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8 题,其中:
选择题 15 题,填空题 1 题,简答题 1 题,实验题 1 题
简单题 3 题,中等难度 10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5 题
  1. 下列物质见光不会分解的是(   )

    A.HClO  B.NH4Cl   C.HNO3   D.AgNO3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已知氧化性Br2>Fe3+。FeBr2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l2,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 Fe2++b Br-+c Cl2→d Fe3++ e Br2+ f Cl-,下列选项中的数字与离子方程式中的a、b、c、d、e、f一一对应,其中不符合反应实际的是 (  )

    A.2   4   3   2   2   6         B.0   2   1   0   1   2

    C.2   0   1   2   0   2         D.2   2   2   2   1   4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甲、乙、丙三种溶液中各含有一种X-(X-为Cl-、Br-、I-)离子,向甲溶液中加入淀粉溶液和氯水,则溶液变为橙色,再加入丙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则甲、乙、丙中依次含有的卤素离子是( )

    A.Br-、Cl- 、I-   B.Br- 、I-、Cl-   C.I- 、Br -、Cl-  D.Cl-、I-、Br-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有关化学反应过程或实验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氯气的水溶液可以导电,说明氯气是电解质

    B. 漂白粉和明矾都常用于自来水的处理,二者的作用原理是相同的

    C. 氯气可以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但实际起漂白作用的物质是次氯酸而不是氯气

    D. 在滴有酚酞的Na2CO3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后红色褪去,说明BaCl2溶液具有酸性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用长颈漏斗分离出乙酸与乙醇反应的产物

    B.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铜粉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NO

    C. 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将氯化铁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再加水稀释

    D. 将Cl2与HCl混合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可得到干燥纯净的Cl2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在探究新制饱和氯水成分的实验中,下列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氯水的颜色呈浅绿色,说明氯水中含有Cl2

    B.向氯水中滴加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氯水中含有Cl-

    C.向氯水中加入NaHCO3粉末,有气泡产生,说明氯水中含有H+

    D.向FeCl2溶液中滴加氯水,溶液颜色变成棕黄色,说明氯水中含有HClO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放在敞口容器中的下列溶液,久置后溶液中该溶质的浓度会变大的是 (   )

    A.浓硫酸        B.氢氧化钠        C.氯水          D.氯化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列关于氯的说法正确的是

    A.Cl2在化学反应中既能作氧化剂,又能作还原剂

    B.新制氯水显酸性,向其中滴加少量紫色石蕊试液,充分振荡后溶液呈红色

    C.Cl2通入到含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红色褪去,因为氯气有漂白性

    D.将SO2通入次氯酸钙溶液可生成次氯酸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将0.2molMnO2和50mLl2mol·L-1盐酸混合后缓缓加热,反应完全后向留下的溶液中加入足量AgNO3溶液,生成AgCl沉淀物质的量为(   )(不考虑盐酸的挥发)

    A.等于0.3 mol  

    B.小于0.3mol

    C.大于0.3mol、小于0.6mol 

    D.以上结论都不正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列装置应用于实验室制氯气并回收氯化锰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装置甲制取氯气             

    B.用装置乙除去氯气中的少量氯化氢

    C.用装置丙分离二氧化锰和氯化锰溶液  

    D.用装置丁蒸干氯化锰溶液制MnCl2·4H2O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今有甲、乙、丙三瓶等体积的新制氯水,浓度均为0.1 mol/L。如果在甲瓶中加入少量的NaHCO3晶体(n mol),在乙瓶中加入少量的NaHSO3晶体(n mol),丙瓶不变。片刻后,甲、乙、丙三瓶溶液中HClO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大小关系(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丙>甲=乙    D.乙>丙>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标准状况下H2和Cl2组成的混合气体2.24L,经点燃充分反应后,缓缓通入100mL 1.2mol/LNaOH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测得最终溶液中NaClO的浓度为0.2mol/L(假设溶液体积不变),则原混合气体中Cl2的体积分数(物质的量百分含量)为

    A.55%          B.60%         C.65%       D.70%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向新制氯水中加入少量下列物质,能增强溶液漂白能力的是(   )

    A.碳酸钙粉末    B.稀硫酸     C.氯化钙溶液    D.二氧化硫水溶液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某铁的氧化物(FexO)1.52g溶于足量盐酸中,向所得溶液中通入标准状况下112mLCl2,恰好将Fe2+完全氧化。x值为(   )

    A.0.80       B.0.85       C.0.90       D.0.93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某同学用下列装置制备并检验Cl2的性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Ⅰ图中:如果MnO2过量,浓盐酸就可全部被消耗

    B.Ⅱ图中:量筒中发生了加成反应

    C.Ⅲ图中:生成蓝色的烟

    D.Ⅳ图中:湿润的有色布条能褪色,将硫酸溶液滴入烧杯中,至溶液显酸性,结果有Cl2生成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填空题 共 1 题
  1. (12分)A~G各物质间的关系如下图,其中B、D为气态单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C和E的名称分别为                            

    (2)可选用不同的A进行反应①,若能在常温下进行,其化学方程式为           

    若只能在加热情况下进行,则反应物A的化学式(分子式)为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4)新配制的F溶液应加入       以防止其转化为G。检验G溶液中阳离子的常用试剂是       (填化学式),实验现象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简答题 共 1 题
  1. NaClO2是一种成要的杀菌消毒剂,也常用来漂白织物等,其一种生产工艺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NaClO2中Cl的化合价为_______。

    (2)写出“反应”步骤中生成ClO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电解”所用食盐水由粗盐水精制而成,精制时,为除去Mg2+和Ca2+,要加入的试剂分别为______、_____。“电解”中阴极反应的主要产物是______。

    (4)“尾气吸收”是吸收“电解”过程排出的少量ClO2。此吸收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该反应中氧化产物是________。

    (5)“有效氯含量”可用来衡量含氯消毒剂的消毒能力,其定义是:每克含氯消毒剂的氧化能力相当于多少克Cl2的氧化能力。NaClO2的有效氯含量为______(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实验题 共 1 题
  1. ClO2与Cl2的氧化性相近,在自来水消毒和果蔬保鲜等方而应用广泛。某兴趣小组通过题9图1 装置(夹持装置略)对其制备、吸收、释放和应用进行了研究。

    (1)仪器D的名称是_______。安装F中导管时,应选用题9图2中的______打开B的活塞,A中发生反应:2NaClO3+ 4HCl=2ClO2↑+ Cl2↑+ 2NaCl+ 2H2O

    (2)为使ClO2在D中被稳定剂充分吸收,滴加稀盐酸的速度宜___(填“快”或“慢”)。

    (3)关闭B的活塞,ClO2在D中被稳定剂完全吸收生成NaClO2,此时F中溶液的颜色不变,

    则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在酸性条件下NaClO2可发生反应生成NaCl并释放出ClO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在ClO2释放实验中,打开E的活塞,D中发生反应,则装置F的作用是______。

    (5)已吸收ClO2气体的稳定剂I和稳定剂Ⅱ,加酸后释放ClO2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题9图3所示。若将其用于水果保鲜,你认为效果较好的稳定剂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