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0 题,其中:
选择题 14 题,实验题 1 题,填空题 2 题,计算题 3 题
简单题 20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4 题
  1. 关于行星绕太阳运动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所有行星都在同一轨道上绕太阳运动

    B.行星绕太阳运动时,太阳位于行星轨道的中心处

    C.离太阳越近的行星运动周期越大

    D.所有行星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在变力作用下,可以做曲线运动

    B.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不为零时,一定做曲线运动

    C.物体做曲线运动时所受的合外力一定是变力

    D.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竖直上抛一小球,小球又落回原处,已知空气阻力的大小正比于球的速度,则(       )

    A.上升过程中克服重力做的功大于下降过程中重力做的功

    B.上升过程中克服重力做的功等于小球重力势能的增加量

    C.上升过程中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小于下降过程中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

    D.上升过程中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等于下降过程中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伽利略曾设计如图所示的一个实验,将摆球拉至M点放开,摆球会达到同一水平高度上的N点,如果在E或F处钉上钉子,摆球将沿不同的圆弧达到同一高度的对应点;反过来,如果让摆球从这些点下落,它同样会达到原水平高度上的M点.这个实验可以说明,物体由静止开始沿不同倾角的光滑斜面(或弧线)下滑时,其末速度的大小(         )

    A.只与斜面的倾角有关

    B.只与斜面的长度有关

    C.只与下滑的高度有关

    D.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如图所示,一圆筒绕其中心轴OO’匀速转动,一个物体紧挨筒内壁上与筒一起运动,物体与筒无相对滑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受重力、弹力、静摩擦力、向心力四个力作用

    B.筒壁对物体的静摩擦力提供向心力

    C.筒壁对物体的支持力提供向心力

    D.物体所受的重力与支持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若将各行星绕太阳的公转均视作匀速圆周运动,金星绕太阳运动半径小于地球绕太阳运动半径。

    则(         )

    A.金星的公转周期大于365天

    B.金星公转的角速度大于地球公转的角速度

    C.金星公转的线速度小于地球公转的线速度

    D.金星公转运动的向心加速度小于球地球公转运动的向心加速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物体在水平恒力F作用下,由静止开始沿光滑水平面运动,经过一段时间物体的速度增大到v ,又经过一段时间速度增大到2v,在这两段时间内,力F对物体做功之比(         )

    A.1:1        B.1:2          C.1:3         D.1:4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民族运动会上有一个骑射项目,运动员骑在奔驶的马背上,弯弓放箭射击侧向的固定目标。假设运动员骑马奔驰的速度为v1,运动员静止时射出的弓箭速度为v2。跑道离固定目标的最近距离为d。要想在最短的时间内射中目标,则运动员放箭处离目标的距离应该为(         )

    A.  B.  C.  D.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近年来,人类发射的多枚火星探测器已经相继在火星上着陆,正在进行着激动人心的科学探究,为我们将来登上火星、开发和利用火星资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果火星探测器环绕火星做“近地”匀速圆周运动,并测得该运动的周期为T,则火星的平均密度ρ的表达式为(k为某个常数)(         )

    A.       B.         C.         D.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如图所示,物体A、B质量相同,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也相同,在大小相等的F1和F2的作用下,在水平面上移动相同的距离l,则(      )

    A. F1和F2所做的功相同

    B.两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做的功相同

    C.支持力对物体做的功相同

    D.合外力对物体做的功相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如图所示,一物体自倾角为的固定斜面顶端沿水平方向以的水平速度先后两次抛出,均落在斜面上。从抛出到落在斜面上,物体和斜面接触时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水平距离为,下落高度为,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

    A.

    B.

    C. =1:2

    D. =1:4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已知下面的哪组数据,可以算出地球的质量M(引力常量G为已知) (         )

    A.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周期T1及月球到地球中心的距离R1

    B.地球绕太阳运行周期T2及地球到太阳中心的距离R2

    C.人造卫星在地面附近的运行速度v3和运行周期T3

    D.地球的半径和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甲、乙、丙三小球分别位于如图所示的竖直平面内,甲、乙在同一条竖直线上,甲、丙在同一条水平线上,水平面上的P点在丙的正下方,在同一时刻甲、乙、丙开始运动,甲以水平速度v0平抛,乙以水平速度v0沿水平面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丙做自由落体运动.则(         )

    A.若甲、乙、丙三球同时相遇,则一定发生在P点

    B.若甲、丙二球在空中相遇,此时乙球一定在P点

    C.若只有甲、乙二球在水平面上相遇,此时丙球还未着地

    D.无论初速度v0大小如何,甲、乙、丙三球一定会同时在P点相遇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A、B、C三个物体放在旋转圆台上,动摩擦因数均为μ,A的质量为2m,B、C质量均为m,A、B离轴R、C离轴2R,当圆台旋转时, A、B、C都没有滑动,如图所示,则(         )

    A.A物体的静摩擦力最小

    B.C物体的向心加速度最大

    C.当圆台转速增加时,B比A先滑动

    D.当圆台转速增加时,C比A先滑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实验题 共 1 题
  1. 在做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时,让小球多次沿同一轨道运动,通过描点法画出小球平抛运动的轨迹。

    (1)为了能较准确地描绘运动轨迹,下面列出一些操作要求,将你认为正确选项的前面字母填在横线上:___________

    A.通过调节使斜槽的末端保持水平

    B.每次释放小球的位置必须不同

    C.每次必须由静止释放小球

    D.记录小球位置用的木条(或凹槽)每次必须严格地等距离下降

    E.小球运动时不应与木板上的白纸(或方格纸)相接触

    F.将球的位置记录在纸上后,取下纸,用直尺将点连成折线

    (2)一个同学在《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实验中,只画出了如下图所示的一部分曲线,于是他在曲线上取水平距离相等的三点A、B、C,量得=0.2m。又量出他们之间的竖直距离分别为h1=0.1m,h2=0.2m,g取10m/s2,利用这些数据,可求得:

    1物体从A到B所用的时间T=________ s

    2物体抛出时的初速度为______________m/s

    3物体经过B点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___m/s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填空题 共 2 题
  1. 长为L=0.5 m的轻杆,其一端固定于O点,另一端连着质量m=1kg的小球,小球绕O点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当它通过最高点速度v=3 m/s时,小球受到细杆的作用力为大小为________N,是________。(填“拉力”或“支持力”)(g=10m/s2)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如图所示,压路机后轮的半径是前轮半径的3倍,A、B分别为前轮和后轮边缘上的一点,C为后轮上一点,它离后轮轴的距离是后轮半径的一半,即, 则A、B、C三点的角速度之比为________,向心加速度的之为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计算题 共 3 题
  1. 如图,横截面半径为R的转筒,转筒顶端有一A点,其正下方有一小孔B, 距顶端h=0.8m,开始时,转筒的轴线与A点、小孔B三者在同一竖直面内.现使一小球自A点以速度v=4m/s朝转筒轴线水平抛出,同时转筒立刻以某一角速度匀速转动起来,且小球最终正好穿出小孔. 不计空气阻力,g取l0m/s2,求:

    (1)转筒半径R.

    (2)转筒转动的角速度ω .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获得了圆满成功,我国航天员首次成功实施空间出舱活动、飞船首次成功实施释放小伴星的实验,实现了我国空间技术发展的重大跨越.已知飞船在地球上空的圆轨道上运行时离地面的高度为h.地球半径为R,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求飞船在该圆轨道上运行时:

    (1)速度v的大小;

    (2)速度v与地球第一宇宙速度的比值。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一质量为m=2kg的木块放在水平地面上,由静止开始运动,受水平拉力F情况如图所示,已知木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求前8s内力F(不包括摩擦力)对木块所做的功。(取g=10m/s2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