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5 题,其中:
选择题 12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9 题,中等难度 3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2 题
  1. 董仲舒以《春秋》中的事例补充汉代法律;长孙无忌用经、义解释法律,编成《唐律疏议》,后来被唐高宗赋予同等的法律效力。这一变化表明(     )

    A.独尊儒术已成定势                 B.儒学理念渐趋法制化

    C.文官阶层主导立法                 D.仁政思想等同于法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图为《隋朝大运河和元朝大运河比较》,由此可知,运河的开凿与整修(      )

    A.巩固南方的经济重心地位

    B.缓解北方水资源不足问题

    C.体现农耕文明的外向特征

    D.反映古代政治中心的转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景德镇已成为“烟火逾十万家”的瓷器最大产地;佛山镇,因“工擅炉冶之巧,四远商贩恒辐辏”,民庐达万余家;朱仙镇,为通往开封的水陆转运点,逐步发展为商业大镇;汉口镇,因其地当江汉交汇之处,商贾日盛,成为长江中下游第一大埠。据此分析下列关于市镇经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这些市镇经济的繁荣出现在明清时期

    B.市镇贸易中出现市场专业化趋向

    C.时空限制的突破是市镇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D.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市镇经济的兴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863年,李鸿章正全力准备进攻苏州的太平军,上海27家洋行联名向他提出,他们愿意出资修筑一条从上海到苏州的铁路,“由此路以扫逆氛,其便捷轻利,莫有过于此者”。材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  )

    A.清政府兴办洋务的现实目的

    B.清军得以顺利完成剿杀任务

    C.列强对华以资本输出为主

    D.列强主动推进中国近代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梁启超在谈到太平天国时说:“洪秀全之失败,原因虽多,最重大的是他那种‘四不象的天主教’做招牌,因为这是和国民心理最相反的”。他认为太平天国(  )

    A.拜上帝教与传统思想相对立

    B.阻碍了近代民主化的进程

    C.混淆西方文明与宗教的界限

    D.信仰危机无法支撑其政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原主席成思危说:“西方的政党制度是‘打橄榄球’,一定要把对方压倒。我们的政党制度是‘唱大合唱’。”这里的“大合唱”指的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各民主党派直接参与政府管理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民主党派在新中国取得合法地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从1966年到1976年这10年间,(中国)工农业总产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平均每年增长7.1%,虽然大大低于1952年至1966年的平均水平,而且隐藏着危机,但总算有所增长。这说明文革时期(     )

    A.我国经济建设的成就巨大

    B.受政治运动影响经济发展放缓

    C.经济发展慢于三大改造时期

    D.政治运动没有影响经济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中共“八大”报告指出,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在国家统一市场的领导下,将有计划地组织一部分自由市场,对所有商品,将实行按质分等论价办法,不仅不会破坏国家的统一市场,相反地,将会对国家的统一市场起有益的补充作用。由此可见,这个报告(     )

    A.有效纠正了公社化运动的失误

    B.全面总结一五计划的建设经验

    C.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

    D.针对苏联经济模式的有效反思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罗马法规定:“作为权利义务主体的自然人必须具有人格,即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人格由自由权、市民权和家庭权三种身份权构成。罗马法规定,只有同时具备上述三种身份权的人,才能在法律上享有完全的权利能力,才属于具备完整人格的人。”罗马法的此项规定(     )

    A.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提供了理论武器

    B.为资产阶级的民权理论提供了思想渊源

    C.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法律形式

    D.为资产阶级国家的法律体系树立了楷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19世纪中叶,隐私成为英国中产阶级的重要家居观念。随着住房空间的增大,家庭中的个人独立领域与不同功能的空间开始出现,并强调“仆人必须与主人分开”。这说明当时英国(    )

    A.资产阶级强调等级观念            B.民生住房得到有效保障

    C.经济发展影响生活观念            D.阶级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有学者认为:“新德意志帝国树立之政治制度,……表面上帝国政治受国民代表之支配,但实际上,则制宪者之设计至巧,将实权保留于上流阶层,而拥戴一个独裁君主。”该学者认为德意志帝国(    )

    A.民主立宪是虚,君主专制是实

    B.政治权力由帝国议会掌控

    C.共和派和保皇派势力相当

    D.容克贵族占主导,资产阶级次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有学者评价某画家的创作风格,“打破了自文艺复兴以来就一直流行的作品中的连贯性,并沉浸在爱因斯坦的世界里,将时间和空间同时表现在一个相对的关系中。”这位画家最有可能是(     )

    A.凡·高       B.列宾     C.莫奈       D.毕加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除西周礼制影响外,汉代朝野格外践行“长幼有序、事亲至孝、敬老崇文”的理念。汉朝规定:60岁以上者,免除赋税;70岁以上的老人“虽有罪,不加刑焉”。《唐律》规定“诸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孙别籍异财者,徒三年”。南北朝的“孤独园”到了宋代发展出多种官办养老机构。明洪武十三年下诏:“文武官年六十者听致仕(告老还乡),给以全俸诰敕。”六十岁退休遂成官场惯例。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日本政府1954年制定了《国民养老金法》,规定养老金国家负担33.3%,余下的由雇主和雇员共同负担。20世纪70年代,为开发老年人力资源,日本积极发展劳动强度较低的第三产业。日本厚生省、大藏省、文部省、劳动省、建设省分别主管老人福利、税收优惠、辅导就业和住宅规划,有效保护老年人权益。通过舆论宣传,使得社会各界都关注老龄问题。

    ——摘编自刘清芝《美国、日本、韩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验及其启示》

    材料三:1991年5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强计划生育工作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决定》,预计我国1995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将超过10%,将迈进老年型国家的行列。1991年中国劳动部组团专项考察日本等国的养老制度。1992年1月,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改善民生工程建设吹响号角。1996年8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摘编自《中国社会保障》1996第8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汉至明朝养老政策的特点。(10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战后日本养老制度的成功经验。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制定《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背景。(15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2分)随着历史研究视野的拓展,当今史学界对很多历史问题都提出了新的认识,如下所示:

    论题

    观点一

    观点二

    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1900年

    1917年

    中国近代化的起点

    1840年

    1860年

    工业革命的起止时间

    18世纪后期—19世纪中期

    18世纪后期—20世纪初期

    请任选一个论题,分别分析观点一和观点二的理由。(12分)(要求:围绕观点,史论结合)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五代以来,以衙前主官物之供给或运输……(其它差役)各以乡户等第差充。民不胜其苦,而衙前为尤甚。今听免役,据家赀高下出钱,由官雇役。单丁、女户原无役者,概输钱,谓之“助役”。……一面便民,而一面亦借助役钱增岁收。……反对者谓“上户则便,下户实难”,语非无理。又于额用已足外,复增取二分谓之“宽剩”,则下户、单丁、女户更困。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二: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赋役制度改革,全国推行一条鞭法,将田赋与丁役合并为一,而且以田亩为重。……用《明史·食货志》的说法即是:“一条鞭法者,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

    ——赵冈:《赋税制度与土地分配》

    (1)据材料一,指出王安石改革差役法的主要手段及其结果。(7分)

    (2)据材料二,概括明朝赋役制度“一条鞭法”的特点。结合所学,说明从宋至明赋役制度变革的积极作用。(8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