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2 题,其中:
诗歌鉴赏 1 题,现代文阅读 3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名句名篇 1 题,选择题 3 题,语言应用 2 题,命题作文 1 题
简单题 7 题,中等难度 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三)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点绛唇•感兴

    王禹偁①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②。平生事③,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

    【注】①王禹偁:巨野(今属山东)人。北宋最早改革文风的诗文家。在朝为官敢于直言讽谏,屡受贬谪。曾贬为黄州,又迁蕲州(今属湖北),后病死。②如缀:排列成行,很整齐,如连缀在一起。③平生事:这里指向来所追求的功名事业。

    1.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

    A. “雨恨云愁”一句,词人运用比喻的手法,借景抒情,写江南多云多雨令人感到惆怅,以表现词人的心绪。

    B. “江南依旧称佳丽”一句表明词人眼中的江南仍有着美丽的景象。“依旧”暗寓了今昔之感,透露出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

    C. “水村”两句抓住江南水乡最富地方特色的景物进行细致刻画,展现了一片明丽、温馨的景象。

    D. “天际”两句承上片写景而来,视角由低而高,转向空中。词人用“天际征鸿”来反衬自己的高远志向,以物衬人。

    E. 词人遥见“天际征鸿”触发了“平生事”的联想,并将“平生事”凝聚在对“夭际征鸿”的睇视中,含蓄而深沉。

    2.整首词抒发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热词”是指来源于突发事件或社会现象,经过形象、鲜明和恰当的隐喻性总结,让人们更深刻地记住关键信息的公共焦点词语。

    近年来,中国互联网上流行的“热词”已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新潮网络语言。“打酱油”、“俯卧撑”乃至“被××”之类的热词从词语本身找不到任何流行的理由,而且这些词语往往不是逐渐扩散,而是瞬间的爆发。显然这类热词不是像以往的许多网络语言那样因词语本身的娱乐性导致了流行,大多是因突发的社会事件传播得以派生,而且这类热词几乎无一例外具有较多的政治讽刺意味,反映的是社会“杯具”何其多,人们认为这是中国政治走向民主的一种方式,是中国网络政治化的一种体现。

    中国的改革开放自90年代末以来进入了深水区,政治改革尤其步履维艰。在这种现实状态下,网络的政治化可以说是公众表达的常规通道堰塞而造成的政治话语溢出现象。而网络的确为当代中国民众提供了一种新的政治表达可能,有人因此而乐观地预言网络将成为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建设进程的重要力量。可实际上,人们上网发表意见可能是自由的,但信息如何传播却完全由不得自己,各类网络运营者操控着网络信息的传播。

    热词的出现使网络传播形势有了一些改观。一个本来难以扩大影响的社会信息,由于被人从中提炼出具有讽刺性乃至黑色幽默意味的隐喻词语而产生了“陌生化”的情景效果,随即因为网上读者的关注和分享而成为口头禅并被强力传播,进而迅速走红成为热词。显然,热词热起来的社会学原因在于网民自发形成的积极介入态度。在网络日益被运营者操控的形势下,这种对传播的主动介入可以说是普遍网民对“被传播”现实的一种反抗。

    热词之所以会“热”,也和它的接受环境分不开。在媒体自身权威性不够却又面对公众质疑时,许多“专家”和“权威机构”常常会冒出来强化信息的权威性。弱势的普通民众当然无法与“专家”、“权威机构”对抗,但一些陌生词语“被××”——“被就业”、“被代表”、“被平均”等等,却凭着机智的反讽破了媒体操控者的意图。

    普通民众对媒体操控者和所谓“权威”的不信任是热词走红的社会环境,但热词并非只是消极的拒绝。许多因热词而“热”并最终引起社会重视的案例显示,网民传播热词的热情让人感受到的是一种社会关怀的激情。这种激情来自每个网民个人的直觉和判断,来自一个人内在的同情心和正义感。当然,信息的不对称使网民个人的判断无法完全避免错误和偏见,但这并不影响这种社会关怀的舆论价值。这种激情的存在证明,社会上尽管充斥着欲望和不公正,但人们的心灵深处仍然有良知。

    无论如何,热词的大量出现已成为中国式网络的特色景观,热词将作为有影响力的社会表情符号构成我们这个时代的记忆。

    1.下列关于“热词”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热词”是一种新潮网络语言,它的出现被认为与中国政治走向民主有关。

    B. “打酱油”、“被××”之类“热词”的流行,与词语本身是否有娱乐性无关。

    C. “热词”往往不是逐渐扩散,而是从本身找不到任何理由就瞬间爆发。

    D. 一个社会信息被人有意加工而产生“陌生化”的情景效果后,才会成为“热词”。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具有讽刺意味的“被传播”,表现出了主动介入传播的普通网民对网络运营者操控网络信息传播的一种反抗。

    B. 人们在网上发表意见是自由的,但由于网络信息的传播受各类网络运营者的操控,这些意见的传播是不自由的。

    C. 网民传播热词的热情,能使某些案例因热词而“热”并最终引起社会的重视,并使人感受到网民社会关怀的激情。

    D. 传播热词的网民所展现了的社会关怀的舆论价值,不会由于其个人判断出现错误和偏见而受到影响。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 当媒体操控者和所谓“权威”得到普通民众的信任后,热词就会逐渐变“凉”并最终淡出人们的视野。

    B. 从热词的接受环境看,某些媒体操纵者强化信息权威性的意图,常常会被随后出现的热词凭着机智的反讽破坏。

    C. 热词的出现和流行表明,政治改革进入深水区和网络为中国民众提供一种政治表达可能之间存在着联系。

    D. 热词在中国互联网上流行的现象有着中国特色,热词本身所体现的时代特点也会留在人们的记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幸 福 大 道

    符浩勇

    她的宝马车缓缓地逆向驶入了单行路段,像一条游走在岸上的鱼。

    她不担心警察来追她。这个时候,警察还没上班。这个城市里的多数人正将自己蜷缩在钢筋混泥土浇筑的格子楼里,享受着夏日的正午时光。而逆向行驶于单行路段,又奈她何?对她来说,什么都缺,独不差钱。

    没有了车鸣人喧,这个路段变得幽静。路的两侧,高大的棕树将自己伸展成一把把撑天大伞,遮天蔽日。在它们的庇护下,来往的行人一改往日的行色匆匆,脸上多了几分休闲与自在。她的宝马车也仅快于行人的速度。

    在她的视线里,一帮光着膀子的人,驮着大蛇皮袋子,很小心地避让着行人,正在横穿马路,满身灰黑的汗水在夏日毒烈的阳光下熠熠发光。他们千里迢迢、风尘仆仆地来到这里,仿佛要在这拥挤的城市里觅出一条路来,仿佛只要穿越了大街就能抵达他们幸福的彼岸。

    就在前方几步远,她的目光越过棕树下沉浸在爱情幸福中的年轻男女,定格在路旁。

    一对中年男女正在小憩。他们席地而坐,背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刚才已经有很多辆三轮车从她的宝马车身边经过,她不知道这是其中的哪一辆,它们看上去几乎一模一样,连蹬三轮车的人也几乎全都一模一样——粗壮、结实,有着强壮的骨骼,脖子上都缠着一条被汗水浸得发黄的毛巾。只有他们,能够把一辆装满了煤球的三轮车蹬得轰轰烈烈,让人感到有一阵风猛烈地从身上扫过。而这时候,背靠三轮车的女人睡相很美,将头斜倚在男人的肩上。也许是想让女人睡得更舒服些,也许是怕惊醒了女人,同样斜侧的姿势,男人看上去睡得并不舒服。

    忽起的一阵风将女人的一缕头发吹拂到了男人的脸上。男人醒了,他瞧瞧熟睡的女人,将秀发拢到女人的耳后。男人的目光停留在女人的头上,或许是一根草屑,或许是一只小虫,男人小心翼翼地将其摘下,轻轻地弹到一边,还好,女人仍在酣睡,男人又轻轻地闭上眼睛。

    此时,她的眼里已经浮出了泪水,她轻轻地将眼睛闭上,等到再睁开的时候,强忍太久的泪水肆无忌惮地落下。她感受到了幸福。不!是看到了幸福。她曾想要的幸福原本就是这个样子的,但它不属于她,竟在一对从乡下进城的拾荒者的身上。

    她能感受到行人投向宝马车的羡慕眼光,但他们不明白,她的宝马车敌不过路旁男人一个抬手的动作。

    一对老人迎面走来,都已是鬓发花白,他们手牵着手,气定神怡,一脸慈祥地向前迈着步子,与她的宝马车擦肩而过,男的搀扶了一下女的,随后不知说了什么,一抹淡笑便在另一嘴角荡漾开来。

    她的心再次被灼伤,泪水汹涌而下,恸哭失声。她的泪眼看到了一幅人间最美的图画——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她记得每次在这条街上走过,都会有三两个卖花的小女孩,忽然从各个方向围了过来,那一张张尖瘦的小脸都脏得跟猴儿似的,一双双黑幽幽的眼睛被风吹得泪汪汪。她知道在她们的后面,一个形迹可疑的男人此时正混在行人中,朝这边张望。她已经被鲜花包围了。全都是没有根、修剪得很整齐的花,用保鲜膜包着,散发出短暂而恍惚的花香。面对这些最无辜最弱小的生命,她感到这是她最软弱的时候。她买了,每次都买了。而今她买花送给谁呢?

    就在几个小时前,她离婚了,那个承诺给她一辈子幸福的男人,将幸福廉价出卖给了另外一个年轻的女人,飞到了大洋彼岸。

    她轻轻地将车窗落下,阳光顷刻洒了进来。她买下三朵百合花,分别送给街边一个擦皮鞋的女人,一对卖唱的盲人夫妇,一个忧郁的流浪歌手,这些花不贵,她想让他们的眼中闪放出一丝幸福的亮光。

    她的宝马车缓缓地驶出了单行路,驶上了一条洒满阳光的大道。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作者没有对女主人公的身份、地位进行正面描绘,而是让读者沿着她目光所及、心灵所至一起探求究竟何为真正的“幸福”。

    B. 小说结尾女主人公买了三朵百合花,送给了市井中处于弱势的三种人,是想传递自己的善意和真情,让他们感到幸福。

    C. 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开着宝马、善良而有点任性的贵妇人,她有着令人羡慕的物质财富,然而真正的幸福并不属于她。

    D. 小说运用细节描写,将青年男女、中年男女和老年夫妻活动的三个场景进行对比,含蓄地暗示了“幸福”的主题。

    2.小说的首尾两段独具特色,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这篇小说带给你关于“幸福”的哪些启示?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对话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于漪

    记者:被评为首届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您有什么感想?

    于:其实我是深感惭愧和不安啊!和在岗的老师比,我的工作压力和身心紧张程度跟他们不可同日而语;和其他获得荣誉称号的老师比,我身上还有很多的不足。我一直认为上课就要打开学生的心门。但是我看到蒋院士把两个星期的课程用一节课就讲得那么清楚,我就觉得自愧不如,对不起学生。又比如湖南农业大学那位六十几岁种葡萄的教授,带领团队攻克难关。他说:“葡萄不是种在黑板上的,是种在地里的。科研论文不是写在纸上的,是要装到农民的腰包里的。”我一直在对照这两句话,我觉得我是真的对不起学生。所以去北京领奖的三天里我一直处于激动、感动和不安当中。我想,能够受到这样的殊荣绝不仅是个人的光荣。

    记者:那您想过通过从政,用政策手段去影响更多的人吗?

    于:我还是喜欢教书,做一个实实在在、普普通通的教师,才是我愿意做的事情。我曾经有一个梦想,就是把当时带的所有的年轻教师都培养成特级教师,现在基本实现了。培养青年教师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好教师可以使很多学生受益。

    记者:现在的学生很小就开始学英语,受外来文化影响很大,这个您怎么看?

    于:台湾的白先勇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百年语文,内忧外患”。语言本身和国力是有重要关系的,语言中是有霸权的,哪一个国家不重视母语的教育啊!法国课文《最后一课》里面说:“语言是打开牢门的钥匙”。语言没有了,这个民族的文化也就消失了。以前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现在数理化改成英语了,真的是内忧外患啊。我们对学生的教育,责任感应该是第一位的。这次教育规划纲要里头,对学生的要求非常明确的就是“社会责任感”,从一个自然的、不懂事的孩子变成一个社会的人,负责任的人。所以我们现在不能“重术轻人”,技能技巧是可以学的,但做人的道理从小就要懂。

    记者:您和其他教师之间发生过什么矛盾吗?

    于:以前有过。1964年全市开始教学改革,我被推上了上公开课的行列。但那时候,我自己教的班级都已学过了,只能借同年级的其他班,学校作了安排。连上了两次公开课,看似热闹,实际上埋下了教师之间不和睦的根。后来在“文革”中的一次批斗会上,有位老教师说“公开教学,借别人的班上课,你知道带给别人怎样的伤害吗?你教得好,到别的班级上课,别人怎么进课堂?”所以做任何事,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非常重要。教师教学各有各的特点,你去教别人的班级,学生有新奇感,气氛容易调动,当然就会给别人的教学制造难题。我反思,虽然借班上课很紧张,但也夹杂着自我表现的念头。当时我就下定决心,如果日后还上公开课,绝不借别人的班级。其实借班上课由于对学生情况不了解,违背了教学原则,针对性差,更多的是在展示甚至推销授课教师的“才艺”,有沽名钓誉之嫌。

    记者:您做了校长之后,有什么感悟?

    于:现在有很多这样的人,当了校长,从事行政性工作之后,就不教课了,这样自己会轻松一些。我自己是一辈子都在选择:在一个岗位上你应该做什么?我经常有很多的学术会议要开。我看到现在有成就的人,大都是年纪比较大的。如果能再多些三十几岁、四十几岁的人就好了。其中既有体制上的问题,也有个人素质方面的问题。所以我现在特别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培养青年教师要跟培养学生一样,要精心,这样他们就能少走弯路。

    (有删改)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于漪认为自己借其他班上课时,也有自我表现的心理,这导致了她与其他老师之间的矛盾,从这我们可以看出于漪是一位善于反思的老师。

    B. 于漪反对以前流行的“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观点,也不认同现在学生一味学习英语的现状,表示要重视母语教育。

    C. 于漪曾经把自己所带的青年教师都培养成为特级教师作为自己的目标,现在她实现了自己的目标,这是给中国的教育做的一件大好事。

    D. 于漪认为自己“对不起学生”,认为自己不能像蒋院士那样“把两个星期的课程用一节课讲清楚”,自己的工作还需要多与实践相结合。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 这里引用别的教师的话:“公开教学,借别人的班上课,你知道带给别人怎样的伤害吗?”,展现了于漪对与其他教师存在矛盾的认识,丰富了于漪的人物形象。

    B. 于漪反对“重术轻人”的教育观念,她认为技能技巧是要学的,但做人的道理一旦缺失将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

    C. 于漪认为上课要打开学生的心门,而湖南农业大学的教授认为把葡萄“种在地里”才是上课,于漪觉得自己不如教授,因此感到自愧不如。

    D. 本则材料采用新闻采访问答的方式行文,以文字的方式再现采访场景,给人身临其境之感,增加材料的真实性。

    E. 由于教育体制和教师自身素质的问题,成就较高的教师年纪普遍偏大,于漪认为只要精心培育青年教师,就一定能够改变这种现状。

    3.于漪老师有哪些可贵品质值得我们学习?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伍文定,字时泰,松滋人。父琇,贵州参议。文定登弘治十二年进士。有膂力,便弓马,议论慷慨。授常州推官,精敏善决狱,称强吏。魏国公徐俌与民争田,文定勘归之民。刘瑾入俌重贿,兴大狱,巡抚艾朴以下十四人悉被逮。文定已迁成都同知,亦下诏狱,斥为民。瑾败,起补嘉兴。擢河南知府,计擒剧贼张勇、李文简。以才任治剧,调吉安。计平永丰及大茅山贼。已,佐巡抚王守仁平桶冈、横水。

    宸濠反,吉安士民争亡匿。文定斩亡者一人,众乃定。乃迎守仁入城。文定当大帅。丙辰之战,身犯矢石,火燎须不动。贼平,功最,擢江西按察使。张忠、许泰至南昌,欲冒其功,而守仁已俘宸濠赴浙江,忠等失望,大恨。文定出谒,遂缚之。文定骂曰:“吾不恤九族为国家平大贼何罪汝天子腹心屈辱忠义为逆贼报仇法当斩”忠益怒,椎文定仆地。文定求解任,不报。

    寻迁广东右布政使。未赴,而世宗嗣位。上忠等罪状,且曰:“曩忠、泰与晖至江西,忠自称天子弟,晖称天子儿,泰称威武副将军,与天子同僚。折辱命吏,诬害良民。需求万端,渔猎盈百万,致饿殍遍野,盗贼纵横。虽寸斩三人,不足谢江西百姓。今大憝江彬、钱宁皆已伏法,三人实其党与。乞速正天诛,用章国典。”又请发宸濠资财,还之江西,以资经费;矜释忠、泰所陷无辜及宁府宗人不预谋者,以清冤狱。帝并嘉纳之。论功,进右副都御史,提督操江。嘉靖三年,讨获海贼董效等二百余人,赐敕奖劳。寻谢病归。文定忠义自许,遇事敢为,不与时俯仰。九年七月卒于家。天启初,追谥忠襄。

    (选自《明史·列传第八十八.伍文定传》有删减)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吾不恤九族/为国家平大贼/何罪汝/天子腹心屈辱/忠义为逆贼报仇/法当斩

    B. 吾不恤九族/为国家平/大贼何罪/汝天子腹心屈辱/忠义为逆贼报仇/法当斩

    C. 吾不恤九族为国家/平大贼何罪/汝天子腹心/屈辱忠义/为逆贼报仇/法当斩

    D. 吾不恤九族/为国家平大贼/何罪/汝天子腹心/屈辱忠义/为逆贼报仇/法当斩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擢”在古代是“提拔、提升”的意思,而“超擢”则是“破格提拔”“越级提升”的意思。

    B. “嗣”的本义是(经皇上恩准)父亲传位或传业给嫡长子,“嗣位”指的是继承君主之位。

    C. “嘉靖”是年号,是我国古代封建皇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少则一个年号,多则十几个号。

    D. “谥”指古代君主、诸侯、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根据其生平事迹给予的具有褒奖性质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合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 伍文定能文能武。体力好,擅长射箭.骑马,议论事情慷慨激昂,在担任常州推官时显示出非凡的断案能力,为人所称颂。

    B. 伍文定平叛有功。他任河南知府时,擒获了大盗张勇、李文简;调往吉安后,平定了永丰和大茅山的盗贼,还辅佐巡抚平定了桶冈、横水。

    C. 伍文定除恶爱民。他刚到广东任上,便向世宗上书检举张忠等人的罪状,并提出用宸濠的资产补给江西的经费等多项请求,世宗一并采纳了他的建议。

    D. 伍文定刚正不阿。魏国公徐俌与百姓争夺田地,文定审问后将田地判给了百姓;张忠等人到南昌,文定出来拜见,被张忠等人捆绑,文定毫不畏惧,大骂张忠等人。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文。

    (1)刘瑾入俌重贿,兴大狱,巡抚艾朴以下十四人悉被逮。

    (2)今大憝江彬、钱宁皆已伏法,三人实其党与。乞速正天诛,用章国典。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中“ 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云鸟自喻,表现诗人过去无心出官。

    (2)《滕王阁序》中描写水天相接、浑然天成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是将对滕王阁的景物描写推向高潮的句子,也是全文文眼句,历来被人视为千古绝唱。

    (3)刘禹锡《陋室铭》中写居室主人摆脱繁杂公务并暗寓欣喜之情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3 题
  1.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其实旅程的无聊不算什么痛苦,毕竟有窗外的景色可看,知道有好文章却要在数日后方能有时间看,才足以令人牵肠挂肚。

    ②万维钢的《万万没想到》绝非侃侃而谈的标新立异,而是由严谨的科学实验得到的结论,唯此才能有力地颠覆旧观念。

    ③指导人生的书可谓汗牛充栋,但是其中真正有用的却如凤毛麟角,像这种既有价值、可读性也出类拔萃的作品,实在难得。

    ④网上冲浪可以增进做决策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老年人保持头脑年轻有好处,但坏处则是牺牲了深度理解,让人得意忘言。

    ⑤古德里安在回忆录里说:“在当时,很少人能够认识到这个法案将来会闯下滔天大祸。那些投票赞成的政客们对以后发生的灾难难辞其咎。”

    ⑥ “单身“或“独居”是正在调整成长中的、推动社会发展和消费升级的一股强大动力。许多匪夷所思的现象背后,都是单身在推动。

    A. ①②④   B. ②③⑤   C. ②④⑥   D. ①⑤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英国大学里酝酿已久的对于脱欧公投结果的愤怒情绪,在此次大选中为特蕾莎•梅的对手所用,直接导致选票的此消彼长。

    B. 陈氏太极第十一代传人陈照森说,之所以大多数的人觉得太极拳不能打,是因为普通人接触的太极,都以养生为主的缘故。

    C. 在这场受到国际瞩目的高峰论坛上,作为创新者,“一带一路”的国际趋势,应该对我们有更为透彻和深入的了解和思考。

    D. 被勒索病毒攻击的计算机的几乎所有文件都将被加密锁定,会向用户索要300到600美元的赎金,用户支付完赎金,文件才能恢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其实也正是儒家的理想,追求“时中”,追求动态中的恰好。

    ①教育应该因材施教,使每个人充实而光辉

    ②但在现实的层面,总是需要对人有个评估,这就免不了考试

    ③从理想的层面讲,人皆可以为尧舜

    ④作为一个教师,应正视这个现实,在充满张力的境遇中寻找某种平衡

    ⑤应试教育也就应运而兴

    A. ③①②⑤④   B. ②③⑤④①   C. ③②①⑤④   D. ②④③⑤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下面五个话语情境分别存在表述不当之处,请指出并加以修改,使之准确、得体。

    情境一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陆亦可送给赵东来一本外国诗集《雏菊》,赵东来一边接过诗集一边说:“多谢美女,那我就笑纳了。”

    情境二一条请柬:“我明日乔迁新居,为答谢您的祝贺,特于府上备下薄酒……”

    情境三凤凰卫视记者连线报道:“南城门天池公园开放后,我已多次光顾,不论是春天的姹紫嫣红,还是冬天的玉树琼枝,我都领略过……”

    情境四  央广新闻广播稿:近期的多场暴雨,造成泸沽湖景区道路阻断……滞留游客可望明日返回丽江。

    情境五  收到曹文轩著作后的短信回复:您惠赐的大作已收到,定当惠存。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根据下面图表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每处不超过15字,不得出现数字。

    从表中可以看出,2012年至2016年五年间我国在初、中、高等教育经费投入方面变化比较明显的特点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但是,也可以看出我国在初、中、高等教育经费投入方面一直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③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命题作文 共 1 题
  1. 请以“此生最爱你”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1)、自定立意,(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文体特征鲜明。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