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4 题,其中:
选择题 11 题,连线题 3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4 题,困难题 6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11 题
  1.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剑桥学派”注重研究“历史语境”。他们认为没有脱离语境的无时间限制的真理的存在,只有从历史语境出发,才能更好地把握观念的生成与演变。“历史语境”的含义是

    A. 历史事件发生的特定时代背景   B. 特定的历史语言表述

    C. 持相同史观的人对历史的探讨   D. 同时代人对历史的解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秦代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唐代设御史台,作为独立机构,监察中央和地方官员,形成三省六部一台。这说明唐代

    A. 官僚机构、官员数量更多   B. 进一步弱化专制

    C. 更加注重分权、加强皇权   D. 管理体制更完备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消费品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价格越高,价格指数越大。下面是英国一个时期消费品价格指数变化情况,导致表中价格指数变化的原因有

    ①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确立

    ②圈地运动改变了农民的生活方式

    ③黄金、白银大且流入欧洲

    ④工业革命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在15世纪的西欧,学者、艺术家、政治家甚至普通民众都流行写自传,这一时期自传作品的数量比500-1400年的总和还要多。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   B. 宗教改革冲击教皇权威

    C. 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   D. 自由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有人在评价领事裁判权时说:“它直接触发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制的改革,也促使西方的各种部门法传入中国,从而开阔了中国人的法律视野,导致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律观念和思想的深刻变化。”材料表明领事裁判权

    A. 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司法与国际接轨   B. 是一项特合时代需要的法律规定

    C. 是一种中国与列强对等的治外法权   D. 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标志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盛锡福”是京华老字号企业(右下图为其商标)。刘锡三创办帽厂正值民国初年,人们剪掉长辫,摘掉瓜皮小帽。刘锡三适时引进英、法、美等国的呢帽,在时帽市场一炮打响。材料表明该企业在当时得到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 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 辛亥革命与社会习俗改革的推动

    C. 广大人民群众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D. 帝国主义国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7. 蒋介石虽有美国援助,但是人心不顺,士气不高,经济困难。我们虽无外国援助,但是人心归向,士气高涨,经济亦有办法。因此我们是能够战胜蒋介石的。全党对此应有充分的信心。”据此可知,当时的斗争形势是

    A. 蒋介石制造“四一二”政变   B.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C. 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解放区   D. 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8. 美国独立后,经过两百多年的扩展,形成了从大西洋到太平洋的广阔版图。在扩展有形边疆的同时,美国还在全世界进行着政治、经济、军事等无形边疆的扩展。从二战结束到50年代美国进行“无形边疆扩展”的经济行为是 (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 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传统的中国是被全球化击败的,却也是全球化里开始崛起的。大英帝国是从全球化中崛起的,也是在全球化中衰落的。眼下的美国,虽然一直是全球化最大的获益国,却呈现冷淡全球化的倾向,因为美国开始感受到代价。”这段话主要是在说明全球化(    )

    A.对各国的损益在不同时期有差异

    B.给现代中国带来巨大利益

    C.是大英帝国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  

    D.对当今美国来说是弊大于利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邓小平在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后第二天高兴地说:“这次经济体制改革的文件好,就是解释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有些是我们老祖宗没有说过的话,有些新话。”下列属于材料所说“新话”的是

    ①增强企业活力

    ②设立经济特区

    ③运用价值规律

    ④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下面是部分国家1993-2003年科技论文每篇平均被引用次数比较图。此图揭示的实质问题是(次)

    A. 中国的现代科技落后于发达国家   B. 美国的科技水平一直领先世界

    C. 亚洲国家的科技论文数少于欧美   D. 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薄弱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连线题 共 3 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国初期,士成为知识分子的代称。此时的“士”已与出身无关,他们可能来自贵族,也可能起于微贱,其共同的身份标志仅仅是知识、智慧和才能。战国以前的士受“六艺”教育,文武并重,而战国时期的士基本以学习文化典籍为主,是比较单纯的文士。他们已经脱离了分封等级制的束缚,能够自由流动。……很多国家出现了“布衣卿相”,国君礼贤下士,并不计较出身。于是士的社会地位同以前相比更加显赫,奔走于各国,成为各国官僚队伍的后备队。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国时期士阶层的变化之处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二在外国侵略和国内动乱等重大问题迫在眉睫时,士人感觉到有义务对社会的稳定贡献一份力量。即使是专研汉学的学者也放弃了传统的不问世事的态度,所有晚清士人都坚信,在公共事务上他们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士人对研究的领域和方法有广泛的兴趣,例如:政治家曾国藩试图把汉学、宋学和格物致用,融合成一个无所不包的基本学识,即礼学,以反映儒家“礼”的概念。康有为从理学研究转向今文学,再转向西方政治改革著作研究。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清末士人阶层的多领域探索。

    材料三法国波旁王朝视庶民如草芥,一些启蒙思想家“各奋于学问,各发为议论,以天斌之才为贵,不以人授之爵为贵,申下界之困顿,烛世间之情理”,于是爆发了法国大革命。

    ——高毅、徐前进《中国语境中的欧洲启蒙运动》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主张及其社会影响。

    综上,谈谈你对知识分子的认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一个国家的发展强大与海洋的开发利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海外贸易历史悠久,它是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造船航海业的进步而不断发展的,成为古代中国对外经济联系的一个主要梁道。

    ——搜狗百科·中国古代海外贸易

    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中国古代海外贸易“历史悠久”的表现。

    材料二起源于海洋文明的西方国家很早就重视海洋的意义。几百年来,萄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乃至今天的美国在世界上的优势力量都是以海权为基础的。

    ——《科普百家论坛:海军武器实录》

    使得葡萄牙、西班牙取得“优势力量”的事件是什么?一战后,美国是如何跻身海军强国之列的?

    材料三孙中山说:“中国海权一日不兴,则国基一日不宁。”“争太平洋之海权,即争太平洋之门户权。人方以我为争(意为别国以我国为争夺瓜分的对象),岂置之不问。”孙中山面对旧中国的形势,从民族存亡和民生的角度关注海洋,在《实业计划自序》中说:“操之在我则存,操之在人则亡。”

    ——杨金森、范中义《中国海防史》

    依据材料三概述孙中山的海权思想。晚清和民国时期,中国的海权为什么不能得到保障?

    材料四有的学者从中国面临20世纪80年代世界第二次重大产业梯度转移出发,提出只有采取率先加快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的战略,才能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因为内地无论从区位上、与海外的联系上还是从工业基础上、科学技术水平上、劳动者的素质上,都与沿海存在差距。能较快扩大开放,转换机制,吸引海外资金和技术,吸收和借鉴外国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率先接收东亚地区第二次重大产业样度转移的,还是沿海地区。”

    ——夏禹龙《加速发展、达到共同富裕的捷径》

    依据材料四,分析在改革开放的前期对外开放的重点选择在沿海地区的主要原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后初期,随着美苏冷战的愈演愈烈,一向被美国政府视为“边远地区”的东亚也逐渐被纳入冷战体制,成为美苏较量的重要战场。美国总统杜鲁门宣称:“我们必须完全控制日本和太平洋;必烦复兴中国,在那里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在朝鲜我们也应当这样做。”这实际上确立了二战后初期美国东王政策的基调。

    ——赵学功《冷战时期美国东亚政策的演变》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二战后初期美国东亚政策的“基调”和具体表现。

    材料二侵越战争表明美国的全球干涉政策走到了极点,也使美国陷入内外交困的境地,给美国的政治、经济、军事以及国际地位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影响。在国内,通货膨胀加加剧,反战运动不断高涨,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整个国家处于分裂的边缘。在越南,虽有装备粉良的50万美军,但仍取胜无望。由于深陷越战泥潭,美国与苏联和盟国的力量对比正在发生不利于美国的变化。……1970年2月18日,尼充松向国会提交了关于20世纪70年代美国外交政策的长篇报奋,强调:“美国将参加各盟国和朋友的防务和发展活动,但是美国不能而且也不会制定全部方案,拟定全部计划,执行全部决定,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

    ——赵学功《冷战叶期美国东亚政策的演变》

    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美国亚洲政策的交化及影晌这一交化的因素。

    材料三1953年1月,艾森豪成尔出任新一届美国总统,出于从遏制共产主义发展的战略出发,美国政府决定进一步密切美台关系……1955年1月28日,美国策动新西兰出面,在联合国安理会提出讨论台湾海峡(金门、马祖等汤海岛崎)“停火问题”,目的是使台湾问题国际化。2月14日,蒋介石答中外记者时说:“在四千余年的中国历史上,虽间有卖国贼勾结敌寇叛乱之事,但中华民族不久终归于一统。……”

    ——邓小河《蒋介石三次抗拒美国图谋分裂中国内幕》

    材料三表明蒋介石对台湾问题国际化的态度是什么?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