璜,陈灾异日食之变,咎在大将军。冀闻之,洛阳令收考授,死于狱。帝由此发怒。收冀财货,合三十余万万,以充王府,用减天下税租之半。

    (节选自《后汉书·梁统列传》)

    【注】①寿:孙寿,梁冀的妻子。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能书计               裁:通“才”,仅仅

    B.商以冀               让:退让

    C.融自刺不              殊:死

    D.洛阳令收考授           讽:暗示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梁冀身为大将军却“极为跋扈”的一组是(3分)

    ①少为贵戚,逸游自恣

    ②吕放颇与商言及冀之短……冀即遣人于道刺杀放

    ③令左右进鸩加煮饼,帝即日崩

    ④枉害李固及前太尉杜乔,海内嗟惧

    ⑤机事大小,莫不咨决之

    ⑥冀闻之,讽洛阳令收考授,死于狱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②D.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梁冀阴险狠毒,残暴放纵。杀了吕放之后,又杀了吕放的弟弟洛阳令吕禹和他们家的宗亲、宾客百余人。

    B.梁冀阴险狡诈,工于心计。扶风人士孙奋家境富裕却很吝啬,梁冀就赠送给他四匹马,然后向他借钱五千万。

    C.梁冀居功自傲,骄矜跋扈。桓帝因梁冀对自己有援立之功,而欲礼遇梁冀,可梁冀还觉得礼遇不够优厚,很不高兴。

    D.梁冀贪婪成性,富甲天下。朝廷没收梁冀的全部财产,共三十多亿,用来充实国库,因此减免了百姓一半的租税。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各遣私客籍属县富人,被以它罪,闭狱掠拷,使出钱自赎,资物少者至于死徙。(5分)

    (2)不疑好经书,善待士。冀阴疾之,因中常侍白帝,转为光禄勋。(5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夏日三首(其一)

    张耒

    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

    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

    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

    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渔樵过此生
    1.颈联中哪二字最为传神,请指出并简要分析。(5分)
    2.这首诗是如何表现环境的“清”的?从中可以抒发诗人什么样的情感?(6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杜牧《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秦国统治者将剽掠而来的美玉金银珠宝等当成石头沙土,从而表现其奢侈之风。

    (2)《赤壁怀古》中苏轼面对滚滚长江,以酒祭奠明月,感慨人生的两句是:“              。”

    (3)庄子在《逍遥游》中称赞宋荣子能够坦然地面对世人的赞誉与非议时用了这样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3 题
  1.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当今社会,       ,总有那么一些不知敬畏是何物的人,他们不敬生命,不敬自然,不敬律令,不敬传统,不敬历史,不敬民意,不敬信仰,完了还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对于这种现象,要想      ,除了唤醒人们的敬畏意识,更重要的,是要健全制度、完善管理。

    A.鱼目混珠    振振有词    扬汤止沸

    B.鱼龙混杂    侃侃而谈    扬汤止沸

    C.鱼龙混杂    振振有词    釜底抽薪

    D.鱼目混珠    侃侃而谈    釜底抽薪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不仅韩剧《来自星星的你》有爱情的美好,有穿越时空的奇思妙想,也有诚实守信、谦恭礼让的传统美德,而且充满了时尚文化元素,给中国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B.“余额宝”是由国内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打造的一项全新的余额增值服务,这类产品兴起的根本原因是与利率没有市场化、存在较大的存款差价有莫大关系。

    C.俄罗斯外交部网站在3月28日公布的消息中指出,联合国大会在前一天通过的确认克里米亚公投无效的决议无效,并呼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稳定乌克兰局势。

    D.父母对孩子监护管理的缺失是造成青少年流浪乞讨的根本原因。所以,能否进一步完善未成年人的监护制度,是解决青少年流浪乞讨问题的重要途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恶性读书,等于恶性吃金鱼,而其起因是恶性考试。___________。

    ①譬如公司雇用人员修理机器,必考验其技术

    ②但是为了考试而读书,便是恶性读书

    ③有今日无与伦比的考试制度,才有今日无与伦比的恶性读书

    ④考试本来有其用处

    ⑤文官录用也必考验其学力,这自不必说

    A.③①⑤②④B.①⑤④②③

    C.④①⑤②③D.④②③①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根据语境补写两句话,使语段逻辑严谨,语言流畅。(6分)

    审视自然和社会,我们常常为一种叫坚守的美丽所打动。“严霜珍异类,卓然见高枝”,这是青松在严寒中的坚守;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这是革命烈士对信仰的坚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面的文字是从哪五方面说明“4G”优越性的?请简要概括(每点不超过6个字,5分)

    4G是第四代移动通信及其技术的简称,是集3G与WLAN于一体并能够传输高质量视频图像以及图像传输质量与高清晰度电视不相上下的技术产品。4G系统能够以100Mbps的速度下载,比拨号上网快2000倍,上传的速度也能达到20Mbps,并能够满足几乎所有用户对于无线服务的要求。而在用户最为关注的价格方面,4G竟然与固定宽带网络价格相当,而且计费方式更加灵活机动,用户完全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确定所需的服务。此外,4G可以在没有DSL和有线电视调制解调器覆盖的地方部署,然后再扩展到整个地区。很明显,4G有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著名作家麦家说人生必须配备的几副眼镜:一是望远镜,看远;二是显微镜,看细;三是放大镜,看透;四是太阳镜,看淡;五是哈哈镜,笑看人生。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除诗歌外,文体不限),确定标题;②不要脱离材料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