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5 题,其中:
选择题 4 题,语言应用 1 题,文学作品阅读 1 题,名句名篇 1 题,诗歌鉴赏 1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现代文阅读 3 题,作文题 3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9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4 题
  1. 下列各组词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酷(xiāo)  耀(xuào)     风(shuó)    遗(hàn)

    B.盖(qī)   长短叹(xū)   两(qī)      问(jié)  

    C.分(mì)   首(qiáo)     湖(pō)     恿(sǒng)        

    D.恶(zèng)  张失措(huáng) 荒(miù)     耗(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 我们初三的学生正处于中考的最后冲刺阶段,真是行百里者半九十啊,我们有信心坚持到最后胜利!

    B. 今年春晚一首《时间都去哪儿了》,令电视观众触目伤怀、感动不已。

    C. 李明激动地说:“不是我妄自菲薄,你们能做的,我也能!”

    D.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不求甚解地汲取知识,使自己的学识渊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找出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 受检的十余种带“学习型”“专为小学生编”等字样的辞书,合格率不足10%左右。

    B. 长期饮用纯净水或蒸馏水容易出现电解质紊乱而导致软弱乏力。

    C. 消费者在购买文具用品时,要尽量选用无异味的橡皮擦和无刺鼻气味的涂改液和学习用品。

    D. 假如我们幸运地读到真正的好书,那么,一生将受益无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口语交际中委婉拒绝别人的要求是需要技巧的。下面情境中那位女士的回答是(   )

    两位男士在谈话。其中一位说,在家里妻子不让他抽烟,真难受。他边说边拿出香烟,问旁边的女士:“我抽烟妨碍您吗?”女士笑了笑,回答了一句,既不让这位先生抽烟,又说得很有礼貌,委婉幽默,引得两位男士都笑了。女士的回答是:

    A、嗨,您害人又害己啊!     B、看,没见写着“禁止抽烟”!

    C、您夫人还没把您管教好吧!  D、先生,您像在家里一样好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1 题
  1. 综合运用。(共6分)

    九年级某班的同学正在举办“面对困难,我们该怎么办”的讨论会。假如也邀请你参加。你一定能完成下面的任务!

    1.请你为本次活动拟一个主题语。(要求12字以内)(2分)

    2.生活中我们该怎样面对困难呢?请提一条建议。(2分)

    3.面对困难,我们该怎么做呢?许多仁人志士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你能仿照例句概括一个这样的名人故事吗?(2分)

    示例:爱迪生乐观面对千次失败,终于为人类发明了电灯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学作品阅读 共 1 题
  1. 名著阅读。(共5分)

    1.阅读下文,请回答问题。

    鲁达又道:“老儿,你来。洒家与你些盘缠,明日便回东京去如何?”父女两个告道:“若是能够回乡去,便是重生父母,再长爷娘。只是店主人家如何肯放?郑大官人须着落他要钱。”鲁提辖道:“这个不妨事,俺自有道理。”便去身边摸出五两来银子,放在桌上……鲁达只把这十五两银子与了金老,吩咐道:“你父女两个将去做盘缠,一面收拾行李。俺明日清早来发付你两个起身,看哪个店主人敢留你!”金老并女儿拜谢去了。

    请简洁概括上文的故事情节        (10字以内),它体现了鲁达      的特点。他的这种行为如果发生在当今社会有何现实意义?请谈谈你的看法。(1+1+2分)

    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是作者         的一部自传体小说。(1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古诗文默写填空。(共5分,每空1分)

    (1)人不寐,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过尽千帆皆不是,              。(温庭筠《望江南》)

    (3)             ,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4)两千多年前,思想家孟子就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有忧患意识,这个句子是:

                       ,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古诗文阅读。(共16分)

    从军行    杨炯 (唐代)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1.从全诗来看,你可以解读出哪些情感?(3分)

    2.请赏析“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一句。(3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使 贪 刘基

    客有短吴起魏武侯者,曰:“吴起贪不可用也。”武侯吴起。公子成入见曰:“君奚为疏吴起也?”武侯曰:“人言起贪,寡人是以不乐焉。”公子成曰:“君过矣,夫起之能,天下之士先焉:惟其贪也,是以来事君,不君岂能臣之哉?且君自以为与殷汤、周武王孰贤?务光、伯夷天下之不贪者也,汤不能臣务光,武王不能臣伯夷,今有不贪如二人者,其肯为君臣乎?今君之国,东齐,南距楚,北距韩、赵,西有虎狼之秦,君独以四战之地处其中,而彼五国顿兵坐视,不敢窥魏者何哉?以魏国有吴起以为将也。周《诗》有之曰‘赳赳武夫,公侯干城’吴起是也。君若念社稷,惟起所愿好而予之,使起足其俗而无他求,坐威魏国之师,所失甚小,所得甚大。乃欲使之饭粝茹蔬被短褐步走以供使令,起必去之。起去,而天下之如起者,却行不入大粱,君之国空了。臣窃为君忧之。”武侯曰:“善。”复进吴起。

    注:大梁:战国时期魏国都城。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武侯吴起 (     )      (2)天下之士先焉(     )

    (3)不君岂能臣之哉(     )   (4)客有短吴起魏武侯者(   )

    2.翻译下列句子。(2分)

    且君自以为与殷汤、周武王孰贤?

    3.请概括公子成劝说魏武侯启用吴起的理由。(4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说明文阅读 (8分)            

    穿衣话低碳

    (1)什么是低碳?通俗地讲,就是指生活作息中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降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

    (2)2009年12月7日,哥本哈根气侯变化峰会开幕。这次会议试图建立一个温室气体排放的全球框架,让很多人对人类当前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开始了深刻的反思。“低碳”这个概念得到了广泛认同,也在民间引发了相关话题的讨论。其中话题之一就是穿衣。

    (3)都说“北方春脖子短”,4月至今,短短两个月时间里北方居民仿佛经历了冬、春、夏三个季节。这让不少爱美的女性乱了阵脚,纷纷着手添置新衣。然而容易被大家所忽略的是,一件衣服从原材料的生产到制作、运输、使用以及废弃后的处理,始终都在排放二气化碳,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4)相比之下,棉织物不像化纤那样由石油等原料人工合成,因此消耗的能源和产生的污染物要相对较少。一件250克重的纯棉T恤在其“一生”中大约排放7千克二氧化碳,是其自身重量的28倍。一条普通的涤纶裤,假定其使用寿命为两年,它“一生”所消耗的能量大约是200千瓦时,相当于排放47千克二氧化碳,是其自身重量的117倍。

    (5)在面料的选择上麻纤维制成的布料比棉布更环保。墨尔本大学的研究表明,麻布料对生态的影响比棉布少50%。用竹纤维和亚麻做的布料比棉布在生产过程中更节省水和农药。

    (6)皮革源自动物皮毛,致力于环境改善的低碳族当然不应选购此类面料。而且,在皮革的加工过程中,更使用了包括甲醛、煤焦油、染料和氰化物在内的有毒物质。为了增加柔软和耐水性,皮革要经过人鞣制。多数皮革使用硫酸铬等铬盐鞣制,产生含铬的废料。除此之外,皮革的生产过程中消耗大量的水和能源,经过鞣制后不能被生物降解,对环境的危害非常大。

    (7)我们如何才能得知自己买来的衣服是不是个大的二氧化碳排放源?而什么样的购衣、穿衣标准才符合低碳要求呢?

    (8)据估算,平均少买一件衣服所节约的能源,相当于减少约5.7千克二氧化碳的排放。可能很多人会说,难道为了低碳,就不买衣服了吗?答案是否定的。

    (9)购买衣服时多些技巧,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多数色彩鲜艳的衣服都是由化学梁色剂着色。而选择白色、浅色、无印花、小图案的衣服,不但可以较少使用各种化学添加剂进行处理,而且更环保,对人体也更为健康。

    (10)通过混搭、新旧服装搭配等方式,也可以提高服装的再利用率,增加时尚感,延长服装的使用寿命。

    (11)一件衣服的碳排放主要来自于其使用过程中的洗涤、烘干、熨烫等环节。其洗涤过程中不仅消耗大量的水和电,而且洗涤剂和干洗溶剂还会造成环境污染。用手洗代替一次洗衣机的使用,平均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0.26千克;而全国所有的洗衣机每月少用一次,则一年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55万吨。

    (12)无论再怎样延长寿命,衣服终究有被淘汰的时候。此时,便可以通过旧衣翻新、捐赠他人、移为他用等方式有效利用旧衣服,进行低碳的处理。

    (选自《走近科学》)

    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2分

    A. 衣服的面料在加工过程中使用的化学物质以及消耗的水和能源越少,就越符合低碳的要求。

    B. “低碳”的“碳”,仅指二氧化碳,“低碳”就是指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

    C. 一件衣服从原材料的生产到制作、运输、使用以及废弃后的处理,始终都在排放二氧化碳,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D. 白色、浅色、无印花、小图案的衣服不但可以较少使用各种化学添加剂进行处理,而且更环保,对人体也更为健康。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按逻辑顺序介绍了低碳的含义,不同面料对环境的影响,低碳购衣、穿衣及旧衣处理的方法。语言平实自然,通俗易懂。

    B.第(3)段引用“北方春脖子短”这一俗语,形象地说明了北方冬夏换季快的气候特点。

    C.选文第(4)段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列数据、作比较、分类别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突出地说明了棉织物比化纤品消耗的能源和产生的污染物少。

    D.第(11)段“一件衣服的碳排放主要来自于其使用过程中的洗涤、烘干、熨烫等环节”一句中的“主要”体现语言的准确性。

    3.阅读下面材料,结合上文内容,请你介绍几种穿衣低碳的好做法。(说出4点即可)(4分)

    【链接材料】低碳服装是一个宽泛的服装环保概念,泛指可以让我们每个人在消耗全部服装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总量更低的方法,其中包括选用总碳排放量低的服装,选用可循环利用材料制成的服装,及增加服装利用率减小服装消耗总量的方法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议论文阅读 (8分)  

    安于平淡

    陈鲁民

    ①近日看央视生活频道,主持人说了一段颇有哲理的话:人的生活大体可分为三块,5%的快乐,5%的痛苦,还有90%的平淡。普通人的一生会受到5%的诱惑和5%不得已的痛苦,最后过上90%的平淡生活。可见,平淡是生活的主要部分,我们在生活中要适当控制自己的欲望,回归宁静,安于平淡,才能让自己充满幸福。

    ②大千世界,许多人都希望自己的生活轰轰烈烈,事业出人头地,名声传播四方,处处鲜花掌声,似乎这样才没有白过,才实现了人生价值,而把安心于平常的工作,平淡的生活,平凡的事业,都看成是没有追求,缺乏理想,没有出息的表现,这其实是很脱离实际的美丽幻想,因为世界上绝大多数人,不管是否心甘情愿,大多数时间都是生活在平淡之中的,平淡始终是生活的主旋律。

    ③即使那些叱咤风云的名流、巨擘,那些惊天动地的风云人物,其全部生活也大都是平淡的,每天可称为不同凡响的时间和机会不会超过十分之一。一个政治家,在政坛上可以慷慨陈词,指点江山,回到家里他可能也是一个含饴弄孙的平常老人;一个在绿茵场上纵横驰骋的国际球星,坐在电视机前看比赛时也不过是一个普通的观众;一个在商场、股市翻江倒海的资产大鳄,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里也是在吃饭、睡觉、娱乐,就和我们普通人没啥两样,无非是吃得好一些,房子大一点而已。他们也不希望老是生活在镁光灯下,不希望始终成为公众关注的对象,也想和普通百姓那样,能不受干扰地去逛逛公园,能和家人自由自在地安享天伦之乐,也就是过平淡的生活。

    ④我们人生的许多烦恼,都是来自不安平淡,不甘寂寞。譬如,为了实现所谓不平凡的人生理想,为了当人上人,为了跻身名流,为了飞黄腾达,为了功名利禄,为了赚更多的钱,不停地奔波忙碌,无休止地投机钻营,长年累月地拼命折腾,最后也许成功了,达到目的了,但付出的代价太大,也距离人生的真谛越来越远,还没有来得及认真享受生活,就已经走到了人生的尽头。也有些人早就想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美国作家梭罗孤身一人跑进了无人居住的瓦尔登湖边的山林中,自己砍柴,在瓦尔登湖畔建造了一个小木屋,并在小木屋里住了两年零两个月又两天的时间。他通过自己的生活试验,告诉世人不要被纷繁复杂的生活所迷惑,从而失去了生活的方向和意义。假如人们能过宇宙法则规定的生活,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焦虑来扰乱内心的宁静。

    ⑤托尔斯泰说过:“欲望越小,人生就越幸福。”平淡的生活,就是自觉降低欲望的结果,而不切实际的欲望,只能让我们感到痛苦和无奈。安于平淡,可以说是治疗人生许多精神疾患的一副良方,是我们通向幸福彼岸的一只轻舟。安于平淡,就是脚踏实地,干好本职工作;安于平淡,就是善于惜福,过好眼前日子;安于平淡,就是知足常乐,不与人胡乱攀比;安于平淡,就是不好高骛远,这山望着那山高。当然,安于平淡不是甘于平庸,不是没有理想追求,而是善于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把平凡的生活过出五光十色的花样,在平凡的人生之途实现丰富多彩的人生价值,这才是人生的大智慧。

    1.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2.用简洁的语言说说第④段的论证过程。

    3.有人说,生活中有很多看起来遥不可及的梦想,就是在不甘于平淡中拼搏出来的。作者却说我们要安于平淡。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为什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记叙文阅读(14分)

    做个能讲出细节的人吧

    沫  沫

    ①北岛曾经说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细节的时代。他在大学里教散文写作,让大家写写童年,发现几乎没有人会写细节,这个非常可怕,意识形态化、商业化和娱乐化的时代正在从人们生活中删除细节。一个概念出来,大家纷纷去跟风。说话也是一样,有些人,说话只有炫耀和抱怨,却听不到任何清新动人的细节,这个是越来越明显了,因为他们的心难以沉静下来。所以,有些话越说越累人,越说越不想开口,有些人见了不如不见。但是,也有些话,过去了这么多年,我却一直记得。

    ②几年前,一位友人曾对我说:“我去了七次凤凰,将来老了,我还愿意穿一件红衣裳坐在沱江边喝一杯自己亲手煮的奶茶。”她说到冬天,凤凰的人很少,她在吊脚楼上吃火锅,漫天的雪飘飘扬扬,红灯笼,热气与雾气缭绕……这样的细节,有审美的成分,我一直记得。对生活的热爱是通过细节表现出来的,说实话,因为这样的细节深深打动和影响了我,凤凰是我独自旅行的第一站,慢慢走,一路下去,看过无数的风景,人也越走越开阔。好多年过去,行走游历的生活方式,成就了我某些小小的骄傲。当你被某个惬意的美景吸引,你会发现更多的美存在;从此你的人生字典里,频繁出现惊叹与感激。现在,太多的人会说,我去了哪些地方,花了多少钱,用什么相机拍了什么照片……但是,他们一个细节都讲不出来,他们说的你一句也记不住,因为没有真正的热爱。

    ③我真的喜欢别人跟我分享一些真正能打动人的细节。

    ④我还记得这样的一个细节,几年前友人提到的某次下午茶。女主人住在一套只有七十平方米的旧房子里,却打理着一个漂亮的花草露台。夏天的黄昏,她穿着一件宽松布裙,把冰镇西瓜挖空装上凉面端出来,浇上芝麻酱,泡一壶绿茶,友人形容她端着西瓜凉面走向露台时的情景,“香风习习”,“夏天有蝉鸣”。这样有创意的漂亮的场景一直留在我的脑海里,热爱生活的人,才会创意无穷,一碗凉面都可以不一样。

    ⑤我记得最悲伤的一个细节是三年前一位朋友讲的。那段时间,她妈妈刚去世不久,她说:“昨天,我开着车子走在深南大道上,儿子坐在车后,开着开着,我突然控制不了情绪,只得把车停在路边,趴在方向盘上泣不成声。儿子在身后怯怯地问,妈妈,怎么了?我静静地说,我想我妈妈了……”这个细节让电脑这头的我忍不住潸然泪下,友人后来对我说:“趁父母在时,好好对待他们吧。”那天下班,我就回了父母家,陪他们吃了一顿漫长的晚餐,慢慢吃慢慢聊,感恩着我的拥有……

    ⑥在一个多人饭局上,听某位男士聊起自己刚上大学的女儿,他说暑假时,他每天最快乐的事是陪着女儿看一档很青春的电视节目,当时播放的好像是什么《中国好声音》。房间开着空调,父女俩坐在地板上吃着瓜子评头论足。看到歌手的绝佳表现,父女俩一起欢呼,为他们喝彩。他觉得很满足很特别很惬意。假期结束,女儿要回上海,他第一次有一种浓浓的离别伤感,不敢去送别,而是让孩子妈妈去送……说起这段话时,他的眼睛湿润了。这些细节我一直记得住,父亲的深情,有时旁人看着,也是感动的。今生今世父女母子的缘分,在一起就是那么几年,当好好珍惜。

    ⑦这个世界再怎么喧嚣浮躁动荡变迁,不知珍惜,可还是有简洁纯粹的爱和无可替代的真情存在。

    ⑧请相信点什么。保持某种天真,做个能讲出细节的人吧。

                          (选自《读者》有删改)

    1.文章作者满怀真挚的情感分享了几个打动作者的细节,阅读本文完成下列表格。(4分)

    打动“我”的细节

    打动“我”的原因

    友人描述凤凰的冬日美景

    下午茶女主人端出创意西瓜凉面

    对父母的真情

    父亲对女儿的深情

    2.结合上下文,赏析第②段画线句子。(4分)

    3.结合文章内容和联系社会生活,谈谈你对第⑦段“这个世界再怎么喧嚣浮躁动荡变迁,不知珍惜,可还是有简洁纯粹的爱和无可替代的真情存在”的理解。(6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3 题
  1. 请你发挥联想与想象,将《做个能讲出细节的人吧》第⑥段“假期结束,女儿要回上海,他第一次有一种浓浓的离别伤感,不敢去送别,而是让孩子妈妈去送,妈妈……”省略的内容补充出来。(10分)【要求】(1)运用肖像描写和语言描写;(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3)符合情境;(4)不超过150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文章。(40分)

    题目(一):当你想解决生活、学习中的某个问题,了解某个自然现象、科学原理时,你就会开始探索的历程,有过这个经历,无论结果如何,你的能力、认识都会得到提高,情感、经验都会更加丰富。请以“在探索中成长”为题写一篇作文。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请在“感谢您,    我的手”中的横线上填写词语“牵着”或“放开”,构成你的作文题目。须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要求】(1)文体自选(除诗歌、戏剧外),字数不少于600字。(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