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9 题,其中:
选择题 25 题,连线题 3 题,简答题 1 题
简单题 5 题,中等难度 21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5 题
  1. 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

    A.奠定了中国文明古国的地位

    B.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

    C.促进了欧洲社会制度的转型

    D.是欧美工业革命开展的必要条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918年,《东方杂志》发表文章——《迷乱之现代人心》。文章认为:盲目输入西方学说,导致国家基本政治道德原则丧失、精神破产,造成通俗主义、平凡主义受推崇,盲从欧美之风盛行。该文章针对的是(   )

    A.中体西用思想       B.维新思潮    

    C.新文化运动         D.马克思主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父前行,子踵后。路遇长者,敛足拱手。尊长在前,不可口唾。”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

    A. 鼓励儿童活泼机智

    B. 突出地方教育特色

    C. 提倡父子教学相长

    D. 注重儒家伦理道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一位历史学家在论述民国思想史时说:“它似乎为中国提供了一套能够全方位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方法。在理论层面上,它提供了一套完整、普遍和科学的世界观;这套世界观教人们摈弃了‘科学思想’名义掩盖下的西方帝国主义行为,并把中国的落后挨打归咎于和封建军阀相勾结的金融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奴役”。这里的“它”指的是

    A. 民主与科学思想

    B. 马克思主义

    C. 新三民主义

    D. 三民主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绵延了几千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楷书,变化最为丰富,最能表现书法的写意性

    B.东晋王羲之擅长行书,《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C.唐代颜真卿、柳公权推陈出新,分别创立了颜体和柳体

    D.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是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字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亚里士多德认为两个物体以同一高度落下,重的比轻的先着地。但伽利略经过反复的研究与实验后,得出了与之截然相反的结论:物体下落的快慢与重量无关。1590年,伽利略在比萨斜塔公开作了落体实验,验证了亚里士多德的说法是错误的,使统治人们思想长达2000多年的亚里士多德的学说第一次发生动摇。以上材料说明伽利略对科学发展的最大贡献是(     )

    A.开始了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 

    B.是经典物理学的奠基人 

    C.创立了新的科学理论

    D.使亚里士多德的学说第一次发生动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广府中学堂是广东最早的一所中学堂。其必修科目计有:读经、讲经、修身、中国文学、国语、历史、地理、算术、博物、物理、化学、图画及体操等科。这反映出该学校的教育宗旨是(     )

    A.“中体西用”

    B.宣传维新变法

    C.宣传民主革命

    D.培养民主与科学的新型知识分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一位大学者的诗:“闻道西园春色深,急穿芒屩去登临。千芭万蕊争红紫,谁识乾坤造化心。”他要从春意盎然中体会“生意”的根源,也就是“天地生物之心,藉以识仁”。该诗所反映的学术思想属于

    A. 道教

    B. 佛教

    C. 程朱理学

    D. 陆王心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与朝政。其目的是

    A. 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

    B. 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C. 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

    D. 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董仲舒说:“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下列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宣扬“天人感应”学说

    B. 要求君主遵循天道,实行仁政

    C. 反映了董仲舒对儒学的新发展

    D. 君主的地位不是不可动摇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齐家”“治国”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A. 规范社会秩序,维护封建统治

    B. 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C. 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D. 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朱熹说:“若是饥而欲食,渴而欲饮,则此欲亦岂能无?”“同是事,是者便是天理,非者便是人欲。如视听言动,人所同也。非礼勿视听言动,便是天理;非礼而视听言动,便是人欲。”在材料中,朱熹所说的是(    )

    A.心即理

    B.“私欲”与人的正当欲望是同一概念

    C.“私欲”是指那些超出了正当要求以及违反了社会规范的欲望

    D.一概反对人的欲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明末清初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人对君主专制的批判反映出

    ①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腐朽;

    ②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

    ③商品经济的发展;

    ④儒学的正统地位从根本上被动摇

    A. ①②③

    B. ①②

    C. ①③

    D. 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下列关于李贽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都具有思想启蒙意义

    B. 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C. 都宣扬了个性自由和解放

    D. 都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一种使人乐意的,无政府状态的,花哨的管理形式,在这种制度下不加区别地把一切平等给予一切人,不管他们是不是平等者。”最早为这种体制的存在构建了理论基础的是

    A. 智者学派

    B. 苏格拉底

    C. 亚里士多德

    D. 卢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薄伽丘《十日谈》中有个《裁判官的故事》。故事描述了一个财主在酒后说了句:“他正在喝的美酒,就连耶稣都可以喝”,结果被宗教裁判所判处火刑。后来他疏通关系,还“献上一大块‘肥膏’,让神父涂在眼上,也好医治修士见钱眼红的毛病。”最后被释放回家。该故事主要意在

    A. 提出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

    B. 倡导人生及时行乐并崇尚理性与科学

    C. 反对教会的禁欲苦行并讽刺教会的腐败

    D. 抨击教会的贪婪和“灵魂获救”的骗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阐述了基督教徒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思想的社会效果是

    A. 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B. 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C. 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D. 天主教势力在西欧各国荡然无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据星岛环球网消息(2012年12月11日),美国大选刚结束,国内又起波澜——30多个州的10万多人,12日开始发起“独立运动”,要求所在州脱离联邦政府。这些民众在白宫网站的“我们合众国人民”网页上宣称:“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保障公民向政府请愿的权利。”下列人物会支持他们做法的是

    A. 普罗泰戈拉

    B. 但丁

    C. 莎士比亚

    D. 卢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15世纪时梵蒂冈一个图书管理员说:“过去稀有而索价上百金币的书籍,现在只要二十金币,不论古今,罕有人类发明之重要堪与媲美。”这里说的“发明”是指

    A. 造纸技术

    B. 雕版印刷

    C. 活字印刷

    D. 装订书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说:“盖自唐宋以来,士之竞于科目者,已非一朝一夕之事,一旦废之,彼其才力无所用,而于一词曲发之。……适杂剧之新体出,遂多从事与此……充其才力,而元剧之作,遂为千古独绝之文字。”这一材料实质上揭示了:(   )

    A. 元杂剧兴盛的直接原因

    B. 文化发展与时代变迁的关系

    C. 戏曲产生的社会根源

    D. 元杂剧空前绝后的历史地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在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都反对封建专制统治,主张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道路,以下关于两个派别关系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A. 针锋相对、势不两立

    B. 齐心协力、相得益彰

    C. 异曲同工、殊途同归

    D. 同工异曲、大相径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德意志诗人诺瓦利斯(1772—1801)认为,哲学是全部科学之母,科学的发展又会推动哲学的进步。他能够举出的最佳论据是:

    A. 牛顿及其《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B. 达尔文及其《物种起源》

    C. 爱因斯坦及其“相对论”

    D. 康德及其《纯粹理性批判》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1924年,孙中山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把“三民主义”发展到“新三民主义”。这在客观上反映了

    ①帝国主义对华侵略的加剧

    ②民族资产阶级继续保持了其革命性的一面

    ③中国各革命阶级开始了联合斗争

    ④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发展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

    D. ①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在改革开放中,我们解放思想,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和“所有制崇拜”。下列哪次会议的召开表明我们冲破了“计划经济崇拜”

    A. 中共十三大

    B. 中共十四大

    C. 中共十五大

    D. 中共十六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有学者认为,能够推动中国现代化的政治体制,应该符合三个条件:一是具有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二是具有相当的市场导向性;三是具有制度创新的能力。以下有关中国近现代史上四种政治模式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A. 晚清(百日维新)模式——缺乏转化为开明权威体制的制度创新能力

    B. 孙中山模式(议会民主)——既具有市场导向性又具有权威整合能力

    C. 毛泽东模式——国家全面控制社会但基本上排斥市场导向

    D. 邓小平模式——既有权威整合的强大能力又有市场导向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连线题 共 3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约略地说,对于“帝王”事实上乃是附着在天下苍生身上的一大毒瘤这一道理,战国时期的孟子和后世的黄宗羲可谓“心有戚戚然”,有着基本相似的认识。但他们也都很无奈,因为这里明显存在着一个思想困局:一方面是帝王对于人民横征暴敛、残酷盘剥的现实;另一方面,天下又不能没有帝王。对于这道难题,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里的解答也只能祭出道德说教的大旗,将希望寄托在后世君王能够积极效法那些虚幻的尧舜禹等上古帝王的样板上面……从今天的角度看,黄宗羲明显属于“看对了病症,开错了药方”。

    要真正地解决“君王之害”,还是西方思想界替孟子和黄宗羲们想出了好办法。把手中握有权力的人关进一个精致的“笼子”。而一旦被关进这个“笼子”,即使他是一只“猛虎”,要危害天下也是难上加难。

    ——周英杰《大历史的小切面》

    材料二:18世纪是欧洲封建主义崩溃和资本主义成分产生的时期,为适应新的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在哲学里面逐渐形成那正在上升到统治地位的反宗教反封建的理性万能学说,而这理性万能的学说实以中国之哲学文化输入为其外在的必要条件。正如赖赫淮恩所说,中国思想在18世纪之影响,至可称“孔子为此世纪之守护尊者”。因耶稣会士介绍孔子的学说,引起欧洲一般知识界对于中国思想研究的兴趣。历史学家们以伏尔泰为首,也极力炫耀中国以为是一个理想至治之世,道德、宗教与行政全超然不群。中国为哲人政治,授予官职时,常召集多数学者在公堂上公开讨论而选拔最有贤明的答案的委以要职。中国人为世界上最严守政治规则的国民。国王为最有力的主脑,由此主脑使国家的手足活动。中国谓为武断政治,不如以文治主义的理想称它。青年竞入大学而从事探讨他日出仕时所应熟悉的国法民情,所以中国大学乃有举世无双的荣誉。

    ——朱谦之《中国哲学对欧洲的影响》

    请回答:

    (1)材料一认为孟子与黄宗羲对于帝王是“毒瘤”有着基本相似的认识,请用所学知识说明之。并指出为什么说黄宗羲属于“看对了病症,开错了药方”?

    (2)真正解决“君王之害”的根本应是什么?在这方面西方思想界提出了哪些具体的好办法?结合材料二与所学知识,说明西方能想出这些好办法的原因。

    (3)材料二中西方思想家如此推重被黄宗羲斥为“大害”的中国政治,其原因何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黄宗羲:“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而小儒规规焉(规规焉:浅薄拘束)以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指天地间君主主宰臣民、臣民效忠君主之伦理关系,是绝对的),至桀、纣之暴,犹谓汤、武不当诛之,……岂天地之大,于兆人万姓之中,独私其一人一姓乎?……不明乎为君之职分,则市井之间,人人可欲”。

    材料二严复:“斯民也,固斯天下之真主也”,“是故西洋之言治者曰: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自秦以来,为中国之君者,皆其尤强梗者也,最能欺夺者也”。“然则及今而弃吾君臣可乎?曰是大不可。何则?其时未至,其俗未成,其民不足以自治也。彼西洋之善国且不能,而况中国乎?”

    材料三孙中山:“目前中国的制度以及现今的政府绝不可能有什么改革,也不会搞什么改革,只能加以推翻,无法进行改良。”“共和者,我国治世之神髓,先哲之遗业也。不仅共和政体完全适合于中国,而且苟有豪杰之士起而倒清虏之政府,代敷善政,约法三章,慰其饥渴,庶爱国之士可以奋进,进取之气可以振起也。”

    材料四陈独秀:“袁世凯之废共和复帝制,乃恶果非恶因;乃枝叶之罪恶,非根本之罪恶。若夫别尊卑,重阶级,主张人治,反对民权之思想之学说,实为制造专制帝王之根本恶因。吾国思想界不将此根本恶因铲除净尽,则有因必有果,无数废共和复帝制之袁世凯,当然接踵应运而生,毫不足怪。”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黄宗羲的政治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宗羲政治主张的根源。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严复的政治主张。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归纳孙中山的政治主张。

    (4)与材料二和三相比,陈独秀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认识有何进步?这表明近代前期先进的中国人在学习西方问题上有何深化?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某班老师在上课时,列出了朱熹说过的一句话:“人之异于禽兽,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要求班上同学提炼朱熹的观点并且谈谈朱熹这句话是否有道理。结果,同学们形成了两种基本相反的判断。

    请设想,他们是怎样概括朱熹的观点的?两种判断的理由可能是什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简答题 共 1 题
  1. 问答题:根据设问,回答问题。

    孙中山、毛泽东和邓小平是20世纪以来中国站在时代前列的三位伟大人物,他们分别创立了各自的思想理论,推动了中国社会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1924年孙中山提出的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有了质的飞跃,最主要体现在哪里?新旧三民主义对中国民主革命分别起了什么历史作用?

    (2)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取得了哪两大创新理论成果?

    (3)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理论逐渐形成。中共十二大和十三分别对中国的发展道路和发展阶段作了怎样的阐述?这些理论对新时期中国的建设有怎样的指导意义?

    (4)综合以上问题,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