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7 题,其中:
单选题 23 题,综合题 4 题
。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23 题
  1. 下列山地不属于褶皱山地的是

    A. 阿尔卑斯山                   B. 喜马拉雅山

    C. 庐山                         D. 安第斯山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图4.4为一典型褶曲剖面图,读图回答以下3题。

    1.图示褶曲中,岩层的新老关系为

    A.自西向东由老到新          B.自东向西由老到新

    C.自中心向两侧由老到新      D.自中心向两侧由新到老

    2.图示山岭是

    A.沿顶部裂隙侵蚀而成的背斜山

    B.因槽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向斜山

    C.因顶部坚实抗侵蚀而形成的背斜山

    D.沿槽部裂隙侵蚀而成的向斜山

    3.“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 内力作用     B. 侵蚀作用     C. 堆积作用     D. 搬运作用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的原因是

    A.流水搬运作用   B.风力沉积作   C.流水侵蚀作用   D.流水沉积作用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温带森林中,在大陆东、西部都有分布,且具有不同气候特点的自然带是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关于城市住宅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低级住宅区往往与工业区相联系的,高级住宅区则与文化区相联系

    B.在位置上高级住宅区与低级住宅区是背向发展的

    C.形成分化在工业革命以前已经出现

    D.高级住宅区往往与低地相联系的,低级住宅区则与高坡相联系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此诗句描写的景观差异属于

    A.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B.非地带性

    C.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D.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图表示的是某山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读图回答以下2题。

    1.图中①②③依次代表

    A.积雪冰川带、高寒荒漠带、高山草原带

    B.高寒荒漠带、山地落叶阔叶林带、高山草原带C.高              荒漠带、积雪冰川带、高山草原带

    D.高山草原带、山地针叶林带、高寒荒漠带

    2.该山可能位于

    A.赤道附近     B.45°S附近

    C.40°N附近    D.极圈附近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8. 21世纪下半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是

    A.人口数量过多     B.人口数量过少     C.人口年轻化       D.人口老龄化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人口再生产类型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开始的标志是      

    A.死亡率快速下降,出生率基本不变        B.死亡率和出生率进一步下降

    C.死亡率上升,出生率不变                D.出生率、死亡率同时上升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我国“十一黄金周”,大批国内外游客前往四川九寨沟,这种现象属于

    A.国际人口迁移   B.国内人口迁移    C.省际人口迁移     D.人口流动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A.科技水平      B.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

    C.资源状况      D. 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以下城市形态类型属于团块状的是

    A.兰州       B.西安      C.华盛顿      D.重庆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造成欧美等许多特大城市中出现“唐人街”的主要原因是

    A.历史与文化因素的影响           B.经济因素的影响

    C.民族与宗教因素的影响           D.地理因素的影响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读下面四幅地貌图,回答以下2题

    甲          乙     丙                 丁

    1.由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由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貌是

    A.甲   B.乙   C.丙   D.丁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分析,下列地理现象与我国西北内陆景观不相符的是

    A.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B.河流发育差,都是内流河

    C.流水作用微弱,风力作用显著  D.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含量少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城市发展过程示意图”(图3),完成以下2题。

    图3

    1.按照时间顺序由早到晚排列,正确的是

    A.A—B—C—D   B.B—D—C—A   C.C—D—A—B     D.B—A—C—D

    2.下列关于图示地区地理特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森林覆盖率增多                       B.地下水位上升

    C.耕地面积减少                         D.农业生产规模扩大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由左下图可知,当前多数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所处的阶段分别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 ③、 ①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右上图表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

    A.①                 B.②            C.③             D.④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下面是某城市功能分区的四种方案(图2-1),最合理的是

    图2-1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读图   回答以下3题。

    1.目前我国人口增长模式比较符         合

      A.①    B.②   C.③    D.④

    2.①国最不可能在以下哪洲

    A.欧洲   B.北美洲  C.非洲  D.大洋洲

    3.下列四国中与③国人口自然增   长率相似的是

    A.德国    B.瑞典   C.印度    D.美国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泉水补给区位于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溶洞常形成于

    A.沉积岩中      B.变质岩中       C.侵入岩中      D.喷出岩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我国西藏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小于2人,长江三角洲每平方千米则大于500人,关于两地的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影响两地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科技

    B.长江三角洲人口密度较大的主要原因是经济较发达

    C.两地环境的人口容量都已达到极限

    D.两地人口数都远远低于环境人口容量,都存在资源开发不足现象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4 题
  1. 读 “我国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字母代表自然带名称是:A.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带,B.__ _ __________________  带,C._

    _________  带。

    (2)自然带,沿北纬

    40°自东向西的分布,体现了自然带的_________ __分异规律。这种分布规律的产生主要受____________条件的影响较大。是以________为基础的。从全球来看,这种分布规律在_________纬度地区表现得最典型。

    (3)塑造C自然带地表景观的主要外力是____________。

    (4)限制C自然带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读下面两幅图,回答问题。

    (1)1950年至2000年,该地区城市发展变化的特征是________、、

    ________。一般说来,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标志是________。

    (2)与F城相比,E城的城市规模从小到大,说明________对城市发展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3)图乙的①②两线中,反映G城人口变化特点的是线________,这说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G城的人口变化特点是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

    等社会经济问题。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在竞争环境下,城市的每一块土地用于哪种经济活动,

    取决于各种活动的:                       (     )

    A.规模的大小             B.重要的程度

    C.付出租金的高低         D.由政府的决策

    (2)土地租金高低取决于下列因素:①距离市中心的远近

    图2-2

     
    ②土地利用方式 ③交通通达度 ④ 企业的支付能力,其

    中主要的是                            (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市中心应为图中A、B、C中的________;这里最适合的城市功能用地应为____________区,

    因为这里接近最大的_______________,故租金最________。

    (4)图中B区最适合的城市功能用地是____________区,因这里靠近________,既有利于________,又方便_______________。

    (5)图中C区最适合的城市功能用地是____________区。

    (6)图中A、B、C中占地面积最小的是________(填字母)。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读下图,回答问题。

     
      
     
                           ③         ① 

                     A  A1  A2      C1  C

    ②         ⑤        ④

    B          B1        B2

    (1)若图中的A、B、C分别表示不同的国家,那么表示国际人口迁移的是________(填写图中的序号),表示国内人口迁移的是(填写图中序号),这迁移是以人口迁移________为标准划分的。

    (2)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的变化、________的变化、________

    ________的变化。

    (3)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人口迁移和流动的主要方向:一是 ________   ,二是   ________     。

    (4)若A、B代表城市,C代表农村,那么图中表示由农村到城市人口迁移的是 ________

    ________(填写图中序号)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