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3 题,其中:
语言应用 4 题,选择题 3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2 题,名句名篇 1 题
简单题 6 题,中等难度 4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语言应用 共 4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行人安祥自若地在马路中间行走,车就不敢开快。自行车紧按着铃,也白搭,人们置若罔wǎng。这里的居民又特别喜爱在街面活动,打牌的,吃饭的,乘凉的,晒太阳的。生活就从门里蔓延出来,摊到了这里。

    不过,切莫以为这里都是些 (粗俗/俚俗)的生活,在那些低檐窄户的后头, (背静/寂静)的1òng里,也蜇居着一些文雅的 (狷介/桀骜)的人生。只要听听那里钢琴声就知道,手指头在琴键上摸索出沉思的夜曲,还有天井墙上,月光下的爬墙虎的影子。这都是些隐私一样的情节,藏匿在一扇扇jiǎn的门窗里面,是不能做街景的。所以,街景再怎么都是粗糙(zāo)的。越是华丽的街景,越是粗糙,带着些暴力气势汹汹的。

    1.文中加横线字的字音和字形都错误的一项是

    A.弄(1òng)堂       藏匿    

    B.粗糙(zāo)       蜇居

    C.缄(jiǎn)默       气势汹汹  

    D.置若罔(wǎng)闻    安祥自若

    2.在文中甲、乙、丙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粗俗 寂静 桀骜

    B.粗俗 背静 桀骜

    C.俚俗 寂静 狷介

    D.俚俗 背静 狷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根据下面的材料,用一个单句 介绍某市的概况(40字内)

    材料一:某市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历代为郡、州、府、道治所,现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材料二:某市铁路、公路四通八达,机场开通国内十多条航线。

    材料三:某市景色优美,有景区被评为中国AAAA风景旅游区。

    材料四:某市的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在我国地级市中名列前茅。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把下列句子组成意思完整、前后街接、语序最恰当的一段话。(只写句子的序号)

    ①雪落在城外,也落在城内。

    ②温暖的房间里,有人用汤匙慢慢搅动一杯蜜汁。

    ③隔着结冰的河流,对岸是华灯灿烂的城市。

    ④杯勺碰响的和声里,浓浓淡淡的花香冲逸开来,唤起多少鲜艳的回忆。

    ⑤蜜是花的情感,是融化的琥珀。

    ⑥这是白天从养蜂人那里买来的。

    序号: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面是某学生向老师祝寿时发言的一个片段,其中有四处不得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这次我们专程从全国各地光临母校参加校庆并给我们至今健在的恩师俞老师做寿。俞老师视名利淡如水,看事业重如山,八十高龄还在作学问。俞老师又把最近出版的大作赠送给我们几个高足,我们都感到十分欣慰。

    (1)将          改为      

    (2)将        改为       

    (3)将          改为      

    (4)将        改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3 题
  1.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成语使用规范的一项是

    A.春节愈来愈近,琳琅满目的节日饰品、礼品摆满了各大商家的柜台,让逛街的市民目迷五色,提前感受到了浓浓的节日气氛。

    B.面对创新创业大潮,作为政府科技部门,我们应顺势而为,为方兴未艾的“草根创新”添薪加火,使大众创新创业成为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新引擎。

    C.在强手如林的国际竞争舞台上,深圳市代表团全体成员通力合作,长袖善舞,终于使深圳市获得了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主办权。

    D.从清末太爷爷到爷爷、父亲,再到自己,陈家四代人部是远近闻名的木版年画艺人;昨日,86岁的陈义文老人回首自己一生的蹉跎岁月,感慨万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规范的一项是

    A.中国《汉字》国际巡展启动活动后,引发了不少的轰动。“精妙绝伦,叹为观止!”,不少参观者用这样的话来评价布展的精巧和汉字的美妙。

    B.古人说:“芭蕉分绿上窗纱”,眼光未免太低,只是阶前窗下的所见而已。若登楼眺望,芭蕉便落在眼底,应见“梧桐分绿上窗纱”了。

    C.这些条形的石头,被安放于何年?又默默地托付起过多少人前行的步履?俯首石阶,我一直在思索着这样的问题。

    D.他又付了五个里亚尔,就像把手放在圣经上为人作证那样,把手放在冰块上高声说道:“这是我们时代的伟大发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项是

    A.中国机动车数量高速增长,导致人们的驾车文明程度不高,确实到了推动依法文明驾 车,建立与中国机动车发展相适应的现代交通秩序的时候。

    B.上海过去对新能源汽车准入附带特殊的地方标准,新能源汽车要想进入上海市场,必须在6秒以内加速到50公里,同时百公里耗电要低于15度。

    C.曲阜打造了以爱聚孔子故里、诚播文化名城、孝传千家万户、仁撒和谐社会为主题的64项实践活动,涌现出了一大批道德建设典型。 

    D蓝印花布是我国民间传统工艺品之一,它格调朴素、高雅,蕴含着国人独特的生活情调和审美趣味,散发着迷人的魅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竞技庆典是古罗马文化中一种独一无二的仪式,它集竞技、宗教庆祝、胜利游行、血腥表演为一体,是几百年间最为流行的全民娱乐方式。

    ②为罗马辩护的学者试图把竞技庆典中的血腥表演归结为古代民族中非常普遍的以活人献祭的宗教行为。然而,史料显示,罗马社会中使用人牲的现象比较罕见,通常只用牛羊献祭,只有在国家安全受到明显威胁时,出于迷信的原因,才象征性地处死少数异族人。更有说服力的证据是,罗马人往往将活人献祭视为野蛮民族的愚昧行为,以此作为自身“文明性”的反衬。

    ③公元2世纪至5世纪罗马人与基督徒的论战也从反面证明了罗马人憎恶人牲的立场。在论战中,双方都互相指责对方以活人献祭,以此确立自己在道德和文化方面的优越地位,将对方钉上野蛮人的耻辱柱。

    ④如果说罗马人的部分屠杀行为具有某种宗教色彩,那也是与军国主义捆绑在一起的。作为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公开处决战俘的确有向庇佑罗马的诸神感恩的意味,但这并不是主要方面。正如普拉斯所断言,“竞技庆典从本质上说是为生者举行的仪式,而不是为死者举行的献祭”。对于以军事立国的罗马民族来说,这些屠杀行为首先是国家强力的展示。但屠杀行为竟会演变成娱乐节目,则与罗马人纵容和欣赏的态度有密切关系。罗马的所有阶层都对血腥表演极为痴迷。上至皇帝、元老院议员,下至身无分文的城市贫民,都热衷于观看人兽搏斗、集体处决和角斗士对决等节目。这些被处死的人主要是战俘、罪犯和奴隶,他们被称为“有害之人”,换言之是罗马帝国的害虫。因此,他们的死在罗马观众心中激不起任何同情,按照塞内加的说法,屠杀他们只是出于“游戏和娱乐”的动机。正因为这样的屠杀没有触动罗马人的道德底线,所以他们才毫不掩饰、甚至自豪地在雕刻和马赛克艺术中加以描绘。

    ⑤虽然仁慈一直是罗马人崇尚的道德准则,罗马历史上却从来没有大规模的抵制血腥表演的运动。更令人惊讶的是,扮演社会良心角色的知识分子同样没有在原则上否定这样的血腥表演。西塞罗虽然在一封信中批评了庞培的竞技庆典,但他只是轻描淡写地表示,这样的表演对于一个有教养的人来说毫无乐趣可言。塞内加是竞技庆典最严厉的批评者。但他并不是从根本上反对表演性的屠杀,只是反对以娱乐为唯一目的的屠杀。他认为残酷的集体处决是绝对正义的惩罚。他真正担心的是如此密集、强烈的暴力表演对观众道德的腐蚀作用,所以他强调,竞技庆典中的死亡一定要体现出勇敢的品质和道德的警戒效果。另外一些哲学家甚至称赞此类表演有助于培养罗马公民的勇气和斯多葛主义所追求的忍耐精神。

    (选自李永毅、李永刚《死亡盛宴:古罗马竞技庆典与帝国秩序》,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竞技庆典”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竞技庆典是古罗马文化中最为流行的全民娱乐方式,罗马人都从中得到乐趣。

    B.竞技庆典由人兽搏斗、集体处决和角斗士对决三项血腥表演构成。

    C.竞技庆典本质上不是为死者举行的献祭,而是为生者举行的仪式。

    D.竞技庆典有助于培养罗马公民的勇气和斯多葛主义所追求的忍耐精神。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了确立自己在道德和文化方面的优越地位,基督徒和罗马人在祭祀活动中只用牛羊献祭,将活人献祭视为野蛮民族的愚昧行为。    

    B.为了展示国家强力,罗马民族上至皇帝、元老院议员,下至身无分文的城市贫民,都热衷于观看血腥表演。

    C.罗马知识分子担心,尽管血腥表演没有触动罗马人的道德底线,但密集、强烈的暴力表演会对道德产生腐蚀作用。

    D.崇尚仁慈虽然一直是罗马人的道德准则,但是在古罗马文化中,它与欣赏娱乐性的血腥表演是并行不悖的。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罗马人在祭祀中很少使用人牲,并以此作为自身“文明性”的表现,这就表明罗马人已经具有敬畏生命的情怀。

    B.罗马社会通常只用牛羊献祭,而且往往将活人献祭视为野蛮民族的愚昧行为,因此,很难将竞技庆典中的屠杀理解为一种宗教行为。

    C.罗马所有阶层都对血腥表演极为痴迷,把人兽搏斗、集体处决和角斗士对决当作娱乐节目,可以说对人类的屠杀符合他们的道德准则。

    D.罗马知识分子没有在原则上否定血腥表演,甚至对此称赞有加,可见他们普遍缺乏社会良心。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罗永才被第一声鸡叫惊醒,外面的世界里像是有了点扰动。春夜总是这样,惊乍乍的,其实完全不成一回事的。但罗永才还是下了床,开门出去看看,听听。

    ②就在去年这个时节,他去山王庄给亡妻洗碑①。那里有个叫王麻子的石匠,洗碑的手艺很好。

    ③那时季候比现在略早些,自然界已走在春气里了,艳阳高照。路两边的一些大树,都拔地而起,枝干粗壮,有一种强悍奔放的气势,各各踞守一方。罗永才左右看着,一路往山村那里去。王麻子的家靠在庄头边上,一个破院框子,里头乱放着各种大小石料。罗永才兀自进了那个院子,见那正房的两扇门紧锁着,打门缝往里头瞅瞅,半星光亮都没有。他白跑了一趟,却也不觉着损失什么。

    ④第二日他再去,春阳更暖,鸟雀啾啾。老远就听见当当的,是不急不慢的打石头声,脚下也就到了。王麻子家破院框子里,盘腿坐了一个人,五十来岁,相貌打扮都很是不起眼。那人坐在院里洗碑,碑形已经看出来了,下方上圆。他洗的时候,左手是錾子,右手是锤,也不急,也不躁;也不热,也不冷;也不快,也不慢,一锤一锤,如泣如诉。罗永才看得呆了,心里只是有一种感觉:春阳日暖,万象更新,雀鸟苏醒、飞翔、游戏、鸣叫、盘绕,像是一刻都止不住。人在此时此刻能想些什么,该想些什么,各人都不一样,各人也都是只按着自个的路子走的。惟这破院里的这一个麻脸匠人,像是不知,也像是不觉,木呆呆地坐在亘古的石头旁边,一锤一錾。洗了几十年,也还是不急不躁,不去赶那些过场,凑那些热闹,真叫人觉得不容易!

    ⑤罗永才呆望许久,才进了院子。那匠人手并不停,只抬起脸:“你找俺?”罗永才递了一根烟过去,半蹲下,低着腔说:“想麻烦王师傅,给洗块碑。”匠人道:“洗块什么样的?”“要两米的,青白石的料子。什么时候能成?”“打今儿个算,要十日。”罗永才交了押金,匠人接了,放在地上,随手拾块碎石压住,打单褂兜里掏出个纸片递给他。那纸片上什么也没有,只有一个红指头印子。罗永才写下要刻的字递过去,匠人接了,一字一顿念了一遍,然后折叠成一个小块,装进兜里,讲:“十日后你来拉呗。”就不再理罗永才,低下头,又一锤一锤,洗手下的那块石碑去了。

    ⑥罗永才第三回去山王,才五六天,他有些不放心。那又是个好天,响响晴。他一直往匠人家里去,进了院子,果然又见那匠人在石料边,坐成一团修行,木了样的,只一锤一锤洗那石碑。匠人望见他进来,也不惊,也不乍,手里也不停,只是讲:“时候还没到呢。”顿了一下,又讲:“来找俺的,都是那样个心绪。不如你就上山上转转,心里就好受了。”罗永才低头看碑,已经洗出个大概,清白厚实,幽深远澈。便敬了匠人一根烟,闲坐片刻,起身往山上去了。

    那山也正在春时里,半山的松树,半山的草坡,半山的闲石。春阳暖融融的,温意无尽,枯茎里已冒出青青的芽子。那些芽子望去甚有张力,生成的趣味浓厚,又鲜活不尽。罗永才一身的感念,不知怎样作想。再往前走时,山有些陡,树影浓郁起来,就有了些寒意。这时从山上下来一个山民,瘦精精的,挑着两大捆紫红色的短针山草,山苹捆上还搭了两件破旧衣物,一把竹柄的竹耙子。他看见罗永才,就立住脚,和他讲起话来。罗永才猜他只有五十来岁,他说已经七十七了,家里只剩下老两口,老伴瞎了,不能再做什么,现时就靠他挑草换些油盐钱。那担草也有七八十斤。担着得走几架山头,罗永才不免感叹几声。老人又说自己身体有些不如往年了,明年那地便撂荒了。他说话的时候,也不放心担子,只把担子在两肩上换来换去。他和罗永才讲了一气,才分手下山。罗永才再往山上走,一口气上了山顶。山顶有片旧庙剩的墙框子,四面不见人。他默然站了一会儿,才起步往山下去。到了山下,就又感觉到了春阳的暖意,身上也轻松多了。

    ⑧几天以后,他叫了辆三轮车,进山驮走了石碑。在清明的前两天,他把青白石碑在亡妻的坟前栽了。

    ⑨春夜里的一点扰动很快就消失了。附近哪里的鸡叫过一阵子,又都不叫了。天气很晴朗,空气却有凉意。罗永才在院子里站了一会儿,看看天上的星星,转过身,慢慢回屋里去了。

    (原作发表于《芒种》,作者许辉,有删改)

    【注】①洗碑:刻碑。

    1.根据小说第④至第⑥段内容,概括王石匠的形象特点。

    2.请对小说画线处景物描写的特点和作用作简要分析。

    3.请为这篇小说拟一个恰当的标题,并说明理由。

    4.有人认为,这篇小说叙述了一个平常人的寻常事;有人认为,这是一篇意蕴丰富的精致作品。请结合文本,联系自身阅读小说的经验和对传统文化精神的认识,谈谈你的见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孔明,伊、周之徒也。而论之者多异说,以其遭时之难,而处英雄之不幸也。夫众人皆进,而我独退,雍容草庐,三顾后起。挺身托孤,不放不摄,而人无间言。权偪人主而上不疑,势倾群臣而下不忌。厉精治蜀,风化肃然。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杀者王者之事也。孔明皆优为之,信其为伊、周之徒也。而论者乃谓其自比管、乐,委身偏方,特霸者之臣尔。是何足与论孔子之仕鲁与自比老、彭哉!甚者至以为非仲达敌,此无异于儿童之见也。彼岂非以仲达之言而信之耶?而不知其言皆谲也。仲达不能逞其谲于孔明,故常伺孔明之开阖,妄为大言以谲其下。论者特未之察耳。

    始孔明出祁山,仲达出兵拒之,闻孔明将芟上邽之麦,卷甲疾行,晨夜往赴。孔明粮乏已退,仲达谲言日:“吾倍道疲劳,此晓兵者之所贪也。亮不敢据渭水,此易与耳。”夫军无见粮而转军与战,纵能胜之,后何以继?此少辩事机者之所必不为也。仲达心知其然,外为失言以谲其下耳。已而孔明出斜谷,仲达又率兵拒之。知孔明兵未逼渭,引军而济,背水为垒。孔明移军且至,仲达谲言曰:“亮若勇者,当出武功依山而阵。若西上五丈原,诸军无事矣。”夫敌人之兵已在死地,而率众直进,来与之战,此亦少辨事机者之所不为也。仲达知其必不出此,姑诳为此言以妄表其怯,以示吾之能料,且以少安其三军之心也。故孔明持节制之师,不用权谲,不贪小利,彼则曰:“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凡此者,皆伺孔明之开阖,妄为大言以谲其下,此岂其真情也!

    夫善观人之真情者,不于敌存之时,而于敌亡之后。孔明之存也,仲达之言则然。及其殁也,仲达按行其营垒,敛衽而叹曰:“天下奇才也!”彼见其规矩法度,出于其所不能为,恍然自失,不觉其言之发也。可以观其真情矣。论者不此之信,而信其谲,岂非复为仲达所谲哉!

    唐李靖,谈兵之雄者也。吾尝读其问对之书,见其述孔明兵制之妙,曲折备至;曾不一齿仲达。彼晓兵者,固有以窥之矣。书生之论,曷为其不然也!孔明距今且千载矣,未有能谅其心者。吾愤孔明之不幸,故备论之,使世以成败论人物者其少戒也。

    (选自《陈亮集》,中华书局1974年版)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常孔明之开阖              伺:窥探

    B.甚者至以为非仲达             敌:敌人

    C.仲达出兵之                拒:抵御

    D.夫军无粮而转军与战           见:现成的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势倾群臣下不忌              至则披草

    B.孔明移军至                不者,若属皆为所虏

    C.不觉其言之发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

    D.示吾之能料                 不赂者赂者丧

    3.下列用“/”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杀者王者之事也

    A.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杀者/王者之事也

    B.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杀者/王者之事也

    C.宥过无大刑/散无小/帝者之政 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杀者/王者之事也

    D.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杀者/王者之事也

    4.下列各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史论,文章对诸葛亮给予充分理解和深切同情,严正驳斥了一些人对诸葛亮的攻击和贬损 ,并且明确反对以成败论英雄

    B.文章开篇即明确指出,诸葛亮与古代圣贤伊尹、周公是一类人物,然后历数诸葛亮的品德与功业,体现出作者对诸葛亮的高度评价。

    C.文章通过剖析仲达对诸葛亮上邽芟麦和兵出斜谷两件事的言论,论证了作者关于仲达用大话欺骗部下、所说非其真实想法的观点。

    D.作者在读了唐代李靖的文章后,感慨李靖作为一个通晓兵法的人竟然也会发表书生式的迂腐议论,可见后人难以懂得诸葛亮的内心。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委身偏方,特霸者之臣尔。

    (2)亮不敢据渭水,此易与耳。

    (3)引军而济,背水为垒。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陈与义①

    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②归。燕子经年梦 ,梧桐昨暮非。

    一凉恩到骨,四壁③事多违。衮衮繁华地④,西风吹客衣。

    注:①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这首诗作于政和八年  (1118),当时作者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②祝融:火神,这里指夏季。③四壁:家徒四壁,指穷困。④衮衮:众多,这里指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吏。繁华地:指京城。

    (1)第二联两句诗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2)前人认为这首诗写雨是妙在“若即若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星星

    雷抒雁

    仰望星空的人

    总以为星星就是宝石,

    晶莹,透亮,没有纤瑕。

    飞上星星的人知道,

    那儿有灰尘、石渣,

    和地球上一样复杂。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联想与感悟要与整首诗的寓意有关。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③不少于800字。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名句默写

    (1)荀子在《劝学》中用对比的手法说明“学”与“思”关系的名句是:              

    (2)《赤壁赋》中客人把自己和曹操进行了对比:曹操当时是“               ,而你我只是“举匏尊以相属”。这一段关于历史人物人物的凭吊,写得画面鲜明、内容集中,读起来音调铿锵,气势磅礴,再现了曹操当年沿江而下时的英雄气概。

    (3)《阿房宫赋》中用六组排比兼对比写尽秦朝的奢靡,其中和粮仓谷物相关的句子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