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7 题,其中:
选择题 24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23 题,中等难度 2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4 题
  1. 清同治皇帝在位时期(1862~1874)也被史学家称为“同治中兴”。这一称呼的主要依据是当时中国

    A.效法西方进行革新       B.进行新式政治改革

    C.进入战后恢复阶段      D.有效遏制列强瓜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晚清重臣于式枚上奏称:“自辛丑始昌言变法,自丙午遂定议立宪,其初心本于望治之切,其流弊乃渐失权限之分。横议者自谓国民,聚众者辄云团体。数年之中,内治外交用人行政皆有干预之想。”这表明他

    A.反对康梁变法维新       B.主张兴民权设议院

    C.反对政府速行立宪       D.呼吁民众谨守本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周恩来曾回忆说:“讲到中国革命的性质,今天似乎是老生常谈了……可是在六大(1928年)时,这却是个很严重的问题……当时无论从莫斯科中山大学或从西欧回来的同志又都轻视理论,所以对革命的性质问题搞不清。”这表明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

    A.尚未确立明确的革命目标        B.受到共产国际的强烈影响

    C.正确认识到农村根据地的地位     D.已逐渐克服教条主义倾向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热播电视剧《芈月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芈月的儿子赢稷在位时期,周赧王号令六国诸侯临时组建了一支6000人的队伍,等到了约定出兵的日子,韩、赵、魏自顾不暇,齐国不予理睬,最终勤王不成。”这一情节充分表明

    A.天子权力开始削弱             B.贵族政治彻底瓦解

    C.分封制受到冲击               D.宗法制度遭到破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历史学家杜家骥认为“无论是先秦的领主封建制时期,还是秦以后到清的中央集权时期古代王朝国家都具有家族私有性。”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相结合       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C.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          D.君主权力受到族权的制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东汉时期,宦官专权和外戚干政的局面交替出现。即“宗室权落,外戚兴起;外戚势衰,而宦官又盛”。这一现象的根源是

    A.皇帝权力的渐趋衰微          B.宗族观念的根深蒂固

    C.君主专制制度的弊端          D.地方割据势力的膨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钱穆评价中国古代某一时期,“学术环境不普遍,……限于少数私家,而有所谓累世经学。……天下仕途渐渐走入一个特殊阶层的手里去”。上述现象得以改变是在

    A.秦汉时期     B.魏晋时期    C.唐宋时期    D.明清时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总税务司通令”是自1861 年开始中国近代海关总税务司下发各海关税务司的普发性公文,以英文行文。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致力于将通令改为中文行文,1942 年这一诉求得以实现。由此可知,这一转变是

    A.中国近代反帝运动发展的成果

    B.中国近代海关国际性减弱的象征

    C.欧洲团结中国抵抗日本的需要

    D.中国国际地位大为提升的标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历史学家杨奎松在《中间地带的革命》中指出“长期苦于专制和武力之害,渴望和平与平等的大批中国知识分子,对于暴力、专政等等,往往有着一种本能的反感……当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在俄国诞生之后……是一向主张平等调和并反感专制压迫的广大中国进步知识分子所深恶痛绝的。”这说明五四运动之前

    A.十月革命对近代中国的影响甚微

    B.知识分子希望用温和的方式改造社会

    C.知识界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不全面

    D.社会主义已经成为不可抗拒的潮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十月革命后,孙中山一面强调“以俄为师”,一面强调“不可学俄人之焦头烂额也”。据此可知孙中山主张

    A.借鉴代议制度,摒弃党国体制[

    B.发展私人资本,预防国家资本垄断

    C.学习苏俄革命精神,不采用苏维埃制度

    D.推动土地革命,实现“耕者有其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1926年,毛泽东在《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一文中指出,若“论功行赏,如果完成民主革命的功绩作十分,则市民(工人)及军事的功绩只占三分,农民在乡村革命的功绩要占七分。”这反映了毛泽东

    A.认为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B.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B.否定无产阶级在革命中的作用 

    D.在阐述国民革命运动的功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1935年,当日军进一步威胁平津华北地区时,蒋介石先后向平汉路南段沿线及京沪线南段沿线调集了20余万中央军,开始把非嫡系的地方部队去应付残存在南方等地的共产党小股武装。这种情况表明

    A.中国共产党对南京国民政府的威胁已全面解除

    B.蒋介石开始把来自日本的威胁放在了重要地位

    C.日本全面侵华严重威胁到南京国民政府的利益

    D.中国共产党对蒋介石的统一战线工作成效显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指出:和平掌握在日本人手里.“我们寻求和平.但我们不能不惜一切代价换取和平。我们不想进行战争,但我们可以被迫自卫?”这实际上是

    A.寻求与日本妥协的途径        B.不准备与日本军事对抗

    C.宣示了中方的自卫性质        D.确立了抗战的军事策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下表是部分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的变化。据表可推理的是

    时间

    1921.7

    1927.4

    1927.8

    1934

    1937年初

    人数

    57

    5.7万

    1万多

    30多万

    4万多

    A.第一次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农村道路的开辟

    B.第二次增长是由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C.第一次下降主要说明了“左”倾错误的危害

    D.第二次下降是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造成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下表汇总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所发行的邮票。其中60周年的纪念邮票与之前相比,其主题的最主要变化在于

    纪念周年

    枚数和内容

    15周年

    4枚:卢沟桥风云、平型关胜利、欢送新四军抗日、领袖策划反攻

    20周年

    4枚:毛主席在著作、八路军东渡黄河、人民战争胜利、光荣参军

    40周年

    2枚:卢沟桥抗日、战斗在长城内外

    50周年

    8枚:七七战火、台儿庄大捷、百团大战、敌后游击战、芒友会师、华侨捐献、台湾光复、伟大胜利

    60周年

    4枚:全民抗战、中流砥柱、诺曼底登陆、攻克柏林

    1枚小型张:和平与正义

    A.突出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地位  

    B.肯定了美苏两国对中国抗战的援助

    C.展示了中华民族团结抗战的伟大力量  

    D.强调了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1949年4月,周恩来说:“最跟我们接近的是工人、农民、学生和劳动知识分子,其次

    是小资产阶级,再次是民族资产阶级、开明士绅及其他爱国分子,我们要分别对待,争取他们,教育他们。”周恩来这一言论的目的是

    A.恢复民主党派的各级组织  

    B.团结各阶层人民共同筹建新中国

    C.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D.协商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1953年6月24日《人民日报》报道:当选的代表李长凤老大娘笑着说话了,“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今后大家有什么意见告诉我,我一 定给大家带上去。”该新闻报道说明当时

    A.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         B.人民代表大会制建立

    C.政治协商制度覆盖面广         D.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在与印尼总统苏加诺会谈时指出:“如果台湾不作为一个国 家,……我们容许台湾保持原来的社会制度,等台湾人民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据此得出结论中最恰当的是

    A.“一国两制”最早是由毛泽东提出来的

    B.“一国两制”是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

    C.和平统一台湾是建国以来的既定方针

    D.毛泽东曾希望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十二铜表法》第六表规定:“出卖的物品纵经交付,非在买受人付清价款或提供担保以满足出卖人的要求后,其所有权并不转移。”这一规定表明《十二铜表法》

    A.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B.重视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C.审判程序缺乏公正性           D.限制罗马贵族的特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主持制订美国1787年宪法的麦迪逊谈到民主政治时认为,“美国革命最重要特征,不仅是顺应人性,还在于对人性黑暗的承认”。“自由之于党争,如同空气之于火……因为自由孕育党争,所以它是政治生活的必需品,如果企图因消除党争而消除自由,那就象灭绝空气一样荒唐”。他主要想说明

    A.民主政治的建立应基于对个人自由的尊重

    B.西方式民主政治必然导致党争的出现

    C.两党制是美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有力保证  

    D.政党政治的形成深刻影响了美国社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有学者认为“德意志帝国设有一个普遍的、直接选举产生的国会。虽然总理与政府都由皇帝任命,但他们如果得不到国会多数的支持,几乎就无法执政。”这反映出当时德国

    A.帝国政府向帝国议会负责         B.议会是国家的权力中心

    C.确立了联邦民主共和政体         D.民主政治并非形同虚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托克维尔指出,“谁要是只研究和考察法国,谁就永远也无法理解法国大革命。”这一材料所体现的历史研究方法是

    A.注重历史与现实的结合  

    B.把握历史前进的方向

    C.侧重社会变化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D.关注不同国家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近代英国确立了议会君主制,美国确立了总统共和制,德国确立了二元君主制,法国确立了“总统制和议会制的混合制度”。这主要反映了近代欧美民主政治发展具有

    A.渐进性       B.连续性       C.曲折性       D.多元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1917年11月,中国国内报刊纷纷报道:“俄京激烈分子突起骚乱……俄京现无政府亦无议院,若数日内社会党首领不能阻止稳固政府,俄京不免大乱。”材料所述事件

    A.推动了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B.建立了第一个工人阶级政权

    C.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 

    D.完成了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民主”作为现代文明的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原则,是从西方输入的。中国人接受和传播“民主”,最初也是把它与“君主”掺和在一起,视为“君民共主”,甚至“为民做主”。

    ——《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国民依法享有人身、家宅、财产、营业、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居住、迁徙、信仰等自由,有请愿、陈诉、诉讼、任官、考试、选举及被选举的权利;承担纳税、服兵役等义务。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四

    第一条 为了保障农村村民实行自治,由村民群众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发展农村基层民主,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1998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决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宪法修正

    请回答:

    (1)明清两代为实现“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采取了哪些措施?

    (2)材料二反映了人们对“民主”的认识存在什么问题?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问题。

    (3)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的进步性主要体现在哪里? 有何重要意义?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出现了怎样的新特点。根据所学知识回顾,建国初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什么重大成果?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准则。

    材料二   近二三十年来,有些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1840年以来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可以用“从传统到现代”这一思路作解释。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来研究中国近代史,可能会对1840—1911年间的哪些重要事件评价较高?

    (2)按照材料二的研究角度,评价辛亥革命。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建国大纲第一条言:“国民政府本革命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以建设中华民国。”标示革命建国的方针-并明定建设程序为军玫、训政和宪政三时期……为国民革命的革命法典。

    材料二(1925年7月1日)国民政府成立宣言中,昭示要端四点:

    1.国民政府之职责,在履行中山先生的遗志,贯彻国民革命志业。

    2.国民革命之目的,在造成独立平等自由之中国,首在废徐不平等条约。

    3.废除不平等条约,当召开国民会议为执行之枢机,以收回帝国主义和国内军阀夺去的主权。

    4.执行国民党党纲及政策,扫除障碍,从事建设。

    ——摘自王正华:《国民政府初创时期之组织及党政关系》(1925年)

    请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国民党革命建国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革命建国方针的意义。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