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4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2 题,文言文阅读 2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名篇 1 题,选择题 6 题,语言应用 1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4 题,中等难度 5 题,困难题 5 题。总体难度: 中等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6分,每小题2分)

    新儒学与书院讲学

    中国社会由唐以下,因科举制度之功效,而使贵族门第彻底消失。同时亦因印刷术发明,书籍传播方便,更使文化大流益易泛滥,渗透到社会的下层去。到五代、宋初,雕版印刷术正式应用到古代经典上来,书籍传播日益推广,文化日益普及,社会阶级益见消融。

    到了宋代,新儒学崛兴。他们讲的是万物一体之道,故说:“民吾同胞,物吾与也。”他们的工夫则从“存天理,去人欲”入手。他们的规模与节目,则为古代《大学》篇中所举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项。他们大率都像范仲淹那样,为秀才时即以天下为己任。他们都抱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襟。他们全都是具有清明的理智而兼附有宗教热忱的书生。这一派儒学,从宋初开始,直到明末清初始见衰替。前后有七百年长的时期,中国近代文化向社会下层之更深入与更普及,全由他们主持与发动。他们之间出过不少有名的学者,最为后人敬重的,则如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守仁等。

    与这一派儒学相随并盛的,则有“书院制度与讲学风气”。汉、唐两代,国家的公立学校,规制颇为详备,学员亦极盛。只有魏晋南北朝时代,公立学校有名无实,严肃的讲学风气,掌握在佛教的寺院里。宋、元、明、清四代的书院制度,则是一种私立学校而代替着佛寺严肃讲学之风的。书院的开始,多在名山胜地,由社会私人捐资修筑,最重要的是藏书堂,其次是学员之宿舍,每一书院,常供奉着某几个前代名儒的神位与画像,为之年时举行祠典。可见书院规模,本来是颇模仿佛寺而产生的。稍后则几于通都大邑均有书院。有的亦由政府大吏提倡成立,或由政府拨款维持。但书院教育的超政治而独立的自由讲学之风格,是始终保持的。在那时期里,政府仍有公立学校,国立大学与地方州县学均有。尤其如宋、明两代常常采取私家书院规制,模仿改进。但从大体说来,一般教育权始终在书院方面,始终在私家讲学的手里。我们可以说,自宋以下一千年的中国,是平民学者私家讲学的中国,教育权既不属之政府官吏亦不属之宗教僧侣了。

    说到讲学的风气,最先亦由佛寺传来。宋、明儒的讲学,与两汉儒家的传经,可说全属两事。传经是偏于学术意味的,讲学则颇带有宗教精神。因此宋、明儒的讲学风气,循其所至,是一定要普及于社会之全阶层的。自北宋二程以下,讲学风气愈播愈盛,直到明代王守仁门下,如浙中之王畿,以及泰州之王艮,他们的讲学几乎全成了一种社会活动。同时又因为他们号为“新儒家”,讲的多注重在现实人生与伦常日用,因此他们常常不免要牵涉到政治问题。如是则私家讲学常要走上自由议政的路,而与政府相冲突。因此宋、明两代,亦屡有政府明令禁止书院讲学与驱散学员等事,宋代的程颐、朱熹,都曾受过这一种排斥与压迫。最显著的如明代末年的东林党,他们是一个学术团体,而同时被视为一个政治集团,他们虽多半是在野的学者,但在政治上形成了绝大的声势。因此我们若不了解此七百年来新儒家之精神与其实际的活动,我们亦将无法了解近代中国文化动态之枢纽所在。

     (节选自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

    1.对文中叙述的“新儒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新儒学产生在唐以后的中国贵族门第彻底消失之后。

    B.新儒学以天下为己任,其成员是一群在政治上具有狂热的宗教热忱的书生。

    C.新儒学从宋初开始,直到明末清初才逐渐衰替,一直延续了七百年的时间。

    D.新儒学使中国近代文化向社会下层更加普及与深入。

    2.对中国古代“书院制度”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中国古代的教育,先经过国家的公立学校的发展,然后是公立学校有名无实,教育转到佛寺的寺院里,最后发展为私立学校而代替佛寺教育。

    B.古代的书院大多修建在名山胜地,原因是这些地方远离尘嚣,便于学生读书,同时书院选址又体现出新儒学高雅的鉴赏品味。

    C.由社会私人捐资修筑的书院,一般都有藏书堂,有学员宿舍,还常常供奉着某几个前代名儒的神位与画像。

    D.私人建立的书院牢牢控制着中国古代的教育大权,私塾取代公立学校,成为自宋至清一千年来的中国唯一的教育形式。

    3.以下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书院讲学所带有的宗教精神,必然发展到让文化向社会各阶层的普及。

    B.书院讲学所关注的现实人生与伦常日用,常常要走上自由议政的路子。

    C.汉儒传经是偏于学术意味的,而书院讲学颇带有宗教精神,多与政治相冲突,屡屡遭到排斥与压迫。

    D.从书院讲学开始的东林党,本身既是一个学术团体,又是一个政治团体。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10分)

    采浆果的人

    迟子建

    ①金井是个小农庄。一个收浆果的人来了,他的一番吆喝,让秋收的人们扔下了手中的农具,奔向森林河谷,采摘浆果。

    ②曹大平夫妇的心情跟阳光一样明朗,他们边采边计划卖浆果的钱的用途。他们决定涉水渡河,把竹篮给装满了。河水凉得他们直打寒战,随着河心的临近,水涨到他们腰际了,他们有些站不稳,但他们咬着牙,互相鼓励,坚持着。突然,曹大平的腿抽筋了,他栽歪了一下身子,水花朝他打来,他呻吟着,惊恐地看着白花花的水从脖颈下跃过。他的女人紧紧地拉住丈夫不撒手,她也栽歪了身子,挎着的竹篮趁机从她胳膊肘那儿溜走了。他们相互搀扶着哆哆嗦嗦地回到岸边。曹大平一回去就发烧了,他的女人唉声叹气的,她既不能采浆果,又不能去秋收,只能守着他。

    ③金井有个头发全白的“苍苍婆”,三十年来,她的男人一直瘫在炕上靠着她的服侍而活着。苍苍婆的眼睛,没有老年人的那种混浊,依然那么明亮,清澈逼人,好像她的眼底浸着一汪泪,使她的眼睛永远湿润而明净。

    ④开始的几天,苍苍婆还认认真真地采上一天的都柿,交给收浆果的人,换来几十块钱。可是接下来的日子,当她独自在林中垂下老迈的腰,手指触到皱纹累累的已经蔫软的都柿的时候,她的心凄凉了。她尝了一粒都柿,真是甜极了,这甜让她更觉凄凉,苍苍婆就很想喝上一碗酒。山上没酒,她自然把采来的都柿当酒吃,竟一发而不可收拾,吃空了盛都柿的盆子。收浆果的人为了安慰她,曾丢给她一张十元钞票,让她买酒,苍苍婆捡起钞票,运足一口气,又把它吹回地上,苍苍婆说:“钱是什么,不就是一张落叶么?蚂蚁合伙举过落叶,这样的叶子它们没见过,留着给蚂蚁们举着玩,当遮阳伞使吧!”说完,她就一摇一摆地走了。

    ⑤苍苍婆在晚饭后摇摇晃晃地去大鲁二鲁家了。大鲁二鲁是金井人中惟一还在秋收的人。他们是一对智障的双胞胎兄妹,大鲁是男的,二鲁是女的。他们已是中年人了。满嘴酒气的苍苍婆亢奋地叫道:“大鲁二鲁,别秋收了,采浆果去吧,能拿现钱!大鲁过年时就能买新鞋穿了,二鲁也能买件花衣裳了!”大鲁说:“苍苍婆,爸妈死前告诉大鲁了,下了霜就秋收,大鲁都点了头了!”二鲁也说:“春天撒了种,秋天就得收庄稼,二鲁也记着呢!”苍苍婆说:“你们真是一对傻瓜,这天响晴响晴着呢,晚个十天八天秋收,你种到土里的东西也不能长翅膀飞了;可你要是不采浆果,就得不到现钱,等你们收完秋去采,收浆果的人早就走了,你们一分钱也挣不到!”

    ⑥大鲁二鲁不为所动,在他们看来,秋收才是天经地义的事。他们刨完了土豆,又砍了白菜和大头菜,把它们运回来,腌了两缸酸菜和一缸咸菜,然后把余下的菜下到窖里。之后,他们把遗落在地里的菜帮也捡起来,装进麻袋,拉回家堆在仓房旁,作为猪饲料。最后,他们踏着更浓重的霜,去了大草甸子,用绳子把猪草背回来。

    ⑦就在大鲁二鲁扛回猪草的这个夜晚,天空下起了大雪。金井人一年的收获,就这么掩埋在大雪之下了。人们脸上满是凄苦的表情。他们冬天吃什么?他们的牲畜和家禽吃什么?苍苍婆望着大鲁二鲁这户惟一收获了庄稼的人家,她的心中先是涌起一股苍凉,接着是羡慕,最后便是弥漫开来的温暖和欣慰。

    ⑧二鲁的脖颈上有一圈火红的野刺莓。金井的女孩,最喜爱穿这样的项链来戴。看来在秋收的间隙,大鲁二鲁也采了浆果。只不过他们只采了很少的一种,并且为它们做了最美的镶嵌。

                    (节选自中篇小说《采浆果的人》,有删改)

    1.下列对作品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2分)

    A.当城市商人出高价收购浆果时,正忙于秋收的金井人竟扔下农具,采摘浆果去了。这一事件,可视为以商业为标志的现代文明社会对农耕文明的一种侵蚀。

    B.大鲁二鲁这对有智障的双胞胎兄妹崇奉先辈的生存经验,恪守先辈的生活方式,对此,作者给予了应有的批评与否定。

    C.曹大平夫妇为了眼前利益不惜冒险渡河,最终无果而返,这种结局寓示了大多数金井人的共同命运,也暗示了作品的价值取向。

    D.全篇流淌着对大自然的赞美和讴歌,文字如行云流水,构思也颇有特色,悬念勾魂夺魄,情节跌宕起伏。

    E.这篇小说在鲜活的生活图景的展示中蕴蓄着耐人寻味的人生意蕴,是一篇出色的充满哲理与诗意的人生寓言,引发读者对现实人生的观照和思索。

    2.第②节描写曹大平夫妇涉水渡河的情节在小说中有何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说中采浆果这个故事意蕴深刻,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共12分)

    王朴,字文伯,东平人也。少举进士,为校书郎,依汉枢密使杨邠。邠与王章、史弘肇等有隙,朴见汉兴日浅,隐帝年少孱弱,任用小人,而邠为大臣,与将相交恶,知其必乱,乃去郡东归。

    周世宗镇澶州,朴为节度掌书记。世宗即位,迁比部郎中。世宗新即位,锐意征伐,已扰群议,亲败刘旻于高平,归而益治兵,慨然有平一天下之志。数顾大臣问治道,选文学之士徐台符等二十人,使作《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及《平边策》,朴在选中。而当时文士皆不欲上急于用武,以谓平定僭乱,在修文德以为先。惟朴等言用兵之策,谓江淮为可先取。世宗雅已知朴,及见其议论伟然,益以为奇,引与计议天下事,无不合,遂决意用之。显德三年,征淮,以朴为东京副留守。还,拜户部侍郎、枢密副使,迁枢密使。

    世宗之时,外事征伐,而内修法度。朴为人明敏多才智,非独当世之务,至于阴阳律历之法,莫不通焉。朴性刚果,又见信于世宗,凡其所为,当时无敢难者,然人亦莫能加也。世宗征淮,朴留京师,广新城,通道路,壮伟宏阔,今京师之制,多其所规为。其所作乐,至今用之不可变。其陈用兵之略,非特一时之策。至言诸国兴灭次第云:“淮南可最先取,并必死之寇,最后亡。”其后宋兴,平定四方,惟并独后服,皆如朴言。

    六年春,世宗遣朴行视汴口,作斗门,还,过故相李谷第,疾作,仆于坐上,舁归而卒,年五十四。世宗临其丧,以玉钺叩地,大恸者数四。赠侍中。

        (选自《新五代史·周臣传》)             

    1.对下列句子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宗已知朴    雅:向来、平日

    B.非当世之务   独:只,仅仅

    C.数大臣问治道   顾:顾虑

    D.故相李谷第     过:拜访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王朴“明敏而多才智”的一组是(   )

    ①知其必乱,乃去郡东归             ②外事征伐,而内修法度

    ③其陈用兵之略,非特一时之策       ④至于阴阳律历之法,莫不通焉

    ⑤世宗临其丧,以玉钺叩地,大恸者数四   ⑥凡其所为,当时无敢难者

    A.①②③    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①③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朴很有政治眼光。他最初依附枢密使杨邠,后来发现隐帝任用小人,而杨邠与将相  

    关系不好,料知混乱必然要发生,就离开了他。

    B.王朴不仅多才多艺,精通音律、历法等,还善于搞城市建设,将京师改造得大路通畅,

    壮伟宏阔。

    C.王朴在众文士主张兴修文教的情况下,主张用武,得到世宗的赏识,世宗征伐并州回

    来后,王朴最终被提拔为枢密副使。

    D.王朴视察汴河口,到前任宰相李谷的府第拜访,疾病发作,倒在座位上,抬回去后就

    死了。世宗伤心地用玉钺触地,大声痛哭了好几次。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 而当时文士皆不欲上急于用武,以谓平定僭乱,在修文德以为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朴性刚果,又见信于世宗,凡其所为,当时无敢难者,然人亦莫能加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句中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有三秋桂子             三秋:秋季

    B.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次第:光景,状况

    C.已而遂晴,故作此         已而:已经

    D.无人会,登临意          会:理解,明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题目。(6分)

    浣溪纱①

                       (清)纳兰性德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②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③,当时只道是寻常。

    【注】①本词是纳兰为怀念其早逝的妻子卢氏而作。②被酒:醉酒。③赌书泼茶:为李清照、赵明诚的典故,形容伉俪情深,志趣相投。

    1.词的上阕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词运用多种手法表现亡妻之痛,试选择一种手法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0分,每空1分)

    (1)念去去,千里烟波,                  

    (2)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3)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4)羽扇纶巾,谈笑间,               

    (5)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6)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7)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8)楚天千里清秋,                  

    (9)仁者不忧,             ,勇者不惧。

    (10)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6 题
  1. 下列词语中,标注的读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蹩(bié)进       孱(càn )头     罪愆(yǎn)        鳏(ɡuān)寡孤独

    B.埋怨(mán)     栖迟(qī)     汗涔涔(cén)          繁文缛(rù)节

    C.伺(cì)候       螺髻(jì)         累(lěi)赘     莘莘(xīn)学子

    D.自诩(xǔ)     角 (jué)色       纶(ɡuān)  巾     冠(guàn)冕堂皇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脉博     料峭     残羹冷炙       咄咄逼人  

    B.干燥      辩别      前合后偃     礼尚往来

    C.教诲      慰藉     人才倍出        舞榭歌台

    D.蟊贼      骸骨       委曲求全     燕侣莺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电视画面显示,当日的民主党竞选总部沸反盈天,奥巴马的支持者们有序地握手拥抱,庆祝奥巴马开创新的选举记录,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

    B.那张记忆中的容颜,如此美轮美奂,宿命中的故事不该曲终人散。

    C.白居易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口号,认为写文章要有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切不可拾人牙慧

    D.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在晚年因为眼疾,只能述而不作,由他的助手记录下他口述的内容,最终完成了学术专著《柳如是别传》的创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 习近平索契之行创造了中国领导人赴境外出席国际赛事的新纪录,展示了中国高层崭新的形象,强化了俄罗斯民间对中国的友好和亲近。

    B. 有些同学读书迷信权威,对文本的理解不是建立在对文本深悟、慢泡、细嚼的基础上,而是轻松地做了权威的俘虏。

    C. 《中国好声音》这类“零门槛”的节目,给人们提供了创造奇迹的机会,让拥有音乐梦想的任何一个普通人都可以一展歌喉享受舞台。

    D. 在国务院近日召开的廉政工作会议上,李总理强调,要始终保持对腐败分子严厉打击的高压态势,坚决查处官员腐败案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中国古代诗人中真正弘扬了儒家思想,应该在儒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惟有杜甫一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并用感情强烈的诗篇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从而打动与感染众多的读者。特别是作为儒家思想核心的“忠”“爱”精神,几乎成为杜甫一生坚守不渝的创作主题。

    ①这种精神深入其骨髓,融化到其血液

    ②更重要的还在于他内心中常常激荡着悲天悯人的人道主义精神

    ③这不仅是因为杜甫以“儒生”自命

    ④它使得杜甫对孔孟所倡导的忧患意识、仁爱精神、恻隐之心、忠恕之道有深刻的理解

    A.①③②④    B.③②①④    C.③④②①    D.④②③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杂剧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

    B.戏剧家莎士比亚创作的四大悲剧是指《哈姆莱特》、《麦克白》、《罗密欧与朱丽叶》、《李尔王》。

    C.词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小令是指58字以内的词。

    D.鲁迅作品《拿来主义》选自其杂文集《且介亭杂文》。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1 题
  1. 下面文字中加点的词语,有的必须删去,有的不能删去。本着简明的原则,把它们找出来,将序号分别写在横线上(可删可不删的不写)。(2分)

    为了①推动新农村建设,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日前,市剧团②派出由二十名青年演员组成③演出队伍,奔赴边远乡村进行④慰问演出。演员们深入田间地头、乡村街道、敬老院⑤学校,为观众奉献了一场场精彩⑥节目。通过⑦演出,拉近了青年演员与群众的距离,也使演员自己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答:必须删去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能删去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两只蚂蚁想翻越一段墙,寻找墙那边的食物。这段墙长有20米,高有10米。其中一只蚂蚁来到墙脚就毫不犹豫地向上爬去,可每爬到大半时,就会因劳累跌落下来。可是它不气馁,它相信只要付出就会有回报。一次次跌下来,它都迅速地调整一下自己,重新开始向上爬。而另一只蚂蚁观察了一下,决定绕过这段墙。很快地,这只蚂蚁绕过这段墙来到食物面前,开始享用起来;而那只“勇敢”“坚定”的蚂蚁还在不停地跌落下去,又重新开始。

     很多时候,我们赞扬那些做事情锲而不舍的人,但是往往忽视方向的选择与方法的运用。实际上,成功需要坚持,也需要方向、机遇、方法。

     请以“坚持与选择”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